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农业总结】2013年杭州市农办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3-05-26 13:12:03 来源:网友投稿

2013年杭州市农办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各区县(市)的共同努力下,办(统筹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美丽杭州”和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总结】2013年杭州市农办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农业总结】2013年杭州市农办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完整版】



2013年杭州市农办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各区县()的共同努力下,办(统筹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美丽杭州”和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923元,增长11.2%,连续10年保持高基数上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99.7亿元,同比增长4%

一、2013年市农办(统筹办)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按照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工作标准,积极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工作。

1、切实履行好统筹协调职责。围绕城乡统筹“71”重点工作,切实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召开了全市统筹城乡工作会议和全市统筹委扩大会议,对城乡区域统筹工作三年来推进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并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再次组织了人大代表统筹城乡工作视察,展示了建设成果,形成了合力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良好氛围。举办了中心村篮球赛和精品村拔河赛等体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杭州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经验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2、全面落实资金扶持政策。统筹城乡专项资金、“联乡结村”帮扶资金等“六位一体”的资金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市级共拨付统筹城乡专项资金69973.2万元(不含中心镇)。五个协作组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区县()协作资金达到3.6045亿元,较上年增加3545万元。

3、扎实推进区县协作工作。一是协作项目有效落实。五个协作组共落实年度协作项目126个,总投资达24.22亿元,其中民生类项目43个,总投资4.47亿元;产业类项目33个,总投资7.15亿元。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五个协作组共实施产业转移项目168个,总投资489.0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6.98亿元。10个产业平台建设提质扩面,萧山、上城、富阳共建产业园已正式挂牌成立。二是协作内容进一步深化。全年五个协作组共开展干部挂职互派262人;举办城乡统筹人力资源交流大会6场,组织进场招聘企业1573家,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5466人;共有21家省市医院与五县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中心镇医院结成协作医院;开展协作林建设,共营建“协作林”36处,面积合计3300余亩,植树数量达到11.2万余棵;全市村社结对实现广覆盖,达到403家,其中主城区社区347家,占比达到87.6%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建设美丽杭州的主载体,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201310月,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杭州桐庐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作出了重要的指示,这是对杭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最大肯定。

1、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行政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改水改厕、农房改造、河道整治、庭院整治等农村八项基础性民生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完成省待整治村129个,至此,全市实现了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

2、全力打造精品亮点。围绕有集聚点、产业园、老幼所、卫生站、办事厅、超市店等“六个有”要求全面建设193个中心村。围绕“景点、景区,开放、开发,个性、特色”做文章,新创建的62个精品村。以“宜居、宜业、宜游、宜文”为目标的8个市级第二批风情小镇建设,形成“一村一品”和“一村一景”。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3158个,投入资金近24亿元。

3、有序开展精品线路(区块)建设。按照打造成风景带、旅游带、产业带的要求,启动了第一批14条精品线路建设。突出产业、人文、自然的特色,结合村庄连片整治、农业园区建设、产业平台建设、各类经济综合体建设,加快了7个精品区块打造,精品线路(区块)初显雏形。

4、加快推进“三江两岸”生态建设。深入实施“三江两岸”15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两岸生态景观带建设75公里、绿化150万平方米;启动沿江景观道路建设87公里,建成57公里;实施绿道建设150公里、驿站10处、旅游码头6个;完成20处农村历史建筑修缮工作;制订6项非遗项目调查和保护方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3处;全面完成三江沿线50米内构筑物整治;沿线河道综合治理140公里。

5、精心实施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围绕综合保护古建筑、发掘传承古文化、整治美化古村落、培育发展古村游等,做好5个省级重点村、3个市级重点村和19个历史文化一般村的建设工作。完成3个市级重点村的规划评审。

6、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按照“五水共治”要求,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家乐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污水治理的调查分析工作。新创建省级清洁能源示范村16个、市级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综合示范乡镇建设10个,新增大中型沼气池容积1.796万立方米,户用沼气池879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6.07万平方米,全市农村生活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78.27%;大力推广“猪、沼、作物”生态农业模式,全年沼肥使用量24.46万吨。完成4个“低碳农村试点乡镇”建设。

()围绕拓宽创收渠道,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牛鼻子”,引导农民树立“什么来钱干什么”的理念,通过主体培育、产业发展、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等多措并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1、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在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和“三江两岸”建设成果,引导培育农家乐、乡村旅游、民宿经济、运动休闲经济、农村电子商务、养生养老等农村新型业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跨出了实质性一步。出台了《杭州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扶持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召开了全市农村经济新型业态推进会,全市乡村旅游共计接待游客2583万人次,经营总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38.5%和38.7%。出台了《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17期共1458人次;开展杭州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首批集聚102家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网店)

2、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年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31个、自主创新项目27个、农发基金项目105个、外向型奖励项目131个。出台《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产业发展奖励办法》,扶持茶产业项目16个。扶持农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项目13个。全市20.2047万户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缴保费5441.23万元,共获得赔付4905.0万元。全市2303个行政村(社区)320个农家乐和1067个经济主体建立了农民信箱子网。举办科技下乡培训161494人次,推送市场信息手机短信服务100万人次,利用“数字兴农”平台向100万农村电视用户传播科技信息24期。

3、加快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平台,市级成立杭州市农民学院,各区县()成立农民学校。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项目化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民12.55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4207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2237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6423人、农民素质提升培训30453人,农村“双证制”教育培训22208人。12月中旬,全省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制定出台《杭州市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新命名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5家,总数达610家。出台《关于开展2012年度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备案工作的通知》,新命名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累计达到210家。

4、努力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全年扶持市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项目108个、农产品品牌建设奖励项目23个。组织和参加了2013杭州•都市圈优质农产品迎新春大联展、杭州(国际)名茶博览会、2013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食品饮料展等各类会展和推介活动18次,参加企业近1000(),现场销售农产品8000多万元,签订销售合同金额2亿多元。全市举办农事节庆活动近30个,开展农产品进社区活动12次,共组织240家次企业2000多只产品进行展销。

5、深化“联乡结村”活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联乡结村”帮扶工作的意见》,将“春风行动”助医、助学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纳入“联乡结村”帮扶内容。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明确了30%的帮扶资金用于经济薄弱村或扶贫重点集中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0%用于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全年落实帮扶资金1.4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 1653个。

6、有序推进下山集聚工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山集聚工程”工作的通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积极引导居住在高山、深山、远山及地质灾害地区农民下山搬迁,向城镇、集镇和中心村集聚,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土地整理、中心镇建设等政策资源向“下山集聚工程”倾斜。完成1420户、4692人下山移民任务。

7、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实施新一轮“低收入农户收入五年倍增计划”,拟定了《杭州市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新认定低收入农户11.3万户、27.5万人。全年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89个,带动农户1.8万户、4.5万人;出台了《杭州市扶贫重点村来料加工基地(厂房)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全年修缮和新建来料加工基地(厂房)53个,吸纳低收入农户从业人员1.1万人,实现加工费收入5584万元。

()围绕农村改革,努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以“三资”管理、村级股份制改革、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扶持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农村经济发展机制得到进一步改善。

1、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立了萧山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改革为核心的“1+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制度框架。浦阳、瓜沥(原定为党山镇,2013年三镇合一后合并为瓜沥镇)两个镇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2、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杭州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富阳市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已报经省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基础调查已经全面展开。富阳市已经着手制订农村产权确权发证意见、修订村级股份制改革办法,为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3、积极探索宅基地确权登记。完成《关于富阳市东洲街道农村土地确权宅基地使用与房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分类提出建立农村耕地、林地承包权证变更登记制度及处置农村宅基地超占用地、农民超面积建房的意见建议,为加快农村产权确权发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收益权打下了基础。

4、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村指导员的管理,加大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建设及股份制改革的指导力度,全年完成股份制改革村117个,累计达1160个。实施8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下达补助资金1220.8万元。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意见》。新增市级信用村(社区)52个、信用乡(镇、街道)12个和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完成临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分所的组建工作。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

()围绕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以学习型机关、文明机关建设为载体,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突出抓好机关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

1、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突出解决“四风”问题。按照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通过集中动员、学习研讨、树立典型、开门实践、边查边改、服务基层等方式方法,精心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2、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领导班子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的意见》、《市农办(统筹办)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市农办(统筹办)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实现了14项非行政许可项目“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运行模式,文电会议比往年同期减少30%,“三公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

3、认真开展“效能亮剑”和“公述民评”活动。全办有4名重要岗位的处级干部参加公述民评活动,平均得分99.5分。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农村廉政文化进机关等活动努力打造“廉洁农办”。全办没有违纪的人和事。

4、全方位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举办一期处级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班、每月一天的理论学习日、每季一次的专家(领导)党课讲座、每年一次的读书演讲比赛和一次党的知识竞赛活动),制定了《市农办理论学习制度》,全年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教育15次;组织开展农口系统处级干部理论培训1次;7名办领导、10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市委党校和各级组织的理论轮训班,6名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理论骨干培训班,全体党员都按时完成干部学习新干线的学分。

5、深入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文明机关复评顺利通过,认真做好“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万户城乡困难家庭” 活动和党员进社区服务工作。为困难家庭送上33000元慰问金及价值13600元的实物;全体机关在职党员共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200多人次。

二、2014年农业农村(城乡统筹)工作思路

2014年,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人大、政协“两会”精神,深入实施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杭改”十条,通过改革创新,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和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4年总的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20500元以上,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着重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以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为目标,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继续推进全市2068个行政村村庄整治的8项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切实打好美丽乡村建设最基础的“底色”。重点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工作。要按照省市“五水共治”的要求,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坚持科学治污,搞好规划,合理选择治理模式,加强指导,确保治理效果。力争到2014年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创建村农村生活污水开展率100%;到2015年,全市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户纳管率达到60%以上,农户受益率达到75%以上,覆盖率和受益率分别比全省高10%5%,并提前一年完成省目标任务。积极构建农村能源多元化利用新格局,加快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三沼”综合利用。

2、继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节点来抓。一是继续围绕“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等重点,扎实推进193个中心村建设;二是按照“五美”要求和区域景区化的标准,突出“一景、一业、一貌、一品”等建设内容,做好精品村创建工作;三是以自驾游为主,依托山水、民俗、生态、休闲、运动、养老等资源优势,通过小品塑造、节点打造,深入开展28条精品线路、14个精品区块建设。四是通过实施古建筑加固、修复与改造,完成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3、不断完善乡村生活管理机制。一是持之以恒地抓好村庄保洁。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后污水、保洁、河道和绿化等日常运行维护机制。二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长效管理工作,试运行服务外包。积极探索“分类减量、源头追溯、定点投放、无害化资源化”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进一步建立完善“户投、村集、乡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运行机制,提高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

4、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大农村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增强农村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资金、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精品村、中心村、精品线路、精品区块、风情小镇、历史文化村等项目专账核算制度。

()以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新业态

1、大力发展自驾游带动的农家乐。采用政策推动,争取用三年时间,把农家乐这一新业态打造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

2、大力发展以风情小镇为载体的乡村旅游。全市已建成风情小镇21个,今年将启动第三批风情小镇建设。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培育具有乡风民俗特色的乡村旅游,推出一些有特色的休闲旅游项目,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

3、大力发展以农房租赁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民宿经济。借鉴台湾的现代民宿经验,盘活农村存量房产,发展民宿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4、大力发展以绿道山溪漂流为代表的运动休闲经济。借助“三江两岸”整治成果,加快农村游客驿站、骑行绿道、慢行系统、房车露营等基地建设,举办休闲运动赛事。利用溪滩资源,发展山溪漂流。集各地山水资源、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于一体,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示范性运动休闲园区。

5、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为总平台,以“市级引导、县级主导、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模式,通过“绩效评估、政策扶持、分级培训、公共推广”等措施推动县级分平台的建设,构建农村电子商务集成发展的新格局;培育一批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村和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创业点。

6、大力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依托农村剩余劳动力,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使之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切实加强对来料加工经纪人和低收入农户从事来料加工的扶持。重点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

7、大力发展农村养生养老业。充分利用山区村庄生态优良,农户房屋因外出打工等原因空余多的实际,引导农户整合农户资源,对外开展养生养老服务。也可由乡村统一建设养老设施,把自身养老与对外经营结合起来,使之逐步形成产业。

8、大力发展农村“三地一房”的用益物权业。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产权改革,切实保护农民的用益物权,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比例。加快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流转步伐,增加农户土地租金收入。切实落实村级留用地政策,大力发展村级物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各项基础建设

1、大力推进“五通一广场”的民生工程建设。“五通”:一是“村村通路”。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工程”和“康庄工程”,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和客运班车通达率双双达到100%,推进农村公交一体化。二是“村村通邮”。加强乡镇邮政服务网点和村邮站建设,建成村(社区)邮电站2200多个,实现行政村(社区)邮站全覆盖。三是“村村通水”。继续实施 “农村饮用水工程”,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四是“村村通网”。实施“数字兴农工程”,有线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村村响”,力争入户率达98%以上,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宽带网络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五是“村村通商”。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建设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便利店,提升改造农家小型标准超市。

“一广场”:以中心村、精品村和风情小镇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引导规划建设集停车、运动健身、作物晾晒、办红白喜事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活动场所,使之成为杭州农村文化生活的亮点。

2、强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切实加强国民教育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救助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文化体育服务体系、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等九大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各类社会保险制度的对接和整合,重点做好新杭州人、非公有制企业、失地农民的参保扩面。同时,要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以全面贯彻落实“杭改十条”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改革

1、积极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2014年完成518个村级股份制改革任务,力争到2015年基本完成,2016年完成扫尾工作。

2、全面推进农村“三地一房”确权登记。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2014年,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动态管理制度,2015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二是全面开展农村林权确权登记。2014年—2015年,全面开展农村林权证的变更登记。2014年,建立农村林权证动态管理制度,2015年,基本完成农村林权证的变更登记。三是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及农房确权登记工作试点。2014年,启动萧山、余杭及五县(市)宅基地及农房基本情况调查工作,2016年基本完成。

3、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推进26个中心镇、135个农民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住房置换集聚区住房。通过农房置换,加快农村宅基地市场化退出步伐。力争到2017年,完成26个中心镇、193个中心村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

4、切实搞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整镇推进试点2014年,会同国土局在建德大洋镇和淳安文昌镇开展试点。

5、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协助公安部门和富阳市开展以一元化户口登记为主要内容的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6、加快农村公共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加快市、区(县、市)农村产权公共交易平台建设,形成市、区(县、市)联动,覆盖全市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从2014年开始,力争通过两年时间,推进萧山、余杭及富阳、淳安、建德建立相应的农村产权公共交易平台。到2016年,基本形成市、区(县、市)联动,覆盖全市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7、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着力推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2014年,协助市金融办出台《关于促进杭州市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改善农村金融基础建设,加大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力度。

8、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争每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到2016年,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55%以上。

9、积极推进萧山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验。按照《萧山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实施意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活力的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2014年,全面推进浦阳、瓜沥(党山片)两镇试点工作。

10、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全年完成农民素质提升培训10万人。通过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建立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4年—2015年,每年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0家、杭州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0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以提高杭州整体发展的均衡性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区县协作

1、建立产业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在第一协作组开展共建产业园试点。2014年出台《关于共建萧山上城富阳三地协作产业园的实施办法》,对在产业园落地企业,明确萧山区、上城区、富阳市税收收益政策。2015年,总结第一协作组试点工作经验,并在各协作组逐步推广。2017年前,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县()协作“双赢共享”机制。

2、建立协作项目推进机制。落实协作资金,抓好一批协作项目。2014年,每个协作组落实区县()协作资金5000万元以上。安排一批重点协作项目,其中:第一协作组启动场口协作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第二协作组推进长西线、南干渠项目建设;第三协作组推进商贸旅游特色街区和卜家蓬工业区块建设;第四协作组推进文昌西部生态园和敏迪区块合作开发;第五协作组开展集体经济薄弱村异地联建联购物业项目和“一乡一业”特色示范区项目建设。

3、继续深化“联乡结村”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资金,力争2014年落实帮扶资金1.2亿元以上;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文章,增强“造血”功能;重点关注民生项目,着力破解一批群众最需、最盼、最急、最难的问题。继续加大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全年完成下山移民5000人,新增扶贫重点村来料加工基地(厂房)30个,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

()以务实清廉勤政为目标,不断提高农办干部服务“三农”的工作能力

1、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强化干部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打牢干部思想根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切实做好整改落实工作,结合市委市政府下达的重点工作以及“杭改十条”任务,建章立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担当力和凝聚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推进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开展正面典型宣传和警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教育。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 、省“28条办法”和市“38条意见”等规定,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2、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农办干部与农民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水平。2014年,在促进农村改革、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农村新业态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争取拿出一批高水平的调研成果。

3、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农村指导员的作用,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推进“三型”党组织的建设。加强支部书记党务培训,组织开展各支部之间的工作交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开展支部书记述职和党员评议活动。

推荐访问:杭州市 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农业总结】2013年杭州市农办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