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中国近代史学习教育活动简报(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2-06-02 19:24: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近代史学习教育活动简报(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近代史学习教育活动简报(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简报5篇

中国近代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简报篇1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自小学起便开始接触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至今也有十多年了。虽然每次了解的都是相同的历史事件,学习的都是相同的历史。但是在多年的学习中,每当又一次的接触这些历史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增加,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感想,会对其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有着以前所没有的认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五千多年,至今仍未有过间断。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但是古老的中国却在近几百年的时间里备受凌辱,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中国被各国列强瓜分,列强们纷纷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中国就这样被四分五裂。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清王朝时期属于中国的部分国土都没有收回,被永远的割裂出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最不愿意谈起的历史时期有俩个,一个是元朝,另一个便是清朝的最后时期。我不愿去回忆中国的屈辱历史时期,甚至,我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意去回忆这样一段时期。

但是虽然我们都不愿去回忆中国的屈辱史,但是历史不容忘却,也不会被忘却。活在今天的我们应该花些时间去了解中国的屈辱历史,正如古人所言,以史为鉴才不会从走前人走的错路。而这也是我认为会开设中国近代史这门课程的原因。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对每个时期的历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在这里我会分开时期谈论学习近代史的感受。

第一个时期----清王朝统治的末期

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中国逐渐走向没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追究其历史原因,便是清王朝统治者的狂妄自大。由于单出乾隆皇帝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不能与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当外国列强准备用武力来打开清政府的国门时,清朝皇帝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梦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列强们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逼迫着清王朝的统治者交出他们的权利以及部分利益,在武力逼迫面前他们别无选则,割地赔款以及其他的一些条令。

但是最令人愤慨的是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在外国列强的欺压面前仍不能从根本上考虑这去改变这种现状,而是在做一些表面文章。

期间他们也曾考虑过变法革新,但是能成功实行的变法都不能从根本上对中国目前积弱贫穷的现状做出改变,而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命运的变法又得不到实行。例如,与日本民治维新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戊戌变法在封建腐败的就统治阶级的反对下,以失败草草收场。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的改变了日本,让日本走向了富强。

我们可以看到,清王朝的统治者也想做出改变,这说明他们也不想任人宰割。但是当真正的能帮助他们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却得到了他们的否决。

从造成积弱的原因以及后来的变法中,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这俩件事情的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应为统治者的思想狭隘。从闭关锁国的这件事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如果不是思想的狭隘,又如何能做出如此荒唐之事。

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从变法中可以看出来的思想狭隘。清王朝的统治者们都知道是她们的统治方法出现了问题,他们也曾想过去改变。但是当这些改变一旦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反对这种改变,从戊戌变法中就可见一斑。统治阶级知道在这个时候他们必须做出改变,但是戊戌变法触及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戊戌变法。但是假是他们的思想足够开放,眼观足够长远,他们就会意识到此时自己让出了一部分利益,但是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呢,此时的他们不愿意让出自己的利益,短短的几十年之后,他们会失去自己的全部利益!

第二个时期-----民国时期

对于这一时期,我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但是这段时间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战乱纷飞。各大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民众的死活,常年征战不休。

而在我看来造成这个相像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袁世凯的统治决策失败。在民主与共和以深入人心的时代,他竟然不顾重重阻挠执意称帝,最后在一片声讨声中匆匆暴毙。在他死后由于没有人能让大家信服,没能在形成统一的政府。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各大军阀之间连年征战。

反思这段时间,我得出的结论是,领导者必须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而且由于你的错误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几代人,所以领导人身上的责任重大,你在享受你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就是我对这俩个历史时期的看法,同时也是我在再次了解了这段历史后的再次认识。

中国近代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简报篇2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_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体会(3篇)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范文(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惨痛、耻辱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更是一部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历史。学习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任何子孙都是义不容辞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稳定、物资充足、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变我中国的历史。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毛泽东也讲过:历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认真学习近代史、了解中国的荣辱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古为镜、知古监今,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色会。而作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识比较薄弱,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呢?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为半封建的国家。清朝以前,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状态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世界的巅峰。因此,到了清朝,当朝统治者以此为傲,自恃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自给自足,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藐视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业和科学,并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紧紧关闭。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带来的危机逐一爆发。毛泽东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国的糜烂、腐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狂潮席卷中国,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当时中国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富饶的古老神国,遍地是宝却不能收藏、没能力保护的国家,西方力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为打开中国对海外市场,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爆发。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犹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赔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争先入侵中国,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签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条约。其中,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正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反外侵斗争的几十年里,中国政权和经济都遭到严重冲击,中国人民在深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同时,经济负担更加重、政治压迫更加深。

中国近代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简报篇3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章重点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2、新时期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

  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体系.

  5、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的深刻历史启示.

  本章提示

  了解中国特色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平反冤假错案:从1978年底到1982年底大规模进行,29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和纠正.其中包括为年“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
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等.

  2、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四个坚持”).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4、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始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清理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是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也是改革开放的前奏.

  5、 “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安徽、四川最早开始.·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6、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7、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1月1日发表,建议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8、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到20世纪末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 “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9、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0、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1983年4月决定海南享有某些特殊政策(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1984年5月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结论: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1、《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 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基本方针·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2、十三大:1987年10月举行.大会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1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要概括,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4、《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强调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
·提出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

  15、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举行.·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16、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将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17、《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8、十五大:1997年9月举行.大会·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三讲教育”: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历时近两年.

  20、十六大:20XX年11月举行. ·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1、社会主义荣辱观:20XX年3月胡锦涛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XX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上述五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XX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4、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XX年初至20XX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

  25、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

  26、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主线,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

  (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3、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

  4、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 思想内容是什么?

  (1)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集体经济.

 (2)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必然产生第二个飞跃,即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

  5、江泽民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

  (1)1994年5月,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2)1994年9月,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6、简述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1)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7、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8、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有哪些?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20XX年11月,胡锦涛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1)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2)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3)中国与其他社会成员一道,为实现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美好前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0、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所取得的成果是什么?

  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说:

  (1)同周边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

  (2)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

  (3)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意义是什么?

  (1)主要贡献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前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全会公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指出:▲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今后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全会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决定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决定保障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等问题.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

  (1)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2)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贯穿其中的活动灵魂.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3、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1)十三大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被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

  4、试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1)内容:·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2)意义: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意义?

  (1)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同年5月,江泽民又进一步把“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XX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也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6、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20XX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XX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试述十七大的主题和意义

  ( 1 )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意义:·大会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

·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在保持党章总体稳定的原则下,把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

·选举产生新一届党的中央委员会(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为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8、中共十七大对改革开放历程和基本经验做了哪些总结?

  中共十七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程作了回顾,指出:

  (1)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9、改革开放30年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经验:(1)(找到了一条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举起了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3)(坚持了一条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4)(得出了一句结论)实践充分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

  启示:(1)(底子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

  (2)(新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和诸多新的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这些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是可以在前进中解决的,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

  10、试论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更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人民,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并赋予中华民族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

  这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中国近代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简报篇4

全国2010年1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1895年,日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4.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

5.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 )

A.买办资产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6.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A.兴中会的成立 B.华兴会的成立

C.光复会的成立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7.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是( )

A.惠州起义 B.河口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宪法》

9.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10.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保路运动 D.五卅运动

11.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C.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2.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工人运动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13.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是( )

A.邓演达 B.梁漱溟

C.黄炎培 D.左舜生

14.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 )

A.从重工业方面开始的 B.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C.从商业方面开始的 D.从农业方面开始的

15.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1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并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于( )

A.四川懋功地区 B.西康甘孜地区

C.甘肃会宁、静宁 D.陕北吴起镇

17.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开始全面侵华战争的(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8.1933年5月,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 )

A.东北抗日同盟军 B.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C.东北抗日义勇军 D.察哈尔抗日义勇军

19.1941年3月,在抗日民主运动中成立的民主党派是( )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青年党

C.中国国家社会党 D.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20.1938年,毛泽东发表的系统阐述抗日战争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的著作是( )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持久战》

C.《论新阶段》 D.《论联合政府》

21.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商讨和平建国方针的( )

A.重庆谈判 B.西安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22.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 )

A.东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23.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是( )

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4.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是( )

A.邓小平 B.刘伯承

C.陈毅 D.粟裕

25.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26.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

A.1976年10月 B.1978年12月

C.1979年3月 D.1981年6月

27.中共十三大明确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四个坚持”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28.198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海南经济特区

29.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C.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D.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体制

30.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 )

A.“三讲”教育的要求

B.“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三民主义是指(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本主义 D.民生主义

32.1913年至1922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进行的斗争有(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

3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A.主张社会革命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主张文学革命 D.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

34.中国早期共产党组织出版的通俗工人读物有( )

A.《劳动界》 B.《劳动者》

C.《劳动音》 D.《劳动与妇女》

35.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是( )

A.联俄 B.联共

C.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

36.1967年,在所谓“二月逆流”中与中央文革小组错误做法进行抗争的有( )

A.谭震林 B.陈毅

C.叶剑英 D.李富春

3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

A.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8.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 )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39.中共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 )

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学校学生会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2.“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43.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4.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45.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出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7.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中国近代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简报篇5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重点
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及其野蛮性.
2、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
3、国民党的对日作战方针及其战场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
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情况.
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
本章提示
深刻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1、日本“东方会议”: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4、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
6、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7、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8、南京大屠杀:1938年12月发生,我国遇害者达30万以上.
9、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是中国共产党员(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10、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福建事变):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组建政权.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1、《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人签名发表.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12、一二.九运动的宗旨性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3、《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共同抗日.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14、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5、四项保证: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
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6、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随后,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7、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8、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19、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
20、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1、八百壮士守四行: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谢晋元团长率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
23、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24、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变化:1939年1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
对日作战则趋向于消极,保存实力.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到逐步消极抗战.
25、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1942年成立中国战区,蒋介石任最高统帅.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曾经救援出被日军所困的英军7000多人.
26、豫湘贵战役: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27、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上通过.反映了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具体内容(1)强调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与国民党政府包办的片面抗战相对立的.(2)指出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29、《论持久战》所预测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30、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所发动.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31、在敌后战场捐躯的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
32、1937年太原失陷后的华北抗战情况: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取代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而上升到主要地位.
33、三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和太行山的新军和八路军总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未遂).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34、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35、精兵简政:1941年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中共中央立即采纳,在各根据地实行.
36、大生产运动:为克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抗日根据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据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八路军三五九旅将荒芜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的好江南.
37、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和阶段: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38、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39、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0、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些标志性举动: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签订投降书(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在南京举行;
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收回,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
41、联合国制宪会议: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是如何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的?
(1)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自1895年开始,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
(2)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
(3)扶植汪伪政权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上述地区实质上成为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2、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起因: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过程和口号: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代表性口号)等
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意义:(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事变的发生: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简述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
作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
原因:(1)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2)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3)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5、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内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2)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保存实力;
同时又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反共“磨擦”事件.
(3)对外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6、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1)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
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
(2)两个战场是战略上的相互配合的关系.
7、简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阻止了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这种全面的消耗日军,便赢来了战略反攻.
8、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
(1)含义: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既统一,又独立.
(2)具体运作:·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目的和实质:目的是保持并发展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
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用实事说明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死者达30万人以上.其他屠杀惨案.·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投放有毒病菌,大量中国居民死亡.·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掳掠大量的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在东北,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矿产资源.·在关内,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目的是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
(4)损失数字: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
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2、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与抗日文化工作有哪些?
(1)1938年初,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中国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参政会;
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开展国统区进步文化工作,推动和参与文化界抗战团体的组建和发展.
(3)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洛川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2)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维护统一战线.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等方针,并身体力行贯彻执行.
(3)坚持持久战方法,并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抗日游击战战略的确定,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初期的英勇抗战和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主要战场.
所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4、试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
(1)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其内容是分析了:
·特点: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前途和规律: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一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进程和方针: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最后取胜.
(2)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5、怎样认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表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和民众的抗日运动,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
(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三方面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
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针对其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共产党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不破裂统一战线为底线.
6、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内容:1940年前后,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和特征:指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中国革命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后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意义:
(1)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7、试述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1)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2)意义: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在整风运动基础上,1945年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8、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是什么?
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
10、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1、如何看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2)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
(3)开始以大国身份直接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协调.中国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提高.1942年1月,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4月,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推荐访问:教育活动 简报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学习教育活动简报 中国近代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简报 简报党史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