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幼儿在园期间发现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演练总结

发布时间:2022-05-25 09: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在园期间发现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演练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幼儿在园期间发现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演练总结

幼儿在园期间发现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演练总结3篇

第1篇: 幼儿在园期间发现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演练总结

传染病隔离期、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理办法

  病名

潜伏期

传染期

隔离期

接触者观察期及管理办法

最短~最长

常见

鼠疫

腺鼠疫

2~8天

3~6天

自发病起直至痊愈为止的整个病程

腺鼠疫隔离至淋巴腺完全痊愈,肺鼠疫应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痰连续培养6次阴性方能出院。

留验9天同时接种鼠疫菌苗

肺鼠疫

数小时~3天

1~3天

霍 乱

数小时~6天

1~3天

潜伏期末即可排菌,临床症状期传染性最大,病后带菌自数天至4周不等,少数可数月至1年以上

临床症状消失后,隔日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解除隔离

留验5天,并连续作粪便培养2次,阴性者解除隔离

病毒性肝炎

甲型

15~50天

3~4周

潜伏期末至发病2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在病后某段时期仍可排病毒

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但不少于病后30天,幼托机构要隔离40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45天,接触后2周内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乙型

50~180天

100天左右

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长者可达1年以上

急性期应隔离到HbsAg阴转,恢复期仍不阴转者按HbsAg携带者处理

作HBsAg,抗HBc,抗HBs,HbeAg, 抗Hbe检测,均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

丙型

2~26周

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临床症状期传染最大,慢性病人亦有传染性,最长达6年

急性期隔离至病情稳定,慢性病例按病原携带者处理

目前无法定措施

丁型

2周~6个月

 

急性感染后HDAg血症可持续25天,慢性感染者在HDAg与抗-HD肖失前均有传染性

同乙型肝炎

目前无法定措施

戊型

2~9周

6周

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周从粪便中排出

自发病起隔离3周

医学观察45天

细菌性痢疾

数小时~7天

1~3天

潜伏期末即可排出病原体,临床症状期传染性最大,病后带菌常见,多为间歇排菌,绝大部分在病后1~2周停止,少数可长达数年

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2年至3次粪检阴性或大使正常后1周可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7天,饮食行业人员观察期间应送粪便培养1次,阴性者方可复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10天

3~4天

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普通型患者之传染性可持续6~7周

临床症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病后7天

医学观察7天,可服利福平预防发病

流行性感冒

数小时~3天

1~2天

潜伏期末出现退热时止,传染期约1周

退热后2天

在大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进行检疫,出现发热等症状者,应早期隔离

麻疹

6~21天,被动免疫后可延至28天

10~11天

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

隔离至出疹后5天

医学观察21天,如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应延至28天

百日咳

2~21天

7~10天

潜伏期的最后1~2天至发病2~3周内传染性最大,一般在病后4周即无传染性

发病起40天或自痉咳后30天

医学观察21天

白喉

1~7天

2~4天

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部分患者在恢复期仍继续排菌

症状消失后鼻咽分泌物2次(间隔2天)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30天可解除隔离

医这观察7天

猩红热

1~12天

2~5天

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至皮肤脱屑阶段则无传染性

症状消失后咽拭培养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一般不少于病后1周

医学观察7~12天

水痘

10~21天

15天

潜伏期末至皮肤发疹和水泡时传染性最强

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医学观察21天

流行性腮腺炎

8~30天

14~21天

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

从发病起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成人一般不检疫,托幼机构儿童医学观察21天

流行性乙型脑炎

4~21天

10~14天

病毒血症时间短,一般在发病后5天内

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室内做好防蚊、灭蚊

不检疫

疟疾

间日疟

10天~数月

14天

疟疾现症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当其周围血液中有成熟配子体时就有传染性

不需隔离,但患者应给以系统治疗,居室内应做好防蚊、灭蚊

不检疫

三日疟

10~45天

30天

恶性疟

5~12天

10天

登革热

3~15天

5~7天

潜伏期末至病后3天,少数至病后6天

起病后7天

不检疫

布鲁氏菌病

3天~1年左右

7~14天

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3个月

临床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

不检疫

流行性出血热

5~46天

7~14天

急性期血液、尿液中有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可经破损皮肤感染

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止

不检疫

钩端螺旋体病

1~30天

7~13天

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4个月,个别1年以上,但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

隔离至症状消失,应注意尿的消毒处理,防止接触传播

不检疫

炭疽病

12小时~12天

1~3天

主要为动物病,人经动物感染,人与人之间亦可经分泌物而受感染,但较少见,肺炭疽可经呼吸道传染

皮肤炭疽隔离至创伤口痊愈、痂皮脱落为止,其他类型患者在症状消失后细菌培养2次阴性后取消隔离

医学观察8天,与患者和病者接触之物品应进行消毒

狂犬病

12天~1年或长至5年

30~60天

个别情况下,可从唾液中分离到病毒,但未见人传人之事例

患者须住院隔离

不检疫

阿米巴痢疾

4天~数月或更长

10~18天

从发病早期排出滋养体到晚期粪便中含有大量包囊都有传染性

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连续三次检查滋养体及包囊阴性解除隔离

对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包囊检查、阳性者停止工作进行治疗

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3~42天副伤寒2~15天

12~14天

潜伏期末即可排菌;
病人从大,小便排菌,相当一部分病人在恢复期仍可继续排菌2~3周,少数在1年以上,甚至终身

体温正常15天可解除隔离,可热退后5天和10天作2次大便培养,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21天,副伤寒为15天,饮食行业人员观察期间应送大便培养一次,阴性者方可工作

8~10天

脊髓灰质炎

3~35天

7~14天

发病前10天至病后4周均有传染性,少数可达4个月

隔离期不少于病后40天

医学观察20天,对5岁以下儿童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艾滋病

6个月~10年以上

9~10年

血中检出HIV抗体起即有传染性

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单位治疗

严密观察,长期追踪,在观察的6个月及1年时采血检测

第2篇: 幼儿在园期间发现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演练总结

传染病隔离期、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理办法

  病名

潜伏期

传染期

隔离期

接触者观察期及管理办法

最短~最长

常见

鼠疫

腺鼠疫

2~8天

3~6天

自发病起直至痊愈为止的整个病程

腺鼠疫隔离至淋巴腺完全痊愈,肺鼠疫应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痰连续培养6次阴性方能出院。

留验9天同时接种鼠疫菌苗

肺鼠疫

数小时~3天

1~3天

霍 乱

数小时~6天

1~3天

潜伏期末即可排菌,临床症状期传染性最大,病后带菌自数天至4周不等,少数可数月至1年以上

临床症状消失后,隔日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解除隔离

留验5天,并连续作粪便培养2次,阴性者解除隔离

病毒性肝炎

甲型

15~50天

3~4周

潜伏期末至发病2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在病后某段时期仍可排病毒

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但不少于病后30天,幼托机构要隔离40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45天,接触后2周内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乙型

50~180天

100天左右

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长者可达1年以上

急性期应隔离到HbsAg阴转,恢复期仍不阴转者按HbsAg携带者处理

作HBsAg,抗HBc,抗HBs,HbeAg, 抗Hbe检测,均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

丙型

2~26周

7、4周

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临床症状期传染最大,慢性病人亦有传染性,最长达6年

急性期隔离至病情稳定,慢性病例按病原携带者处理

目前无法定措施

丁型

2周~6个月

 

急性感染后HDAg血症可持续25天,慢性感染者在HDAg与抗-HD肖失前均有传染性

同乙型肝炎

目前无法定措施

戊型

2~9周

6周

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周从粪便中排出

自发病起隔离3周

医学观察45天

细菌性痢疾

数小时~7天

1~3天

潜伏期末即可排出病原体,临床症状期传染性最大,病后带菌常见,多为间歇排菌,绝大部分在病后1~2周停止,少数可长达数年

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2年至3次粪检阴性或大使正常后1周可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7天,饮食行业人员观察期间应送粪便培养1次,阴性者方可复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10天

3~4天

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普通型患者之传染性可持续6~7周

临床症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病后7天

医学观察7天,可服利福平预防发病

流行性感冒

数小时~3天

1~2天

潜伏期末出现退热时止,传染期约1周

退热后2天

在大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进行检疫,出现发热等症状者,应早期隔离

麻疹

6~21天,被动免疫后可延至28天

10~11天

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

隔离至出疹后5天

医学观察21天,如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应延至28天

百日咳

2~21天

7~10天

潜伏期的最后1~2天至发病2~3周内传染性最大,一般在病后4周即无传染性

发病起40天或自痉咳后30天

医学观察21天

白喉

1~7天

2~4天

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部分患者在恢复期仍继续排菌

症状消失后鼻咽分泌物2次(间隔2天)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30天可解除隔离

医这观察7天

猩红热

1~12天

2~5天

潜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至皮肤脱屑阶段则无传染性

症状消失后咽拭培养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一般不少于病后1周

医学观察7~12天

水痘

10~21天

15天

潜伏期末至皮肤发疹与水泡时传染性最强

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医学观察21天

流行性腮腺炎

8~30天

14~21天

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

从发病起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成人一般不检疫,托幼机构儿童医学观察21天

流行性乙型脑炎

4~21天

10~14天

病毒血症时间短,一般在发病后5天内

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室内做好防蚊、灭蚊

不检疫

疟疾

间日疟

10天~数月

14天

疟疾现症病人与无症状带虫者,当其周围血液中有成熟配子体时就有传染性

不需隔离,但患者应给以系统治疗,居室内应做好防蚊、灭蚊

不检疫

三日疟

10~45天

30天

恶性疟

5~12天

10天

登革热

3~15天

5~7天

潜伏期末至病后3天,少数至病后6天

起病后7天

不检疫

布鲁氏菌病

3天~1年左右

7~14天

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3个月

临床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

不检疫

流行性出血热

5~46天

7~14天

急性期血液、尿液中有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可经破损皮肤感染

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止

不检疫

钩端螺旋体病

1~30天

7~13天

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4个月,个别1年以上,但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

隔离至症状消失,应注意尿的消毒处理,防止接触传播

不检疫

炭疽病

12小时~12天

1~3天

主要为动物病,人经动物感染,人与人之间亦可经分泌物而受感染,但较少见,肺炭疽可经呼吸道传染

皮肤炭疽隔离至创伤口痊愈、痂皮脱落为止,其她类型患者在症状消失后细菌培养2次阴性后取消隔离

医学观察8天,与患者与病者接触之物品应进行消毒

狂犬病

12天~1年或长至5年

30~60天

个别情况下,可从唾液中分离到病毒,但未见人传人之事例

患者须住院隔离

不检疫

阿米巴痢疾

4天~数月或更长

10~18天

从发病早期排出滋养体到晚期粪便中含有大量包囊都有传染性

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连续三次检查滋养体及包囊阴性解除隔离

对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包囊检查、阳性者停止工作进行治疗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3~42天副伤寒2~15天

12~14天

潜伏期末即可排菌;病人从大,小便排菌,相当一部分病人在恢复期仍可继续排菌2~3周,少数在1年以上,甚至终身

体温正常15天可解除隔离,可热退后5天与10天作2次大便培养,阴性者可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21天,副伤寒为15天,饮食行业人员观察期间应送大便培养一次,阴性者方可工作

8~10天

脊髓灰质炎

3~35天

7~14天

发病前10天至病后4周均有传染性,少数可达4个月

隔离期不少于病后40天

医学观察20天,对5岁以下儿童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艾滋病

6个月~10年以上

9~10年

血中检出HIV抗体起即有传染性

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单位治疗

严密观察,长期追踪,在观察的6个月及1年时采血检测

第3篇: 幼儿在园期间发现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演练总结

密切接触者如何预防结核

密切接触者需筛查

  结核病是由结核菌侵入人体而引起的。而结核菌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经空气进行传播。一个未经治疗的排菌肺结核患者,一年之内会使其周围10-20个人感染上结核菌。因此,密切接触者应该到医院进行筛查,特别是有咳嗽、咳痰症状,且超过2周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

  然而,对于明确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医生会在第一时间给出治疗方案。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针对肺结核的密切接触者,尤其是患者的家人,却往往缺乏相关的包括预防措施在内的科普宣教,这对结核病的防治是十分不利的。

  防护需多管齐下

  ★隔离所有痰里面发现有结核菌的患者都要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而及早给予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也可起到“化学隔离”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肺结核患者经有效抗结核治疗2周后,其排出细菌的99%均为死菌,传染性会大大降低。

  ★消毒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患者居室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通风,尤其是对患者的痰液要认真消毒。同时,肺结核患者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

  ★提高自身抵抗力通过加强营养,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对结核病的自然抵抗力。

  ★化学药物预防有密切接触史的个体可考虑给予预防性治疗。

  督促结核病患者的治疗

  抗结核治疗原则为: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患者家属应监督其服药和定期就诊,不可以自行停药。因为,不正规治疗很容易导致发生耐药性结核,使治愈率明显下降。通常结核病患者必须至少服药治疗6个月,然后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停药。若是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密切关注其治疗,同时注重自身的防护,只有全社会公众了解结核病的防治要点,并在积极行动的基础上,结核病的传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控制,最终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推荐访问:演练 追踪 幼儿 幼儿在园期间发现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演练总结 幼儿在园期间发现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演练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追踪观察记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