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思政课案例

发布时间:2022-05-27 15:0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思政课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小学思政课案例

2022年小学思政课案例2篇

2022年小学思政课案例篇1

项目登记号

项目序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申 请 书

项 目 类 别 一般项目

学 科 分 类 马列·科社

课 题 名 称 西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认同教育有效途径研究

项 目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填 表 日 期 2012年01月08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1年12月修订

二、课题论证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社会共同体(民族、国家等)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同和共享,是人们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定位和定向,并表现为共同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自觉接受、自觉遵循的态度,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作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活动,并使之内化为自己实际行为选择的自觉的价值取向。

目前,在CIKN数据库搜寻以“西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为关键词搜索,没有发现有研究成果。但是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为关键词搜索,却有不少成果。这些成果大多数围绕着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义、认同教育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

也有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专著出版社。如宇文利等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从理论解读、调查研究、比较借鉴、实践探索四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如何实现全程化;
杨晓慧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全过程”的本质规定、接受主体、价值观整合、运行机制、实践探索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徐园媛等主编的《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接受机制构建》,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机制构建的依据、原则、方案、运行方式等进行了阐述;
郑承军著《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从理想信念这一核心价值观内核为视角入手,探索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选择;
王易编著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求职择业、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了访谈和调研。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研究论文,如刘侠《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马丽娟的《多元文化环境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思考》、练庆伟等《当代大学生价值认同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等,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做了初步的探索。

以上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有关西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受到个体心理、知识水平、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西部高校大学生因其区域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路径与发达中、东部地区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研究西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有效途径,是西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本课题组近期已对广西、贵州、云南、重庆、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市的13个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4000份,回收3945份。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资料和其他相关数据,为研究和探索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有效途径提供了资料的准备。

【修改后的一段表述:

然而,以“西部高校大学生”为整体研究对象来研究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研究成果尚未发现。众所周知,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受到个体心理、知识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的。西部地区因其特殊地缘环境与中东部仍有着较大的差别。那么,西部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与中东部高校是否有差异性呢?笔者曾对西部7个省市的13所高校近4000名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调查,同一问题调查的结果与东部有关研究学者调查结果比对(宇文利主持的课题)显示:东、西部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在效果上有明显差距。比如,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的看法”,“非常赞同”的东部66.9%,西部56.5%, “说不清”的东部22.6%,西部32.0%;
对“您是否赞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非常同意”的东部42.4%,西部32.8%,还有其他方面的差距在此不一一赘述。究竟何种原因导致这些差异呢?如何提高西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有效性?这是本研究要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2)研究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理论,它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西部高校大学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承担着发展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为此,增强西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把他们培养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端正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是西部高校的重要任务。因此,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在理论上,对西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有效途径的研究,旨为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论,尽绵薄之力。

其次,在实践上,本研究探索如何改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空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
如何充分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发挥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等问题。旨为西部高校教育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在教育决策、教育实践工作中提供理论指导,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1)主要内容

第一,对西部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问等形式对西部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西部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包括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等维度)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及认同状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维度的认同度)。

第二,对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状况调查。本课题研究,除了开展“西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问卷调查之外,还将对西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包括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进行调查。

第三,结合西部高校大学生及教育者问卷调查,分析当前西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已有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第四,借鉴国外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成功经验。如借鉴新加坡高校在贯彻《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的成功经验,美国高校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益经验。

第五,探索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原则、机制、方法和路径。

(2)基本思路

首先,通过对西部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展开调查。了解当前西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其次,对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状况调查。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西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外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有益经验,探索西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有效途径。

(3)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搜集当前国内已有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新加坡、美国等国外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成果。

第二,调查研究法。对西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进行调查,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调查,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

第三,比较研究法。通过西部高校与中东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状况的比较,以及与国外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比较,探索西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4)重点难点

探索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5)基本观点

西部高校大学生因其所处的地域、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教育状况、独特的风土人情、民族心理素质的差异,对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原则、机制、方法及路径,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西部高校应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自身民族文化优势,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

(6)创新之处

一是内容新颖。目前,对于西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的果极少,特别是在核心机制体系认同的途径研究寥寥无几。二是方法创新。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把西部高校与中东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状况进行比较,同时,与国外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途径进行比较。探索西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

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3)主要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3宇文利、周晔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程化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4王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5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6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徐园媛等《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接受机制构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8陈达云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

9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10万明钢《多元文化视野价值观与民族认同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11Harland,Tony.,Value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11.

注: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中的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如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成果数量要与《课题论证》活页相同,活页中不能填写的成果作者、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发表或出版时间等信息要在本表中加以注明。与本课题研究无关的成果不能填写;
主持或参加的各类项目不能作为前期成果填写;
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成果要分开填写。课题负责人的成果不列入参考文献。

2022年小学思政课案例篇2

课程思政案例(20 -20 学年第 学期)


微博的政治性、政治社会化功能、特性、传播内容的发布标准等

思政案例简介



本课程思政的案例是依托课程讲授人所主持的社科基金青年课题

《。。。。。。。》而设计完成。本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 ,从理论上

解析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难点问题 。本案例从理论上提出了 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

力”这一学术命题,并从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 、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特

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层次性特征、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意识形态性特征三个方 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

因此,本课程思政的突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

第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统性的政治观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 。在多数的课程思政中,

是将其他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 ,以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

这类贯穿课程思政做法的一个缺陷是容易造成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脱节 。而鉴于政治与传

播》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它属于典型的具有强烈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 。在这一课程中,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恰如其分 ,这样可以的课程设计既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又有必

要的现实关照,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

第二,将科研、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在一起 。如前所述,本案例是结合授课者本人承担的省

部级课题和已经出版的著作设计完成的 ,将科研成果直接反哺于课堂教学的突出体现 。

第三,将课堂教学、批判思考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 。在本次课堂设计中,会有批判性问题的设 计,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 。最后,所给出的传播策略可以直接服务于

党和国家的宣传部门。

教案设计(可参考附件中的教案示例,在教案设计中重点阐述解决的知识点问题 ,阐述

引导学生的正能量点及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 )

一、 教学目的

(一) 知识目标

1.新媒体传播的感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理性特征的张力关系

2•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层次性特征的张力关系

3•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性特征与政治思想传播的意识形态性特征的张力关系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传播效果的理论难点和基本策略

(二) 教学重点:新媒体与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力

(三)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高策略

三、 学生特点分析

1、年龄特点:学生所处学期为大三第二学期 ,对于大学课程已经有相当的了解 ,完全知晓课堂 要求,对本专业的课程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 ,同时也容易产生课堂疲倦 。

2、知识特点:《政治与传播》是属于专业领域很狭窄的专业选修课 ,学生可能通过新闻学理论 的学习了解政治与传播的关系 ,但是具体到具体问题、具体情境很难做到深入的把握 。对深层次的政 治传播规律了解不多,对中国政治传播实践领域更难做出理论分析 、批判性思考。

学习特点:学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和开拓创新的 意识,应试性目的较强,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深入。

四、 教学策略

1、 案例教学。通过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案例讲解 ,形象化传播的途径。

2、 讨论式教学。课堂上设置问题和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程度,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

五、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讲授政治思想传播与新媒体特性之间的张力关系 。

2、 案例法

以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为案例,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 。

3、 多媒体法

利用文字、图片等内容,展示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三对张力的认识 。

支撑材料目录(如ppt课件,相关照片、图片,视频资料,参考资料等,后面按支撑材料目录附相应支撑材料 )

奔波在俗世里,

不知从何时起,飘来一股清流,逼着每个人优秀

人过四十,

已然不惑。我们听过别人的歌,也唱过自己的曲,但谁也逃不过岁月的审视 ,逃不过现实的残酷。如若,把心中的杂念抛开,苟且的日子里

,其实也能无比诗意

借一些时光

,寻一处宁静,听听花开,看看花落,翻一本爱读的书,悟一段哲人的赠言,原来,日升月落,一切还是那么美


洗不净的浮沉,留给雨天;
悟不透的凡事,交给时间。很多时候,人生的遗憾,不是因为没有实现,而是沉于悲伤,错过了打开心结的时机

有人说工作忙、应酬多,哪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啊 ?记得鲁迅有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挤总是有的

不明花语,却逢花季。一路行走,在渐行渐远的时光中,命运会给你一次次洗牌 ,但玩牌的始终是你自己

坦白的说,我们遇到困扰,经常会放大自己的苦,虐待自己,然后落个遍体鳞伤,可怜兮兮地向世界宣告 :自己没救了 !可是,那又怎样?因为,大多数人关心的都是自己

一个人在成年后,最畅快的事,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学会了独自、沉默,不轻易诉说。因为,更多的时候,诉说毫无意义

伤心也好,开心也好,过去了,都是曾经。每个人都要追寻活下去的理由 ,心怀美好,期待美好,这个世界,就没有那么糟糕

或许,你也会有这样的情节,两个人坐在一起,杂乱无章的聊天,突然你感到无聊,你渴望安静,你想一个人咀嚼内心的悲与喜

透过窗格,发着呆,走着神,搜索不到要附和的词。那一刻,你明白了,这世间不缺一起品茗的人,缺的是一个与你同步的灵魂

没有了期望的懂,还是把故事留给自己吧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颠沛流离,浪迹天涯。有时候,你以为找到了知己,其实,你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花,只有在凋零的时候,才懂得永恒就是在落红中重生 ;
人,只有在落魄的时候,才明白力量就是在破土中崛起 ?

因为防备,因为经历,我们学会了掩饰,掩饰自己内心的某些真实 ,也在真实中,扬起无懈可击的微笑,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困扰

人生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就是把逝去的当作最美的风景 。所以,不要活在虚妄的世界,不要对曾经存在假设,不要指望别人太多

有些情,只可随缘,不可勉强;
有些人,只可浅交,不可入深;
有些话,只可会意,不可说穿

或许,有这么一段情,陪你度过漫长冰冷的寒冬;
有那样一个人,给你抑郁的天空画上了温暖的春阳

但时光,总会吹散很多往事,把过去一片片分割,移植到不同区域,并贴上标签,印着不同的定义,也定义着自己的人生态度

正如庄子所说: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外在的世界,只是一个形式,而你内在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江山

丰富自己,取悦自己,随缘,随顺,随境,你的心才会敞开,才会接纳更多的有可能 。这样的人生,眼睛里的笑意,尽是踏实与真味

年少时,那些说给蓝天白云的梦想 ,早已遗忘在风中,再也飞不到岁月的枝头 。褪去稚气与懵懂,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心里撑着宽阔,却不动声色

即便,一份静谧的从容是多么的难 ,但我依旧期待。我相信,人生还会很长,还会一直邂逅,但最美的,必是那个明天的自己

专业.专注

推荐访问:案例 小学 思政 小学思政课案例 2022年小学思政课案例 2022年小学思政课教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