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村经济建设【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2-05-29 20:0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建设【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农村经济建设【完整版】

农村经济建设5篇

第一篇: 农村经济建设

做好农业统计工作服务农村经济建设
作者:李亚波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7期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只要关注农业的发展,做好农业统计工作,才能更好的进行农村的经济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农业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制度的完善、统计体系的建立、经济活动的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农业统计工作;
农村经济;
建设

        1农业统计的概论

        1.1农业统计的内涵

        在大数据的时代,数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行农业统计就需要将农业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运用。“统计”一词意思丰富,彭祖植的《统计学》将统计定义为:记述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数量关系的总称。统计发展到现代,广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理论),依次进行类比,农业统计的含义就是:以农业生产部门为研究对象,研究该部门经济活动的统计工作。

        1.2农业统计的作用

        农业统计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阐述:数据认识和数据服务。只有对农业统计具有基本的认识才能为各种工作的进行提供指导作用。农业统计在我国发挥着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业发展的重要的作用。农业统计中认识和服务的作用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表现,农业信息的获得、根据农业信息进行的分析、对于农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督。

        2农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中需要农业统计服务的范围逐渐扩大,统计需求增大的同时,统计的难度也在日益增加,目前在我国农业统计上存着较大问题。

        2.1农业统计机构运行的效率低

        首先就是农业统计机构运行的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就是中央地方工作不协调,地方统计局的业务与行政工作的管理是分开的,容易导致国家统计局对地方统计管理乏力,并且地方统计局不仅在进行地方的各种统计工作,还为国家统计局提供服务。在管理上,国家进行农业统计经常会与地方统计局的统计工作产生冲突。国家统计局外派调查队,因为经费、编制等问题,与地方管理联系较密切,所以在进行管理时容易受到地方管理影响,这种体制在管理上会出现难度,造成统计数据的质量没有保障。

第二篇: 农村经济建设

浅析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作者:林慧

作者机构: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农业干部学校

来源:会计师

ISSN:1672-6723

年:2016

卷:000

期:022

页码:59-60

页数: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作用

摘要:在农业管理活动中,农业统计是其中的基础性的工作,农业统计数据集中体现了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我们必须积极的开展农业统计工作,才可以保障农村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促进农民经济收入增长.本文首先针对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进而简单的分析了当前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强化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农业统计工作的加强,使其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建设.

第三篇: 农村经济建设

社科论坛霪 
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经济 
罗文斌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 厉打击假冒伪劣绿色食品。 
优势,加快构筑生态经济高地,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成为我 2_2狠抓生态畜牧业,农林牧全面发展由于农村有着丰富的牧 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草资源和悠久的生态养殖传统,牛羊猪鸡等畜产品均保持了其无污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O引言 
染的生态特质,具有典型的生态特征,在当前崇尚自然,追求绿色环 保饮食结构的大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要在进一步发 
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比 展干家万户养殖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牛羊品改,大力发展种草养 较优势,加快构筑生态经济高地,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 畜,积极推行规模养殖。在种草上,要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下种 展,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草,并适度调整土地成片种草。在生态养殖的前提下,要积极推进牛 
1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羊品种改良,实现改良品种与生态养殖的有机结合。争取年内优质牛 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 存栏要达1O万头以上,优质羊存栏35万只以上,使畜牧业产值占 潜力。 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7O%,基本建成牛羊大县。同时,加快畜牧 
1.1旅游资源独特。风景区以其原始性、神秘性令中外游客为之 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实现畜禽产品的深加 神往。通过近年来的大力宣传,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 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名度。农村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淳朴的民族风情。这些优美的 2.3力促生态旅游,打造旅游新品牌在生态旅游上,风景名胜 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遗产,必将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雄伟秀丽的 
1.2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具有良好基础。有山有地有荒原,畜牧 高山景观,神秘莫测的密林峡谷、怪异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古老典型 业从来都是山区农民谋生的主业之~,多年来已形成了千家万户养 的冰川遗迹、引人入胜的高山瀑布和森林雪景、多姿多彩的原始森 殖业的传统:林业方面,自天然林停伐后,加强了天然林的管护和退 林。这些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其博大、丰富的内涵,为发展生态旅 耕还林工作,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4%,已初现青山绿水。 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开发的前提并贯穿始终, 
1.3立体气候明显,土地资源充足,农林产品类型多样,成片分 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有效保护。如四川某市确定了旅游业发 布,适于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立体气候明显适于不同的农作物生 展的新框架,即把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一黑竹沟黄金旅游线建成世界 长,特别是适于对海拔高度比较依赖的作物防护林带、中药材等的生 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乐山大佛乌尤景区、峨眉山景区、黑竹沟景区。搞 长;
农林产品成片分布有利于基地建设,从而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 好生态旅游要把握这一大好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景区旅游 化。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实现对外开放。要继续加强国 
1.4国家的政策措施对农村发展十分有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力争年内获得国务 村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 院的批准。要大力争取国债资金投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 机遇,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正适合生态经济的发展。所有这些优势, 的进程,为全面开发旅游名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发展生态农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与发达地区相比,干部群众对发展生 
生态经济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回报的永续性,在生态保护的 态经济的认识不足,对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生态资源优势缺乏战略 前提下,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发展生态经济,既符合国家产业政 性的认识。因此,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 策,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可发展地方经济,相得益彰。可以说, 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增强竞争力的理念。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通 做好生态经济文章,对于拥有生态优势但经济发展落后的边远农村 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重大 地区意义重大,将成为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 意义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济观,使发展生态经济的观念 实选择和必须途径。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做优生 深入人心,把政府发展生态经济的决策转化为各级干部群众的自觉 态经济,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行动,把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主动实践。只有 
2.1发展生态农业,再造秀美山JIl生态农业因其绿色和环保, 这样,农业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跨越式发展和实现 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 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主动权,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是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力 3-2注重产业互动,实现经济相融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进程中, 争五年内使全县所有25。以上坡耕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森林覆盖 要重视生态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实现产业互动,经济相融。工作中, 率提高到70%以上,让我们的家乡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景更美。 生态能源要为生态农业服务,生态农业和生态畜牧业要与生态旅游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中药材等具有农村特 相结合。尤其是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要把打造农副产品品牌与 色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合理布局,形成规模。三是要大力扶持 打造旅游品牌相结合,把农产品做成旅游纪念品,旅游宣传中融入农 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和壮大当地知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高辐射 产品的宣传。这样,产业之间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将加速生态经济的 和带动能力,做长做宽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加快农业产 发展。 业化进程,让生态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四是大 3.3创造良好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要得到迅速发 力打造绿色品牌。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积极抓好绿色食品品牌尤其 展,就必须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为此,我们一是要组建专门 
成立办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实 是AA级品牌的申报认证,努力在粮油、果品、中药材等品类中争取 的发展生态经济的领导班子,
更多的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志;
要把已经获得的无 施、督促指导和服务引导。二是要制定完善的生态经济发展的配套政 公害食品发展好、利用好,发挥现有品牌优势,大力整合特色资源,实 策,创新发展机制,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主导产业,促进生态产业迅速 施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力争做大做强做优;
要利用博览会、 壮大。三是要强化科技、信息、市场、法律服务,大力改善交通、通讯等 展销会、产品发布会和实施网上工程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名优特新产 基础设施;
四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开辟农副产品“绿色”通 品的宣传推荐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要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严 道,严厉打击吃、拿、卡、要等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上接第119页) 
惠政策和一定的利益来调动入区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能连片集中 发展。 
参考文献: 
2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研究国外小城镇建设与思考 
120 

第四篇: 农村经济建设


农村地区党员老龄化现象探析
摘要:党员老龄化现象在中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不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及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现象表现为范围广、老龄党员比例偏高等方面。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现象,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已经成了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关键词:党员老龄化;
农村;
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关键靠党的正确领导。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党员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以及党在农民中的形象。农村党员的老龄化现象在最近几年表现得尤其突出。分析党员老龄化的特点,对于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改善农村党建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农村地区党员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目前,农村党员老龄化已成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后继乏人,影响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基层政权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分布范围广。最近几年,党员老龄化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问题,而是一种存在于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普遍现象。其中,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从而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2.农村老党员占农村党员的比例偏高。正常情况下,青年党员、



中年党员和老年党员之间的比例应该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充分发挥各个年龄阶段的党员的积极性,实现党在农村事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农村中党员的年龄比例失衡,表现为年轻党员的数量过少、中年党员的比例偏低而老年党员的比例过高。以苏北为例,在大部分苏北农村,50岁以上党员的比例基本上是在50%~60%,个别地区能达到70%左右;
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能够占到老年党员总人数的60%以上,30~45岁之间的党员的比例一般是在20%~30%,而30岁以下的青年党员的比例一般不会超过10%,甚至在很多地区的农村党支部30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根本就没有。老年党员已经成了中国农村党员的绝对主力,以至在农村有些地方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称作是“老年俱乐部”,正如苏北一位镇党总支书记所说:“每次开党支部会议,下面总是一片灰色的海洋。”
3.农村党员老龄化分布较为集中。就是在农村地区,党员的老龄化现象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具体来说,农村老党员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乡镇一级的比例,党员老龄化主要集中在农村基层党支部;
而在农村基层党支部中,不同的职业之间的比例又是不一样的,学校党支部中老党员基本上是最少的,其次是机关党委,再次是商业党支部和企业内部建立的党支部,而乡村党支部中老龄化党员是最多的。可见,党员老龄化的“重灾区”是在乡村党支部这一层次上,他们是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重点。
4.中国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持续时间会很长。中国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现象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下去,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



情决定的。一方面,由于中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持续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寿命得到进一步的延长,这决定了老党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着“主力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大批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决定了农村党支部发展青年入党只能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党不可能在短期内大规模的发展农村青年入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基层党支部老党员的比例仍要远远高于年轻党员的比例,解决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问题将会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二、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的成因
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基层党组织角度来看
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的发生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是由于基层党组织自身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才使得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问题呈现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基层党组织对目前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现象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农村党组织对新形势下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重视不够。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已经存在一段时间,老党员的比例过高早就给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党的日常工作中由于老党员较多使得农村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因为缺少人手而比较困难等。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正是对党员老龄化问题的漠视,才使得这一问题



越来越严重。
2.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较弱,造成党对农村优秀青年的吸引力不够。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紧密相连,基层党支部的表现直接决定着党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农村基层党组织表现突出,党的吸引力就高,反之,党在农民的心目中的地位就低。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中,主要负责人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是小学和初中水平,甚至个别党委班子成员还是文盲。这种现象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不够强。正如一位村民说的那样:“我们不懂得他们也不懂,甚至我们懂得他们也不懂,谁愿意听他们讲话?”在这里,知识水平较低的状况造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不够。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着权利和义务失衡现象。例如,有些农村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事情基本不问,除了每月的党费外党员和群众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不能够尽到自己义务的现象也从根本上削弱了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造成对农村优秀青年的吸引力不够。
3.新党员发展中的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在有些地方,党员发展的权利主要集中掌握在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几个人手里,甚至村党支部书记一个人就能够决定新党员的发展,造成党员发展中的一言堂。普通党员和群众对新党员的发展要么是毫不知情、要么不能够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很多优秀的农村青年想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但是由于和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不熟,结果很难被接纳入党,使他们逐渐对加入党组织失去信心。正是由于党员发展中的制



度落实和监督的不到位,才阻碍了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二)从农村青年的角度来看
随着中国农村进一步融入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中广大青年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规模的“民工潮”的出现不利于农村新党员的发展。随着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党组织很难对他们进行持续的跟踪考察,党员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另外,长期在外务工生活增强了青年人对农村的疏远感,对于能不能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并不怎么在意,缺少入党的动机和兴趣。
2.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农村青年信仰淡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更由于农村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更多的接触到了外部世界,使得农村青年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来形成于农村中的较为朴素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农村青年的价值取向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不确定化。在相当多的农村青年中滋生了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认为金钱就是一切,金钱以外的东西没有价值可言。很多青年认为加入共产党,除了交党费以外还要接受党的纪律的制约,缺少入党动机。三、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针对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充分挖掘老党员工作潜力的同时,积极地吸引和发展青年人入党,实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推动农村基层党支部



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激活老党员队伍,充分调动老党员工作的积极性老党员具有自身的优势,例如工作经验丰富、拥有的空闲时间较多、信念坚定以及在农村具有较高的威信等。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过多地强调了老党员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造成农村党支部对这一部分力量的忽视,使得农村老党员在党的基层建设中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解决中国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问题的长期性要求我们必须抓好老党员队伍的建设,发挥老党员的积极作用。1.加强引导,提高老党员的思想和认识水平。针对老党员中普遍存在的思想保守、工作热情不高的现象,基层党支部应该积极主动的对老党员进行思想引导。通过定期的党员培训会和老党员座谈会的形式,在思想上引导老年党员树立“最美还是夕阳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思想,从而调动老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发挥他们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
2.坚持群众路线,采取措施,切实解决老党员的实际问题。刘少奇指出:“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老年人由于年龄的限制造成在生活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将老党员的冷暖时时放在心上,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老党员走访制度等形式,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矛盾。只有让老党员们能够体会出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出党的温暖,才能够真正激发起他们对党的热爱和忠诚,从而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



3.创建平台,使老党员真正做到“老有所为”。基层党组织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创造出适合老党员特点的工作平台,为老党员积极性的发挥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一方面,在基层党支部会议召开时,在老党员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让老党员参加,使得他们和青年党员一样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另一方面,设岗定责,根据老年人威望较高的特点设立民事调解员职务,安排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担任这一职务,发挥老党员在民事调解方面的作用;
针对老党员思想坚定、时间较为充分的特点,可以安排他们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通过设岗定责,使得老党员们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上有事可做,从而找到发挥其作用的发力点。
(二)狠抓青年党员发展,为农村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必须真正的解决好农村青年的入党问题,吸引大量的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进入党组织,从而从源头上改变农村党员的老龄化现象。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责任,加强农村青年党员的发展力度。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青年党员的发展目标,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发展目标真正的落实下去。这就要求明确在发展青年党员中的责任制,建立健全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将发展党员工作执行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纠正党内的不正之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当前,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在内容上,一方面,应该注重党员的思想建设,紧密把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并根据当前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大力进行民主思想和民主的工作作风的教育,力求使得每一个党员都能够真正的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够正确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发挥模范和带头做用。在政治领域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保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发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带头作用;
在经济领域,不但自己致富,还要能够帮助同村的人共同致富,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整体经济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文化领域里,积极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村民们思想道德的提高树立模范作用。在形式上,将正规教育和自发教育、系统教育和短期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水平。3.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入普通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使得青年党员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处于党员和群众的直接监督和约束之下,使党员和群众在党员的发展中真正的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增加党员发展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这就要求党支部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前,必须事先实行“三推”,即是先由党员、群众、群团组织民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再由基层党组织决定的方式确定。即重点培养35岁以下优秀青年,对其中推荐票数相对集中且经初步考察合格者,确定党员与他



们“一对一”结对联系培养,并实行全程公示。针对党员发展中党支部书记权力较大的现状、应着重做好党支部书记的监督工作,对个别思想不端正、个人主义严重、故意设置“关卡”阻挠新党员发展的支部书记,各级党组织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的,坚决予以调整。4.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培养好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主要是抓好农村中的几类较为“特殊”的人群的培养和教育。一是抓好外出青年的培养。党组织要对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逐一造册登记,建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信息库”,对其中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好苗子”,实行重点管理和培养。二是抓好农村的致富能手、产业大户的培养。对于农村中年纪轻、能力强的非党员户和懂经济、会经营的致富能手进行培养,使他们逐渐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他们在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方面的作用,造就一大批新党员、能人、党员能人和优秀村干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加快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步伐。三是抓好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培训。农村青少年学生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将来会考上学离开农村,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会在农村安家落户。提高农村青年的知识水平必须从学生时代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在小学阶段少先队、在初中阶段共青团和在高中阶段的高中党支部的作用,进行系统化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党、热爱党,把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源头工程”来抓。
总之,只有将发挥老党员的积极性与大力发展青年人入党大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村地区党员老龄化问题,从而巩固党在农



村的执政地位,更好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胜利.农村党员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J].乡镇论坛,2005,(15.[2]陈法明,林山.要重视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J].新农村,2000,(9.
[3]宗立福,国春光.农民党员老龄化现象及解决对策[J].党员之友,2003,(17.
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显然是不够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然很高,农村经济发展必然要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需要把国际经济的新特点与中国农村的实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安排农村经济的发展。强化农村金融支持,合理选择农村金融模式
目前我国的农村,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民间金融相互配合的金融体系。但是,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分化:一是发达地区农村的城市化,二是部分发达和某些中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三是大量中西部地区有竞争力的劳动力输出而保留少量必要劳动力在本乡本土从事农业,四是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在这样一个完全分化了的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下,采取完全一样的金融体制或模式显然已不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根据目前农村经济现状,应该采取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农村金融组织作用,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体系。



金融发展受制于金融总量的扩张和金融结构的优化这样两个因素。现行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中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缺少微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后,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涉农金融机构弃乡进城,都把大企业、大客户作为争夺的对象,导致业务服务对象、业务产品种类和业务收入结构高度同质化,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按照现阶段国际经济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情况,发展微小型金融机构,大力培育适合“三农”特点的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不仅是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需要,更是选择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
解决农村生产和土地问题,保证农村经济安全发展
近几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工业产业。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征用了大量的农民土地来建设工业园区,农民种田又因得不到政府的补贴而只亏不赚,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中国的农村土地问题实际上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承包经营土地问题;第二是农村建设用地问题;第三是宅基地问题。物权法在这三个集体土地的改革或者流通问题上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既保持现行土地法规定的现状,留有余地,为将来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和改革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但是,在国际经济加大波动性和传染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对策上寻找出路:第一,要保护耕地,遏止非农建设占用土地日益增长的趋势,同时要加大对违反土地法律行为和行政渎职的处罚力度,从严控制征地规模;要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规范征地程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二,一定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增产,及时研究和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新问题。第三,在国家征用土地和农地转移用途中,要把农民利益放在重要地位,制定出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继续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建立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第四,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可以自己支配、处置的资产和房产,农民才有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资本,也才能把多余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显然,耕地的集中和流转,是中国农业摆脱小农经济束缚,进行集约经营的前提条件。做好区域经济规划,突出重点领域发展
在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情况下,中国将进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时期,从总量经济看,我国的农业产值比重将下降到GDP的10%左右,农村人口将下降到全部人口的1/3左右,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新增就业机会,将给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陆续变为城市居民,这就要求对中心城市—县—城镇化乡镇—农村—农户和农民为链条的经济带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在这样一个新经济发展的前景下,应该对我国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设置新的视角。世界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制定合适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是一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单纯以增加GDP为出发点设计规划内容,转向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设计规划内容;必须转变只重视产业均衡、不重视空间均衡的规



划编制理念,下大力气解决我国业已出现的因空间开发秩序无序而导致的经济空间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
就农村本身而言,在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的背景之下,当前要夯实我国农村的经济基础,应重点关注五大领域:第一是建设新农村。第二是改善以县乡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服务。第三是改善农村生态资源环境,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治理、节能节水节地、循环经济示范等内容予以高度重视。第四是提高农业生产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知识创新工程、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基础设施和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第五是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对大江大河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信息化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战略物资储备,可再生能源,乡镇供水管网、燃气和集中供热设施,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解决农村现实问题,维护农民整体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今天,我们要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下决心解决好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影响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一些地方农民负担仍然较重。这些地方不顾国家三令五申,随意向农民伸手,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仍屡禁不止,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各种达标升级和检查评比活动依然名目繁多,向农民转嫁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现象有所蔓延。二是不少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堪忧。一些地方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糟粕乘虚而入,封建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三是一些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宗族势力干扰村务,地痞、村霸等邪恶势力横行乡里,山林、水源、土地等资源权属纠纷酿成的事端不断增多,刑事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作出努力,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能否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否坚决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政府要帮助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的思想,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学会正确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




第五篇: 农村经济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环节,中央已经连续12a将一号文定为“三农”问题解决研究。由此可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既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抓对象,也是中央关注点所在。第一篇:农村经济发展“三农”问题解决策略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基于此,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入手,对于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农;农村经济;发展思路1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1.1对城乡的经济体制结构进行改进
造成“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所引发的“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
这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经济结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它将农民与城镇居民割裂开来,难以体现公平的理念[1]。
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并应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2加强财政投入,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1页共10页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投入的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地方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补贴,帮助农业生产的更好开展。
同时,要严格监管财政资金流转和支付,确保相关款项及时到位,以免出现滥用乱用问题。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地引导市场化的发展落实,通过引入多种外界投资,让地方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走上一条高效的道路,不断优化地方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1.3重视市场需求的实现
市场化发展既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也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针对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状态要进行积极改进,结合市场需求,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调整,让农民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
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农业优势,要对其优势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将农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市场优势,以市场来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收益。
此外,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对广大农户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类购销合作行为,并为农业社会化发展提
第2页共10页

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保障;同时,不断地健全发展形势,让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更好的改进,实现对农业资源更好的优化与整合,推进地方农业经济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地方经济主管部门要积极地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
整体来看,产生“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通过积极地扶持和发展中小乡镇企业,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激活各类民营和个体经济的发展,让经济结构更加丰富,促进地方农村劳动力更加有序、科学的流动,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4提高科研教育力度
科学技术既是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我国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农业科研方面的支持和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有效地对当前农业科研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行缓解。
针对于当前农业科研基质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要进行全面的改进和调整,完善配套设施,让农业科研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热情。
地方政府要积极组织建设科技示范园、农业示范园等活动,对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创新和调整,有效地完善农业产业链
第3页共10页

条,让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推动农民群体收入的增长。
1.5提高广大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落实农村的基础教育工作,通过配合相关职业教育部门,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技能水平,让农民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足够的就业技术能力。
同时,要积极鼓励广大有志青年进入农村进行创业和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村地区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体系,让农村人口素质和水平逐步稳定地提高。
2结语
该文对于现阶段我国发展中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分析。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地方经济管理部门要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创新管理思路和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春鹤,臧建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外企业家,20XX(4.
第二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策略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环节,中央已经连续12a将一号文定为“三农”问题解决研究。
第4页共10页

由此可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既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抓对象,也是中央关注点所在。
分析我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进入了“十三五”规划新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了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新常态。
在这情况下,持续快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对此,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3个方面来阐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1发展新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1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要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首先要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
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速度,用更先进的农业科技去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例如,首先,利用现代化科技革新农业生产工具,将更多更先进的农具农机向农民推广,提高其农业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
第5页共10页

其次,加快农作物改良,利用生物科技和农业科技结合的优势,发展更多高产、优产的农作物品种,让农业增收增效。
1.2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兴的农村经济组织,既是连接农村家庭分散产销和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多年来聚焦“三农”问题所得到的产物。
通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首先,存在由当地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合作社,这种方式可以一切都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如合作社人才的招聘以及将农业研究成果转换成市场产品等,有龙头企业牵头,其产供销模式更加贴近市场要求。
其次,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其产业链也会进一步加长。原本只存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但此时会向两端继续延伸,向上会将良种培育、品牌建设等,向下则是可以延伸到特色农产品市场调查等,不断了解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和满意度[1],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更加丰富,更具发展潜力。
1.3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惠农政策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和补贴,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
首先,充分发挥农具、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作用,通过惠农政策来支持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
第6页共10页

其次,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防止受到不合理渠道的强制购买,导致农业发展受到阻碍。
最后,建立完善农业金融制度,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可行的信用担保,为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2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潜力2.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技能
当前,必须加强农村教育,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现代化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科学文化水平就相应得不到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就会减缓。
因此,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必要保证。
当前,义务教育实施已经逐步迈入高水平,当务之急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在农村兴办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以此培养具有相当水准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新型农民[2],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在农业生产之余也能通过劳务输出获得额外收益,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生活富裕的要求,需要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7页共10页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完备依赖度比较高,畅通的交通运输能力、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快捷的电力通讯系统以及互联网交易系统都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正在来临,互联网交易平台逐步成为人们交易的主要媒介,农村也不例外。
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农村特色农产品,效果不可忽视,而这要求农村有着畅通的互联网信息网络[3]。
因此,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村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手段。
“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等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农民增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当今,在我国农村中,实现“一村一品”等战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农户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借助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很好的效果。
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帮助农户解决购买生产资料与销售农产品难的问题,而且对于农产品后续的加工、运输等产业链也有着促进作用,使农户能够分享其余环节的利益,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第8页共10页

其次,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会逐渐产生相关联的产业链,如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食品贮藏和保鲜运输等相关产业,还会促进物流产业进驻农村,提高农产品具备的附加值,这也是发达国家倡导并实施的提高农民收入最有效的手段。
在西方国家中,农业生产的初级产品直接销售的份额所占比例非常小,大部分的初级产品都会经过一系列深加工之后再进入市场销售环节,从而使其附加值成倍增加,如美国有80%的农产品会经过加工,附加值平均增长5倍。
4结语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针对农村、农业、农民三者制定彼此联系又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措施,三位一体的同时相辅相成。
增强科技推动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这些具体的措施是共同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伍国强,诸秋南.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学报,2021(7:196-198.
[2]胡文.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1.
第9页共10页

[3]付涛.陕西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第10页共10页

推荐访问:经济建设 农村 农村经济建设 农村经济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