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2022年)

发布时间:2022-05-25 19:3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2022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3篇

第1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问题探究:传递出什么的信息呀?

答:传递出了中国对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待,指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摒弃“零和”、倡导共赢,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鲜明特色。

一方面注重本国的利益和谋求本国的生存发展,推动中国的伟大复兴; 另一方面,还需兼顾他国的利益,和世界其他国家共谋发展之道,构建和谐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

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过去人类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当今世界面临着哪些国际难题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些国际难题,从而使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事关人类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

概而言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21 世纪由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的、并被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充实和推动的一种解决当前国际难题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可以分为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层次的基本内涵。(1) 利益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

(2)价值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导向;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

(3)责任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保障。

问题探究:“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无缝连接的同心圆结构,它们层层关联、层层递进,并且各有侧重。在推动其建设同时,更要注重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促进“三体并进”、形成正向合力的基础。

(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与“亚洲命运共同体”

“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延伸。“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与“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利益相关、命运相连”的“共生存在”,中国的发展进步需要亚洲周边成员的协助,亚洲的繁荣昌盛同样需要中国的参与。面对当下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坚持践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向亚洲其他国家学习,努力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亚洲”。

(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呼吁各民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即共同面对瞬息万变的困难形势、共担民族命运、共同营造全人类幸福生活的大环境,开创中国乃至亚洲全新的未来,而且也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铺路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稳定保驾护航。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中国提供了发展进步的空间、繁衍滋润的土壤和茁壮成长的温室环境。

和平安稳的世界环境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本,发展繁荣之基,也是中国伟大复兴的起航之港。

(三) “亚洲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亚洲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中国命运”向“人类命运”的过渡。

“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可产生“1+ 1 > 2”的溢出效应,甚至是“2 + 2 > 4 ”的乘法效应。“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无疑也会带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三者之间关系: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构建了“一体同心”的同心圆结构,呈现出地域上扩展、思想上升华的特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为“亚洲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
“亚洲命运共同体”是联系“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牢固纽带;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理想和升华。

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最终汇于实现人类未来美满生活的长河之中,三者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实现民族间的相亲相爱、国与国的合作共享、区域间的互利共生,促进世界的繁荣发展,构建人类发展命运的美好蓝图。

问题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西方社群主义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与共同体的一种内在精神的有机联系和组合,是对现实生活人的诸种精神的全面关照和人文价值的整体建构。

人类命运共同体批判了西方虚幻共同体和社群主义的思想,纠偏了从个体利益和自由权利来建构共同体的谬误,同时吸收了其关于共同体理论建构与伦理要义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的人文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为理论指导,改造虚幻共同体和社群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肤色的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实现共商、共建、共赢、共生,这既凸显了对个体生命的攸关性和至上性,又展示了对“现实的人”的精神呵护和人文关照。

第2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 各国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在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下,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照亮了人类发展前程。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尽管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十分突出,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这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古往今来的人类发展轨迹表明,世界命运始终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根本夙愿。当今人类已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球村,沐浴在同一片阳光下,只有齐心协力,牢固树立和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利益共同体、人类责任共同体的意识和理念,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我们就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近年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横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与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已经引领着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进步的推动者,也越来越团结起各国有志之士团结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旗帜下。

人类命运共同体,浓缩着新时代中国领导人对世界的深邃思考,体现了中国这个大国、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党的天下情怀和风范,蕴藏着人类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历史密码。构建人类命共同体是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还需要一代代人接力续跑,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中国人民始终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末来。

第3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美国都是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伤害的首当其冲是中美两国;
但更会伤及的,则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以及虽然历经挫折、毕竟方兴未艾的努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大全球性现象影响越来越广泛和突出。一是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信息革命等深入发展,正引起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引发世界各国的复杂反应。世界在经历时代性变革,人类何去何从?中国敏锐地看到世界越来越成为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一个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文明正在母腹中躁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一系列国际场合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五个方面形成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契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引起国际社会热烈反响,正在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发展的要持续发展,发达的想继续发达。都要“发”,是真的;
都要“和”,也是必须的。如果中美双方不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的愿景无疑就是空谈。

  习近平强调,现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各国利益紧密相连。零和博弈、冲突对抗早已不合时宜,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要求。中美要防止浮云遮眼,避免战略误判,通过经常性沟通,积累战略互信。要积极拓展两国互利合作,秉持共赢理念,不断提高合作水平。中美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双方要努力解决或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管控分歧。只要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则,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两国关系就能避免受到大的干扰。中美两国在亚太事务上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宽广的太平洋不应该成为各国博弈的竞技场,而应该成为大家包容合作的大平台。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释义,是命运相连,休戚与共;
是同一个地球,同样的经历、危机和挑战,同样的愿景――和平、发展、合作,共建、共享、共赢。

  那么,究竟是什么同样的经历和危机,使今天的人类必须求同存异,走到一起?

  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带领西欧走出了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前奏曲。从此,西方若干国家一度开始发达。但“福兮祸之所倚”,自文艺复兴以来,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对资源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靠的是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肆意掠夺。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但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仇恨和生态失衡的祸端。今天,世界到处发生的生态性、社会性的灾难,如贫困、饥荒、疾病、腐败、战争、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人口膨胀、恐怖袭击、邪教肆虐、黄赌毒、自然灾害等,很多都是人类自身活动失范造就的。

  近代以来,将人与自然对立、使人类社会分裂和对抗的观念主导了世界数百年。这是当前一系列全球性危机的深刻根源,也是当前加强国际合作、化解全球性危机最大的思想文化障碍。全球性危机揭示了旧文明的不可持续性;
反思旧文明的弊端,摒弃过时的旧思维旧观念,建设催生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成长的新文明,是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建设头等紧迫的历史使命。

  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呼唤一场新的文明复兴。它要继续人的解放,但要把过度膨胀的人改变成和谐的人;
它要继续促进发展,但要实现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它要保障人类的安全,但应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这个时代的要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和而不同,众缘和合。其核心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样“斯为美”的文化,可以成为今天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中国提出建设“命运共同体”,当然是为中国谋,其实也是为世界谋、为天下谋。同一个地球,同一片天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进步,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这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内和乃求外顺,内和必致外和”的逻辑延伸,是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民族发自内心的“千年一叹”。

  “命运共同体”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为基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命运共同体”当前主要还只是中国声音。要成为百花园中的春之合唱,成为人类共识,除了说清楚人类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根本需要之所在,还要寻求文化支撑。

  中国文化讲“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反之即“人之所欲,施之可行”。

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欲人之所 欲,才有共同关切、共同语言,才能够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摘自《人民论坛》)

推荐访问:共同体 感悟 命运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 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 疫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感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