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基础底数写什(4篇)

发布时间:2023-07-31 14:24: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基础底数写什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事业业不断深入。农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即“三资”管理问题向来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微腐败”现象的领域。做好“三资”管理工作,是促进农村稳定、和谐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三资”管理存在认识不足、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乱、资源处置不当、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需要从根源入手,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管理、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加强监督检查等。“三资”问题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杜绝干部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侵吞村集体资产。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有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助推乡村发展振兴。

  关键词:“三资”管理

  村级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引言: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实施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政策,把集体资产量化到每个农民头上,农民变股民,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极大激发了村集体发展的动力。中国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长,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三资”管理,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农民都非常关心村级财务问题,但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对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存在偏见,热情度不高。要想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必须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对农民反映的一些村级财务疑难问题要及时解答,消除农民的偏见。

  1.

  农村“三资”管理面临的问题

  1、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

  村集体“三资”涉及范围广,包括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村集体投资新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也包括交通、医疗、水利、教育等基

  础公益设施及农业资产、债权等其他资产,还包括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山岭、林地、草地、荒地、水面等自然资源。在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登记台账中存在记录不准确,漏登、少登现象时有发生。村集体固定资产存在未计提折旧现象、导致村级资产虚高,一些村集体资产,由于疏于管理,丢失损坏现象严重。对一些损毁、报废的资产也没有及时予以核销,导致账实不符。村集体林地、荒地、草地等自然资源由于长期疏于管理,被村民、村干部等占为已有现象时有发生。

  1.

  缺乏农经工作人员,“三资”管理不规范。

  由于乡镇工作人员调整过于频繁,农经工作人员经常出现在编不在岗现象。被抽调到其他岗位上,新入职的一些农经干部,选拨时候也没有更多财经、农经专业限制,导致专业农经人员缺乏。再加之乡镇工作任务量大、工作面广,福利待遇没有随之增长多少,导致很多优秀的农经人员工作调动到福利待遇更好的上级各单位。以昌吉市二六工镇为例,2012年从事农经工作在编在岗人员为8人,2019年从事农经工作在编在岗锐减为3人。近几年农村土地确权、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使得工作量增大,任务日趋繁重,专业力量缺越来越少。一些以前专门从事土地确权、产权改革的熟手替换成临时聘用新手,岗位人员不固定,导致“三资”管理工作不规范发生。

  1.

  管理制度不完善,审计监管力度不够

  村集体一些开支没有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运行,存在坐收坐支现象,村出纳由于业务水平欠缺,对一些劳务费、机械费、维修费等把关不严,存在不规范开支现象,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近年来由上级巡视发现的财务问题比较多,收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不在少数。由于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缺乏,审计岗位形同虚设,没有专业审计人员从源头把关,票据审核把关不严,附件缺失严重。由于村民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相应的岗位津贴,无法调动其岗位积极性,职责不明确,没有严格把关,甚至存在索要报酬的现象。村务监督委员会章子有些在村出纳手中,得不到群众的认可。村“两委”在实施一些工程项目时,没有

  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没有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执行,决策不明主、运行不规范。财务公开虽然都按时公开,但是村民不理解,不关心。

  1.

  农村“三资”管理解决对策

  1.

  摸清底数,健全台账管理

  以村集体清产核资为依托,每年全面清查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及其他有形、无形资产。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健全台账管理。根据资金资产资源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台账,确保账实相符。每年定期开展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对损毁、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予以核销,对固定资产每月按时计提折旧,对经营性固定资产折旧要及时摊销到生产成本中,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折旧及时予以费用化。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卡片,对使用人、使用部门、价值、使用年限等详细登记,防止固定资产遗失。加强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山岭、林地、草地、荒地、水面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可以采取公开发包、招标、拍卖等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防止农民占为己有,导致资源流失。

  1.

  充实农经队伍,规范“三资”管理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强、结构合理、运作高效的农经队伍。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各乡镇尤其是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农经管理水平。加强对农经队伍的专业技能提升、巩固和培训,使其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提升村级财务管理的能力。持续加强对村“两委”干部、村民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财经政策法规培训,让他们学懂弄通财经方面知识,促进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基层任职的干部给与相关政策倾斜,使其能安心呆在农经工作岗位,尽职尽责,推进农经工作的有序运行。选拔和聘任一批专业优秀的农经工作者,充实到乡镇农经工作中来。对于农经工作人员,由于

  其专业性强,不适合随意调动工作岗位。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出台相关政策遏制随意调岗这一严重现象。

  1.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对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票据不合规,附件不全的报销凭证一律予以退回,不予入账。规范票据的领用管理,不得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加强审计监督,选拔财政、农经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政治立场坚定、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员建立审计站,审计站负责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对村干部离任、换届、重点项目等要加强审计,可以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在选举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时,不要走过场,要严格把关,对不能胜任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重新选拔。对一些优秀的监委会成员可以适当给与报酬,选拔任用到村后备干部和村“两委”,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提高村干部“四议两公开”思想认识,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要按照规范程序执行“四议两公开”,及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也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总结: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但问题依然存在。如底数不清、台账不明,农经队伍不够充实,缺少专业力量。制度建设不完善,审计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检查机制,培育专业农经工作者,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规范执行“四议两公开”,让群众安心、放心。及时进行财务公开,对村民有异议的内容要及时予以回复,消除顾虑。进一步提高“三资”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参考文献

  [1]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高兴技术企业2015[2]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制度建设[J].科技风2013(09)

篇二: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基础底数写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改玲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29期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村干部群众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是农村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事关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大局。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尤为重要,应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不到位

  农村集体资金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由于检查严格,管理较为规范。但对自有资金、捐赠资金等,则存在管理松散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集体土地和集体收益的一些项目资金,不进行详细登记,存在公款私用,并设立“小金库”。甚至有些村的负责人存在违规经营现金的现象,时间长了必然导致非法占用、私自借出或挪作他用,还有白条入帐、坐收坐支,使用不规范票据等问题。再就是非生产性开支过高、过乱,并且随意性大,库存现金超限额。

  2、资产管理不规范

  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不健全,台帐不完整,集体资产购置、处置等不按规定程序操作,随意性大。特别是对社会捐赠资产及倒闭后的集体企业资产,不纳入会计核算帐登记管理。购置大额资产不经过村民代表讨论,主要负责人一人说了算。购置手续不完善、处置随意、财实不符。有些村集体房屋资产产权不明、管理乏力。甚至把集体资产无偿借给别人使用。不按照相关规定和规章制度来进行资产的处置工作,缺乏合法的程序和流程,手续不规范,给农民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

  3、资源管理不健全

  有的村对村集体的土地等自然资源不进行彻底清查,登记不够清晰、完整。对土地资源漠不关心,导致有些土地被其他个人或私营企业长期无偿占有。很多村委负责人对本村辖区内的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分不清楚。由于资源性资产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导致资源价值缩水,使用性质改变,损害了村集体的利益。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制度难执行也是当前三资曾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集体建设项目不按建设招投标办法操作。有些经营项目不经民主讨论。有些村委存在“一言”现象,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不能起到监管的职能,村务、财务公开仅仅流于形式。村民无

篇三: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基础底数写什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篇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通过乡镇经济责任及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农村“三资”管理审计调查等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突出,亟需整治。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三资”监管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监管流于形式。

  1.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履职不尽责。各乡镇虽然均以文件形式成立“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但执行中存在部分单位未严格履行《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2.“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履职不到位、监管乏力。一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不及时,资产、资源台账登记信息失真,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二是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对农村财务监

  管流于形式,沦为村级财务记账员和会计凭证保管员,不能保证村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三是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不力。村级资金拨付使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通过村支书或会计个人银行卡进行结算;村级资金使用村支书既是审批人、经手人又是报账员,村级资金使用脱离监督。

  3.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履职不到位,机构形同虚设。一是乡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人员由财政所人员兼任,缺乏一定数量的专职、专业人员,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活动、建设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只有少部分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发包,各乡镇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不按规定程序交易、发包,管理无序,资产资源收益流失现象严重。

  1.资产资源发包、处置不规范。一是未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由各村村支书自行发包、处置现象普遍。二是承包期限过长、承包价格明显偏低。三是超期不缴承包费、提前发包预收承包费、超过合同承包期限逾期发包等现象。

  2.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收益流失严重。一是部分村集体资源由于村民强占、权属不清或未按期足额缴纳承包费导

  致村集体收益损失。二是发包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承包价格,导致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流失严重。

  (三)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极不规范,违纪违规问题多发,乱象从生。具体表现为:违反《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账、报账不及时;村集体收入不纳入“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代管专户统一管理,由村级自收自支;白条报账、借款列支、挪借集体资金、违规开支等问题突出;虚报工程支出套取村级建设资金;收入不上账、私设“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村民权益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表现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未通过招投标,或者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建设项目不通过乡镇产权交易平台违规自行发包;村支书本人或者亲属、无公司法人资质的社会个人违规承包项目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项目违规转包分包;项目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程质量较差;虚报工程量套取项目资金;工程项目支出票据不规范等。

  (五)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橡皮图章”,村民民主理财有名无实。按照《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村民民主理财,履行审核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审查集体经济组织开支

  并签字盖章、监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等工作职责。目前,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多数未经村民选举推荐产生,而由村干部指定;普遍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对财经法规知之甚少;年龄偏大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一些地方的民主理财小组签章都由村干部掌握保管,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橡皮图章”,村民民主理财有名无实。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以上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存在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村集体“两委”成员素质良莠不齐,法纪法规意识淡薄;三是乡镇农村“三资”监管机构履行职能不够,执行力薄弱;四是各级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对农村“三资”监督处于“碎片化”“应急式”状态,未实行常态化监管,也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三、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近些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村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应切实转变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其存在问题

  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强化措施,加强管理。针对部分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法律意识、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与薄弱环节的现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制与财经纪律教育力度,牢固树立对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法纪的敬畏之心,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应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改变目前“监管乏力”“流于形式”的工作现状,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配齐人员力量,切实履职尽责,提高执行力。

  (四)部门协同,增强监督合力。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依然存在各种违法违纪问题的现状,各级监管执法部门应改变“碎片化”“应急式”监督管理模式,加大工作协同力度,形成监督合力。尤其是要强化执纪执法与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依法依规处理,绝不姑息。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前些年村级“三资”管理上较为混乱,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村级财产损失严重,比如违规发包,三资收益管理不善,收支、挪用不过账,坐收坐支、支出不规范,财务不公开或公开避重就轻,群众监督麻木,村干部存在经济问题,“三资”底数存在瞒报漏报,私设小金库,资源权属不明,清产核资登记不实,村级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过大,招待费过高,支出票据不规范,白条报账等现象。

  农村集体“三资”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村干部长期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税费改革前,很多村干部对农村集体“三资”观念模糊,甚至一部分干部不懂什么是“三资”,一些村干部经常把集体的当成个人的,致使村集体“三资”流失严重。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收取各种税费,村级资金减少,但因为改革前“三资”管理不善,致使村级债务累累,有些村干部就认为资金少,债务多,无资金可管,后任不认前任账;二、对村集体“三资”监管不严。有些村干部认为,税费改革后财务制度逐渐健全,村干部无机可乘,致使思想上产生懈怠情绪,不愿管,情况复杂,怕得罪人,不敢管,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助长了管理混乱的歪风,给某些投机取巧的干部有機可乘,致使一些集体资产流失;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力量薄弱。由于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一些该登记的“三资”不

  登记、乱登记、错登记,办公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令一些工作无法开展;四、村支两委干部不团结。村支两委不能团结共事、做事不从大局出发,在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上优亲厚友或意见不一,造成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到位。一些司法机关和村监委不能尽职履责,乡镇纪检部门疏于管理,处罚不到位,认为熟人之间不好拉下脸;五、群众监督不到位。群众思想麻痹,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去管,一些群众长期在外务工,鞭长莫及,在家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对村集体事情不懂也不问;六、一言堂现象严重。村支部书记一个人讲了算,其他人都不愿发表或不敢发表意见,一些大的开支项目及一些资产资源的处理也只是走个形式,一人表态,众人附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农业部2009年6月29日专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对管理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做出了具体的意见及要求。意见中明确指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充分认识管理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建立健

  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有章理事,按制度办事。

  该意见颁布后,各地方政府先后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依托镇农经站,在原建立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基础上,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同时依托镇司法所建立农村项目竞标服务中心,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三个中心”为依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意见颁布十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但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长期工作,在“三资”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监管不严、开支不合理、收入漏记、坐收坐支、会计科目混淆、固定资产漏登、账外有账、集体资产资源流失、违规收取罚款、工程不招标或招标不规范等现象。针对“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及漏洞,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及各地“三资”管理措施,结合当地实际及本人近些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一、首先乡镇纪委、“三资”管理中心及村监委在监管和审批及管理上要密切配合,确保“三资”管理不出现漏洞,并成立审计组或请审计部门定期对“三资”进行审计;

  二、在资金管理上严把收入支出审批关,资金的来龙去脉一定要捋清,做到不该收的不收,不该给的不给,不坐收坐支、杜绝账外账。各村监委会要尽职履职,收入来源、审批手续、支出去向做到全程监管;

  三、会计做账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根据收入和开支情况合理编制会计凭证,会计科目要编制准确,防止固定资产等重要的科目漏登或错登。不能认为资金余额与账相符、报表平衡就万事大吉。随时掌握各村资金数额,按月编制会计报表,协助村监委把好资金出入关;

  四、资产管理主要建立资产台帐,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的数量、价值和管理使用情况,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做到账账相符,对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将资产、资源使用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五、资源管理主要实现了对可利用资源登记造册,建档立案,逐项登记,对资源管理实施全程监督,便于随时查询。

  六、合同管理主要是建立"合同管理台帐",进行电脑录入,动态管理,通过台帐掌握各村合同的基本内容和合同金额,合同履行情况等,及时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等;

  七、统一招投标管理,对招投标过程进行记录和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资源使用合理;八、增强群众监督意识。选派法律意识强,有正义感的群众作为群众代表,对村务公开进行监督;向群众宣传什么是“三资”及“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共同爱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杜绝村集体资源的非法开采,争取集体收益的最大化。

  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及义务,需要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努力做好该项工作。做好“三资”管理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同时也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创造条件。是推动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前提。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

  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沙洋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开始,沙洋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2、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

  3、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4、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5、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

  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

  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

  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四: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基础底数写什

  

  农业经济Nongyejingji当前农村“三资”清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董香梅2019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条例指出:制定本条例是为了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与任务布置,使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得到落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新时代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短板,最大限度引起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2019年2月19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1个、新世纪以来第16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为题,在新世纪首次聚焦“三农”。一、农村“三资”清理工作中问题分析与概述在我国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此制度展开和推进,这也充分证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到来,国家更加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步伐,中国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想要发展平衡、充分,不得不关注农村存在的问题。1、农村“三资”的定义主要指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属于集体经济所有,农村“三资”问题与农民生产发展有直接的、不可分割的利益关系,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容易滋生贪污腐败问题的高发领域。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梳理,通过乡村自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步跟随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2、农村“三资”清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情况错综复杂、管理困难。“三资”问题因涉及面广,项目众多,集体资源归属无法明确,产权不够清晰。(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有许多地区台账管理不规范,人员更换频繁、财务管理不科学,对“三资”登记不够全面,有的地区甚至没有基本的台账记录。(3)发包不符合规定,集体利益无法得到保障。(4)资产收益不规范。资金不细化记录,有很多体外循环现象无法避免。(5)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报销过程不规范、手续不全。(6)财务公开不规范,透明度不高。(7)强占集体资源,集体资源安全无法保障,集体资产容易流失。(8)监管体系落后,相关制定规定不健全,缺少监督与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监督力量不够充实。-236-二、对农村“三资”清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集中清理整顿行动,是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这有利于纠正基层干部在“四风”方面突出问题,更有利于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权益,有利于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1、确定范围,抓住重点(1)集体资金。要摸清集体收入的底数,查实集体财务收支;理顺部分村现金库存中的白条及借支条。重点清理拖欠、侵占集体各种应收款、承包费等问题;摸清村集体债务等问题。(2)集体资产。重点清理侵占村集体房屋、建筑、机械设备、基础设施等问题。(3)集体资源。重点清理侵占村集体机动地、宅基地、汪塘、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问题,特别是“干部田”、村干部及其亲属大量承包问题、以及低价发包、人情合同、无合同以及合同不完善、不规范等问题,只有先认识到工作中的重点,开展工作时才能有针对性,才能切实解决问题。2、抓宣传、促落实(1)乡镇全部都要召开村级动员会,从经管站、财政所、组织办、扫黑办、司法所、派出所、农办等部门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组成的各村工作专班立即到岗到位,入村开展实际摸底、清理工作,通过入户宣传、张贴公告、播放宣传录音等多种途径密集宣传,营造了良好氛围。(2)乡镇政府积极召开农村集体“三资”集中清理工作调度会,让各管区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计划;镇党委组织委员和分工镇长带领镇工作专班成员深入管区,召开“三资”清理集中研判会,详细了解各村工作进展,帮助各村制定了集体“三资”集中清理推进计划和措施,同时将督导结果进行排名通报,督促各村提高工作进度与质量。3、交流提升,注重成效(1)乡镇各管区组织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第一批全面铺开村到前期试点村进行交流学习,学习试点村开展集体“三资”集中清理工作的经验与措施,通过交流,发现申报过程存在的问题。例如,存在农户对与村集体之间的资金往来记忆不深,导致清理工作进展不快,可以经工作专班集中商议,采用在具体资金账目明细基础上,个人申报与户确认相结合的方式,按时完成申报与确认工作。部分清理村资产、资源台账明晰、债权债务涉及少,经集体研究,提前进入据实丈量阶段,调查摸底与清理核实同步进行,推进集体“三资”清理进度。(2)农村集体“三资”第一批清理村要及时完成个人申报和入户确认工作,建全五大台账并及时公示。工作专班盯上靠上,包村领导干部带领专班成员入村全面指导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专班成员发挥各自部门职能优势,帮助处理疑难问题,积极协助村“两委”干部进行土地丈量、征收欠款、规范合同、档案规范整理等,集体“三资”清理要注重效果,审阅合同、征收欠款、丈量核实各类资产及各类资源,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确保清理工作成效显著。总而言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体现了很多农村的焦点问题,是保障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对加强农村建设非常重要,为了使三资”清理工作更有意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扎实开展三资清理工作,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流程,确保农村集体三资清理规范化,保障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作者单位:276626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财经服务中心)

推荐访问: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基础底数写什 底数 整改措施 基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