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9篇)

发布时间:2023-08-16 19:12: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040302)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与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振兴祖国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具有较扎实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四)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学习、工作及研究中的文字处理、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能力。

  (五)全面了解体育基础知识。

  (六)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

  (一)运动能力的开发与评定

  (二)体育保健与大众健康

  (三)运动疗法与人体运动机能评定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习期间,前一年半为课程学习时间,后一年半为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研究生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

  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如需提前完成学业者,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研究生部和院领导审批后,按有关文件执行。

  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毕业者,按结业处理,如遇特殊情况,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研究生部和院领导审批后,可延长学制一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课程环节与实践环节两大类。课程环节主要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学术实践。

  硕士研究生的学分设置应不少于35学分(含实践环节4学分)。除外语课程按36学时1学分计算外,其它课程按18学时1学分计算。

  (一)课程环节(不少于31学分)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

  1、学位课程

  (不少于23学分)

  (1)公共必修课

  (共8学分)

  (2)专业基础课(不少于3门)

  (不少于9学分)

  (3)专业课(不少于2门)

  (不少于6学分)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

  不少于4门)

  (不少于8学分)

  (1)一级学科内选修

  (不少于6学分)

  (2)跨一级学科选修

  (不少于2学分)

  3、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须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方向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记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表明“补修”。

  (二)实践环节(4学分)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学术实践。

  1、教学实践

  (1学分)

  教学实践主要包括:担任本科课程的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工作;担任导师的助教工作,对本科学生进行辅导;参加教研室业务进修学习,每学期看课3次以上;协助导师

  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教学实践结束后应上交教学实践总结。

  2、社会实践

  (1学分)

  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积极参与本专业所在系及教研室的建设工作;深入运动队、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或康复中心进行实习等。社会实践结束后应上交社会实践总结。

  3、学术实践

  (2学分)

  学术实践主要包括:

  (1)研究生应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2)研究生应在培养单位或某种学术报告会上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并上交学术报告材料。

  (3)研究生应选读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著作和文献,并写出相应的至少一篇专题研究报告(至少3000字/篇),由导师做出评语,上交研究生部存档。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类

  别

  公学

  共必

  修

  课

  位

  课

  程

  名

  称

  英语(俄语)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

  政治专题讲座

  学开课学期

  考试方式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备注

  按方向

  时

  分

  1231444181181362362365454365454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专

  业高级运动生物化学

  基高级运动生理学

  课

  础现代运动生物力学

  课

  高级体育保健学

  专研究方向的学科进展

  程

  业

  学科方向的理论原理与技术方法

  课

  非

  学

  体育统计学

  计算机应用与文献检索

  选

  运动形态学

  3623625433623623623623位

  修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课

  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课

  运动员心理训练理论与研究

  程

  运动健康教育

  运动营养学

  运动免疫学

  运动实施的医务监督与控制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电生理技术

  实用运动处方

  康复医学概论

  体育测量与评价

  英语口语

  运动障碍学

  实

  践

  环

  节

  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学术实践

  362362362362362362362362362362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五、培养方式

  (一)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本专业的实践前沿,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准备好专业课的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和训练实践,按时组织研究生进行中期检查、开题和预答辩,督促、指导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五)导师组集体把关、协同指导,采取必要的集体培养方式和措施,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落实。

  (六)新生开学一个月内完成研究生和导师的互选工作,三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报研究生部备案。

  (七)第三学期结束前三周内,导师组和研究生部应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和健康状况等做出综合评价,淘汰不合格者。

  六、成绩考核与评定

  课程考核的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考查成绩一律按合

  格、不合格评定。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一律采取考试方式(开卷或闭卷),70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指选修课程,选修课考试60分以上即可获得学分。凡学位课考试有两门(含两门)以上课程不及格,或一门课程经补考仍不及格,不能申请学位。

  考核课程的名称必须与培养方案所设课程名称一致,另外,任课教师应于课程考核结束一周内将试卷与成绩一并上交到研究生部,否则概不登录成绩,一律不给学分。

  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并符合其他毕业及学位条件者,准予毕业并可申请硕士学位。

  七、学位论文与答辩

  (一)论文开题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为此,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二周内(特殊情况可延至第四学期开学后二周内)完成论文的开题工作。提交撰写论文的选题报告,向导师组作开题报告(跨学科的研究选题,开题时应聘请相关学科专家),经导师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才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二)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1、论文应属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范围,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应能运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来阐述和分析论文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3、应能设计、掌握和运用本研究课题的具有较高科学性和严谨性的研究方法。

  4、论文要求词句精炼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清晰整齐、装帧符合规格要求。

  5、在第六学期的三月未,研究生应向研究生部提出正式的学位申请,提交学位论文。

  6、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位论文工作中,研究生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

  (三)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工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

  八、学位授予

  符合下列条件者,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一)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至少35学分,成绩合格。

  (二)中期考核合格。

  (三)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九、培养方案的审定和执行

  (一)应根据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与要求,在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定期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要注意突出重点,加强论证。

  (二)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必须改动时,要履行和制订培养方案相同的手续。

  十、教材和参考书目

  研究生培养采用的教材与书籍,应体现与本科教学的层次区别,反映本专业国内、外的先进水平。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篇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

  

  专业代码:040205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从2012年起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与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运动人体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训练,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与培养目标相关的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3.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毕业生应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营养指导、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技术诊断与分析、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4.运动健康方向毕业生应掌握常见健身方法,体质测量与评价、体力活动水平评估、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制订、膳食营养指导、健身运动中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5.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政策和法规;6.具有检索和综述专业文献和跟踪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7.初步具有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体育学、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二)主要课程运动科学导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保健学、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等。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五、主要专业实验人体及运动解剖学实验、人体及运动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及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体质测量与评价实验、运动处方应用实验、运动技术诊断实验等。六、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一)修业年限四年。(二)学分150学分。(三)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七、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八、课外实践要求(一)毕业论文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论文评审不通过者,不予获得学分。允许在毕业后1年之内对论

  文进行修改,修改后论文评审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二)教育实习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两部分,共计4学分。实习考核成绩及格以上者方可获得教育实习学分。未参加实习(包括中途离开)或实习不及格的学生不能获得教育实习学分。(三)创新实践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共计2学分。创新实践活动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学术活动、教研活动,以及发明专利等。(四)社会实践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共计2学分。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研究、志愿者服务、参加各类比赛等。以上内容详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说明》。九、说明(一)课程安排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年完成,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年完成,公共选修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在第三学年至第四学年完成。(二)奖励学分1.运动等级、裁判等级奖励学生在校期间,达到二级以上运动等级可获奖励学分。其中二级2学分,一级4学分,运动健将6学分。同一单项或同类项目以通过的最高运动等级记取一次奖励学分。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二级以上裁判等级可获奖励学分。其中二级1学分,一级2学分。同一单项或同类项目以通过的最高裁判等级记取一次奖励学分。2.科学研究奖励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以北京体育大学为惟一作者单位:被SCI数据库全文收录1篇论文,奖励2学分;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每发表1篇论文,奖励1学分;在国际会议或全国一级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上每作1次口头报告,奖励1学分;进行1次墙报交流,或在二级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上每作1次口头报告,或在国内非核心学术

  期刊上每发表1篇论文,奖励0.5学分。3.计算机水平奖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达到3级以上及格标准,奖励1学分。4.其他情况奖励学生在校期间,做出其他贡献,可向学院申请奖励学分。学生各项奖励学分总和不得超过3学分。学生获得的奖励学分,可依次免修相等学分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体质健康标准学生在校期间,须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及格水平,方可毕业。执笔人:王正珍、刘芳华专业负责人:王瑞元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外实践活动说明一、毕业论文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证性研究论文一篇,共计4学分。具体执行办法详见《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办法》,其他补充条款如下。(一)师生互选及论文开题阶段学生需在第6学期前八周完成由学院组织的导师遴选工作。师生互选结束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领域,查阅文献,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第6学期结束前,教研室组织开题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进行评审,原则上开题评审小组不少于3人。开题评审结束后,评审小组对学生的开题提出修改意见,必要时可要求学生重新开题。学生需在规定时间提交开题报告,由导师签字确认,并下达论文任务书。(二)论文过程、中期检查及论文完成阶段论文开题后,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第7学期结束前,学生需按规定填写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与教师共同接受学院及学校组织的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第8学期第4周前,学生应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教师,并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三)论文答辩及修改阶段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期中后进行。原则上论文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答辩过程包括学生报告5分钟,现场答辩5分钟。答辩结束后,学生应就评审小组提出的修改意见与指导教师进行商议,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将修改后论文及论文修改说明提交至指导教师,经指导教师确认,方可上交毕业论文文件至教研室。答辩未通过的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对论文进行修改,并提交二次答辩申请。答辩小组根据论文修改情况,决定是否组织二次答辩。二次答辩未通过或未达到二次答辩要求者,视为本次论文未通过。(四)学分及学位授予毕业论文评审或答辩修改后通过者,获得相应的毕业论文学分,准予毕业。并根据学校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确定是否授予学士学位。

  (五)论文归档阶段论文答辩及修改工作完成后,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完整的毕业论文文件装订版及电子版至教研室。完整的毕业论文文件包括毕业论文正文,开题报告,任务书,中期检查表及论文成绩表。二、教育实习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为16周,共计4学分。其中8周安排在第三学年的暑假进行,另8周安排在第7学期的前八周进行。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两部分。(一)教学实习教学实习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校内运动人体科学各基础课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习。实习期间,学生需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观摩教学,完成备课、编写教案、课堂教学试讲等工作。课堂教学试讲由教研室组织,教研室全体实习学生参加,相互听课,试讲后及时进行评议。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和教研室的意见,对教案、讲稿认真进行修改补充,做好自我总结。教学实习结束后,学生需将听课记录、教案、讲稿、实习总结等交予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并将全部实习材料上交学院。(二)专业实习学生的专业实习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教学、训练、科研及其它实习基地进行。学生进驻实习单位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交实习基地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制定并上交实习计划,对实习目标及具体实习内容进行明确地规划和描述。实习期间,学生需详实地记录实习日志、周记,留存工作照片。8周专业实习结束后,由学院统一组织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中期检查。16周的专业实习结束后,学生需将实习日志、周记、工作照片、实习总结及实习单位评价交予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学生将专业实习相关文件交予院系,由学院记录学生的专业实习成绩。学生最终的教育实习成绩应是两个实习环节成绩的综合结果,其中教学实习成绩占30%,专业实习成绩占70%。学生实习考核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方可获得专业实习学分,准予毕业。未参加教育实习(包括中途离开)或实习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只能获得结

  业证书(详见《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育实习管理办法》)。三、创新实践本专业要求学生获得创新实践2学分,方可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该学分:(一)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生参加由学校、学院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每个创新或创业项目结项后,项目负责人计1学分,第2-6名参与人每人计0.5学分。学生按照学分值最高的项目记录一次学分,多个项目间不累计记录。(二)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或学术讲座:按次累计,累计次数达到要求,最高获得1学分。(三)参加教研活动:学生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每学期记0.5-1学分(每学期累计不超过1学分)。教师需要学生辅助进行教研活动时,需到教务员处备案(包括需要学生的数量,工作时间及内容),每学期末,学生需提交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报告(包括辅助教师姓名,工作时间及内容)。教研活动报告需由教师签字确认,由教务员统一计算学分。工作时间与学分具体折算方法:每3小时折算为一天,每5天折算为1周,每4周计0.5学分,或60小时计0.5学分。学生完成具有实践性质的课程作业,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环节均不计入。(四)获得专利: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一项,记2学分。四、社会实践本专业要求学生获得社会实践2学分,方可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该学分:(一)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可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每篇计0.5学分,累计不超过1学分。(二)参加志愿服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支边活动,或为大型运动会、休育赛事、重要会议或庆典等活动进行志愿服务),经组织单位确认、学院审核,每学期可计0.5-1学分,累计不超过1学分。(三)参加各类比赛:在北京市或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得名次者,每人每次计0.5-1学分,累计不超过1学分。(四)参加校田径运动会或校级联赛:参加校级田径运动会,取最高名次,获得第1-3名,每人每次计1学分;获得第4-6名,每人每次计0.5学分。参加校级联赛,取最高名次,获得第1-3名,每人每次计0.5学分。参加以上比赛获得的学分数累计不超过1学分。(五)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其他学术或社会实践活动,达到要求,最高可计1学分。

篇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

  

篇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

  

  ........word...完美整理精品文档

  运动疗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衔接关系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临床运动治疗的方法,并能做到熟练操作。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我们采取理论讲授为先导,PBL教学为主、模拟演示为辅,灵活借助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度表,统一.......专业资料供学习分享下载

  ........word...完美整理精品文档

  教学内容。统一阅卷和评分标准;阅卷时流水作用,规范阅卷标准。《运动疗法学》课程考试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三、参考教材

  类别

  主教材

  教材名称

  运动疗法技术学

  主编

  纪树荣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备注

  四、学时分配

  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节

  内容

  绪论

  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关节松动技术

  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协调性功能训练

  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技术

  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肌肉牵拉技术

  医疗体操

  脊柱牵引疗法

  神经生理学疗法

  步行功能训练技术

  引导式教育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备注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1111111122200200331311311.......专业资料供学习分享下载

  ........word...完美整理精品文档

  第七章

  按摩疗法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运动疗法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一节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专业资料供学习分享下载

  ........word...完美整理精品文档

  第二节

  关节松动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2.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3.了解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三节

  增强肌力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肌肉的理化特性,促进肌力恢复的基本原则,肌力增强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注意事项及适应范围。

  2.熟练掌握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徒手阻力训练方法。

  3.熟悉神经纤维损伤时的变性与再生、运动麻痹的恢复机制及神经损伤程度分类。

  4.熟悉肌肉的构造、分类及肌力下降的原因、恢复机制。

  5.熟悉上肢和下肢各肌群的功能及其神经支配。

  6.熟悉增强上肢和下肢肌群肌力的抗器械阻力训练方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三节

  增强耐力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肌肉耐力训练与全身耐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专业资料供学习分享下载

  ........word...完美整理精品文档

  2.掌握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

  3.掌握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四节

  平衡功能训练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训练技术。

  2.熟悉平衡功能训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3.了解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五节

  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协调功能训练技术操作方法及训练顺序和要点。

  2.熟悉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3.了解佛伦克尔体操训练法。

  第六节

  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换的训练方法。

  2.熟悉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八节

  呼吸及排痰能力训练

  .......专业资料供学习分享下载

  ........word...完美整理精品文档

  教学要求:

  1.掌握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训练方法。

  2.熟悉膈肌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的作用机制。

  3.了解呼吸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十一节

  肌肉牵拉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2.掌握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3.掌握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4.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5.熟悉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6.熟悉肌肉的特性。

  7.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肌群自我牵拉技术的方法。

  第十二节

  医疗体操

  教学要求:

  1.掌握医疗体操的编排要点、医疗体操的特点和编排方法。

  2.熟悉医疗体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了解医疗体操的应用目的及特点。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三章

  脊柱牵引

  .......专业资料供学习分享下载

  ........word...完美整理精品文档

  教学要求:

  1.掌握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方法。

  2.熟悉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3.了解四肢关节功能牵引的特点、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的作用机制。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第四章

  神经生理学疗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应用原理及操作技术。

  2.熟悉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构成及功能。

  3.熟悉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4.熟悉各类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的适应范围。

  5.了解中枢性瘫痪的恢复理论。

  第五章

  步行功能训练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步行功能训练技术和训练前准备。

  2.熟悉步行功能训练的对象及条件。

  3.了解拐杖的分类和选择。

  .......专业资料供学习分享下载

  ........word...完美整理精品文档

  第六章

  引导式教育

  教学要求:

  1.掌握引导式教育的定义;

  2.掌握引导式教育基本理念;

  3.熟悉引导式教育实践;

  4.了解引导式教育简史。

  第七章

  按摩疗法

  教学要求:

  1.掌握按摩疗法的作用;

  2.掌握按摩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掌握按摩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

  4.掌握按摩手法的要求;

  5.掌握按摩时的体位;

  6.掌握按摩介质和热敷;

  7.熟悉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8.了解按摩疗法简史。

  .......专业资料供学习分享下载

篇五: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学后总结

  第一篇:《运动人体科学概论》学后总结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学后总结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讲述了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应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多种人体科学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的综合性科学知识体系,是我国体育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系统的介绍了人体基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特点和运动伤病的基本知识;适当介绍了人体基本组成、运动员营养和运动按摩;而对运动训练更为重要的身体素质、运动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和运动代谢,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作为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学过这门课程后感到受益良多。作为一个有生命体,了解自身的生命系统,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了解其正常有益的生活习惯,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首先谈谈运动与营养。

  一、运动与营养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运动与营养应该是相结合的。营养和运动是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优异的运动成绩取决于三个因素:正确选材、科学训练和合理营养,缺一不可。合理的营养提供运动适宜的能源物质,有助于剧烈运动后的恢复,可减轻运动性疲劳的程度或延缓其发生。引起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如脱水、体温调节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酸性代谢产物的蓄积、电解质平衡失调所致的代谢紊乱、能源储备物的损耗等均可在合理营养的措施下(如适宜的饮食营养和补液等)延缓疲劳的发生或减轻程度。合理

  营养有助于解决运动训练中的一些特殊医学问题,如减体重;生长发育时期的运动员、妇女、老年人、患有不同疾病的人参加体育运动时,均面临的不同的生理问题,需要特殊的营养调控,以保证练习效果及身体健康。

  其次要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既要满足各类人群对各种营养素的生

  理要求,能防止营养缺乏病的发生,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又要防止某些营养素摄入过量而导致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近期或远期紊乱。这就要求实践中应遵守平衡膳食的要求:

  1.有符合膳食要求的营养素;

  2.有科学合理的食谱;

  3.有合理的膳食制度;

  4.有科学的烹饪方法;

  5.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

  6.有严格的食品卫生制度和进食环境,提供的食品应无毒无害。

  二、血液循环

  1、血液的作用:在人的体内循环流动的血液,可以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将人体内的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当血液流出心脏时,它把养料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当血液流回心脏时,它又将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大约相当于体重的8%。血液把氧气、食物、营养素和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并把代谢出来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血液还能保护身体,它能产生一种叫“抗

  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能黏附在微生物上,并阻止其活动。于是,血液中的其他细胞会包围、吞噬、消灭这些微生物。血液也能够凝结成块,帮助我们堵住出血的伤口,防止大量血液流失以及微生物入侵。

  2、血液循环种类: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小静脉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3、血液循环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

  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为静脉,小静脉汇合成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三、意外受伤的及时处理

  1、踝关节扭伤:损伤后应立即冷敷,切忌热敷,急性伤后24—48后可用热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搓揉等重手法,可以采用局部封闭以止痛。为了稳定关节可以让病人坐在座椅上,小腿下垂,以窄绷带套住第四五趾由患者自己向上牵拉,使踝关节背伸外翻。

  2、上肢骨折:包括腕关节、肩关节和手臂骨折。赶紧用围巾、绳子将上肢挂在脖子上,固定在胸前。如果是开放型骨折(骨头刺破皮肤、断骨外露),注意保持伤口处清洁,防止细菌入侵导致化脓。

  3、跟腱断裂:若出现抬脚后跟无力,肌肉紧张度丧失,在足跟后上方出现凹陷时,要高度警惕跟腱断裂。此时别再站立或走动,赶紧趴着伸直脚尖后固定受伤部位。

  4、小腿肌肉拉伤:若运动时感觉到钝响,或者小腿后方肌肉明显疼痛肿胀时,就赶紧原地待命,否则容易导致骨筋膜间室综合征,造成足部运动障碍、挛缩,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腿部残疾。

  学习了本书也让我了解到什么是保健按摩。保健按摩是人类在同疾病与死亡斗争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健按摩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人们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方面,都有很大作用。保健按摩是一种在人的体表进行适当维动的一种保健方法。其施术手法颇多,动作轻柔,运用灵活,便于操作,适用范围甚广,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有无病症,均可采用不同的施术手法,进行保健按摩。现在有的人自学保健按摩知识,进行自我保健按摩;有的人到按摩院进行保健

  按摩;有的人请按摩师前往住宅或宾馆进行按摩。到目前为止,能够享受保健按摩的人虽然很多,但还不普遍,这是由于有些人对保健按摩的作用还认识不足,另外,按摩师的缺乏也是原因之一。相信今后随着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保健按摩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内容和健康需求。它的手法也很多种,不同的手法按在人体不同的部位,它所体现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

  总之学习了《运动人体科学概论》后,对我有了很大的帮助,让我进一步对运动与营养,人体各大系统,以及遇到意外伤害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处理办法,增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这对于我们体育专业的同学来说,学习了这门课,我们在自身生活上有拥有了丰厚的生活运动常识;对于我们以后走向社会工作,无疑是增加了一笔巨大的财富。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服务与大众,利己利民。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也会继续努力的学好其他相关学科,学习专业不但精,还得宽,而且得活学活用。

  *************2011年12月21日

  第二篇:运动人体科学概论试卷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期中测试卷

  高一年级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运动人体科学,它包括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课程中的2、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人体的组织可分为四大类,即

  4、物质代谢过程中常伴有能量的合成,转移和利用,称为

  5、酶的主要成分是

  6、成年人骨共有块,关节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7、骨的生长受体内外诸多因素如

  8、躯干肌按部位可分为颈肌、胸肌和腹肌,大部分为体积较大的。

  二、选择题。(32分)

  1、各种蛋白质的元素组成都很接近都含有()4种元素。A、C、H、O、SB、C、H、O、CaC、C、H、O、ND、O、Fe、Zn、Cu2、人体是由许多()构成的。

  A、细胞B、蛋白质C、糖类D、水和无机盐

  3、心脏是人体的()

  A、系统B、组织C、器官D、细胞

  4、ATP是()

  A、腺苷二磷酸B、腺苷三磷酸C、甘油酸D、磷酸肌酸

  5、人体的颅骨共有()块。

  A、28B、29C、30D、316、肌肉的生理特性是()

  A、伸展性与弹性B、黏滞性C、兴奋性和收缩性D、活动性

  7、关节的三要素是()

  A、关节头、关节唇、滑膜囊B、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C、关节韧带、关节面、关节唇D、关节囊、关节腔、滑膜襞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浅层,为梭形肌,有长短两个头。

  B、肱二头肌位于大腿后外侧深层,为梭形肌,有长短两个头。C、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面,有两个头。

  D、大收肌,位于大腿内侧深层,为最大的内收肌,呈条形。

  三、名词解释。(20分)

  1、系统:

  2、消化:

  3、3个基本平面和基本轴:

  4、排泄:

  5、物质代谢:

  四、简答题:(28分)

  1、简述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2、什么是必须氨基酸,人体所需要的必须氨基酸有哪几种?

  3、简述骨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4、试述人体4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第三篇: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它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产生的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型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及康复指导的专门高级人才。

  2、研究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运动解剖学,02运动生理学,03体育保健学,04运动生物化学,05运动生物力学,06体育统计与测量。(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从事科学研究所属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为教学、训练、健身等实际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6、课程设置:(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体育学原理、体育教学论(必选)、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生理运动学、动技术运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应用数理基础(必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电生理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方向必选)、运动创伤及检测方法(运动医学方向)、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方向)、运动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应用数理基础2(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大强度训练基础概论(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药物滥用及其控制(运动医学方向必选)、健康心理学、细胞生物学、非运动创伤医学(运动医学方法)。

  二、就业前景

  运动人体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发达国家,这一专业无论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还是研究领域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并且具有广泛的就业口径。目前在我国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专业人才还很少,从1990年至今,拥有该专业的院校全国仅达36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本应越来越大。但从全国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就业率不很乐观。主要是因为目前人们对其了解认识都还不够,但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必然成为新世纪的一大主题。

  近年来,各种大大小小的俱乐部,健身中心也都应运而生。但是,健身者要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还需要根据体质状况和健身目的选取合适的运动内容、形式,而对于多数减肥者来说,还需要一定的饮食指导。另外,随着我国进入老

  年化社会,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老年人体质也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在体质监测的基础上开启运动处方来使老年人口的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化。因而,各健身中心配备具有专门知识的健康指导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以目前状况来看,各健身中心健身设备先进完备,健身教练也不少,健康指导却十分缺乏。因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将得到改善。

  三、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为教学单位、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保健康复和健身俱乐部、体育器材公司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指导运动训练、保健康复和全民健身、器械推广等工作。

  四、推荐院校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

  以上信息由跨考教育考研培训为您提供。

  五、为什么要考研

  本科学的知识有限,深度也有限,接触的专业方面的实验、课题什么的也少,这也限制了对专业的认识。如果实在没有思路,可以主动承认以前对这个问题关注不够,希望老师能够帮忙指点清楚、流利地介绍本人的基本信息和相关兴趣爱好、研究专长自我介绍的形式更胜于内容,真正看重的是考生的谈吐和举止自我介绍的过程中,不必始终正视考官,可以在言谈过程中环视一下其他老师时刻保持一种镇定自若、自信冷静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会报考这个专业,以及今后的打算

  第四篇:运动人体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专业实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生物科学、临床医学和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与评价、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的方针、政

  策和法规;

  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学科:生物学、临床医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实践与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动员科学选材、运动员机能诊断与评价、医务监督与康复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相近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开设院校:首都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湖北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

  哈尔滨体育学院

  苏州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体育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

  北华大学

  山东体育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等

  第五篇:2014运动人体科学会议

  一.综合类

  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学术交流

  11月

  400人

  无锡

  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学术交流

  9月

  100人

  成都

  第3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

  5月100人

  武汉

  第七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7月

  100人

  上海

  全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10月

  100人

  西安(暂定)国际体育计算机科学会议学术交流

  6月、9月

  澳大利亚、奥地利

  第15期全国体育场馆建设维护与经营讲习班

  继续教育

  11月

  100人

  南京

  科学健身指导志愿者培训班

  培训

  8月、11月300人

  昆明、深圳

  二.运动人体科学

  2014年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

  8月300人

  贵州

  2014年国际解剖学者协会联合会(IFAA)第18届解剖学大会暨中国解剖学会第30届学术会议8月8日~10日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2014年全国运动营养培训班

  继续教育

  10月

  120人

  北京

  运动与健康国际论坛学术交流

  11月

  100人

  上海

  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

  11月

  70-80人

  广州

  运动训练生物学基础与应用研讨会学术交流

  12月

  80-120人

  广州

  亚洲运动医学大会10月600人

  北京

  2014年中国关节镜、膝关节外科和骨科运动医学大会9月

  400人

  北京

  全国第十七届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

  学术交流

  10月

  280人

  大连

  第九届康复体能训练国际研讨班(田径项目)

  学术交流

  10月

  50人

  北京

  全国队医运动创伤培训班培训

  10月

  150人

  北京

  全国队医运动医务监督与健康促进培训班

  培训

  4月

  100人

  长沙

  全国体操运动项目队医中医技能培训班培训

  6月

  50人

  成都

  第十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

  11月

  200待定

  第七届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学术交流

  8月

  东京

  “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高峰论坛学术交流

  5月

  60人

  佛山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培训

  8月

  北京

  中国体育工程学术论文报告会学术交流

  4月

  200人

  山东聊城

  第二十一届体育统计学术论文报告会

  学术交流

  7月

  50人

  武汉

  体育统计高级培训班继续教育

  12月

  40人

  海南

  首届中国体育仪器器材科技创新设计大赛

  学术交流

  4月

  500人

  三.体育教育训练学

  第一届青少年体育研讨会学术交流

  5月

  100人

  南昌

  第八届田径专业委员会年会及学术研讨会

  学术交流

  8月

  150人

  长春

  四.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4年国际体育哲学协会第42届年会9月3-6日

  巴西纳塔尔市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7月9日至13日

  北京

  2014年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年会学术交流

  5-6月150人

  拉萨

  体育社会科学青年骨干高级研修班第三期

  培训

  11-12月

  100人

  北京

  体育组织的发展与创新

  学术交流

  3-4月30人

  苏州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信息科技学术大会

  学术交流

  7月

  50人

  山东

  体育信息分会常委会会议工作研讨

  9月

  13人

  福建

  全国竞技体育信息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

  7月

  20人

  山东

  体育图书文献研究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

  8月

  40人

  新

  疆

  《数字体育》选修课教材研讨会

  学术交流

  3月

  15人

  北京

  全国体育院校体育学术期刊年会

  学术交流

  7月

  80人

  西安

  专项运动科技文献信息采编服务总结汇报会工作研讨

  4月

  38人

  北京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峰会

  学术交流

  5月

  70人

  郑州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全国高校运动训练科学论文报告会7月80人

  厦门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发展研讨会学术交流

  9月

  50人

  北京

  2014年全国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暨全国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

  11月

  60人

  武汉

  第三届全国啦啦操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学术交流

  11月

  100人

  南京

  第二届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史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

  7月

  120人

  成都

  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

  学术交流

  6月

  200人

  待定

  全国体育院校管理专业学生创业策划大赛

  竞赛

  4月

  100人

  北京

  第八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11月

  100人

  成都

  第六届全国体育产业学科建设研讨会

  学术交流

  5月

  30人

  待定

  第十届体育新闻传播研讨会

  学术交流

  9月

  120人

  成都

  五.民族传统体育学

  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武术推广普及报告会学术交流

  8月

  100人

  待定

  武术发展与传播论坛学术交流

  5月

  120人

  天津

  北京国际武术与养生文化学术研讨会

  学术交流

  7月

  100人

  北京

  第十届少林国际武术节论坛

  学术交流

  10月

  150人

  郑州

  邯郸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论坛学术交流

  待定

  100人

  邯郸

  沧州国际武术节论坛学术交流

  待定120人

  沧州

  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学术交流

  11月

  150人

  待定

  本帖将持续更新,会议的具体通知详见[运动科学论坛]学术会议版块!

篇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报告

  运动人体科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础学科,研究有关身体运动能力、活动能力及其逆反作用等有关课题。本实验旨在探寻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身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实验对象是150名成年男女,分为三个年龄段:18至25岁、26至40岁和41至60岁。每个年龄段的男女人数均为50。实验选取的运动能力指标为反应时和跳高,实验过程采取灵活的数据采集方式,以满足要求。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者的反应时明显增加,而跳高能力则明显下降。18至25岁年龄段的反应时平均值为8毫秒,26至40岁为14毫秒,41至60岁为22毫秒。18至25岁年龄段的跳高平均值为0.8米,26至40岁为0.6米,41至60岁为0.3米。

  综上,运动人体科学可以通过实验,确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身体运动能力。18至25岁人群的反应时最快,而跳高能力最强,41至60岁人群则反之。在运动训练及运动中,建议青少年要重视跳高能力的提高,而中老年人则要重视反应时的训练,以提升体能水平。

篇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

  

  《人体运动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

  总学时:42学时

  课程编号:112123B01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各14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课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开课学期:运动解剖学实验第一学期,运动生理学实验第二学期,体育保健学实验第三

  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

  教学目标:

  通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熟悉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

  技术,具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能够在中的学校、健身房、运动训练基地等部门,从事科学的体育教育、健身指导和运动训练等工作。

  (二)

  教学要求: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运动解剖学的形象性、运

  动生理学的的功能性、体育保健学的实用性。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的实验方法作为重点

  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2、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实验时,尽可能联系体育领域中的相关问题,深入浅出地

  联系相关知识,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的基本

  实验方法。

  3、实验课堂实行小组讨论式,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按质按量完成实验报告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运动解剖学实验(14学时)、运动生理学实验(14学时)、体育保健学实验(14学时)。

  (一)运动解剖学实验

  1、运动系统:观察人体的骨骼标本、浸制标本关节的构造和肌肉的位置,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4学时实验观察及教学)

  2、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大体解剖观察,辨认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形态和位置;

  肝和胰的浸制标本或模型,辨认肝和胰的形态构造。(2学时实验观察与指导)

  3、呼吸系统:观察呼吸系统的形态、构造;喉的大体结构。(2学时实验观察与指导)

  4、循环系统:观察模型,心脏的大体解剖结构;由周身血管模型,辨认全身主要动、静脉的分布。(2学时实验观察与指导)

  5、神经系统:观察脊髓模型和标本,了解脊髓解剖结构;观察脑干模型和标本,了解

  脑干的解剖结构;观察脑干模型和标本,了解沟和回解剖结构;观察小脑模型和标本,了解

  小脑的解剖结构。观察标本了解脊神经的组成;观察神经模型,了解全身神经的分布;观察

  神经核模型,了解脑神经核的分布;观察脑干和传导通路模型,主要了解神经传导通路。(2学时实验观察及指导)

  6、感觉器官:观察眼模型和标本,了解眼的解剖结构;观察耳模型和标本,了解耳的解剖结构;了解蜗管的显微结构。(2学时实验观察及指导)

  (二)

  运动生理学实验

  1、安静时心率和动脉压的测定:掌握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学时实验指

  导)

  2、运动后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定:观察运动前后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变化。(2学时实验

  指导)

  3、肺活量的测定:了解肺通气功能测定的各种方法。(2学时实验指导)

  4、最大吸氧量的测定:了解最大吸氧量的推测测方法和原理(www.cmzseo.com代理记

  账查看更多内容),为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2学时实验指导)

  5、视野的测定:学习视野计的使用和视野的检查方法。(2学时实验指导)

  6、身体成分的测定和分析:了解测定及评定人体成分的方法,为正确评价肥胖程度提

  供方法依据。(4学时实验指导)

  (三)

  体育保健学实验

  1、人体一日需热量的测定与评价分析:通过实验使学生正确掌握人体一日需热量的实

  际测量方法与步骤,以及测量结果评价分析。(2学时实验指导)

  2、止血、包扎、固定:通过实验使学生正确掌握和处理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2学时实验指导)

  3、心肺复苏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正确掌握人工呼吸和心脏外挤压术的方法和步骤。

  (2学时实验指导)

  4、常见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正确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性质及程

  度,以便及时地进行治疗。(2学时实验指导)

  5、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掌握各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段及治疗方法。(2学

  时实验指导)

  6、常见穴位的按摩治疗基本手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正确掌握常见疾病的按摩治疗

  基

  本手法。(4学时实验指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课教学形式多样,在实验课中,老师不“一言堂”开展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激

  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实验课内容样样都由教师(www.xfanwen.com应用文查看更多内

  容)“包办代替”,学生自己动手,有利于培养独立工作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

  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并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成绩达到及格以上即或通过。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一)

  教材:

  乔德才等.运动生理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李世昌.运动解剖学实验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姚鸿恩.体育保健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二)

  主要参考书目:

  李洁,段海俊.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七、实践教学环节大纲

  学时

  分配

  序号

  项目名称

  运动系统

  类型

  主要内容

  观察人体的骨骼标本。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或能力标准

  熟练掌握

  消化系统

  操作

  下肢关节、肌肉、标本表面

  形态结构。

  消化系统的大体解剖观察,操作

  辨认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肝和胰的浸制标本或模4熟练掌握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型,辨认肝和胰的形态构操作

  观察呼吸系统的形态、构造。

  观察模型,心脏、血管、淋

  操作

  巴的大体解剖结构。

  观察脊髓了解脊髓解剖结

  操作

  构。观察小脑了解小脑的解

  剖结构。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熟练掌握

  人体安静时动脉血压

  和脉率的测定

  人体在运动后动脉血

  压和脉率的测定

  肺活量的测定

  操作

  观察眼、耳模型和标本。了

  解眼耳的解剖结构。

  熟练掌握

  操作

  掌握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原

  理和方法。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操作

  观察运动前后动脉血压的变

  化。

  操作

  了解肺通气功能测足的各种

  熟练掌握

  11视野的测定

  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

  定

  操作

  方法。

  操作

  掌握视野的测定的方法。

  掌握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定

  方法

  了解测定及评定人体成分的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12人体成分的测足

  操作

  方法,为正确评价肥胖程度

  提供方法依据。

  熟练掌握

  13无氧功的测定

  操作

  了解测定无氧功的方法步

  骤。

  通过实验使学生正确掌握人

  熟练掌握

  14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

  操作

  体一日需热量的测量方法与

  步骤,以及测量结果评价。

  通过实验使学生正确掌握和

  熟练掌握

  15止血、包扎、固定

  操作

  处理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方

  法。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正确掌

  熟练掌握

  16心肺复苏术

  操作

  握人工呼吸和心脏外挤压术

  的方法和步骤。

  熟练掌握

  1常见运动损伤的检查

  方法

  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

  方法

  常见穴位按摩治疗基

  本手法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正确掌

  操作

  握常见运动损伤的性质及程

  度,以便及时地进行治疗。

  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正确掌

  握常用治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正确掌

  操作

  握常见穴位按摩治疗基本手

  法

  熟练掌握

  1熟练掌握

  1执笔人:王成绩

  教研室审核签名:蔡广

  院系审核签名:韩冠宙

篇八: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运动人体科学概述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应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多种人体科学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的综合性科学知识体系,是我国体育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包括传统体育专业教育课程中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内容。

  一、运动人体科学的内容

  运动解剖学

  是研究院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与体育、运动相互关系的科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基础。

  主要内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等。

  运动生理学

  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或在长期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各种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其变化机制的科学。

  主要内容:能量代谢、肌肉活动、血液循环、神经控制、身体素质和运动性疲劳等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知识。

  体育保健学

  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应用性知识。

  主要内容:运动卫生、医务监督、运动伤病和按摩等。

  二、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的目的?

  是从事相关体育运动专业的职业教育基础学科;

  有助于提高学生竞技运动教学和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科学性;

  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促进专项运动训练水平不断提高。

  三、运动人体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结合

  例:肌肉体积与肌肉力量

  力量训练促进肌肉体积增大,导致力量增强;

  (二)、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例:剧烈运动,需要内脏及时供应肌肉所需的氧气及能量;

  (三)、科学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

  例: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理论与有氧训练。

  第二节

  人体化学组成

  人体主要由无机物与有机物组成:

  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酶和维生素。

  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有:C、H、O、N、S、Ca、P等50多种主要元素,占人体体重的99.95%;

  Fe、Zn、Cu等微量元素占人体体重的0.05%。

  一、蛋白质与核酸

  (二)蛋白质

  营养功用:保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机体的重要组成成份,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供能作用。

  1、组成:C、H、O、N等四种元素

  2、基本单位:氨基酸

  共20种

  氨基酸的种类: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3、主要生物学功能:

  催化功能

  代谢调节功能

  物质转运与储存功能

  运动功能

  防御与保护功能

  (二)核酸

  化学组成:C、H、O、N、P等五种

  基本单位:核苷酸

  功能:重要遗传物质

  二、糖类

  (一)糖的组成与分类

  化学组成:C、H、O三种元素组成

  基本单位:葡萄糖----单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二)主要功能

  组成人体的重要成份

  主要能量来源

  三、脂

  (一)脂及其分类

  分类:脂肪和类脂

  脂肪:甘油与脂肪酸

  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为人体不能合成-----必需脂肪酸

  (二)脂的主要功能

  储存最多的能源物质

  提供必需脂肪酸

  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保护作用

  四、水、无机盐、维生素

  (一)水

  水是人体体液的主要成份,占体重的40-60%,在肌肉中占65-75%,在脂肪中占重量的25%。

  分类: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水的需求量:2550毫升/日

  水的排出途径:消化道、肺、皮肤和肾

  主要生理功能:

  运输养料和代谢物

  调节体温

  促进体内的休学反应

  润滑作用

  (二)无机盐

  主要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牙齿和其他组织

  维持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维持酶的活性

  (三)维生素

  分类: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C、PP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主要生理功能:

  参与物质与能量代谢

  参与血液红细胞的生成

  参与血液的凝固

  参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参与激素的合成

  小结:

  作业:P222、3、4、5

篇九: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3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

  2.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科学实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底蕴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协调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团队配合精神。

  5.熟练掌握一个方向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

  1.运动生物力学

  2.运动生理学

  3.运动医学

  4.运动解剖学

  5.运动生物化学

  三、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申请硕士学位的最低学分为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最低要求获得29学分,实践活动、科研和学位论文最低要求获得5学分。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导师提出阅读书目和

  考核要求,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精读本专业领域相关经典著作,进行不少于5次的经典著作阅读报告。

  2.培养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参加至少一个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实践活动。

  3.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以及严谨求学、创新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每名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配合导师,协同指导,集体把关,定期对研究生学习情况、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指导。

  4.研究生培养推进个性化培养。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的一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三个月内制定完成研究生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经导师组批准后按该培养计划执行。

  5.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开设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六

  、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四种类别。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获得总学分达到29学分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6学分、专业主干课6学分、发展方向课8学分。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

  程

  类

  别

  公共

  基础课

  学科

  基础课

  专业

  主干课

  126020303003126020303004课

  程

  编

  码

  100020001001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开课

  学

  学

  备注

  学期

  时

  分

  Ⅱ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Ⅰ

  Ⅰ

  Ⅱ

  Ⅰ

  603必修

  804必修

  402需至少402选择3门402不少于6402学分的402课程

  402402402402不少于3门6学分

  100020001002-x基础外国语

  126020202001126020202002126020202003126020202004126020202005126020303001126020303002体育学原理

  体育教学论(必选)

  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运动生理学

  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

  应用数理基础(必选)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

  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

  (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

  126020303005126020303006126020303007电生理技术

  (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方向必选)运动创伤及检测方法

  (运动医学方向)

  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方向)

  运动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

  (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

  应用数理基础2(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

  大强度训练基础概论

  (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

  药物滥用及其控制

  (运动医学方向必选)

  健康心理学

  细胞生物学

  非运动创伤医学(运动医学方法)

  Ⅲ

  Ⅰ

  Ⅱ

  Ⅲ

  Ⅲ

  402402402402402402不少于4402门8学分

  402402402发

  展

  方

  向

  课

  专

  业

  方

  向

  课

  126020304001126020304002126020304003126020304004126020304005126020304006126020304007Ⅲ

  Ⅲ

  Ⅲ

  Ⅲ

  Ⅲ

  公共课、跨专业课

  硕士研究生要至少从教师教育系列、公共管理系列、科技与社会发展系列课程中选修一门硕士研究生课程,选修2学分。

  2.教学方式

  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开设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3.考核方式

  (1)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可采用笔试(开卷、闭卷)、口试、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

  (2)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3)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按照百分制评定,考查按照合格、不合格评定。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4)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者应重修。同一门课程及实践环节重修不得超过1次。

  研究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者,须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公共基础课须经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缓考。擅自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并不允许重修。研究生若违反考核纪律或考试作弊,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并按学校有关规定

  处理。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达到课程学习要求的最低学分,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应注重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论文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在第三学期期末前向导师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研究生论文开题前,应完成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较前沿的科学研究文献综述,要求3-5千字。开题报告后经导师组同意认为选题合理、研究计划可行,才可正式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通过当面和书面等形式至少每两个月向导师做一次论文进展报告,在第五学期前三周由导师组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在向学校正式提交申请论文前一个月,由学科指导委员会组织讨论论文初稿及预答辩。以保证在导师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初进行。学位论文的答辩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在正式论文答辩前一个月,研究生向研究生学位办公室正式申请学位,提交论文。经资格初审和专家评阅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对不合要求者不予安排答辩。硕士研究生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其它具体要求应严格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八、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活动

  要求硕士研究生每学期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不少于5次,毕业前作公开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每学期应提交学术报告手册,经导师审核签字,学院核查合格后记1学分。

  2.教学及社会实践

  硕士生应在第二学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为本科学生上20学时的教学实践课,由该课程的主讲教师负责为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记1学分。

  除此外硕士研究生还应积极配合导师参加本科课程若干章节讲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设计工作;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习题课讲授;指导试验设计、实验报告,或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同时还要深入社会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教学实践、教育实习、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4-6周,一般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社

  会实践活动后需要经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学院提交实践报告一份备案。

  附:经典文献目录

  1.弗拉基米尔.扎齐奥尔斯基

  主编

  陆爱云

  译审.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损伤的预防[美].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2.田野著.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北京

  3.邓树勋.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北京

  4.曲绵域

  高雪秋

  等主编著.实用运动医学.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

  5.陈中伟主编.运动医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

  6.曲绵域

  田保洋编著.运动创伤检查法.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

  7.董琼

  郑风家主编.心身保健学.吉林文史出版社,长春

  8.王予彬

  王人卫

  主编.运动创伤学.人民军医出版社,9.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高级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南宁

  10.孙柏枫主编.大学生安全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11.赵克然

  杨毅军主编.氧自由基与临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2.关心民主编.医学神经生物学.科技出版社

  13.陈主初

  主编.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14.姜乾金主编.医学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15.谭郁玲主编.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16.康斌主编。骨骼肌系统疾病超声诊断.学科技出版社

  17.樊小力主编.基础医概论.学科技出版社

推荐访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 人体 运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