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创新的时政新闻8篇

发布时间:2023-08-27 16:12: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关于创新的时政新闻篇二:关于创新的时政新闻

  

  创新时政新闻,提高舆论引导有效性

  陈仕洪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08(000)024【摘

  要】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的重要特色和核心内容,是主流媒体最有高端话语权、最能影响主流舆论的阵地。办好时政新闻,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就占领了社会舆论的制高点,对形成主流舆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页数】1页(P54)

  【作

  者】陈仕洪

  【作者单位】常德市广播电视局副总编辑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12【相关文献】

  1.创新时政新闻节目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以《兰州新闻》为例[J],汪小平;任拴春

  2.创新时政新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J],王晨辉

  3.创新时政新闻,提高舆论引导有效性[J],陈仕洪

  4.基于时政新闻创新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探讨[J],姚瑶

  5.借助微信提高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和有效性——以“泥水馒头”引发争议舆论引导为例[J],罗保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关于创新的时政新闻篇四:关于创新的时政新闻

  

  [作文素材]时事论据:敢于创新的事例

  时事论据:敢于创新的事例

  大约2300年前,希腊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约莫400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并不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了什么就轻易相信,他通过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一切物体如果不受空气的阻力,在同一地点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伽利略有如此的创新精神,便建立了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并发现了抛体运动规律、摆振运动规律等。

  物体为什么会燃烧?18世纪时的权威理论的回答是“烧素说”,认为能燃烧的物体内含有一种名叫“烧素”的特殊物质。

  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出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普列斯特列习惯地从“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就将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气”。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后,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第一个命名为氧,再通过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我们除了对拉瓦锡敢于从“常识”头上迈过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钦佩外,对普列斯特列被“常识”像梦魔一样拉着,不能不为之叹惜。

  1884年,沃德曼是欧洲一家公司的职员,一次他从好几位竞争者中为自己的公司拉到一笔生意。但是当他递上一瓶墨水和一支当时人们使用的羽毛笔,请对方在合同上签字时,不料从笔尖滴下几滴墨水,把合同给弄脏了。

  更糟糕的是,合同上的关键的字句被染得模糊不清。沃德曼只得请对方稍等片刻,让他去重新拿一张合同纸来。可是就在沃德曼离开的那一会儿,另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乘机抢走了这笔生意。这使沃德曼十分沮丧,他认为问题出在那支羽毛笔上。强烈的悔恨与愤慨的感情,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力量,他决心研制一种使用方便、墨水能自动地均匀流出的笔。经过努力,沃德曼终于发明了自来水笔。虽然当时的自来水笔远远不如现在的钢笔这样精巧,但也不再像羽毛笔那样使用不便和容易滴出墨水了。

  由于沃德曼是这样研制出自来水笔的,所以有人把自来水笔的诞生叫做“盛怒之后的发明”。我们把象他这样因为激愤的心情促进创造性思考叫做利用情绪思考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五:关于创新的时政新闻

  

  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的突破与创新探究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政新闻报道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媒体机构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新媒体平台则成为了信息传播与互动的新载体。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实现时政新闻报道的突破与创新,成为了媒体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内容多样化,增加时政新闻的吸引力

  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时政新闻报道,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外,还可采用互动性强、影响力高的形式,如直播、微博问答、互动讨论等。此外,对于一些时政热点事件,也可采用数据分析的方式进行报道,展现出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提供更加深入的报道。

  二、平台报道,增加时政新闻的传播力

  新媒体平台互联网化、社交化的特点,为时政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大的传播空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媒体人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加入到话题讨论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借助平台的渠道,将报道的信息进行快速扩散,提高报道的传播力。

  三、新闻功能化,提高时政新闻的实用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另一个重要的创新点是新闻功能化。通过整合网络资源,以及配合各种新媒体平台提供的功能,行使信息传递的多种功能,如实时、新颖、专业、准确等特点,使时政新闻报道变得更具有实际价值,提高了它的实用性。

  四、数据聚合,提高时政新闻的解释性

  时政新闻报道可以结合一些数据分析的方法,在报道中融入数据分析的结果,从而更好的进行解释说明。如在提到疫情时,可以加入数据的分析,可以反映出疫情的实际情况,并且有助于读者更加准确地了解相关的信息。这种方式提高了时政新闻报道的解释性,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新闻内容。

  总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人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时政新闻报道之路,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好的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具有价值的时政新闻。

篇六:关于创新的时政新闻

  

  浅谈时政新闻创新

  作者:

  王龙玉

  方青云

  发布时间:

  2009/06/19来源:

  金华报业

  什么是时政新闻,有研究者指出:“时政新闻,就是时事新闻和政治新闻的简称。”在学术界,时政新闻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新闻学大辞典》中只有对政治报道的解释,即:政治报道是指对国家、政党和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会议、政治事件、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政治报道曾被称为“报纸的心脏和灵魂”,政治报道的范围很宽,外事、群众团体和宗教都可以包括进来。

  对于时政新闻的界定,笔者大致赞同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丁柏铨教授的观点:时政新闻是从内容方面对一类新闻所做的界定,这类新闻侧重于从政治角度,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或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事实做出报道。时政新闻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新闻都是时政新闻,狭义上说的时政新闻主要指与大量的会议和各级领导活动有关的新闻报道。[1]

  一、时政新闻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时政新闻是媒体重要的新闻资源,特别对党报来说,时政新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是非常重要的新闻产品。时政新闻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报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就是权威性。然而,多年来党报形成的一些固定模式,严重影响了时政新闻的可读性,更多的时政新闻在读者看来成了“流水账”、“记事簿”和“讲话稿”,读起来索然无味,以至于让读者敬而远之。

  难道读者对时政新闻真的没有需求吗?调查显示并非如此。2007年,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和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两会报道群众需求问卷调查。调查中,多数群众“关注”或者“很关注”两会,共有37.7%的受访者选择“比较关注”,其次是“很关注”,占24.5%,两项合计占62.2%。而选择对两会“不关注”和“不太关注”的仅占13.2%。[2]这充分显示,群众对政治新闻拥有强烈的阅读需求。

  这一结论从本报每周的上网新闻点击量排行榜中也可以看出,从一年多的新闻点击量排行榜的参数看,关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时政新闻(比如两会报道、新政策的出台,领导的重要活动等)一经发表,都会位居排行榜的前列。可见,我们的读者和网友并不是不愿意阅读时政新闻,只是不愿意阅读与己无关、毫无新闻性可言的时政新闻。

  事实上,时政新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党和政府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关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是由于

  这类新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要求很高,报道受到诸多框框制约,严肃的语言和僵化的报道模式使时政新闻离普通读者越来越远。

  报纸靠什么安身立命?当然是新闻,在报纸的新闻产品中,时政新闻由内容的重要性和公众的关联性决定了其不仅占据着重要版面,更代表着权威的声音,承担了报纸更多的社会责任。南方日报在改版时明确提出自己作为省委机关报的优势:“我们的政治优势来自主流新闻,权威报道和深度分析;我们的权威优势来自政策宣传、主导舆论和舆论监督”。其改版以“追求更出色的主流新闻”,做“区域性、国际化的权威政经大报”为目的,口号是“高度决定影响力”。[3]

  但是,在新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妨碍了受众对它的接受和认可,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现象:领导和媒体一头“热”(领导极为关注,媒体视作重点),群众和读者一头“冷”(受众不愿阅读,或者只读标题,过目即忘)。因而,时政新闻难以实现其具有的新闻价值。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在一次演讲中疾呼:“时政报道不突破,新闻改革难言成功。”可见,时政新闻的创新与新闻事业的发展进步紧密相关,新闻事业要发展,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

  当前时政报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强调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同时,忽视了按照新闻规律报道新闻。在报道思路上重“人”不重“事”,群众关注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经常被淹没在会议材料和领导讲话中。再有就是新闻报道内容比较单一,不注重会议新闻的延伸,不少会议新闻经常是一事一报,不注意事件的关联度。事实上,不少会议新闻透露出多方面的有用信息,涉及多方面的相关事件,如果记者不能从系统的全局的观点来看问题,很多有价值的新闻就会被忽略。这样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与群众的“口头舆论场”就会发生错位。实践证明,两个“舆论场”的交集越大,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越大,吸引力和感染力就越强。时政新闻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满足读者日益丰富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时政新闻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时政新闻的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本报关于时政报道创新的一些尝试和收到的效果

  今年,报社党委、编委会为激励记者的创新热情,使记者能努力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第一手信息,做深、做透、做活时政新闻,决定设立时政报道创新奖,获奖作品的计分奖励标准等同于月度好稿一等奖,这项工作实施两个多月来,对本报时政新闻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今年年初,市委宣传部召开了一次“月月读”读书动员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一个动员报告。按照通常时政新闻的写法,会后只需发个会议消息,重点报

  道领导讲话就可以了。因为强调时政新闻的创新,记者没有照常规来处理这个新闻。动员报告通篇引经据典,用很多先哲和伟人的读书经历启迪大家,似一位长者在循循善诱,又似朋友间的促膝谈心,参加会议的人员普遍感觉到这次会议上的报告与以往会议中领导讲话的内容太不一样了!记者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政新闻创新题材。

  会议结束后,记者立即着手写了一篇现场通讯《戒除浮躁、潜心读书———记市直宣传系统一堂读书动员课》。同时还用以往的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写了一篇会议消息,万一通讯通不过,就用消息代替,做到万无一失。但最终说明记者的担心是多余的,无论是编辑、部主任还是分管领导,对创新都是持支持态度的,通讯稿一路绿灯得以见报。这一通讯刊发后,效果很好,基本做到了既叫好又叫座,读者对此好评,领导也满意。在随后的评报会上,这一做法也得到了报社领导的充分肯定。

  随着时政新闻创新的氛围渐浓,金华日报的许多记者在参加会议时,不是仅拿拿讲话稿,从中摘抄几句话就算完成任务了,而是认真关注领导即兴的讲话,从中找出亮点。时政记者每天沉浸在文山会海里,对领导讲话不可能做到字字入耳,但是真正精彩的领导发言,尤其是新鲜的提法,是能够让人一听就产生兴趣的,只要善于聆听,就能从中找出新闻点来。

  对于多年从事时政报道的记者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报道思维,尤其在节日报道上。从每年与节日相关的新闻,除了数字上的变化外,很多报纸的内容和提法都差不多。对于今年的春节黄金周,金华旅游部门也作了一个相关统计,记者拿到这个报表时,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无论从人数还是增幅上都与往年差不多,表面上看不出新意,选取怎样的报道角度呢?通过对旅游业内人士深入的交谈采访,记者了解到,虽然今年的涨幅不是历年最高,但是放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很多产业萎缩的情况下,11%还是可以给旅游业注入很大的信心的。记者通过选取这一独特视角,写了《两位数的增幅提振了旅游业信心——春节黄金周近80万人次畅游金华》一文,虽然文章内容没有太多出彩,但角度为之一新。

  现在,在我们的版面上,至少在《金华日报》一版的时政新闻报道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变化:讲“事”的多了,讲“话”的少了,“一鱼两吃”的多了,后续报道多了,落地新闻多了,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和新闻性。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认为,在时政新闻创新过程中,有这么一些做法值得总结:一是在采访会议时,要反复思考琢磨,开会的目的是什么,要传递给公众什么信息;二是在写作时,要与读者换位思考,并在字里行间尽量满足读者对这一新闻的信息需求;三是不求一步达到“变脸式”改革,而是从细处小处开始“描眉式”创新,比如在标题、导语等方面做一些小“手术”。四是要形成氛围,参与时政报道的记者要时刻有创新的意识,每月都要给自己定下创新的指标。

  尽管在当前时政新闻主要以领导人活动作为报道对象,领导职务大小与新闻价值和版面大小成正比的前提下,要创新时政新闻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并不代表时政新闻创新“无所作为”,而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为哪怕一小步,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收获的喜悦。身为时政记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时政新闻并不是格式化的新闻报道,对于广大读者,他们关心的不仅是开了什么会,会上领导讲了什么话,更关心的是会议是否有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或对他们生活产生影响的事实,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关于时政新闻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

  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和突发事件相比,缺乏曲折的故事情节,究竟以怎样一种方式改变时政新闻的枯燥乏味,让读者爱读时政新闻,以下几点,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在报道角度上,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追求大众视角。时政新闻与百姓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住房、医疗、就业、工业项目等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宏观政策,其对当地老百姓的生活都产生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现在的时政报道往往较多地注重政策性,但很少联系群众生活,让读者读起来不够轻松,很难理解,难以产生共鸣。因此,在时政新闻写作时,要把握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原则,从一些小的地方入手,大题小做,以小见大,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人性的刻画,一个细节的关注,都能让一篇时政报道灵动起来,拉近时政报道与读者的距离。

  (二)在报道内容上,既重“人”,也重“事”,寻找新闻亮点。领导出席和会议内容的重要性并不是完全的正比关系。所以会议报道的重点应该放在事上。从领导讲话和会议材料中选取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将这一事件与群众的关系联系起来,避免出现令人生厌的会议程序报道和领导的空话套话。如何利用有限的篇幅,将领导的工作部署和群众的关注点有机结合,是会议报道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做好会议信息的延伸,把会场之外的新闻作为报道重点。具有大量信息的会议报道起来并不难,但作为一些领导经常性工作的政务报道,大多缺乏事件、动态、细节、形象,事实的可感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时政新闻写活,写生动,就必须到会场外寻找与会议相关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了解会议召开的背景,把功夫用到“会外”。

  (四)要注重会议新闻价值的深化,让会议新闻实现增值。时政报道要善于做“加法”,用足会议透露出的各种信息,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通过记者的细心观察和平时的素材积累,对会议的相关事件进行深化和链接,挖掘出会议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发展方向。会议是新闻的富矿,会议为新闻记者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素材和新鲜的新闻由头,可以为平时积累的零散的新闻素材提供增值的机会,形成新闻报道的深度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党报的时政报道确有许多规范性的要求,更有许多一时难以打破的条条框框,但作为党报的时政新闻工作者,不能作茧自缚,要有所不为,也要有所为。要正确处理好难和易、能和为、甘和苦的关系,不断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创新,为生动实践“办报为民”的理念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所在部门:金华日报记者部)

篇七:关于创新的时政新闻

  

  传媒实务第2卷第19期

  关于时政新闻编辑必备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范凌峰(代县广播电视台,山西 忻州 034200)摘 要:时事政治新闻,是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内容,也是控制我国新闻舆论方向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以此提高新闻质量。文章以时政新闻编辑必备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为研究对象,针对编辑工作中存在问题,对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新闻行业发展提供帮助。关键词:时政新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编辑角度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9)19-0050-02一、引言时政新闻,就是最近发生时事与政治新闻。在我国主流媒体中,时政新闻代表着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环境下,时政新闻编辑应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以此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本文就时政新闻编辑必备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行分析。二、时政新闻编辑中存在问题时政新闻,在我国新闻行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党、国家与人民群众交流的桥梁,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广泛性。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吸引力不强,无法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如下:(一)无法激发读者兴趣时政新闻在报道的过程中,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报道方式与内容如同公式一般,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此外,时政新闻的内容多为对某些现象的通报,其中[1]并没有专业人士的评论。无论是哪方面的报道,除了时间、地点、事件不同,呈现模式、版面等内容都十分相似。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的报道模式与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的阅读需求,其在阅读过程中,无法与报道内容产生共鸣,无法发挥时政新闻的价值。(二)内容单一时政新闻,主要就是将国家和政府的一些决策与会议内容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了解国家大事。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发现其传递内容多数是正面的内容,很少有关于人民群众的内容,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政治问题的报道也非常的少。这样的时政新闻,会让人产生一种深度不强的感受。在互联网影响,时政新闻应建立属于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受众,创新信息。但是时政新闻编辑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工作,导致工作效果不理想。(三)新闻编辑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时政新闻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需要全面了解。当其具备专业能力与丰富文化素养时,在编辑新闻的过程中,也会体现出不一样丰富的文章[2]。当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部分编辑人员的深度与专业知识不足,无法将新闻内容完美地呈现出来,与群众产生共鸣。三、时政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时政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是发展时政新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不同方式、手段,培养编辑人员创新意识,为时政新闻发展奠定基础。(一)完善标题,优化内容时政新闻,主要就是将党和国家相关信息传递出来,其服务对象就是国家。在编辑工作中,通过对标题与内容的优化,提高工作人员创新意识。在编辑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标题的方式突出重点,以此将信息精准传递出来。这样一来,受众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出现繁杂的情况。时政内容在编辑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将内容直接复制粘贴的情况,应根据受众的需求,对相关会议发生意义、作用等进行全面分析,以此满足受众需求,提高新闻质量。标题制定过程中,避免与内容重复,而是以内容为主,进行总结,制定有个性、特色的标题内容。时政新闻的篇幅不易过度,避免占用其他新闻版面。编辑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合理设计新闻版面,将有价值、意义的内容直接展示出来,以此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吸引更多的群众。(二)合理使用图片,丰富新闻内容时政新闻编辑工作中,融入图片内容,可以丰富新闻模块内容,同时能够提高新闻质量。图文并茂的新闻内容,能够将新闻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能够保证新闻质量。编辑工作人员,将图片编辑时政新闻中的过程中,应注意图片数量,不宜过多,应控制在4幅之内,[3]选择具有个性的图片。这样一来,不仅活跃版面内容,同时对读者造成视觉冲击,能够吸引其注意力。编辑人员选择图片时,应结合编辑内容,选择适当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将图片的优势呈现出来,实现时政新闻创新。此外,工作人员应注意,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可以将图表应用其中,通过数据方式,增加信息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借此实现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三)换位思考,丰富编辑角度时政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应转变编辑视角,可以在不同角度对新闻内容进行编辑,以此丰富读者阅读内容,提高阅读体验感。如记者视角、评论视角等等,通过不同的视角报道,可以增加内容的创意,有利于编辑人员更好地编辑内容。这样一来,转变传统工作思想,时政新闻不再是国家政府的传声筒,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国家时政的好帮手。此外,编辑人员一定注意的问题,编辑内容不要多过,占据整个篇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读者出现阅读疲劳的情绪[4]。编辑工作中,可以采用转内版的形式,将标题放在醒目的地方,以此吸引受众注意力。然后在内版中,将新闻内容完全呈现出来,帮助受众深入阅读,感受其中表达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需求,同时提高时政新闻的创新能力。(四)丰富时政内容,提高新闻质量时政新闻编辑中,可以适当增添一些其他的内容,如与我国相关的国际新闻。在编辑的过程中,以国(下转第52页)作者简介:范凌峰,男,汉族,山西代县人,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5传媒实务成了观众的视觉审美疲劳。因此,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在提升传播影响力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自身的播出风格进行革新。例如,根据节目内容,对主持场地布景进行不定时更换,提升观众新鲜感。还要根据节目内容,结合主持人年龄以及风格进行定妆,改变观众对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印象,以提升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影响力。再次,结合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加入观众互动形式,提升观众的参与感。新媒体时代观众互动以及自身意见的发表已经成为提升新闻节目传播影响力的必然途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更要注重对这一内容的添加,以提升对观众的吸引力。因此,传统电视新闻节目要结合自身的节目内容,加之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建立传统电视节目的网站或者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软件,可以让观众将自身的观看意见进行反馈,根据观众意见反馈,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提升传播影响力。最后,建立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附属新媒体新闻平台,以改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播出限制以及时间限制的问题。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播出时受内容限制以及时间限制,往往无法(上接第49页)讯员培训班,请专家介绍写作经验,传授写作技巧,同时通讯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提高通讯员写作水平。(三)加强编辑人员的编辑能力,是职教期刊质量的有效保障编辑活动是一种有选择的优化活动,它是期刊出版活动的核心和主体,编辑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期刊质量的高低,职教电子期刊的文字编辑除了具备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底,扎实的编辑业务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电刊编辑不但熟练掌握计算机网路和多媒体技术,而且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经常地自我学习,掌握期刊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期刊的编审工作。二是通过岗位培训、短期进修、参观考察等途径,了解学科前沿最新动态,了解学科的新成果、新方向。同时可以吸取他人成果,通过分析总结,借鉴他人之经验。三是定期和通讯员、读者进行交流沟通,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接受他们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期刊的编辑质量。(上接第50页)家政治为基础,进行解读,以此深化我国人们对国际政治的理解与认识,以此展示时政新闻价值。由于时政新闻来源不同,有地方、国家级别的新闻报道。不同级别新闻报道可以融入不同的内容,地方时政新闻则是增加一些当地的特色新闻,或者国家政策新闻内容,以此丰富新闻内容,提高新闻质量。通过对编辑内容的丰富,可以提升新闻整体质量与效果,不仅展示其作用,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对于突发事件,则及时报道,将其放置在版面的重要位置,并针对性进行细节处理,以此将准确的信息传递下去。(五)科学包装,增加新闻可读性读者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浏览方式为主。编辑人员在编辑新闻内容的过程中,应明确各个标题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材确定标题内容,以此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内容[5]。此外,对于重点内容,可以增加提示字符,如“核心提示”,以此吸引读者注意。通过对新闻的包装,可以集中读者注意力,同时能够提升希望阅读量。编辑人员应适当丰富新闻背景材料,将新闻前因后果展示出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第2卷第19期

  对新闻实事进行深入跟踪式报道。针对于这种情况,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组应结合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建立节目组的附属新媒体节目平台,对观众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事实进行深入采访,提升观众吸引力的同时,还能够为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引流,提升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影响力。四、结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影响力受到了巨大冲击,传统电视新闻节目要立足新媒体时代背景,对自身节目播出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进行创新,提升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影响力。参考文献:[1]元伟.论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提升传播影响力[J].中国传媒科技,2017(4):149-151.[2]李楠,钱金库.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提升传播影响力[J].传播力研究,2018,v.2;No.030(18):116-117.[3]顾丽.新媒体时代的粉丝经营与电视媒体影响力提升[J].新闻爱好者,2018(8):87-89.[4]赵博.利用新媒体提升电视节目影响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3):67-69.(四)多渠道组稿,进一步发挥职教期刊的引领作用职教期刊是我局职教最新理论和学术成果的载体,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任,若要进一步发挥期刊的引领作用,发表的稿件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准和时效性,稿件的来源要多渠道。一是向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约稿,请他们为本刊撰稿或为本刊推荐优质稿件。二是摘选其它期刊中一些高质量的文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是到一线站段采访,将站段最新的成果,好的做法及时地刊登在职教期刊上,保证稿件的时效性。总之,职教电子期刊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形式,一定会成为职工教育的重要学术纽带,它的作用也会受到越来越多广大职工的重视。办好职教期刊,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参考文献:[1]崔春玲.关于医学电子期刊的几点思考[J].医学信息,2005,18(1):51-52.[2]金丽萍.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的差异比较[J].理论观察,2006(1):37-38.[3]熊松.提高科技期刊审稿质量的几点思考[J].出版科学,2010,18(4):35-37.在现代信息背景下,可以采用多种不用的方式,展示新闻内容,如网络平台,做到与时俱进,促进编辑工作创新与发展。四、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通过对新闻的创新,提高其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以此促进国家发展。采用多种方式,对新闻编辑工作创新,弥补传统工作中不足,促进新闻行业发展。参考文献:[1]李琳.新时期时政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思考[J].传媒论坛,2019,2(13):64-65.[2]拜秀芬.创新会议报道和新闻编辑形态

  让时政新闻更“出彩”[J].传播力研究,2019,3(15):252.[3]李植吟.刍议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的创新路径[J].电视指南,2018(07):9-10.[4]侯靖.正确导向,质量画面——时政新闻电视画面编辑分析[J].电视指南,2018(06):92.[5]徐定斌.如何让时政新闻“活”起来——浅谈广播电视时政新闻的策划、采访、写作和编辑[J].视听,2017(05):273-274.52

篇八:关于创新的时政新闻

  

  广告新闻与文品化牌论研坛究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创新转型探讨侯娜摘要:在全媒体时代中,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都通过一些创新转型进行着自我变革,这些变革使得这些媒体在新闻报道的形式上出现了一定的创新。作为具有政治使命的时政新闻同样也正在进行革新变化,通过这些革新变化,时政新闻的活力得到了提升。不过其中依然有一些问题影响了时政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时政新闻的创作模式深入地探讨。关键词:全媒体;时政新闻;创新转型时政新闻对于一些国家、地区政策方针的宣传、民众舆论的引导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进一步做好时政新闻的创作,成为每个时政新闻工作者主要研究的方向。虽然时政新闻在一次次地创新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这些创新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时政新闻的发展[1]。因此,当前应该对时政新闻转型进行更多研究,通过更科学的策略将时政新闻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闻记者不仅应该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更加准确详细地阐述,同时还要保障新闻的报道形式能够被大众接受,所以新闻记者需要考虑的方面是多方面的,由于新闻讲究时效性,所以给予新闻记者熟悉新闻内容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时政新闻很难逐一满足各种要求,因此一些新闻记者对于新闻内容报道就变得单一化了,这种单一形式的新闻内容使广大的新闻受众不用看新闻就知道新闻所需要报道的内容是什么,这种一成不变的新闻内容很难满足人们的兴趣,最终导致时政新闻的收视率越来越低。(三)时政新闻在报道方式上较为落后过去,时政新闻报道时,大多数新闻记者都是通过一种固定的新闻报道模式进行报道,这种模式一直延续使用就会缺乏新鲜感,从而使得观众对这一类新闻变得不感兴趣[3]。虽然这种固定的报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新闻内容无一遗漏地呈现出公众面前,新闻记者的工作量也能够得到降低,不过这种没有新鲜感和创新的报道模式长期一成不变,那么民众的视野天天被局限在固定的模式中,各种新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那么民众的新鲜感的减退就是时政新闻走下坡路的先兆。一、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时政新闻在报道主题上深度不足时政新闻所报道的关注点绝大多数是集中在一些重要的会议以及相关领导人动态等与政治有关的新闻事件,所以对于这些新闻的报道,新闻记者所使用的报道语言就应该是十分严谨的,这就使得新闻主题的准确性成为新闻记者工作中的重点,新闻的准确性是新闻记者报道时事新闻的首要要求,但并不是唯一追求,这种理念长期地存在使一些新闻记者在报道时政新闻的时候,无法摆脱固定的报道模式,新闻内容得不到有效丰富,因此新闻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就不够深入,新闻主题凸显不出深度。此外,新闻记者在对一些时政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通常都是采用一些叙事的创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将一些领导人讲话内容引用过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闻主题不够凝练,新闻的表现力度不够深刻,从而使得时政新闻的价值得不到良好体现[2]。(二)时政新闻在报道内容上不够丰富时政新闻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因为新闻严谨性使得新闻新闻记者的新闻报道方式受到限制,因为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新二、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进行创新的策略(一)创新新闻创作的观念,深化新闻表现的主题在全媒体时代中,如果想要使时政新闻的创新得到有效落实,那么相关的新闻编辑理念首先需要改变,新闻的创作理念应以提高质量为基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进行创作。首先,时政需要与新闻有效地协调统一,在新闻素材的选作者简介:侯娜,女,汉族,山西临汾人,黄石日报社,首席记者,硕士研究生,报社文字新闻采写。24新闻文化建设2020.12上新闻文化建设2020.

  择上可以围绕国家政策与人民生活进行创作,通过政策对人们的影响作为新闻创作的理念,一方面能够确保国家的政策有效落实,另一方可以体现出对于人民群众的关注;其次,时政新闻应该将宣传度以及收视率作为自身创新的理论依据,不断地将一些新闻的报道方向民众需求靠近,通过一些民众喜欢的主题、民众关注的方向为目标进行新闻创作,进一步将舆论引导与民众话语权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有效地体现出政府和民众间的良好互动[4]。在全媒体时代中,时政新闻在理念上进行转变还应该考虑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例如,在《2019年民生建设回望》中,新闻的重点内容并不是单单地将国家的一些惠民政策进行报道,而是在报道这些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民生工程、惠民工程等以及相关政策取得的实效进行结合,将自身承担的政策宣传的职责体现出来的同时让人民群众从全方位的角度了解民生政策的建设以及落实,最终为社会能够更加长期稳定的发展,为和谐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二)创新新闻创作的技术,优化新闻报道的内容新闻创作的技术创新是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代中创新的另一个方向,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以及编辑能够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技术不断提升新闻的创作质量。所以,相关的新闻媒体应进一步引进一些更加先进的新闻播报技术,比如新闻追踪技术、电子新闻采集技术、非线性编辑系统等,通过科学的培训手段加强新闻记者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将这些先进的新闻编辑技术应用在新闻创作中,可以非常明显地提升时政新闻的质量,使得时政新闻播出所取得的效果进一步提升。通过利用更多的先进编辑技术也可以进一步地将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优化,通过这些优化可以在提升新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新闻内容编辑的难度,最终有效提升新闻记者新闻报道的水准。此外,对于创新时政新闻的内容方面,相关的新闻编辑对于自身的编辑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在延续传统编辑模式优势的基础之上,不断结合新时代新闻领域发展的特色,对时政新闻内容不断进行优化,对于一些新闻还要进行针对性处理,从而使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得到更大提升。(三)创新新闻传播的方式,打造更多精品新闻在全媒体时代中,通过借鉴、学习、内化新媒体传播方式能够很好地提升时政新闻的质量。例如,温州日报在自身广新告闻与文品化牌论研坛究的信息传播方式上的创新就值得我们借鉴,在全媒体的时代中,为了能够紧随时代发展大势而前进,温州日报通过纸质媒体与网络体媒融合的形式形成了党报户外阅报屏以及微信公众号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新闻传播体系。通过多种新闻传播介质将新闻进行整合报道,从而将新闻的传播渠道进行拓宽,使得时政与多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最终有效地提升时政新闻的质量。对于一些大型的时政新闻,温州日报在当前的新闻报道模式上通过创新,形成了一些多元化、立体化以及差异化的报道模式,对于主题以及素材相同或者非常接近的新闻,通过纸媒将一些重要新闻的主题深度表现出来,通过网络媒体将这些新闻的主要播报内容展现在公众面前,然后通过公众号等将其中一些具体的新闻发布出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新闻播报的形式。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报道使公众对于新闻事件的了解更加全面详细。三、结语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时政新闻在自身转型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科学有效地做好转型能够将自身体现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以上的一些分析可知,时政新闻应该在多个方面寻求自身的创新以及转型,不仅应该为了自身的生存做好考量,同时也应该为所应发挥的职责做出更加慎重的考虑。所以,新闻媒体应该进一步地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体现的重要性作为自身变革的出发点,将转型与创新工作的开展落实到实际中,从而有效提升时政新闻的质量。参考文献:[1]高崇.做好“三个结合”凸显新闻价值——浅谈地方党报如何创新时政新闻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8(09):261.[2]赵子忠,崔卓宇.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谈澎湃新闻的竞争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7(12):7-12.[3]王鑫,董静.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竞争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7-12+46.[4]赖晗.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2):57-60.NEWSCULTURECONSTRUCTION新闻文化建设25

推荐访问:关于创新的时政新闻 时政 创新 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