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9篇

发布时间:2023-09-01 13:48: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关于县城公共设施建设及维护的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关乎城市形象,不仅代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前提条件。我县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宜休幸福美丽汪清”、“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发展思路与定位,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公园建设、街路改造、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功能和品味有了重大改善与提升。先后被国家列入重要生态功能区,确认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

  结合我县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实际,围绕我县全力打造生态建设示范县的目标任务,县政协组织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于六月份开展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及维护”的专题调研。通过深入职能部门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县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及维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一、我县公共设施建设及维护基本情况

  我县城区现有道路67.76公里,总面积为92.32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9.52平方米,排水管线长104.05公里,路灯2302盏,桥涵13座;污水处理厂1座;在建垃圾处理场1座。2014年汪清县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的评

  定。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3%,绿地率达到32.23%。

  为提升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市运行效率,2015年围绕“项目建设暨推动振兴发展落实年”动员大会,县住建局加快推进实施重点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一)城区道路网逐步完善、辖区父通状况进一步改善

  今年县里重点实施长荣大街、大明北路、大通北路、南山街、新林路、清泉路及排洪沟、大川东街、学苑路、新民街改造(二小西侧)等新建和改造道路8.2公里,实施小街小巷道路改造

  1.8公里,实施长荣桥及引道工程,完成科创桥护栏工程,以及既有的67.76公里道路养护工作。

  长荣大街、大明北路、大通北路、科创桥、长荣桥及引道续建工程,目前已复工建设;南山街、新林路、清泉路及排洪沟项目已经完成招投标工作,现已进场施工;学苑路、小街小巷已经完成预算编制和招标工作,近期准备开工建设;新民街改造(二小西侧)已完成树木移植和部分边石彩砖拆除工作及路灯改造,道路将于近期施工。城市道路养护工作已对破损严重检查井实施修复,并疏通排水管线,同时开展边石和彩砖维修、沥青道路灌缝、破损道路补坑修复等维护工作,以确保全年道路安全、畅通。

  随着道路交通网的完善,道路通行能力逐步提高,道路交通资源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二)城区绿化面积逐步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2015年重点实施公园广场绿化、既有道路绿化、重点场所立体化及城区绿化养护工作。

  本年公园广场建设包括德馨园(清林路至新光路)、屏风山三期等建设内容。目前德馨园(清林路至新光路)已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平整;五中广场、泰兴广场、屏风山三期进行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同时推进河北广场、长荣大街游园的方案和图纸设计工作;大川东街、团结路、宏宇广场已完成绿化树木栽植工作。为结合城市道路建设,目前正在进行长荣大街绿化带、大明北路、新林路等绿化设计,待道路完工后实施。汪清街、解放大路、政府、县委等重点场所立体绿化已进入设计阶段。城区绿化养护工作已经陆续开始,目前完成新民街、汪清街等绿篱防寒拆除,全年养护工作主要有树木除草、防虫、浇水、涂白、鲜花摆放等工作,2015年在完成城区养护面积为15.46万平方米的同时,还需完成绿化移交的屏风山公园3.2万平方米、体育公园4.6万平方米、德馨园0.7万平方米、汪清街和解放大路等道路绿化1.87万平方米,共计养护面积25.83万平方米。

  重点节点绿化成果:

  1、大川东街:种植四季玫瑰52000株、王族海棠108株、金叶榆球82株,桧柏造型29株。大川街绿篱采用花期长的四季玫瑰,行道树选用菜叶树种王族海棠并种植了针叶

  树种,景观效果突出春季赏花、夏季观叶,冬季有绿,四季皆有景的绿化效果。

  2、团结路:种植行道树金叶榆100株,种植灌木金叶榆25300株、红叶李21300株、水蜡球64株、造型桧柏12株,金叶榆球9株、四季玫瑰5200株。团结路绿化树种均选用了彩叶树种,整体景观效果更加色彩鲜明。

  3、电子大屏幕:种植灌木金叶榆3500株,红叶李2500株,造型桧柏8株,水蜡球12株,红叶李球8株,种植草坪180㎡;安装雕塑一组。

  4、宏宇家园广场:种植四季玫瑰13000株、金叶榆3000株、红叶李1500株并进行了灌木的模纹造型。

  5、怡心园:种植四季玫瑰13000株、金叶榆4000株、红叶李3000株、桧柏造型6株、红叶李球10株、金叶榆球3株。怡心园绿化重点突出立体绿化效果,在两个凉亭摆放和垂挂了鲜花;小乔的栏杆也用鲜花进行了立体美化;在假山种植了五叶地锦进行攀爬绿化。

  6、立体花摆美化:在鑫汇广场、汪清街、怡心园、世纪广场摆放了20组立体花摆并种植了鲜花。立体组合花摆以碳素钢为骨架,花盆为新型塑料材质,具有耐热、耐旱、耐老化等优点而且造型美观别致。在造型选择中特别选了“祥云”、“腾飞”等形式新颖美观且有没好寓意的花摆,象征着我县各方面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快速发

  展。

  (三)城市景观亮化不断升级,人文环境进一步改善

  重点实施滨河游步道亮化、桥梁亮化、小街小巷亮化工作,以及既有2290余盏路灯和公园、广场的照明维护工作。

  目前滨河游步道、桥梁亮化已经进入设计阶段,小街小巷亮化已完成前期统计工作。城区亮化养护工作已经全面开始,在完成照明设施的检查和维修工作后,全年将定期进行巡查,及时维修和更换破损设施,确保2015年及节假日照明设施使用。目前,已完成新民街(二小西侧)17基路灯和新兴路、新丰路12基路灯安装工作,正在进行小街小巷路灯改造。

  (四)城市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非常重视,为壮大城市管理执法力量,2007年取消原城建监察大队和爱卫办,成立汪清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同时将环卫处划归执法局。2010年为了壮大社区力量,细化城市管理,将执法局和环卫处人员分解到各社区,在社管委统一协调指导下,各社区充分发挥“五位一体”工作职能,尤其在城市管理方面,经过不懈努力,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和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取得一定成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县城公共基础建设与维护上依然存在突出问题,尽管纵向比较成绩不小,但横向比较仍有差距。特别中在基础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面临资金难题,建设和维护工作压力较大

  截止目前,住建局拖欠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等费用达l.3亿元之多,施工单位经常到住建局催促工程款,财政本级资金无法落实,给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二)重点工程项目多,协调工作困难大

  道路新建、续建、改造工程拆迁工作未全部结束,长荣大街、大明北路、大通北路、大川东街、清泉路排洪沟征收工作均未完成,无法全部开工,其中清泉路排洪沟拆除工作需要协调汪林。目前,道路陆续开工建设,长吉图集中供热项目设计尚未确定,影响道路施正常进度。

  (三)基础设施建设损毁严重

  我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但屏风山公园、滨河公园、怡心园、德馨园等游园广场和道路基础设施存在不同程度人为破坏。近期,新植绿化树木以及长荣大街新建路灯电缆相继被盗,损失近5万元。景观公共照明、果皮箱、排水井盖等市政设施遭到破坏和盗窃现象较严重,执法监察和维护单

  位还没有形成紧密的联动机制,各种损坏公共设施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形成不了强有力的震慑,从而加大了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维护成本。

  (四)住建队伍急缺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住建队伍年龄结构脱节,许多专业人员近几将陆续退休,而目前没有年轻血液的注入,并且近年来的住建工作项目多、重点工程多,监管人员数量、精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住建队伍发展。就我局实际情况而言,工程监督范围广、人手不够,规划设计水平相对不高,目前,缺少民建、道路、桥梁、园林、市政等涉及住建工作的专业人才。

  (五)管理制度需要落实,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一是城市市容环境管理责任区制度落实不到位。

  依据相关规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实行责任区制度,但是县环卫处承担了县内几乎所有的道路、游园、广场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承担着超负荷工作压力,责任区制度没有落实,本应依法承担该项工作的部门,没有履行职责,例如,临河马道、绿化带等,按规定应由权属部门保洁,但目前几乎全部由环卫处保洁,由于人力资源限制,部分地点处于弃管状态,从而弱化全民的市容环境卫生意识。

  二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分散,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环卫处处长、财物在社管委办公,收费保洁人员下放到

  社区管理、垃圾粪便清掏清运人员独立办公,本来一个城市环境卫生专业管理队伍,却形成管理分散,多重管理的复杂局面。

  行政执法局现有一线执法人员130余人,由于分散在各社区,由各社区分块管理,管理力量分散,形成不了合力,九大授权执法内容还不能履职到位,行政执法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为此社管委加强协调调度,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效能,管理职能弱化现象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延吉等兄弟县市相比,在队伍建设、执法水平上还有一定差距。

  (六)市民整体城市文明素质有待提高

  2014年我县成功通过国家级卫生县城技术评估,但这一成果得保持和巩固还需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城乡结合部、各公共场所、学校周边的公共卫生和秩序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如果每一个公职人员和在校学生能做到不随手乱扔垃圾,都能主动爱护城市一花一草一幕,那我们的城市公共环境必将有极大改观,这方面我们还需要相关部门和媒体广泛宣传和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的建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既是生态示范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发展,提高城市品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维

  护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现代化城市意识和大局盘识。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是汪清县城生态示范建设的奠基工程。只有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才能逐步摊进现代化城市进程;然而建设现代化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全民的支持参与。因此,要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宣传公共基础建设的重业性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征得全民对公共基础设建设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公民树立主人翁意识、整体意识、大局意识,确保施政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维护管理。

  (二)扩展融资渠道,强化县城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保证建设、维护费用的投入

  1、争取项目资金

  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并认真国家、省州建设投资倾向及项目具体内容,结合我县实际,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项目设计,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项目建设规划进行上报,争取进行上级建设规划加以实施。同时,积极服务招商引资项目,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建设条件。

  2.积极拓宽公共设施建设融资渠道

  提升城市经营水平,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维护与建设的良性循环。可以借鉴一些大城市的做法,将城市的道路,桥梁

  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冠名权、广告权等无形资产进行拍卖,增加财政收益。通过盘活城市资产存量,搞活城市资产增量,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

  3.实行市场化运作

  为了避免各种形式的垄断造成的公共资源流失以及效率低下,可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快改革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体制,实行经营项目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工具,坚持谁投资、谁承担风险、谁受益的原则。

  (三)深化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总体来讲,目前的公共设施管理模式存在两大弊端:一是纵向上政企不分,建设管理部门既是政府部门,负责投资,同时又是企业部门,负责具体的建设管理工作;二是横向管理上条块分割,一项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虽有统一规划、统一分工、统一管理制度,但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职能上往往相互交叉,职责不清,关系不顺。

  理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对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管理方式上,要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府应主要抓宏观调控工作,重点编制城市公共设施发展规

  划,制订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规范、标准,监督检查有关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法规执法情况,同时做好组织、协调、推动与服务工作。其次,要对城市公共设施属性进行合理、科学划分,针对可完全市场化、可半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分类建设管理。对可半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要改变以财政投资为主的传统策略,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借用市场化、社会化的力量建设和管理城市公共设施。

  其次,应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对于可完全市场化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自然可以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以克服自然垄断所带来的弊端。对于可半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可以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但政府必须对引入的经营者进行严格的限制,并采取严格的监督,严防竞争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

  最后,应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的法制建设,制定比较完善和健全的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并要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和可行的社会监督机制,使得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法可依,使得违反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程序和环节的行为能够受到监督制约以及必要的处罚。

  二0一五年六月四日

  11

篇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对XX城建公共设施的养护与管理的几点认识(可编辑)

  对XX城建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几点认识浅谈依法加强XX城建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功能和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加强。

  城市规模、建筑风格、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投资环境、管理水平等。将直接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和面对面的接触中,但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城市的外观和管理水平。

  尤其是城市建设中公共设施的维护更能直接反映城市的综合水平。

  根据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实践和调查,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谈了个人看法:

  1、XX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基本情况我在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显然,市政府不仅要求严格管理城市规划、建设,而且还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各自的职责,采取积极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严格执行“维护管理”资金到位、目标明确、责任明确的制度,极

  大地改变了城市的交通要道、排水、市容环境卫生。

  市民们不仅对粉岭其他省市的员工表示满意,还对XX的高管理水平表示赞赏。

  ()积极推进综合“维护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xx年以来,市建委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联手,先后在江东新区和栖霞、雨花区开展了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综合维护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原有的三个维护管理部门(市政、园林、环卫)在实施“维护管理”的目标任务过程中各自为政的现象,堵塞了“维护管理”项目资金审计报告的漏洞,提高了维护资金的利用率,提高了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水平,促进了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硬件建设。

  ()加强维护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了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质量。

  为了适应现代大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近年来,区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措施,有计划地组织和培训人员,除了整顿和更新维修队伍外,还提高了他们的“保管”技能和综合素质。

  市建委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每年分阶段、分批组织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课程。

  一是通过培训有效提高学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二是学员技能全面提高。

  第三,学员取得了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

  第四,整体维修队伍的素质有所提高。根据市政府要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广泛开展了以技术骨干为主导的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每年,他们都坚持开展金陵夏季100天质量大赛等活动,扩大培训成果。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了充分发挥建设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各级行政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监管,有效保证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好率,实现其职能的长效管理。

  例如,每年除了市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不定期隐蔽检查外,由市园林局、市公用事业局、市财政局、市市容局等行政管理部门组成的由XX市建委牵头的联合评估小组,分别对各试点单位进行两次集中评估,检查评估标准严格按照《市政养护维修质量检查评估标准》、《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养护技术规程》、《城市环境卫生标准》等文件执行。

  与评分制度和维修资金挂钩的奖励金连续两年未达到标准的取消综合维修资格。

  明确区政府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对中标单位进行长期管理的管理单位(业主)。每月进行检查和评估,促进“保管”责任到位,提高综合维护水平。

  2、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调查,对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进行了综合分析。虽然取得了明显

  的成绩,但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与国际城市标准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现行城市公共设施“维护管理”体系的相互制约因素太大,影响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目前的“监管”制度是,三个主管部门(市政、园林、卫生)很难形成联合力量来行使各自的职能。在实施“托管”工作中,相互制约和扯皮经常发生,行政部门也难以协调。

  这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的落实。有些问题很难让那个家庭负责。

  例如,在修剪树木的过程中,由于树木和树叶清理不及时或不彻底,园林工人有时会将树叶和灰尘从路面直接扫入路边的雨水井,这将影响环境卫生工作。此外,市政雨水井会有过多的污泥,市政污水井在清理雨水井和检查井时会因污泥滴落而造成路面污染。

  依法加强检查和监督的力度不够,难以落实“监管”资金和目标任务。

  公共设施的维护质量难以保证。

  三个、依法加强维护管理,把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项科学系统工程,体现了现代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

  科学制定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推进现代城市建设,必须依法加强科学管理。

  特别要重视依法维护和管理城市建设公共设施。我认为应该做好

  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维护管理”目标责任制。

  xx年以来,市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对原有的城市建设公共设施互争维护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虽然新的综合“维护管理”制度已经初步改变了“三个”基层单位(市政府、园林、环卫)的独立维护管理,但相互扯皮、不协调、相互矛盾、任务和职责难以落实的现象仍然不适应现代城市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实践。在清理排水检查井、修剪行道树、清理道路绿岛杂草的工作中,要求往往不一致和矛盾,影响了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质量达标。

  为了彻底改变存在的问题,适应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维护管理”制度改革,真正实现政府行政部门加强对基层“三所”的检查和监督,实行维护管理的“一体化制度”,彻底改变原有“三所”分开运行的旧体制。

  改革后,各区政府对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按区域分级进行公开招标和维护管理,不仅减轻了政府和行政职能部门的财务负担和违法违规行为,而且彻底解决了原有基层“三所”不协调、容易产生矛盾任务、责任难以落实的问题。真正落实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管理经费包干到位一次,便于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维护管理质量。

  同时,新制度还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中,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这实际上不仅增强了责任意识,也给维护和管理战线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危机感。

  ()完善地方性法规,依法加强维护和管理。

  中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事实上,在实践中,已经逐步为建立一个合法的经济体系创造了条件。

  同样,建设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纳入法律轨道。

  否则,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很难达到国际化的先进水平。

  因此,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势在必行。

  ()整顿“托管”队伍,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从目前“维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来看,很难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

  团队需要有计划地进行重组、更新和组织。

  除了组织和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工作技能,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确保城建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断创新到一个新的水平。

  ()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依法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最根本的问题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依法监督。

  为了把城市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行政部门必须依靠法律武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依法监督和管理,使依法治国战略真正在基层经济建设和城市管理实践中得以实施。

  XXX区建设局:XXX

篇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0.引言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载体,是发挥城市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主导作用,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条件。随着城市社会经济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赋予了城市基础设施新的内涵和特性。如何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间的相互关系是确保城市更加合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以烟台市福山区为例,谈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及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1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和配套服务的各类设施,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城市环境和交通设施等,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具体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交通,如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汽(电)车、出租汽车、航空、铁路、长途公路运输等;二是

  环境保护,如垃圾收集和处理、污水收集和处理、防火、防洪、园林、绿化等。此外,还有能源、供排水、邮电通信等。

  1.2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

  1.2.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它既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又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承载水平、增加城市容量和发展后劲、发挥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一个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要先打好基础,因地制宜,科学预测,超前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2.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系统性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整个城市为其预测基础和发展目标的。其服务方式、供给方式、输送渠道等都是分别在相关特定的系统中实现的。如道路网络系统形成城市道路骨架,联系城市内外交通;水、电、气、通信等各种管线各自形成网络系统,把服务输送到千家万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是部分公用行业具有垄断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1.2.3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它的产品是为全社会、全体市

  民服务的,这是它有别于其它商品的一个显著特征。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特征,其产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使用都不能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公平、保证稳定的原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对一些公共服务产品实行价格控制,致使部分公用企业以市场经济产品制造成本,按计划经济的商品价格销售,企业的投入和产出脱节。

  1.2.4城市基础设施效益的社会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效益的社会性。城市基础设施大多是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推进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作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要目的。因此,投入是政府的,产出是全社会共享的必须把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放在整个城市经营活动中来统筹考虑。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2.1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内容

  现代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不仅包括城市供电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城市供气管理、城市道路管理、城市灾害管理等广义的内容,也包括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民需要的消费经济领域的城市管理概念,同时也涉及到人口、治安、社团组织、社会福利等在内的城市社会管理。现代化城市的管理是以

  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发挥城市综合效益为目的的综合管理。

  2.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职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主要是实现政府从基础设施生产领域逐渐退出的目的,实现政企分开,提高政府工作绩效,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将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供给中,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与效率;对市场供给基础设施的弊端实行规制,克服市场供给的盲目性,在保证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基础上,保证消费者利益。

  3.烟台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从2002年伊始,烟台市政府就提出了“改造提升老城区”的思路。那时的烟台市:城市中心老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区片没有集中供热的管道燃气设施……人居环境对于市民而言,无疑是最珍贵的,于是烟台市政府安排专项财政资金,从居住人口最密集、问题最多的社区入手,在全国创造性地啃起了旧城改造的“硬骨头”。至2003年底,成功完成了东山、毓璜顶两个街道办事处1个社区的环境改造,人们拿着锦旗找到了市政府……当年,烟台首先捧回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奖牌。2004年,烟台市政府一鼓作气,继续开展旧城区改造,并得到建设部的认可,拿下了人居方面的更高层次奖———“中国人居环境奖”。旧城区的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这些都悄然地改变着烟台市的面貌,绿地在增加,街巷变得齐整,健身、休闲小广场遍布社区……终于在2005年烟台市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烟台市的建设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这一奖项的获得可以说明烟台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取得的一点成绩。

  4.烟台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烟台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不得不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烟台市福山区为例,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就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就以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为例简单分析一下。

  4.1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

  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关键是规划,如何使规划思路和规划风格,适应需要,应该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当务之急解决的问题。在积极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大幅度扩张经济总量、加快扩张城市规模与循序渐进完善城市功能一直处于矛盾之中。

  4.1.1整体空间格局需要进一步明晰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开发的飞速发展,福山城市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在从村镇建设向有规模的城市建设转变的过程中,城区

  内部在城市空间层面上的发展存在着无序和不协调的问题。表现为城市在追求确定的经济目标时,往往难以顾及合理的规划、建设质量,致使城市道路、绿化、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滞后,最终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管理的质量。

  福山区内由于土地用途混杂,且建设时间大多为上个世纪9年代之前,因此,主要街道景观的直观表象相对破旧,并且“各自为战”,缺乏整体氛围。很难与包括福海路、河滨路、永达街、永安街等已经修整一新的城市主要街道相适应,更谈不上现代化的都市景观。

  4.1.2各功能区域的边界不明晰,缺乏特色,基础设施缺乏

  现状区域内用地犬牙交错、功能各异,缺乏整体考虑与主导方向。而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文教学校等用地占据沿街和交叉口等重要位置,同时区内分级的生活服务与配套设施缺乏且大多不成规模。当前我区城市规划虽然在扩张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上有所成就,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财政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规划工作不够科学全面,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4.2科学的管理机制难以形成

  由于福山区城市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条块关系不够协调,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城市管理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形成共同负责,共同参与管理的制约机制。城市管理仍处于行政管理与依法管理并存,人治与法制相连,执法与抗

  法同在的复杂矛盾冲突中,严重阻碍了城市管理走上科学、长效的管理轨道,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4.2.1管理观念上的错误认识

  “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观念还未真正扭转过来,城市管理还未摆脱传统管理的模式和框框,造成城区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

  4.2.2管理体制不健全

  城市管理体制条块纵横交错,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说起来齐抓共管,实际是相互推诿扯皮,削弱了管理权威,使城市整体功能难以得到发挥,事权、财权过于集中在“条条”,城管部门责大权小,难以起到协调作用。

  4.2.3管理手段不合适

  有法不能依,违法抗法现象时有发生,行政执法缺乏必备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违章建筑、无牌门店、乱设摊点、乱排乱放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需要公安、建设、工商、环保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联合执法才能顺利开展,但目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还有待加强。

  4.3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忽视

  城市环境基本是一个人造环境,是人类与环境在特定空间地域的有机结合和对立统一,这就决定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依赖性。而目前福山区的建设发展,努力追求经济的增长,忽略了对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在措施上环境建设滞后,仍然不自觉走着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在管理上整治力度不足,监管不严造成城市环境恶化。这些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5.

  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和对策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在福山区进一步的发展建设中,已经制定并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

  5.1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福山区在准确把握区情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了“完善提升北部工业区、加快改造中部老城区、重点沿夹河流域向南拓展新城区”的城市建设方略。他们聘请国内外专家参与城市规划设计,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国际知名规划设计院竞标参与规划设计,确立了“一张蓝图干到底,年年建设

  不走样”的建设理念,确保城市建设的整体性、稳定性和长远性,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建设的品位与档次。去年以来,该区先后投资1亿元,高标准完成了五区连接路、同三高速路两大出口绿化改造等重要任务,先后推出了河滨广场、健身公园等一批靓点工程。银河广场、夹河岛公园、福海路综合改造等工程也在加紧推进中。

  5.2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的思想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福山区注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升城市形象。他们加强了城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开展了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投资近百万元,在河滨路绿化带内安装了喷灌系统,并采取分段包干的方式搞好绿化美化养护管理;高档次绿化美化了高新区,完成了城区主次干道绿化及改造工程。去年以来,该区城区绿化总面积达485.44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4.2平方__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同时,他们积极推进城区污水管网、天然气和热力管网、夹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并重点抓好企业污染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有效地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净化了城市环境。该区还大力倡导文明行为,提升城市软环境,并对马路市场、户外广告、乱搭乱建、卫生死角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大大改善了城区环境和城市管理秩序。

  5.3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城市管理,走法制化的道路

  依法行政,就是追求城市管理的法治化,是城市管理的方向,它要求管理主体依照法律管理城市的各项公共事务,同时也包括对管理主体的法制约束。只有走法制化的道路,城市管理才能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依法行政,强化城市管理,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目前,城市管理的法规、规章还是比较系统的,可以满足城市管理的基本需求。但从城市管理的法治化,仍要在严格执法和依法行政下功夫。一方面执法不严,管理力度不够,出现一些管理不规范的法外施恩行为,甚至人治高于法治,使法规显得苍白无力,干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序进行,给城市环境、城市生活、生产带来诸多的问题;另一方面,执法主体和执法者的素质不高,影响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纠正这些偏差,一是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的政策法规,让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家喻户晓,人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强化执法力度,尤其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使之不敢轻易触犯条例和规章;三是要规范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并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做到管有依据、罚有力度、惩有程序。

  5.4树立建管并重的观念

  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在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效益,提高其运行使用寿命,加强管理至关重要。目前,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加大政府投资和工程管理方式的改革力度。加强工程预决算审计,坚持收支两条线,把建设资金的拨付与工程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的考核结合起来,强化财政对城建资金使用的监控,力争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二是抓好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面对民营经济的进入和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市区必须在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上制定统一的管理维护规定、政策、标准,按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思路,将维护管理推向社会,由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养护水平。

  6.结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城市管理是政府为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康、高效进行以及其他各项活动有序进行采取的必要的调控行为,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要素。从根本上讲,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调整、制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策略,以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现在福山区正积极转变思路,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管理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转眼间,宽敞笔直的城区道路,高档气派的现代化小区,景色迷人的城市环境,无不昭示着福山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2005年中国城镇人口5.6亿,城市化率达43.0%,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也不断增加。2005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2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物质保障。

  中国建设部城市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城市供水日生产能力从1999年的562万立方米增长到2005年的872万立方米,增长了55.2%;煤气日生产能力从202万立方米增长到414万立方米,增长了105%;天然气储气能力从22万立方米增长到1023万立方米,增幅高达44.5倍;城市道路长度从3032公里增长到10170公里,增长了2.35倍;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从224万立方米增长到1309万立方米,增长了3.8倍。2005年底,全国城市蒸汽集中供热能力和热水集中供热能力分别为8160吨/小时和1.9万兆瓦,集中供热面积25.2亿平方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114公里,排水管道长度1.3万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3.7万吨。

  基础设施的增长不仅是城市容量的基础,更是城市生活品质提高和城市文明的保证。城市供水设施保障城市居民饮水具有卫生标准。2005年中国城市自来水供水总量达到501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量达到172.5亿立方米,用水人口32682万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04.1升。城市燃气工程建设使居民用上了洁净方便的煤气、天然气或者液化石油气。2005年全国人工煤气供应总量255.8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总量210.5亿立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1222.0万吨,城市用气人口达到29488万人,燃气普及率82.2%。全国城市拥有公共交通车辆30.96万标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8.63标台,城市公共交通全年运送乘客483.7亿人次,城市出租车辆93.7万辆,为方便市民工作、购物、娱乐、交流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近年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新技术、新手段得到大量应用,基础设施功能日益增加,承载能力、系统性和效率都有了显著的进步,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改善。

  1.基础设施领域拓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基础设施除了交通、能源、饮水、通讯等的供给外,已经扩展到环境保护、生命支持、信息网络等新的领域。

  一是城市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数字化建设成为城市建设新宠,信息网络构成城市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以移动通讯和互联网为代表,城市移动通讯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异军突起。2006年全国城镇用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86亿元。在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中,通信网络的专项规划覆盖辖区1.67万平方公里,五年拟建设4000沟公里通信管道,总投资达20多亿元。

  二是防灾减灾、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受到重视。城市紧急避险平台、消防和人防设施、紧急医疗救护设施等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的重点。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还要保证在特殊情况下不中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系数,建设供电双回路及多回路、备用水源、备用气源、备用热源、备用通道等得到加强。

  三是基础设施构成明显变化。除增加信息网络、城市应急设施和备用设施外,环境保护设施和电力、天然气等洁净能源建设份额明显加大。原有设施的改造、升级和换代成为重要建设内容。

  四是基础设施的技术条件进步显著。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得到应用,技术和装备水平普遍提升,例如为了提高饮用水的水质标准,自来水厂进行净水工艺技术改造,除常规处理工艺外,实施预处理工艺,同时对供水管网、供水检测、供水计量、再生水生产等普遍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

  2.城市基础设施科学合理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均衡协调是保证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

  发展的前提。这种均衡协调包括基础设施与城市规模、功能和空间的均衡,与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外部环境的均衡,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本身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各子系统之间的均衡和协调等等。在强调均衡的基础上,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必须适度超前,避免建设滞后和盲目性。所以科学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是重要前提。以城市供水为例,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要基本满足约3.5亿人口在饮用水数量和质量上的需要,解决全国近400座城市的供水紧张矛盾,估计到2010年约需供水投资2000亿元。建设部以2004年为现状水平年,以2010年为规划近期,以2020年为规划远期,编制了城市给水系统布局、净水厂改造和建设、供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再生水设施建设等规划。这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将满足全国城市发展对供水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水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建设部提出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对运行超过50年及老城区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到2010年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5%。

  3.加强节水设施建设

  随着城市容量的扩张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缺水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加强水资源的再利用成为新形势下城市水务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城镇万元工业增加值水效率较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

  左右。提升节水能力,增加水资源再利用设施是节水重要环节,“十五”期间,中国城市每年平均节水约35亿立方米以上,2005年达38亿立方米。2005年全国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3.6%;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由2000年的220.21升减少到204.1升,

  呈稳中有降的趋势,用水结构朝着合理的方向调整。在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中国全面推进节水型技术、设备的研究和应用,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推进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水资源再利用基础设施建设。

  4.推进节能设施建设

  “十一五”规划确定全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城市耗能是中国能源消耗的主体,实现“十一五”能耗降低目标首先取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改造。城市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是城市节能的主战场。目前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的20%左右,而采暖和空调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65%左右,供热采暖年耗能约为1.3亿吨标煤。按“十一”规划要求,全国节能2.4亿吨标煤,其中建筑节能1.01亿吨,供热采暖须承担至少1/3。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适应中国能源条件和居民居住状况,加快城市集中热源和管网等供热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进和完善集中供热系统,在满足居民采暖需要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据美国1995年对商用楼宇终端能耗消费的统计,CHP的供热只能解决29%的用能及提供电力,而CCHP可以提供47%的用能及电力。近年来中国CHP在大城市中发展较快,北京、武汉、上海等有天然气供应的中心城市,严格限制煤炭使用,天然气热电联供正在逐渐兴起。部分城市在拥有燃煤热电厂的基础上正在建立CCHP系统。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在开发和利用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供热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美国关键性基础设施分类

  20世纪末21世纪初波及全球的一系列恐怖主义行动表明,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军事对峙中利用人数不多的小分队甚至是几个“敢死队员”便可完成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前,在对那些因自身遭到破坏而给国家和民众带来巨大损失的目标进行研究时,正确的做法是不仅要研究军事领域的设施,更要将民用领域的设施作为首当其冲的对象来研究。这些民用设施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故障或被摧毁,根据“级联效应”,其造成的损失足以与对武装力量实施打击所造成的损失相提并论。

  这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设施一旦被摧毁,就会引发重大的政治和军事后果。为了将其系统化,国外大多数国家使用了“关键性基础设施”这一术语。“关键性基础设施”指的是“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理或虚拟的系统及资产的总和,其瘫痪或被摧毁将对国家国防、经济、卫生和安全领域产生破坏性影响。”(2001年美国《爱国者法案》)

  国外将关键性基础设施划分为以下类别:

  完成国家安全保障任务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在完成国家安全保障任务时虽然不直接启用,但却是用来保证完成这些任务的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设施;

  达成国家目标所必需的设施,其失效将会削弱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福利水平,或者对国家声誉、国家精神以及对国家的信任感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设施包括:保障政府、国防、卫生、财政信贷、银行和科研领域、工业、能源领域的活动正常开展的设施、包括核电站、石油天然气设施在内的保障工业和能源部门正常运行的设施、粮食供应和交通保障设施、包括供水、通讯、民防设施在内的市政公用设施(表1中介绍了在美国受到保护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和主要资源的数量特征)。

篇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

  要:一个城市经济的繁荣程度,可以从公用设施的管理上体现出来,虽然公共设施是城市的外在体现,但是实则蕴含了城市的文化内涵、经济实力、管理之道、发展方向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同发展,如同城市的命脉,因此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公用设施的作用,就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策略,为城市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本文主要探索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现状;管理

  前言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市政建设管理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以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市政公共设施建设为主线,通过引资投入,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从而不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针对目前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市政公用设施在管理和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升我国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水平。

  1现有公用设施存在的问题

  1.1旧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的配置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城市发展进程中,人流量和车流量不断增大,旧城区建设较早,其市政公用设施大多无法满足现在城市运转需求,道路宽度过窄,但是又无法扩建,另一方面,旧城区地下供水管网老旧,渗漏问题严重,增加了市政管理的难度,排水管损坏问题严重,排水存在阻碍,在暴雨时期容易发生堵塞。此外,旧城区排水问题未能精细化管理,污水和生活用水、雨水等等采用的是合流的方式,给排水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对于老城区而言,总体还存在着居住环境差,架空通信线路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1.2陈旧老化的市政公用设施没有的得到及时更换更新

  [1]

  现有旧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年代久远,且建设标准和要求不同,现在很多公用设施使用频率极大,磨损程度较高,因此对市政公用设施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公用设施已经满足不了日常的需求,所以要及时更新换代。

  1.3市政公用设施主权和职责不清

  现有旧城区市政公用设施架空线网、地面上的窨井盖大多难以区分权属,比如窨井盖从功能区分有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多种用途,分别归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其权属单位比较多,没有形成统一的档案资料,责任难以落实,因此出现线网掉落,井盖缺失、损坏、沉陷、井周破损等问题时,难以及时处置。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盲点

  城市中的城中村和小区中的市政公用设施有待完善,存在很多管理盲区,所以导致公用设施不够完善,于此同时,由于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最终影响了小区和城中村中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效果,阻碍了小区和城中村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大多数城市中城中村的村道过于狭窄,没有公共绿地,供水压力不足,且排水设施存在严重问题,同时也存在车辆胡乱停放的问题,线路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城市中的小区则有建设年度不同存在不同的问题,尤其是老旧小区,基础的公用设施难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2.2建设资金不足

  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公用设施建设是长期性的,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但是市政公用设施资金来源相对较为单一,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而政府财政受到支出分配的限制,从而影响了公用设施的建设,对于实际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仅有的资金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无法有效的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对于老旧城区的扩建和优化而言,所用资金更多,需要逐步改建,且改建过程可能会由于各种问题而重复挖建,最终增加了市政公用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老旧城区绿化面积不足,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资金不足,最终降低了市政公用设施的功能,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2]

  2.3管理体系过于陈旧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中,需要一定的管理体系作为根本,才能促使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需要多个部门协同管理,但是不同部门权责划分不够明晰,导致管理冗余,在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推诿现象,从而使得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质量大大下降。如道路由于重压,出现塌陷,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再如道路路灯损坏,无法照明,导致居民通行不便,在没有及时维修的情况下,影响了夜间出行,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

  2.4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

  市政公用设施管理中,很多城市存在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的问题,市政部门将设施建设好以后,很多情况下,由于后续资金的不足从而影响到设施管理,影响了设施的正常使用,在局部损坏时不能及时维修,最终加大了市政设施的维修成本和维修难度,使得市政设施的运行效率大大降低,影响了市政公用设施的使用效率。

  3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效率的策略

  4.1拓宽融资路径,建设融资体系

  政府可以建立系统的融资平台,制定融资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和企业资金,通过多渠道的融资可以加大公共设施的资金投入,从而优化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和建设效果。在加大资金投入的过程中,要建立一定的监管系统,促使资金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是为了优化城市功能,因此,要大力吸引民间资金的投入,做好资金的审计、监管、使用,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建立专项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基金,并做好监督,严谨挪用,以保证公用设施可以得到有效的维护和管理,以提升公用设施的管理效果。

  3.2加强道路新建力度和扩建力度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中,道路建设和扩建是市政工程的重点内容,道路如同城市的生命线,要根据城市发展需求,根据人流量和车流量,建设道路,扩

  建道路,优化道路功能,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和优化,对老城区的道路进行扩建,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市政带路维系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和运转,也与其他市政工程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中要以道路管理建设为核心。

  3.3制定企业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策略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应该发挥企业的作用,政府可以制定企业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中,以盘活企业公用设施的资产,从而减轻政府压力,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效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公共设施的服务质量,为人民服务,因此企业可以参与到可产生收益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中、如水厂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

  3.4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城市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应该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可以通过宣传,提升人民群众的市政管理和建设意识,明确市政管理的范围和目标,同时对城市管理、公民道德、规章制度等进行落实,以起到约束人民群众行为的目的,促使人民群众爱护公用设施、保护公用设施,对破坏公用设施的行为予以严惩,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同时对保护公用设施的行为进行可能肯定,以提升公民的公共道德意识,唤醒人民群众爱护城市,爱护公用设施的意思,并促使人民群众参与到城市公用设施的管理中,为城市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力量。落实到具体措施:比如开通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3.5建立市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应该进一步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指导市政管理工作的进行,通过制度建立,划分工作责任,明确市政设施管理和建设的工作细节,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基本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标准,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部门、居委会等不同级别的部门进行责任划分,明确其工作范围,以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效果。对重点区域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将责任划[3]

  分到个人,建立相应岗位制度,保证每一项工作都可以有效地落实,从而减少工作隐患。当出现问题时,要采取补救措施,如某路段出现坑洼,对相应部门进行追责,并敦促其快速处理问题,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不同部门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培养专业的监督人才,扩大人才招聘渠道,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保证。

  4结

  语

  综上所述,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要不断的投入资金和人力,才能强化建设和管理,因此要不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建完善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吕瑞瑞.市政公用设施智慧化管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培训班在合肥召开[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10):2.

  [2]袁杰.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制度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管理观察,2019(05):165-167.

  [3]任磊,杨怀森.对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9):187-188.

篇五: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关于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调查报告

  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城市建设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品位三个方面;城市管理则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它包罗万象,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小到人的衣、食、住、行。从根本上讲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要改善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几年,我市加快城市建设改革步伐,强化了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冈旅游专线改造、城市集中供热一期工程、集贸市场建设、西郊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两路拓宽、城市绿化、广场建设、迎宾大桥建设、古城旧街的保护修缮、小区建设和管理等都为我市增添了靓丽的一笔。我市不仅被国家评为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云冈石窟还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历史欠帐较多,我市作为一个较大城市,其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与自身地位很不相称,与多数中等城市特别是较大的市相比,建设和管理差距逐年加大。落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影响了我市的对外形象,并制约着我市的经济发展。着眼发展,重振大同雄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围绕这个问题,三月上旬,我们先后深入市规划局、市政公用局、环保局、建委、节水办及部分街区、集贸市场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给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

  供此项专题调研报告,供代表审议此专题时参考。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划滞后,标准不高。我市的总体规化是84年制定的(97年制定的至今未获批准),到目前分规和详规都没有出台。由于规划的龙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十多年以来,城市建设就项目论项目而对大同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工业城市在城市特点方面缺乏理性研究,使我市建设缺乏超前意识、形象意识和商品意识,出现了旧城不旧,新城不新,既不传统,又不现代的现状。二是城管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机构改革前,我市城管体制繁锁复杂,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条块纵横交错,政出多门,说起来是齐抓共管,实际是关系松散,职责交叉,各自为战,形不成整体的城管合力。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如何,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由于近几年,我市经济不景气,加之缺乏经营城市的观念,政府投入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财力有限,致使城市建设形成了瓶颈制约。四是城管部门经常化、规范化管理不到位,致使占道经商,乱倒垃圾、违章建筑、破坏绿地、户外广告和野广告混乱等现象长期得不到彻底整治,严重损害了市容市貌。五是我市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六是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必备的制约和强制性。城市建设和管理要上档次,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等制约手段作保证。但近年来,我市规划缺乏权威性,人为因素严重。

  城市管理执法不到位的现象非常普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认真研究探讨我市建设和管理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1、加大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力度。严格贯彻执行《规划法》,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一要搞好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形象的塑造,关键是规划。市政府要尽快制定出台20XX年-2020年我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分规和详规。对御东新区分区规划要抓紧论证工作。总体规划要吸取历史教训,汲取百家之长。坚持高起点,高品位,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既体现古城风貌,又洋溢现代气息,能够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二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在执行规划上,必须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条龙。对违章违法建筑要不徇私情,严格执法,树立规划权威。对城市重点开发建设项目要进行合理布局,体现政府行为。特别是小区的开发建设要做到功能配套齐全。同时,调整好间距比例,解决好建筑物密集、遮光问题,留出空地搞绿化。《大同市古城保护规划》已经颁布,在旧城区开发改造,要强化一类区的保护力度。城市所有大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和小区规划设计都要进行公开招标,对所有建筑设计特别在结构和抗震性能方面进行审查。并要克服以往停车场严重不足,住宅小区环境容量标准不高及公用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三要加强市场规划管理。集贸市场作为城市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交易场所,是城市

  的公共设施,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要把集贸市场规划作为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已建成集贸市场10个,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部分建成的集贸市场未投入使用。马路市场和违章占道经商现象依然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完善的集贸网络和强有力的市场管理体制。市场建设和管理必须齐头并进,标本兼治。市场建设应坚持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简易便民,收费低廉的原则。对市场的管理,规划、工商、市政公用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规范管理,力争今年一次性取缔我市的马路市场、增强市容市貌的良好观瞻。

  2、加大城管工作的力度。城市管理的形象,就是这个城市的形象、城市政府的形象,也是城市市民的形象。只有秩序的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而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渴望的。机构改革后,经过对全市城市管理部门撤、并、收,理顺了城市管理机制,重新调整和明确了部门职能,成立了市政公用局,解决了过去城管工作、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今后,政府要加大城管工作的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按照全国卫生城的要求,认真找差距,订措施,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内部职能,形成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一要强化依法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文件,严格依法办事。同时,要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引入竞争、奖罚、监督、制约等用人机制,切实增强城管执法人员责任感,形成严格执法、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以适应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二要继续实行目标管理,抓好门前三包,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严格验收奖罚。三要把城市管理同居委会建设与职能发挥,同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密切结合起来。四要把小街小巷下水、道路的修补作为主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市旧城区小街小巷80%没有下水,这一问题应分期分批给予解决。五要对城市环境卫生实行全方位管理。重点对居民小区、车站饭店、工商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御河两岸、公路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等部位进行督促整改。环境卫生要改革扫、保、运、掏运作机制,按照定任务、定价格、定质量的原则,成立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粪便清掏队伍,达到减员增效、降低费用,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六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大同市户外广告管理规定》加大对各类广告,特别是户外广告和野广告的整顿。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影响市容,阻碍交通的牌匾、非法广告和标志性设施,坚决予以取缔;对字迹不清,陈旧破损的限期更换和维修;对不规范的广告、牌匾限期改正;对牛皮癣一类的野广告要动用人力进行彻底清除,并加大治理力度。七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着力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提高全民城市意识,是搞好城市管理的根本途径,也是一项长期的治

  本工作。因此,政府要制定长期规划,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地、不间断地搞好宣传教育,做到建设现代化城市与培育现代化人同步进行。通过教育,使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自觉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培养遵守城市管理规范的自觉性。

篇六: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对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

  一直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增韧性的研究及实践。公共设施的概念出现于公共艺术萌芽时期的英国,英文为“Street

  Furniture”,直译为“街道家具”,有的国家将其称为“街道设施”“都市家具”等。随着城市文明的不断发展,公共环境设施已然成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一种存在形式,承担着城市对未来的期望、对当下的解读和对过去的缅怀。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空间中的要素之一,是城市形象构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其实现自身功能的基础上,与建筑共同彰显城市的特色与风采。本文主要对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引言

  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及鼓励引导下,目前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城市建设,所有一线城市,超过50%的二线城市,都加入了城市的建设中,希望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改善城市在公共服务上的基础水平,包括交通拥堵问题、雾霾严重问题及能源衰竭问题等,真正地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城市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价值

  进一步降低人工投入,提高相关工作效率是我国城市建设的目标所在。在我国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近年来,随着AI技术等高精尖信息技术和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发展,城市自动化也获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成果,能够帮助城市在管理和维护工作上的高效有序。由此可知,未来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对普通城市和城市进行划分的重要指标就是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想要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经济效益,就要建立更为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硬件软件作为基础,不同部门和不同领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跨界协作,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效率。通过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及传感器等相关现代化技术,真正实现城市管理24小时工作,对城市展开动态监测,掌握各类数据信息,和其他系统进行有效衔接,规避城市资源被过度浪费的问题,实现资源的高效率、高质量运用,提升城市运行水平,确保城市逐步走向高效发展和成本节约之路,以提升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

  2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措施

  2.1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筑管理

  第一,合理扩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尽管这种依赖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受到一些批评,但中国的实践证明,现阶段基础设施投资仍然具有较大可为空间。地方政府通过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努力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制造业高度化作用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优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中,物质性基础设施投资与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对制造业高度化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要注意优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比如,在物质性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注意强化物质性基础设施投资中的短板领域;在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注意强化政府教育和科技支出中的“定向引导”功能,提升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2.2基础设施状态精准评价与智能维修决策分析

  平台主要通过检测分析管理中心开展基础设施状态精准评价与智能维修决策分析工作。结合实际检测技术应用情况与数据基础,开展轨道、桥梁和隧道等基础设施检测数据的自动化与多维度分析;基于检测数据开展状态评估、问题诊断以及健康状态预测等技术研究,实现数据中台对具体检修业务的有效支撑;通过可视化技术,用户可直观了解各线路的简要检测情况、浏览整体线路的检测问题、查看对应线路的问题情况,快速定位目标线路问题位置点并查看对应位置点的轨道质量具体信息及各项检测情况。通过基础设施状态精准评价与智能维修决策分析,主要可在以下方面实现节能减排。(1)利用多期检测结果叠加分析,根据

  数据变化趋势提前发现异常变化,对问题进行预警,指导针对性检测与预防性维修。(2)通过对检测数据标准化管理与线路状态扣分分类分级管理。根据各评价单元得分情况科学制定下一阶段检查计划,减少高分区段不必要的检查,节约检查作业资源。根据问题种类与问题严重程度,结合基础设施台账、履历,形成合理的设备维保周期,减少过度维修,节约维修资源。

  2.3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本

  信息化基础设施对进一步建立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实现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5G网络的全面建设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依照我国及相邻亚洲地区的实践发展经验能够了解到,信息化技术设施若是建设不足,则会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受阻,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信息网络的覆盖面积,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构建,其价值和作用毋庸置疑,但建设模式是否科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城市的信息化水平。现阶段,在我国各个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技术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两大类,综合考量政府在管理工作上的管理模式、市场发展趋势及运营综合水平,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推进过程中,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主导。例如,广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基础设施都是通过运营商进行引导,综合利润及市场竞争,运营商的发展规划需要基于整个市场的发展需求及人群购买力,因此通过运营商进行主导,信息化技术设施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也会更高,同时能够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进一步改革升级的条件下,也会促使市场中不同部门实现资源的有机共享,让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走向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2.4艾纳赫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想

  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在于交通供给量无法满足交通需求量,交通分层不够明确使供给量无法健康增长,然而在供给量变化较小的情况下需求量却在不断增加。许多城市因无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通过限制小型机动车辆的出行数量来缓解交通压力,但这一方案并未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反而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便利。针对现代交通问题,艾纳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想中分层明确的交通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大大提高交通供给量。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艾纳赫

  设想中的分层交通虽然工程量较为繁重,但在同样的空间下车容量将增加近一倍,城市交通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出行尤其是公共交通,不但可以减少交通压力,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绿色环保,使城市与自然、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这种分层交通的建设虽在旧城建筑中较难实现,但在新城建设中有较大推广的可能。

  结语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要求和水平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直接表现,且公共环境设施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本文期望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能够呼吁广大群众一起关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建设,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一起传承历史与创造历史。

  参考文献

  [1]钟蕾,罗京艳.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任永波,张凌浩.生活方式变迁下的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121-125.

  [3]杨建华,林静,陈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规划建设的现状问题分析[J].中国园林,2013(4):58-62.

篇七: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汇报

  XX年,是建管委开展工作的第一个完整年,也是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第一个丰收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帮助和全市各部门、各城区、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建设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夺得省“楚天杯”,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称号,磁湖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已通过初审。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XX年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回顾

  回顾XX年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目标管理指标超额完成。超额或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9项目标。一是要求有一批单位进入省表彰,创省市级卫生单位12个。今年,黄石市已夺省“楚天杯”,有53个单位、社区获得省市级卫生单位,完成%,市建管委被评为全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二是要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亿元,已完成投资近

  亿元,完成139%。三是要求完成重点工程3项,已完成杭州路西延、城市区间快速路二期、凤凰山隧道改造、杭州西路刷黑、园林绿化建设等5项重点工程,完成%。四是要求新增改造道路面积60万m2,已完成

  万m2,完成%;要求新增改造绿化面积60公顷,已完成

  公顷,完成%。五是要求新增公交线路2条,开通空调车线路2条,更新公交车辆100台,目标全部完成。六是要求解决城市居民饮用自来水XX户,已完成9315户,完成466%。要求改造一户一表5000户,已改造20956户,完成419%。七是要求实现机械化清扫路面10万m2,已实施12万m2机械化清扫,完成120%。八是要求开发房屋面积80万m2,已完成100%,全年应创建省、市级优秀住宅小区10个,完成创建目标15个。九是要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亿元,预计完成总产值44亿元。

  (二)城市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第一,城建重点工程进展较快。“9910”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一是快速路二期、杭州路西延、川气东输黄石项目、磁湖污水截流二期、城市排渍、青山湖治理、凤凰山隧道建设及装饰、团城山景观路及绿化、广州路等9项续建工程,已有4项完工交付使用,其他5项工程正按期加紧施工。二是沿湖路四期、杭州西路黑化、刘韦路一期、磁湖东岸情人湾景观、黄石大道西段和湖滨中路黑化、新火车站站前广场及道路、龙衢湾大道改造、市区供水管网改造、园林绿化建设等9项新建工程,黑化工程年底可竣工,绿化工程超额完成。三是部分储备项目提前启动,在10项储备项目中,黄石大道西段和湖滨中路黑化、河西路已开工建设;长江外滩整治、大众山风景区建设规划设计已完成,部分景点建设已启动;快速路三期、铜都大道、东贝大道、西塞泵站的建设前期基础性工作已基本完成。第

  二,民生民本工程初显成效。拟定了《黄石市背街小巷改造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完成了群安巷道路、排水改造、枣子山路、陈家湾铁路口、神牛社区路、下陆大道三个路口改造等21个项目。尤其是市民多年呼吁的黄厂街路、太子湾路改造工程已启动,太子湾路已完成80%的工程量。同时,投入资金500万元,完成了黄石大道、武汉路、华新路等破损路面改造。

  (三)城市管理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城市管理机制实现创新。建立了市容环境卫生月检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制度,检查结果排名通报,有效促进城市管理工作开展。二是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在市容环境卫生方面,采取市区两级投入的办法,添置果皮箱1215个、环卫车辆18台,更新改造公厕30座;在城管综合执法方面,建立公安联动和车线联动机制,现场处罚乱吐乱扔1200余人次,清理乱摆乱占、乱贴乱画3000余次,清理布幅广告500余条,清理“牛皮癣”

  万处;在城市畅通工程方面,拆除杆线、攀线100余处,更新交通指示信号装置10余处,新建渠化交通岛2处,处罚车辆3000台次,更换破损井盖200余处。三是绿化建设投入逐步加大。在安排重点工程绿化资金外,设置500万元的绿化“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新增绿地面积

  公顷,启动了黄荆山5个开山塘口的植被恢复工程。

  (四)建筑行业监管有新突破。主要是突出了一个重点,强化三项监管。一是突出建筑节能工作重点。成立了建筑节能办公室和商品混凝土管理办公室,分别与市墙革办、市散装办合署办公,出台了《黄石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关于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黄石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试行办法》,已拟订《黄石市建筑节能实施办法》,促进了建筑节能工作开展。市区“禁实”率达到了95%,散装水泥使用比例达到%,新型墙材建筑应用比市区达到92%,辖区达到67%。二是强化勘察设计市场和图审备案监管。全年施工图设计审查项目118项,审查率达95%,备案率达100%;审查居住建筑节能标准58项,通过46项。三是强化招投标市场监管。与市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招标管理的意见》,招投标市场逐步规范,全年建设工程招投标221项,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

  亿元,招标率100%。四是强化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监管。拟订了《黄石市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理顺了装饰装修行业管理关系,装饰价格和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全面推行安全、质量巡检制度,全年共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5次,查处违规违章建设项目35项,查处安全隐患400余处,下达整改通知书727份,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23份,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竣工备案率达98%。同时,加大清欠工作的督办协调力度,从工程招标、施工许可、资质核准、竣工备案四个环节构建防欠长效机制。截止

  12月底,我市网上消号数为

  万元,占网上申报拖欠总额

  万元的%,其中政府拖欠清偿比例达%;我市书面清偿额为

  30355万元,占书面拖欠总额32500万元的%,其中政府拖欠清偿比例为%。

  (五)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以创建“楚天杯”为契机,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加大了城镇规划编制力度。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小城镇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详细规划编制,陈贵镇投资100余万元编制了小雷山风景区规划,富池镇、灵乡镇共投资30万元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加大了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力度,先后完成了三溪镇、韦源口镇、洋港镇、保安镇、茗山乡的规划编制任务,我市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投入资金

  亿元,全额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了镇区居民和中心村民行路难、饮水难问题。三是“楚天杯”和“百镇千村”工程成绩显著。大冶市以及还地桥镇、灵乡镇、陈贵镇等4个城镇一举夺得了省第三届“楚天杯”,阳新富池镇进入“楚天杯”创建先进单位的表彰之列;我市还有3个镇和40个村列入了全省“百镇千村”工程之列,5个镇列为全国重点镇。

  二、“十一五”时期工作展望及XX年工作要点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进一步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市建设和管理工

  作,在全市社会经济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我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精心组织、锐意进取,力争到XX年,城市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4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99%,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

  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也是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加快发展之年。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管理工作全局,以“双创”工作为总抓手,把城区绿化、道路黑化、旧城改造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建筑节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作为工作的重点;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城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的目标夯实基础,促进建设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XX年,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两化一改”工作重点,加快市政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一是加大投入抓绿化。计划投入8000万元,按照“扩绿增量、提质造景”的原则,重点实施人民广场改造、大众山风景区景观建设和小区绿化建设等20项绿化工程,力争新增庭院达标单位30家、园林小区2家、绿化样板广场3个、绿化样板路3条。二是明确目标

  抓黑化。在继续抓好迎宾路段(大桥至沈家营至牛尾巴)和广州路部分黑化的基础上,筹资

  亿元,实施下陆大道和城市主干道黑化工程,使老城区主次干道黑化率达60%以上。三是突出重点抓改造。主要围绕磁湖南、北岸开发改造建设,积极启动文化宫、联合村、市建村等地块的旧城改造,加快开发区泉塘村周围的城中村改造步伐。在抓好“两化一改”工作的同时,要全面启动沿江整治、磁湖周边治理和黄荆山新区建设,投资

  亿元,启动刘韦路(港明段)一期、师院路、铜都大道二期、东贝大道一期、峰烈山垃圾场改造、青山湖2号湖(连通湖)治理、刘畈新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7项新开工程建设,并积极做好沿湖路四期、城市排渍、磁湖污水截流二期等10项续建工程建设和10项待建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

  (二)突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重点,理顺城管执法体制,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深化环卫体制改革,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进程。进一步调整和精简环卫机构,压减二、三线人员,充实生产一线人员,对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洒水降尘等作业项目逐步进行招标发包,力争在3月份前督促各城区完成环卫改革,实现环卫服务市场化运作。在深化环卫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拟定《黄石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实施办法》,全面开放市政工程、公共交通、燃气、供水、排水、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资本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二是转移环境整治重点,加强公用设施建设维护。环境整治的重点要逐步向“两小”(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延伸,加大背街小巷和居民小区的道路、公厕、供排水管网等公用设施的建设改造力度,解决市民“行路难、行车难、入厕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公用设施维护、园林绿化养护、市容环卫服务,修复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破损路面2万平方米,人行道维护及彩化改造1万平方米,改造老城区背街小巷道路5万平方米,新增公交线路1条,增开空调线路1条,更新公交车辆50台,新增一户一表改造5000户。三是理顺综合执法体制,严格城市管理执法。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力争在3月底建立“一级主体,垂直管理”的城管执法体制和运作模式。要加大户外广告、建筑渣土和占道经营的管理整治力度,纠正乱丢、乱扔、乱吐、乱占、乱摆、乱挂等不文明行为。四是加大文明创建力度,推进爱国卫生工作。进一步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和灭鼠、灭蟑、灭蚊达标成果,新创一批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和社区和省、市级健康教育示范医院;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活动,力争再创一批省市级卫生村镇。通过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我市爱国卫生工作开展。

  (三)突出建筑节能工作重点,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

  机制,推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一是全面实施建筑节能工程,分期分批做好“三禁”工作。完成黄石市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编制任务,建议市政府出台《黄石市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指导大冶市、阳新县做好“禁实”、“禁粘”、“禁现”的前期工作;加大建筑节能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专题宣传不少于4次,培训不少于2期;认真抓好2—3个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管,建筑设计、图纸审查、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单位,对建筑节能严格把关;市区新建和改建工程XX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100%。同时,鼓励、引导、扶持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及散装水泥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争取建立2—3家具有平等竞争力的生产经营企业。二是加强建筑行业管理,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勘察设计市场和图审备案管理,把好建筑节能和抗震设计两个关口,不断提高勘察设计和图纸审查工作质量;加强招投标工作监管,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和投标交易员制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拓宽工程质量监督覆盖面,深入开展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活动,全市创建达标率力争达到80%以上;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严把建筑市场安全准入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推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发展壮大建筑企业,推进

  建设领域清欠工作。通过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扶持4—6家条件较好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企业或装饰装修企业资质晋级;建立和完善建筑劳务分包市场,发展劳务分包企业3—5家;完善清欠工作的政策措施,构建防拖欠长效机制,按时完成清欠建设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任务。

  (四)突出村庄环境整治重点,加大小城镇建设指导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抢抓党中央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一是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指导小城镇建设发展。在《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大冶、阳新编制市(县)域村镇体系规划,XX年完成全市建制镇和40个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同时,配合大冶灵乡镇做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的申请工作。二是抓好村庄环境整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已被列入全省“百镇千村”建设工程的3个镇、40个村进行科学分类,提出切合发展的目标;结合我市农村实际,拟定既符合文明要求,又不增加农民负担,群众易接受、易操作的村庄整治指导细则,把路、水、厕、垃圾等“整治硬件”与“卫生村”、“文明村”等“创建软件”结合起来,打造具有村容整洁的示范村。同时,继续完善技术咨询指导服务体系,指导帮助各个建设示范点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力争XX年我市的土库、秀山、坳头、袁袱等

  10—15个村进入全省前列。三是继续扶持重点镇发展,加快重点镇建设步伐。在3—5年内,按照“抓强扶弱、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继续围绕“提升城镇功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选定3—5个乡镇作为市级重点镇进行重点发展,使我市部分小城镇建设在中部地区具有示范作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方支持。按照“领导挂帅、科室牵头、单位实施”的原则,对全年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成立临时工作专班,指导协调监督工作开展。凡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的市政工程或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房地产开发工程,要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对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方案,由工作专班组织开展“窗口咨询”、“民意调查”等活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技术专家、普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争取支持。

  2、实施目标管理,强化跟踪督办。将全年各项工作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责任时限,纳入目标管理。按照“一月一小检、一季一大检、一年一总检”的方式,对各项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督办。同时,实行每月工作通报制,建立工作目标奖惩制,对按时或超前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逾期未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或工作领导不力的责

  任单位和责任人,在全委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一是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科室创建活动,建设系统力争有1/3以上的单位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符号。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工作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行政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四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留住现有的规划、设计、建设人才,积极引进一批涉及行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努力在建设战线上建设一支讲政治、讲文明、高素质、守纪律的人才队伍,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篇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关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保障公共交通运营和服务社会各项经济建设的基本要素,其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行业形象。本文根据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探讨。

  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公共交通服务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广大乘客的基本要件。它包括公交线路、车辆、站点、停车场、保养场、枢纽站和信息系统及后勤指挥调度基地等。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不仅体现了公共交通的整体功能,同时也展示了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健康发展与城市建设、社会经济以及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显而易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一、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良莠不齐,问题很多。

  1、在公交线路方面:一般大中城市在主要街道和重要基地较为正规,但在城市边际区域和城乡交合地带有严重脱节现象。在中小城市这种不规范问题较为普遍,所有公交线路都是经营者随城市社会的人流而自然形成。这种情况的突出特点,一是线路严重重叠。二是线路空白。三是经营者受经济利益所驱动,导致有些线路时有时无。四是公交和其它线路不能相衔接而方便乘客换乘。

  2、在公交车辆方面:有些城市,政府不投资,实行群众性的散乱经营方式。公交车辆不统一,陈旧老化、破烂不堪、凑合运营,既影响功效,又影响形象。

  3、在公交站点方面:不少地方存在问题,很多线路上站点不规范,站台、港湾、候车亭、站点牌、线路牌不健全,有多项短缺,甚

  至简单应付凑合。

  4、在公交车辆保养场方面:一般大中城市都设有功能齐全的公交保养场,配备有专业的维护技术人员和设备等。在一般中小城市中,问题较为严重,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完整的维修场所,有不少地方甚至连个象征性的设施也没有,全依靠到社会门店维修。

  5、在公交运营枢纽方面:大中城市都能意识到城市公交枢纽是方便广大

  乘客转换和疏导人流以及运营车辆调整的运输节点,在不同区域设有公交枢纽,以方便服务城市社会。但在一般中小城市对此项工作重视力度不够,不考虑公交设施。不少城市连个象征性的保养场地都没有。

  6、在信息和调度方面:大部分城市公交行业都能认识到信息和调度在公交运营指导、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没有进入信息程序状态,经营、管理措施依然传统化。

  诸如以上情况,说明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客观现状已严重滞后,既有碍于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又不利城市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前进,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上步伐,快速发展,服务社会。

  二、发展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对策

  1、城市公共交通要体现形象精神。要提高城市意识、行业意识、责任意识、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和行业指导意见,对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快速发展,服务社会,增强效益,提高效率,突显公交行业形象精神。

  2、公交线路要科学规划。公交线路是公交运营的基础,线路规划要符合本市的性质和特点,要适用于城市广大居民和乘客:(1)以满足城市生产区、生活区、行政区、商贸区以及大型活动场所为原则。(2)发展新建区域,调整重叠线路,开通公交空白区。(3)增补城市边际区域公交线路,延伸城乡通道,让公共交通遍及城市角落,惠及城乡人民。

  3、公交经营车辆要标准化。要注重公交运营车辆的购置选择。(1)要以城市的性质、特点为基础,突出环保意识。(2)要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人员幅度情况,突出其实用作用。(3)要根据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突出其观展性。(4)要根据行业要求,突显其标准化、形象化。

  4、公交站点设置要人性化、规范化。站点的设置,首先要考虑其实用性。尽量在生产区、生活区、行政区、商贸区和社会活动中心附近,以方便各类不同

  出行目的的人们。第二要考虑交通安全问题。尽量避开大型供电设施、燃气设施以及危险易发事故地段。第三站点间隔距离要按照规定合理调整。做到不偏不倚,符合客观现实。第四站点牌、线路牌、候车亭的制作要醒目。不但有公益价值、实用价值和标示作用,还要有新的创意。一要新颖靓丽,有欣赏感。二要庄重大气,有形象感。三要智能化、实用化,有人性感。四要美观时尚,有现代感。五要有地方特色和古典风格,突显文化气息。

  5、建设功能齐全的公交保养场。公交保养场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公交的服务质量。建设公交保养场,首先要选择能方便多条线路车辆检查维护的地理位置,缩短行程,减少时间,保证快速效益。第二要有先进的维修设备和维护设施,创造一个高效服务的基本工作条件。第三要配备良好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战斗集体。第四要加强业务管理。定岗、定责、定人,按劳取酬,效益挂钩。并采取奖惩措施,促进公交设施维护工作的蓬勃发展。

  6、加强公交枢纽建设。交通枢纽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到各种交通工具的衔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出行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建设公交枢纽,有利于城市客运的顺利畅通,有利于强化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综合功能。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建设配套各种交通工具乘换枢纽,以缩短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乘换距离和时间,方便市民出行,服务

  城市社会生产、生活。

  7、建设公交信息网络,提高运营服务效益。利用高科技对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进行改造。以信息化为基础,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各种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系统。要进一步发展公交线路显示系统、多媒体综合查询系统和乘客服务信息系统,使广大乘客能够方便了解公交信息,合理安排出行。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运营车辆的指挥调度,提高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

  8、建设大容量的公交综合停车场。公交综合停车场是公交车辆和司乘人员停頓、养息、休整的后勤基地,是公交人温馨的港湾和快乐的家。加强公交综合停车场的多功能建设。有利于对公交车辆的集体存放和统一管理,有利于对公交车辆的卫生及其他形象问题的发现,有利于根据各种公交车辆性能、功效的对比,从而进行重组调整、更换选择,有利于司乘人员的互动交流、感情沟通和综合素质培养。建设公交综合停车场不仅仅是解决公交车辆的停放问题,而更要的是公交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功能的发挥和社会效益的增大。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重视公交综合停车场的建设,完善公交设施,服务社会民众。

  9、建设公交培训和调度中心。建设公交培训和调度中心,是宣传贯彻国家行业政策,培训和提高公交人员综合能力的场所,是监督指导、管理协调公交运营情况,规范公交车辆优质服务的重要核心机构。加强公交培训和调度中心建设,对于检查促进公交运营效率,提高公交整体层次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支持投资发展公交培训和调度中心,提高公交的品位和形象。

  三、加强公交基础设施管理提高城市整体功能

  要深刻理解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性质、作用和意义,提高公交行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强对公交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1、树立全民意识。大力宣传公交设施是公益设施、社会设施。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倡议群众的事情群众干,大家的事情大家管。

  2、强化行政手段。出台公交设施保护政策,制定约束措施,规范社会不良行为。

  3、建立监管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和相应法律依据,加强执法力度,强化公交基础设施管理,保证公交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实用性和持续性。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优质服务社会民众。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解决交通问题的唯一选择,同时又是中国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客观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思想提出来,我觉得这是非常深刻的。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不仅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首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必然要求。大家知道,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突出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已经成为涉及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据预计,我国交通能耗占能源消耗的比例将达16.3%-17.1%。因此,城市交通节能是整个节能工作的重要方面。据有关资料统计,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更低了,大约是小汽车的3.4%,地铁大概是5%。所以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测算,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是很能说明问题。如果按照全国所有的私人小汽车计算,其中有

  1%的人改乘城市公共交通的话,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就能节约燃油8000万升。

  第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环境保护是紧密相连的。城市的污染,除了污水、垃圾以外,很大一部分就是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应该说机动车的尾气和噪声,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的主要污染源。正像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预防道路交通伤害当中报告指出,交通伤害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影响道路使用者,包括贫困人群。所以汽车尾气对人的健康危害是极大的。欧洲国家研究表明,交通污染占死亡总数的3%,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二倍。大家都来乘公共交通,尽量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不仅是道路畅通的需要,也可以减少汽车尾气,使城市空气更加新鲜干净一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北京市民体会更深刻,中非论坛期间,采用了一些措施,控制了一些小机动车的上路,不仅交通情况明显改善,城市空气也新鲜了。

  第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用地的很好方式。城市里面道路占用土地资源数量是非常大的,尽管如此,大家还是觉得城市道路不畅通。2005年底,我国人均道路面积10.93平方米,与国外比较,国外人均道路面积大约在15-20平方米。应该讲我们的道路面积与国外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我们的人口多,如果我们还是这样盲目的发展小汽车,即使达到了人均15-20平方米,道路仍然是不够用的。道路占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这个占用量和损失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尽量利用较少的道路资源,较少的占用城市空间,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仅要跟着感觉走,还要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认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意义,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站得更高一些,认识更深刻一些,抓得更主动一些,全社会思想更容易统一一些。

  2013级文秘

  李白云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篇九: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xx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落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资源,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指为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以下简称“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运营服务配套建设的设施。包括:

  (一)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站;

  (二)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

  (三)出租汽车停靠站(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

  (四)公共交通专用道、公共交通优先信号;

  (五)公共交通智能化设施及配套管理系统;

  (六)其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制定并实施发展公共交通政策、措施,在城市规划、财政政策、用地供给、设施建设、路权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第五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公共交通智能化设施及配套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港湾式停靠站、出租汽车停靠站(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的建设及相关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

  市公安机关负责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设置和管理工作,并配合有关单位对公共交通优先信号进行设置和管理。

  发展和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财政、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相关工作。

  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在职责权限内做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和自然资源、建设、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依法组织编制长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规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编制和批准程序办理。

  长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作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落实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的,应当征求交通运输等部门意见。

  第七条

  实施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建设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大型商业网点、文化体育场(馆)、公园等大型公共活动场所时,应当按照长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并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应当符合长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及相关规划,并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

  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和公共交通优先信号,施划公交首末站和中途站停车区域,修建港湾式停靠站和出租汽车停靠站(点),应当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意见。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同时修建港湾式停靠站、出租汽车停靠站(点)。公共汽车车站站台前后30米范围内应当施划专用标线。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长途汽车站、火车站150米范围内应当设置公共汽电车车站。

  第九条

  实施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项目,以及高峰小时集散客流规模超过2000人次的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枢纽建设项目,应当配套建设公交首末站或者枢纽站。

  配套建设公交首末站或者枢纽站的建设项目,应当在该建设项目或者该建设项目1.5公里范围内配套建设公共汽电车停车场。

  第十条

  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审批涉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时,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功能和形式是否符合实际,应当组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参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设计方案并联审查。

  第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优先安排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建立公共交通优先保障制度,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公交场站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当依法划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或者改变其用途。

  第十二条

  新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实施土地综合开发。

  对现有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支持原土地使用者在符合长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且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依法进行立体开发。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综合开发的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

  第十三条

  实施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建设大型公共活动场所配建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属于分期开发建设的,应当在首期建设项目中完成配建。

  第十四条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公益属性,其建设、维护和管理资金以政府投资为主,政府投入的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运营。

  第十五条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通知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参加。

  第十六条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七条

  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使用和日常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技术性能、安全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发现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缺损的,应当及时修复,确保发挥正常使用功能。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使用性质,或者擅自改建、迁移、拆除、占用、关闭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侵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得覆盖、涂改公交站牌。

  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建设、公安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九条

  因城市建设确需迁移、拆除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报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批准,并按照长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和有关规定进行新建或者给予经济补偿。

  第二十条

  利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设置广告的,应当遵守有关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坏、侵占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的;

  (二)擅自改建、迁移、拆除、占用、关闭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的;

  (三)覆盖、涂改公交站牌的。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使用和日常管理单位未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实施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具有处罚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是指公交场站、站务用房(含调度室),配建的加油(气)站、电动公交车充电设施,电车触线网、整流站等。

  本办法所称公交场站是指停车场、保养场、修理厂、枢纽站、首末站、中途站。

  本办法所称中途站包括站台(含港湾式停靠站)、站杆、站牌、候车亭、护栏。

  第二十六条

  各县(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推荐访问: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设施建设 管理工作 城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