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财政局存在问题及对策7篇

发布时间:2023-09-09 18:00:3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财政局存在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下达,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提出有关建议和决策。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有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近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分配模式,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多报多编,这就造成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二)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笔者在对X区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也即财会计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三)专项资金管理未真正实行“专款专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有着特定的项目和专门的用途,根据制度规定,专项资金的收支应当于经常性经费的收支区别开来,进行分

  别核算。但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不实行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合使用,用款单位领导、财务管理人员专款专用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都是财政拨的钱,没揣进腰包,为单位花的钱怎么都行。因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很普遍。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多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发放福利和补贴等公共及福利性支出,专项结余无法正确体现。(四)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监管缺乏力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专项支出提前拨付等,财政部门对金额较大的专项资金实行跟踪,但大多数只是将拨款拨下去,具体怎么花,剩多少拨款,不太清楚。按照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但实际上各单位上报专项资金用款说明却很少。财政部门也缺乏应有的监管。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一)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改革预算编制方式,推广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度。根据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强与部门的沟通,按照财力情况认真核定部门预算。依据预算定额标准,建立收支分类体系,约束财政资金的分配行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室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据此有效地进行付款安排,当然这需

  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三)完善整套的项目管理体制

  1.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

  2.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尽量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尽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3.注意信息传递。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

  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各财政部门也应奉公执法,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

  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便于准确向财政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5.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四)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来控制专项资金支出

  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而对于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应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对其绩效的考核不仅看治理项目的建设完工情况,还要考虑所达到的社会效益以及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

  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五)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

  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财政资金管理部门首先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然后根据各专项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先后排序,并提供给预算部门;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从而减少或避免“先安排资金,后论证项目”等盲目预算的现象出现。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

  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

  效地履行其职能。近年来,有些地方基本建设支出一直高居专项支出首位,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基本建设支出,这一分配模式,导致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各部门要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也要形成合力,健全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督查制度,制定本地区有关专项资金的相关制度,对专项资金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抓好日常监督,从严安排支出。以便更好地管好和用好专项资金。

  (六)健全专项资金监控制度,规范依法理财行为

  一是要建立切实有效项目管理制度,并从流程上规范化。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二是要强化财政监督,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力度。对各项专项资金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情况检查,而且对资金运作全过

  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重点对资金管理使用、项目计划落实、工程建设组织、项目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结果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检查要经常化与不定期或有针对性地突击进行相结合,查深

  查透查出真实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要切实纠正,严肃追究责任。此外针对单位制度执行力普遍较弱的现象,各单位也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来鼓励大家遵照制度的要求执行,当然其前提是制度的制定应科学合理。

  笔者认为,加大处罚力度,引入领导责任问责制,强化领导、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强化对专项资金监督力度,坚持财政专项资金慎分配、重监督。在加强科学、合理编制专项资金预算以及有效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财政要把重心放到日常监督上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在财政内部建立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相结合、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财政监督机制,使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领域、全过程;使专项资

  金管理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下达,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阐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提出有关建议和决策。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有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

  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近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分配模式,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多报多编,这就造成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

  (二)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

  笔者在对X区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也即财

  会计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

  (三)专项资金管理未真正实行“专款专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有着特定的项目和专门的用途,根据制度规定,专项资金的收支应当于经常性经费的收支区别开来,进行分别核算。但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不实行

  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合使用,用款单位领导、财务管理人员专款专用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都是财政拨的钱,没揣进腰包,为单位花的钱怎么都行。因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很普遍。被挤占、挪用的专项资金多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发放福利和补贴等公共及福利性支出,专项结余无法正确体现。

  (四)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监管缺乏力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专项支出提前拨付等,财政部门对金额较大的专项资金实行跟踪,但大多数只是将拨款拨下去,具体怎么花,剩多少拨款,不太清楚。按照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但实际上各单位上报专项资金用款说明却很少。财政部门也缺乏应有的监管。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

  (一)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改革预算编制方式,推广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切实提高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度。根据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加强与部门的沟通,按照财力情况认真核定部门预算。依据预算定额标准,建立收支分类体系,约束财政资金的分配行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强化财务控制意识,准确定位财务人员角色

  将财务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室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据此有效的进行付款安排,当然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三)完善整套的项目管理体制

  1、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

  2、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尽量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尽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

  3、注意信息传递。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

  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各财政部门也应奉公执法,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便于准确向财政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5、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四)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来控制专项资金支出

  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而对于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应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对其绩效的考核不仅看治理项目的建设完工情况,还要考虑所达到的社会效益以及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

  点立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奖惩。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

  (五)加强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

  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财政资金管理部门首先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然后根据各专项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先后排序,并提供给预算部

  门;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

  进行预算安排或追加。从而减少或避免“先安排资金,后论证项目”等盲目预算的现象出现。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地履行其职能。近年来,有些地方基本建设支出一直高居专项支出首位,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基本建设支出,这一分配模式,导致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各部门要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也要形成合力,健全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督查制度,制定本地区有关专项资金的相关制度,对专项资金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抓好日常监督,从严安排支出。以便更好地管好和用好专项资金。

  (六)健全专项资金监控制度,规范依法理财行为

  一是要建立切实有效项目管理制度,并从流程上规范化。制度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各资金使用单位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发、使用、报销结算的全过程进行制度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操作流程。二是要强化财政监督,加大财政监督执法力度。对各项专项资金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情况检查,而且对资金运作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重点对资金管理使用、项目计划落实、工程建设组织、项目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结果等方面进

  行检查。监督检查要经常化与不定期或有针对性地突击进行相结合,查深查透查出真实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要切实纠正,严肃追究责任。此外针对单位制度执行力普遍较弱的现象,各单位也可以通过建

  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来鼓励大家遵照制度的要求执行,当然其前提是制度的制定应科学合理。

  笔者认为,加大处罚力度,引入领导责任问责制,强化领导、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强化对专项资金监督力度,坚持财政专项资金慎分配、重监督。在加强科学、合理编制专项资金预算以及有效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财政要把重心放到日常监督上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在财政内部建立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跟踪问效相结合、与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的财政监督机制,使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领域、全过程;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家才.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J].中国财政,2008(5)

  2、段景田,刘立星.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8,(01)第三篇:浅析村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村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明显

  近年来,国家“三农”投入不断加大,资金的投放,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我们发现部分用款单位存在挤占挪用、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管理不规范等违规违纪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专款帐务处理不规范。一些村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未按照资金性质进行核算,而是乱计会计科目。有的将与收益相关的财政资金如转移支付资金等记入公积金公益金科目,有的将与资产相关的财政资金如村通水泥路资金、饮水解困资金等记入收益科目。帐务处理上也未实行专帐反映,而与村其它财务收支相混淆;

  二是建设工程项目疏于管理。主要表现在:重大工程项目不进行

  招投标,不进行预决算。抽审的村中普遍存在工程决算不及时,施工单位不出具正式发票,各行政村仅以预付工程款收据作支出处理,也不结转固定资产,导致村集体固定资产底数不清;

  三是不规范票据入帐普遍存在。抽审的行政村多数报销费用的票据是普通收据,尤其是购材料、工程结算等大额支出均以收据入帐,而未取得合法的票据;

  四是资金投入分散,形不成合力,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审计发现,一些行政村多部门争取资金,一个村上十多个项目,一些项目资金村村都有。由于这些村无集体收入,仅依靠上级下达的专款启动项目,资金分散投入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国家惠农政策得不到体现,村民得不到实惠;

  五是资金投入部门对资金使用管理监管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资金效益的发挥,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隐患。分析其原因,客观上讲,县财力紧张,乡村集体收入匮乏,“造血”功能不足,维护机构、组织运转的必要经费得不到保障,项目配套资金、自筹资金无来源,这些因素客观上导致了挤占挪用、项目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主观上讲,资金用款单位专款意识不强,自觉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观念淡薄,专业素质低下,“要”的动机不纯等因素造成了资金使用管理上的问题。

  此外,资金拨付单位监管不力、资金分散投入等也是问题存在不可忽视的因素。资金拨付单位在项目考察、资金拨付、工程验收、项目效益等环节监督不到位,重拨款轻监管。资金多部门投放,大都要求配套资金,使项目用款单位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多头投入,分散使用,形不成合力,使资金达不到效益最大化。

  针对村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多数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能人、‘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现状,必须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从舆论引导、组织

  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在资金扶持上,通过加大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的投入,减轻村集体组织公益事业建设的负担,为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奠定基础。同时,出台一些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如扶贫项目不要规定配套资金、加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贷款支持等,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壮大收入,努力形成“输血促造血”的良性发展机制。对一些人口少、位置偏僻、潜力小的行政村进行整村迁移,推动弱村转化发展。

  二是加强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单位要严格依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其它财政专项资金相关规定,加大对投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管力度,克服“只管放款、不管效益”的思想。其次,拨付单位要搞好沟通、协调,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实行资金的捆绑使用。此外,在资金投放及管理上,要严把“三关”,即:项目立项考察关、资金使用检查关、资金项目效益验收关,使国家投放的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严格村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管好用好资金,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意义重大。资金使用单位要增强专款意识,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使用投放的资金。尤其是对用于购建生产、管理、公益事业设施方面的重大工程投入,要规范工程的发包、承包、工程预决算等行为,通过正规的发包承包程序,与中标单位签定合同,工程竣工要经过相关单位验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此外,村级支出要严把“四关”,即:村会计、村支书、村民理财小组、乡经管站,确保村支出票据规范、事实清楚。要严格执行《会计法》等财经法规,规范村级财务核算,对村集体组织接受的政府补助资金如实反映其来源和用途,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顺县审计局

  第四篇:浅谈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

  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专项资金是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是职能部门代政府行使权利用于某项建设的资金。近年来,政府投入到各领域、各行业、各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数额越来越多,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少数地方政府及部门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带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果,甚至成为集体腐败滋生的土壤,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资金管理使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状况

  (一)专项资金来源和分类

  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设臵或从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并需要单独报帐结算的资金。专项资金种类繁多,从资金的使用目的和性质看,目前县级财政管理的专项资金主要分为专项借款、“三农”专项资金、社会保障金、救济、救灾资金、教育专项资金、“科技三项”资金、粮食风险资金、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等大类。专项资金来

  源主要是财政部门安排的预算内、外资金、上级转移支付或专项拨入资金、县本级政府性基金和社会筹资等。

  (二)专项资金管理方式

  目前,专项资金财务实行独立核算,专人专帐管理。从财政内部管理上,各项资金分别由农业、社保、农发、教科文、经建、企业等业务科室分人、分帐、分块管理。从项目管理上,一般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审计参与制。

  二、目前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

  一是年初预算安排的和上年结转使用的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

  2、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投资计划未实现。部分财政专项资金要求各级按比例配套,但有些地方财政困难根本拿不出配套资金,因

  此搞虚假配套或将配套改为自筹,造成项目不能如期开工或完工,甚至影响工程项目质量。

  3、财务管理不严,核算不规范。一是没有按规定实行专帐核算,与单位业务经费户混收混支,有的甚至将资金拨至下属单位帐户核算。既混淆了资金性质,又难以保证专款专用。二是工程结算手续不完善。工程项目投资结算不附材料采购原始清单,也不以审计结果为结算依据,而是根据工程概算编制竣工结算书后按工程承包价开税票报帐。三是资

  金拨入不作收入核算,而是作为负债类如“暂存款”核算,想方设法逃避监督。四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一些部门或以业务费不到位,工作难以开展为由,按比例提取业务费,或将部门业务支出在专项资金中列支。五是“专人管理”变为“个人管理”。“专人管理”是落实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确保专项资金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专人管理”演变成了由个别人来管理,如财务核算中的总账、明细账,出纳往往一个人负责;大额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由个别领导或经办人决定,擅自变更专项资金管理单位或拨款渠道,失去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

  4、项目实施不规范、不透明。有些该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不进行招投标,由实施单位直接发包,没有经过相关程序进行监督。有的项目连必要的施工图和概算书都没有,发包价由实施单位和施工单位自行商定。有的项目从设计、概算、施工到竣工验收均为同一单位自行实施,决算不经审计,竣工验收无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审计、财政等部门参与并签署意见。工程实施单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导致工程量的认定、概算定额的认定、工程发包价、结算价不透明,未能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证、效益原则。

  5.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控制难,使用中挤占现象严重。目前单位自行发放的职工奖金福利无人员经费预算保障,个人收入分配不够规范是形成挤占的主要动力。实际执行中大量

  的人员支出挤占公用经费,大量的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招待费、水电费等公用支出挤进专项经费。原因是专项资金预算只有总指标数,没有可列支会议费、招待费、培训费、材料费等等明细支出的控制数。尽管专项资金实行单

  独核算,但除购臵等专项资金可以单笔一次性支付外,其余专项均以会议、招待、交通、培训、考察、管理等各种名目报支经费,三、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上有误区

  1.领导干部认识发生偏差。在现有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甚至产生集体腐败,领导干部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领导干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认识偏差。一是大局意识不强。少数领导干部认为专项资金是公款,只要公用,不装私囊,就没有问题。于是不以国家和群众的利益为重,只考虑本部门和局部利益,不惜虚夸滥报,挤占挪用。二是政绩观发生扭曲。由于当前对领导干部考核制度还不健全,对会“喊”资金,大搞“政绩工程”的,往往不仅不追究,甚至还有可能被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视为政绩突出的“好干部”。于是少数领导干部不惜慷国家之慨,在专项资金上大做文章,为本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三是利已主义思想严重。少数领导干部把专项资金当成“唐僧肉”,想方设法分“一杯羹”。(2)缺乏资金统筹意识。多数县级

  财政部门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出发,统筹、合理地安排财政资金使用,依然是预算内外资金分块单独管理,造成了预算内外“两张皮”现象,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资源配臵无效率。(3)缺乏依法理财意识。长期以来,各用款单位对不计息、不偿还的财政性资金存在“好用”、“不用白不用”等错误认识,少数单位只热衷于项目的申报和资金的争取,只要把资金争取到手,就可以随意使用项目资金,不注重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控。主观上认为拨到单位的钱都是“自己的钱”,加之目前公用经费定额不够合理,只有一个综合定额且定额偏低,单位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出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争取财政资金,而较少考虑如何合理安排支出,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项资金“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问题突出。

  2、管理体制机制上有漏洞。(1)资金配套制度不够合理。目前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一般都要求县级财政按一定比例进行资金配套,面对上级越来越多的资金配套要求,县级财政尤其是贫困县财力捉襟见

  肘,出现了一些“半拉子工程”、“钓鱼项目”。吃饭财政长期得不到改善。为了本地本部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只有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一是主动挪。将项目资金用于弥补本地本部门工作经费和建设资金不足。二是被迫挪。一种情况是目前专项资金基本上都需要各级政府进行资金配套,但县、乡财力普

  遍不足,为争取到项目不得已“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能在下拨的专项资金中动手脚、做文章。另一种情况是跑资金过程中形成的隐性成本,甚至不排除有的单位在跑个别项目时“赔了夫人又折兵”,竹篮打水一场空。隐性成本的存在,导致专项资金成为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2)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够健全,尚未做到一个专项资金或一类专项资金一个管理办法,给管理和控制带来不便。同时,财政支出监督力量不足,方式落后,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事后检查多,对某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财政部门业务科室分口管理专项资金,各专项资金单独设立银行账户,造成资金分散,实际利用效率不高。

  3、从实际操作上分析。(1)有些单位在项目申报上很不规范,甚至弄虚作假,有的同一个项目多个名称申报,有的一年换一个名称申报。(2)有些单位对各类专项资金不单独核算,不设臵专门账户,与其他资金混在一起管理,专项资金被挪用、抽逃或挤占。(3)有些单位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控制和监督手段,各项费用基本上实报实销,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造成了资金浪费严重的问题。(4)有些项目完工验收时,只是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并不涉及资金上的检查验收,使得专项资金基本上处于失管、脱管的状态。

  4、监管不到位。一是财政监督缺乏有效手段。绝大部

  分项目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项目实施单位负责施工,财政部门只负责拨款,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财政部门几乎说不上话,难以实施具体监管。对资金如何使用,工程设计、概算、施工、验收、决算是否合理、合规、合法无从过问,仅仅依赖于各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如此,资金、项目违规运作便有机可乘。二是审计监督“鞭长莫及”。按规定工程项目竣工后要经审计,以审计意见作为工

  程结算和验收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审计部门难以应对,项目竣工后不审计或漏审计现象普遍存在。工程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无人过问,这就为项目不透明实施,资金违规使用,虚列工程量套取资金等行为提供了便利。

  四、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方法与对策

  1、树立以法理财观念。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筹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做好理财用财的文章,带头执行财经纪律,不指使下属人员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用财。

  2、健全制度,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如果各用款主体都能严格按照规定的资金用途使用,就会最终实现专项资金的优化和高效益,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作出科学的,对

  各个行为主体既有约束又有奖惩的激励制约机制。将专项资金的范围、预算编制与执行、项目合同方法、支出范围标准、绩效预算管理、项目监督机制、奖惩措施等有关专项资金管理问题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从政策控制、过程控制到效率控制的高效支出控制机制。应出台关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确定总体原则;在此基础上,再制定特定项目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一个专项资金一个管理办法,以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框架,保证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中的有制可依。

  3、强化监督,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财政业务处室要在搞好部门预算编制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预算执行、监督资金使用、参与部门行业发展规划和项目的确定以及对支出标准的规范上来,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建立起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业务处室的日常跟踪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要实行奖励与惩罚对等的制度,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混乱的在今后的立项上予以削减;挪用专项资金的,要从单位预算中扣回;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效益发挥好的给予奖励。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审计、纪检监察、中介机构等其他经济监督部门的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审计部门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

  计和通报,并通过经常性后续检查、追踪整改落实情况,督促审计意见和决定

  的落实,转变重检查轻整改的做法。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中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记入个人档案与奖惩和升迁挂钩。该通报批评的通报批评,该曝光的公开曝光,构成犯罪的,要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真正建立起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体系,保证各项专项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4、强化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管理。首先,各地方和部门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这是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思想基础。其次,要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界定。应根据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涵,明确哪些项目作为专项资金管理,该如何进行管理,最终确定统一的专项资金统计与管理方法。再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尽快调整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补助结构与补助方式,做到立项科学、切实可行、资金安排适当,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满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最后,健全内控制度,规范管理。明确规定各专项资金的审批权限,健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在预算核定、预算执行等方面建立财务管理科室和资金管理,以保证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此外,为了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必须建

  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

  5、减轻县级政府资金配套压力。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在配套资金的安排上,不搞“一刀切”,对贫困县给予配套资金减免,切实解决因县级少量资金不到位而导致整个项目无法惠及群众的问题。加强对申报项目的审批和监管力度,探索建立配套资金承诺制度、论证制度和奖惩制度,单位在申报项目时必须将预算做实做细,对投资虚列、套取上级资金等行为采取严厉惩戒措施。

  6、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涉及项目比较多,几乎所有的支出项中都有专项拨款,必须实行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这是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首先,各级财政资金管理部门要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先后排序,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通过一系列的项目管理模式,减少或避免盲目预算的现象出现。具体操作时,可把专项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市、县一级财政,由市、县立项实施,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用于重点项目。同时,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一是分类管理,根据一定的分类方法对不同性质的专款进行合理的分类,进而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二是专款专用,要建立专门帐户并指定专人管理。三是统一决算,财政专项资金虽然是在预算

  编制之后所安排的资金,所有专项资金在年终结算时进行清理,分门别类。

  7、强化问责,加大监督惩处力度。要按照“项目批到哪里,责任就跟到哪里”,以及“资金流到哪里,监管就跟到哪里”的原则,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一是把对领导干部的问责制度建设贯穿于专项资金立项、审批、使用的全过程。树立项目全程跟踪问责,项目决策终身问责理念,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管好用好专项资金的责任感。要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从政意识,规范和制约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运行,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防止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集体腐败行为的产生。二是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要强化部门监督,财政部门要参与立项、预算以及资金的调拨使用,定期开展检查,实行全程监管。审计部门要对资金的使用及其效益进行审计。基建管理部门要参与工程项目的勘测、统计、施工等工作,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此外,还要重视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社会团体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促进专项资金合法使用。三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各职能部门在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对发现专项资金方面

  的违规违纪问题,必须从严查处。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执纪办案的职能优势,在虚拟立项、违规审批、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套取骗取、擅自调项、规避招标以及贪

  污贿赂、侵吞国家专项资金等腐败问题的查处上取得突破,在涉及群众利益的专项资金违规违纪问题上重点突破,在利用

  专项资金进行集体腐败上强力突破。要在对监管部门的再监督上动真碰硬,加强对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责任追究。要在组织处理上动真碰硬,切实强化问责追究,促进领导干部谨慎用权,科学决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切实发挥案件的治本作用,深入剖析专项资金违纪违规案件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完善制度,阻塞漏洞,并适时公开曝光一批违纪违规案件,以案说法,警示社会。

  8、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专项资金使用部门要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做到依法理财,规范管理;部门领导要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严格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财务计划管理、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措施;要配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财会人员从事财务会计工作。

  经建二科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茹贤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各级财政越来越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的领域涉及到农业、社会保障、卫生、教育、政法等多个系统和行业,财政的大力投入推动了县级以下地方的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通过审计发现,大部分资金能用于指定的用途,资金管理正在逐步加强,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一些实施单位直接挤占资金。不按项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改变了资金用途;二是部分专项资金被套取,或是用于部门单位日常公用经费开支,或是被项目实施单位体外循环,用于个人福利、吃喝招待等;三是一些项目实施单位虚假报帐,骗取项目资金;四是部分部门单位只注重申报项目和争取资金,不注重调查研究,可行性研究不够,造成项目竣工投产后无法正常运营;五是部分项目实施缓慢,或达不到质量要求,致使项目资金滞留、闲置以及被其他项目占用,未能尽快地发挥资金的效益。上述种种问题反映,目前的专项资金管理领域还很不规范,致使部分国家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国家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参与专项资金审批的政府部门对项目设置不切实际,项目审批形同虚设,有的甚至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项目申报部门只重视争取资金,致使项目实施流于形式;二是一些部门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多,负担重,人员经费、机构运转经费不足不得不挤占;三是监督机制不全,一些项目监督检查部门不注重日常检查或检查时走过场,流于形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项目实施达不到要求,有的项目甚至就没有实施。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还需在制度、机制上进行不断地完善。

  一是在目前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中央财政占有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和事权极不对称,要转变中央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以前以专项的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补助方式,改为一般性的财力补助的转移支付方式,改变目前跑省跑部、争取资金的做法,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项目申报、争取过程中的浪费、腐败现象。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权,由地方政府统筹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各种专项资金,以法律法规进行考核检查,建立起问责长效机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各级部门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切实履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项目实施主管部门要负责起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制订,并加强日常工作指导和检查监督,对未按规定实施的项目以及达不到要求的项目,要责令纠正整改,无法纠正的要收回相应的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加强监督管理。

  三是项目实施单位要认真组织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资金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侵占挪用、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作者单位:镇赉县审计局

篇二:财政局存在问题及对策

  

  财政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财政局是市政府下属的财政主管部门,负责市级财政收支、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财政局面临着内部控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员培训不足、制度流程不完善等方面。为此,本文从财政局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问题分析

  1.人员培训不足

  财政局作为市级机构,部门内部员工数量众多,基层工作人员培训简易,造成人员能力不足,造成工作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

  2.制度流程不完善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财政局制度有所不足,流程不完善,缺乏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影响了工作效率与质量。

  3.内部保密性不强

  财政局的工作性质一般都需要保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人员对此意识不强或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机密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

  4.财务监管不到位

  在财政部门的财务监管方面,可能存在监管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财务管理失控,监管漏洞形成,假票和贪污可能都难以避免。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内部员工培训

  财政局部分员工需要经过开展增能课程、举办内部学习会等方式深度学习内容。此举不仅能够拓宽员工视野、扩展知识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还可以帮助员工有效地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

  对财政局的体制架构进行调整,优化人员配置及其安排,增强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加强职工的日常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转变工作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重构内部管理制度。

  3.保护信息安全

  改善和完善财政局的数据和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不断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同时提高员工保密意识,完善机密信息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效的保护内部信息安全。

  加强对下属部门或单位的财务监管,完善财务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监管、预警机制,加大对涉嫌贪污和官员财产的监管力度,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结论

  财政局内部控制是保障财政安全和监管效能的重要措施。在运行中应树立规范化、先进化管理理念,加强内部员工培训、完善管理制度、保护信息安全、增强财务监管力度,不断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实现财政廉洁、规范化,确保财政工作的安全、稳妥进行。

篇三:财政局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财政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2600字

  摘

  要:本文从财政预算、支出、绩效管理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当前财政部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作文

  关键词:财政部门;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财政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由建设型财政转向公共财政的发展模式。但是,以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系而言,无论在财政预算、支出、还是由西方管理学引入的绩效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改造与解决。

  1.当前财政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预算是一种具有计划性质的财务反映,体现了政府的财政活动范围、政策策略、财政目标等,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

  第一,预算的编审尚不够科学一体化。目前的预算编制多以增量发展为目标,较少涉及到存量的改革,致使存量改革在近些年来裹足不前,无法获得与增量齐平的有效发展。

  第二,对整体预算的调整随意性较大,约束力弱。我国政府目前的部分预算分配还存在通过部门申请、领导批条、适当追加的隐性的分配方式,造成预算的实际调整未能通过人大常委会审批与认同,而对于已经做出调整的预算项目,人大常委也只能于事后进行“追加”来达到监督的作用。

  作文

  第三,财政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方面缺乏有效的力量制稀衡,造成预算管理的混乱和无序性。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机关还属于同一主体,因此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有效监控和及时发现,造成疏漏。

  第四,对财政收入的虚报、瞒报,预算申报的扩大化,出现向上级“要钱要项目”的不良风气,是严重影响财政管理的因素之一。

  1.2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财政支出相对较低的情况流于表面,实际支出却远远高出表面值。目前我国财政支出远远低于其它国家,但这部分支出仅为预算数据,仍然存在许多制度外的支出项目无法被有效监管与把握。

  第二,支出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缺位与越位的问题。自我国财政改革以来,全国在基本建设方面的支出已经明显降低,造成在基本设施的投入方面缩减开支,引起经济建设疲软;行政管理的支出却获得了少量的提升;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有一定的上升,却仍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精神需求;农业投资性支出下降;社会保障支出仍然较少,制约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第三,财政支出的效率低下,造成本已紧缩的财政水平更加难以满足来自多方面的压力。

  第四,支出资金使用混乱,监督性弱。与财政预算类似,没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或机构来对我国财政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有效监督,造成资金流动的不透明性。

  1.3财政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财政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目前财政绩效管理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对引自西方的理论、以及通过实践的结合与理解,相关的人员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与认知。但总体而言这种认知是较浅显的,不够深刻,人们只能一边探索一边实际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加强学习,因此影响管理成效。

  第二,规范性制度缺失,针对性不强,对于绩效相关的各种理论理解有限,实践又不足。

  第三,主体性较强,科学化管理程度不深刻。对绩效评估的指标制定还不够科学与完善,体制单一、封闭性强、忽视外部评估的作用,缺乏来自于第三方的监督。

  2.如何解决当前财政

  部门管理中的问题

  2.1如何解决财政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严格要求,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应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优化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实现[1]:

  第一,加大改革力度,推动改革落实与监督。改革以财政结构调整为先,规范财政支出的范围与权限,加大对社会性公共开支的投入,加强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利用资本市场来有效盘活我国资产存量,使其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存量。加速推动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加快和加强专项资金的整合,提高中央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财政预算管理细节化、节点化。总结以往经验,将预算编制方法进行调整与完善,实现零基预算、预算跨年、细化内容等适应我国财政管理发展的改革。加强审批管理力度、理顺审批程序、规范管理。强化对财政预算执行的严格管理,在约束的同时,不可忽视项目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与项目支出过程中的监管性。

  第三,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权分离,加强监督的有效性,强化民主决策机制。

  2.2如何解决财政支出管理中的问题

  第一,通过绩效审计来完善财政支出资金管理。当然,目前财政绩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财政部门的工作职能与成果评估当中,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将在绩效管理部分明确阐述。

  第二,调整和创造更为完备的预算支出管理体系,打破以往单纯地以经费性质来分类支出项目的方法,辅之以细节化的支出明细,使财政部门的支出更加透明,利于审计与监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费用的滥用或贪污现象。

  第三,结构调整与优化,降低行政经费的支出比例,淡化对竞争性领域的政府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与社会保障的投入额。教育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社会保障是人们获得自身发展与改造和发展社会的根本性因素,因此政府财政支出应有轻有重,分配比例有理有据。

  2.3如何解决财政绩效管理中的问题

  第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我国财政绩效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修改与完善《预算法》的相关条款,使其更适应于现代财政发展的规模与趋势,并能够帮助我国财政部门走出困境,飞跃到更高的管理层次。

  第二,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能够帮助财政部门在绩效管理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加速绩效模式的运用与普及。尤其是对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考核,应抓住绩效管理的精髓,强化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

  第三,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管理评价标准,量化指标,使绩效考核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更能够展现出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工作成果。

  参考文献:

  [1]罗贤栋.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研究,2009,7:6-7.[2]蒋照生.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108,158.[3]黄明锦.我国财政绩效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桂海论丛,2005,6:34-36.

篇四:财政局存在问题及对策

  

  财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财政改革不断深入,预算管理不断规范,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监督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本文在分析财政体制基本情况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相关解决策略,对于今后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财政体制改革

  存在问题

  对策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实现了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大跨越。财政改革不断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①财政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初步建立起了公共财政体制框架。1994年,我国全面推出分税制改革。1998年,我国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财政资金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性领域,转向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服务。从1999年开始,推行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国库管理和政府采购改革。2007年起,全面推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和绩效考评试点。②财政分配关系获得调节,实现了更加规范化的预算收入管理,能够保证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的更加规范化。在最近的几年,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立,达到了分开中央地方管理权限和范围的目标,有利于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扩大,能够保证财政向中西部地区的倾斜。1994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不包含外资企业)的所得税根据33%的税率来进行征收,能够保证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的更加规范化,能够将各种包税办法和对国有企业的调节税取消。③预算支出结构达到调整和革新,财政资金主要倾向于民生领域。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数额正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年来,扩大了数十倍。

  一、财政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目前财政改革不断深入,预算管理不断规范,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监督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其中面临的问题。财政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所述。

  1.财政政策、编制、执行和监督之间缺乏有效制衡。当前的财政政策、预算、执行和监督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合力,缺乏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财政部门内部的预算、监督等机构出现多重设立的问题,导致出现职能的交叉,从而不利于形成统一的管理口径,不能够真正区分清楚不同的职能部门的责任所在,最终导致财政工作的效率低下,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互相推诿的问题时有出现。与此同时,财政政策、编制、执行和监督因为存在着职能方面的重复设置,会出现做同样的工作的问题,并且会导致不同的文件之间的分歧,不利于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决策,也导致财政预算执行部门很难决策。另外,财政预算监督也存在着问题,不能够较为详细、具体的编制预算草案,不能够保证预算报表所列科目的具体性,所有科目的规模数额都存在着扩大的问题,并且不具备较强的公开透明性。

  2.预算管理工作有待健全。在现阶段,仍然没有形成绩效预算机制。项目支出不具备可供参考的立项标准,专项支出也能够保证绩效预算的原则得到反映,专项资金安排仍然没有形成较为科学有效的评审机制。事前并不能够对项目支出预算做出真实、合理、科学有效的绩效评审工作,在事中,也不能够科学有效的对项目支出预算做好督导工作,在事后,不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绩效评价工作。与此同时,预算调整也不科学。随时调整预算收支,改变预算科目的现象经常出现。资金分配也不均匀,从而造成部分单位为了得到资金而形成预算编制的浮夸和随意性的问题,导致财政预算不具备权威性。另外,预算执行存在“散、慢、弱、低”的问题,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非常低下。

  3.财政监督法制、体系、方法有待健全。在现阶段,财政监督的法制保障是非常落后的。当前的法律对财政的监督主要是停留在原则性规定方面,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与此同时,不具备较为健全的财政监督体系,并没有理清楚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经济监督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也不科学,时常出现交叉工作的问题。另外,不具备较为规范的财政监督机制,相关的监督方法也不具备多样性,监督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检查的方式来进行,不符合当前的财政职能转变的要求,外部监督机制也比较缺乏,不能够有效发挥出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的监督作用。

  二、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1.转变财政体制改革的观念

  只有转变财政体制改革的观念,才能够在新的观念的指导下,建立新的财政体制改革制度,更加有效的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首先,必须坚持大局观念。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割改革在财政各项改革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定要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来理解他们的重要作用。其次,一定要坚持责任观念。再次,一定要坚持民主法治观念。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应该是民主的,必须坚持民主原则,保证我国财政的所有收支行为必须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最后,必须坚持绩效观念。预算管理和监督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就是必须取得最高的绩效。另外,也应该坚持诚信观念和危机观念。

  2.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

  大胆借鉴国外做法,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政府职能,具有法律约束,科学、规范、高效的预算管理模式。一是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分级预算制度,坚持财力下移,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二是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公式化、均等化的改革方向。三是全面实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和复式预算,以保证预算的完整性。四是推进财政机构改革,建立财政政策、编制、执行、监督四权相对分离、相互制衡机制。

  3.加强财政外部监督工作

  加强财政外部监督工作,就是要做好人大监督、审计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等各方面的监督工作。实现这方面的监督效能的全面加强和提升,从而保证我国的财政部门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力量,切实秉承公开、公正、透明的财政改革原则,不断做好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工作,不断突破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的瓶颈。加强财政外部监督工作,就要求不断修改和健全《预算法》及相关条例,从法律的角度做好预算管理和监督工作;同时,也应该逐步建立健全人大财政监督工作机制;并且,要做好预算编制、执行和结果的审计工作;另外,逐步做好“阳光财政”工作,保证财政改革的公开透明程度。

  综上所述,本文进行了关于财政体制改革的初步探讨,提出了几点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今后的财政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让财政体制改革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再平.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1,(08).

  [2]谢凤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走向趋势[J].财经界(学术版),2011,(03).

篇五:财政局存在问题及对策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赵岩(四平市铁西区财政局,吉林四平,136000)

  财政监督是国家实施经济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财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其中:狭义的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依法对财政管理中财政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的监督;广义的财政监督是指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财政机关在内的财政监督主体依法对财政分配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监管和督察。

  一、当前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我国的财政监督总体上得到了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我国的财政秩序仍较混乱,规范的财政自主监督体系还不完善,使得现行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工作方式和监督手段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管理的需要。当前财政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监督的方法不够规范。从监督内容上看,对公共收入的检查多,对公共支出监督少;对财政分配的最终结果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跟踪问效少;从监督的方式上看,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从监督环节上看,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这就导致很多财政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从而造成财政管理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

  2、财政的内部监督比较薄弱。财政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二者相比较而言,财政的内部监督显得极为薄弱,也就是财政对自身的监督力度远远不够,给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和预算的执行留下了漏洞和隐患。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内部管理松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财政系统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财政部门腐败现象的蔓延与财政监督尤其是内部监督不健全、不完善,缺乏约束机制不无关系。

  3、财政监督和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尚未理顺。我国现行的经济监督体系主要由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审计机构监督等共同构成,负责对经济运行秩序实施监督。这些监督主体职责分工应该明确,监督内容各有侧重,并允许适当交叉,逐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但是,目前我国经济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是: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尚未理顺,各个经济监督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不甚明确,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检查计划上不能相互衔接,工作信息上不能相互共享,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总体效果。

  二、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监督体系,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规范财政监督的方式。针对现有财政监督方式的不足,为切实有效地加大财政监督的力度,使财政监督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运行轨道,必须建立起适应财政管理改革需要的、规范的财政监督方法体系,包括:(1)由重事后监督为主转变为财政分配全过程的监督。财政监督要适应部门预算管理改革,通过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对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监督,对国库拨付资金的监督等,及时发现财政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符合新形势的需要,也有利于财政监督转入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中运行。(2)由重收入监督转变到收支监督并重上来。财政监督工作要尽快实现由重收入、轻支出向收支监督并重转变,从而逐步建立公共预算收入解缴、征管、入库、退库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同时,建立从公共预算支出的申报、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机制。(3)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规范化的经常性监督。财政工作的中心是以加强管理为主。因此,财政监督工作也要转变监督方式,逐步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经常监督上来,要立足财政管理,着眼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财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完善制度,堵塞

  漏洞,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真正形成财政监督与管理并重,日常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工作新格局。

  2、规范会计秩序的监督制度。加强会计监督是保护国有资产、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成为当前财政监督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主要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财政部门作为会计的主管部门,对会计工作负有管理、指导、监督职责。由于会计工作所依据的政策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都是由财政部门制定的,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经常会出现现行制度无法满足会计核算要求的情况,这就客观上要求财政部门要不断地适应新情况,适时调整会计政策,完善会计制度。同时,要按照调整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实行对会计信息定期抽查制度,由此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减少会计领域的造假行为。二是必须加强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督。依靠会计中介机构对企业单位的收支活动、会计信息和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用做法。政府财政部门应该在要求中介机构加强行业自律、制订行业标准、规范执业行为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对违规执业行为严肃查处,促使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

  3、理顺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要妥善处理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财政监督专门机构与财政部门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财政部门及财政监督专职机构依据《会计法》实施监督管理,重点监管各单位在财政收支过程中执行国家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情况,确保财政收入支出安全有效。要与审计监督、税务监督加强协作,互通信息,有机结合,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和推诿现象,形成合力。在财政部门内部,要理顺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能关系,建立起财政内部的监督与再监督机制。只有这样,财政部门才能在整体上建立起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三位一体的财政监督机制,进而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

篇六:财政局存在问题及对策

  

  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国当前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财政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不断发展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财政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着重从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收入,财政预算,财政监督和财政秩序等方面对财政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分别对解决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财政体制是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逐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运行规律。财政体制改革,目标应该是强调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特别要强调政府与社会之间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在财政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仍有不少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1财政支出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和优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显著的进展,但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框架的约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适应。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

  具体表现在政府及财政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定位不明确,财政的职能范围与支出责任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做出相应调-1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整。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括了许多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物。另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够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1)经济支出仍然偏高,财政负担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应与市场承担的支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在财政支出上表现为经济建设支出费用的居高不下,虽然这表现为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财政负担了应有市场承担的支出,造成了财政职能的严重错位和经济建设对财政的过度依赖。

  (2)行政管理支出偏高,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些年行政管理支出费用增长速度高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支出和收入的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增长。过高的政府运行成本和过高的行政支出比重,加重了财政负担,不利于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3)国防费用明显偏低。中国国防支出的总体水平在世界上相对较低,这不仅反映在国防费的绝对值上,也反映在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偏低的国防费用难以满足我国军队建设的需要,影响了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速度。

  (4)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社会保障支出近几年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增长,但是以抚恤和社会福利性支出为主的支出仍然偏低,仅占严重制约了市场和企业制度的深化改革。

  -2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虽然有一定增长,但仍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6)农业支出增长缓慢。近几年来农业支出比重在低水平的情况下继续下降,不利于三农政策的有效实施,严重制约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与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发展要求相比,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还是低水平的。

  基于上面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应当从战略上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若干思路和措施。

  科学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这是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前提。科学界定支出范围,合理确定支出项目,改变国家财政包揽一切的分配格局,将应由市场和社会负担的十五从财政支出中逐渐分离出来。从目前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的范围应主要集中于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半公益事业,社会保障,非竞争性和非经营性的公共投资以及部分生产性投资等方面。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行政经费的膨胀。在财政内部上级对下级财政的行政经费总量限额、行政人员编制及人均行政支出综合定额提出控制指标,进行动态考核和奖罚措施。下决心推进行政改革,精简机构,这是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和压缩行政经费的治本之策。

  (2)逐步增加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出比重。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增加科教方面支出,保证财政安排教育、科技经费的增长速度高于其他支出的增长速度。把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社-3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会保障支出部分由财政承担起来。

  (3)增加对农业和基础设施以及基础产业的支出。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促进三农政策的顺利实施。增加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并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4)增加国防资金投入。增加财政对国防的投入,积极推进国防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做好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的需要。

  2财政预算

  我国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方法上欠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没有统一政府收支,大量财政性资金在预算体外循环。

  (2)财政预算报告编制粗糙。我国的财政预算报告沿用传统办法,只公布几个收支大类的预决算数字,并加以大量的文字说明。这些极为粗糙的预算指标,不利于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发现问题。

  (3)财政预算的时间存在问题。预算年度的起始日期先于人大审批日期,造成预算审批通过前就已经开始执行,形成预算审批的法律空档以及预算约束缺位。

  (4)财政预算执行工作透明度不高,导致有关部门和人员在资金分配和使用自由裁量权过大,人大不能完全发挥其监督作用。

  在缺乏监督制约的情况下,滋生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预算计划之外的临时性追加拨款更难以控制。

  -4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财政预算改进的对策

  (1)对人大代表进行培训,细化预算,提高其信息掌握程度;便于监督,审计和决策。

  (2)改变预算时间,真正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来进行。

  (3)政府应该加强预算监督,鼓励纳税人监督。同时加强审计,保证审计的公平与公正,对审计结果公开。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预算体制存在问题

  (1)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清,不对称。现行分税制改革以划分财权为主,而对各级政府事权划分不详细不清晰,增加了具体操作的难度。两权的不对称影响各级政府预算的安排,导致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不规范。

  (2)税权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财政上不是真正的一级财政。忽视了我国各个地区复杂的经济情况和千差万别的税源情况,不利于地方政府财权与实权的统一,不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控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无助于提高地方利用本地区资源优势组织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的积极性。

  (3)地方财政上不拥有自己独立的支柱来源,地方税收入难以满足地方财政职能的需要,导致名目繁多的收费泛滥。地方税种仍然存在着税种设置重复过时,税种划分标准不一,主体税种缺乏等问题。

  -5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政策依据不充分,难以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体系。运作方法不科学,难以达到均衡地区财力的效果。监督机制不严密,难以有效管理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

  进一步完善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1)根据公共财政理论进一步明确各级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公共物品收益范围的层次性是划分范围和职责的主要依据收益范围覆盖全国的,支出责任属于中央财政,否则属于地方财政。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出职责要严格分开,跨地区的外溢性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根据效率原则,由受益地区主办,中央给予补助。

  (2)合理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建立以集权为主适度分权的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模式。各级主要税种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政策制定权都要集中于中央,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的地方税种可适当向地方分散。省级政府可结合本地优势经国务院和人大授权对具有地方性特点的税源开征新税种并制定具体征收办法。此外还要进一步深化费税改革。

  (3)完善地方税制结构,构建地方主体税种。完善地方税制结构,统一重复税种,取消过时税种,改革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开征新的税种,构建地方主体税种。

  (4)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始终以均衡地区间财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实现社会公平为最终目标。结合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的混合模式,实现纵向均等化,简化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6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模式,运用科学的调剂方法,实现横向均等化。建立与转移支付制度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加强对转移支付制度的监督。

  3财政收入

  存在的问题:

  (1)财政缺乏对初次分配的调节手段,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职能作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政府收入机制不规范,税收的费化和收费的“越位”问题严重。这种税收“缺位”和收费“越位”并存的现象必将直接导致收费规模的扩张和政府收入机制的混乱,严重影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保障来源。

  解决对策。主要是逐步建立以税收为主、收费为辅的政府收入机制,加大税制改革,调节收入分配。强调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特别要强调政府与社会之间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1)是将现有收费中一些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不再体现政府职能的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收费方式,逐步推向市场,依法经营和纳税。

  (2)是根据纯公共产品由税收提供保障的观点,取消现有收费中用于提供纯公共产品、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代之以税,即进行费改税。

  (3)是保留现行收费中那些用于提供受益面确定、体现受益性原则比较明显的准公共产品的收费,并进行了合理规范。通过税-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收与收费的科学“归位”,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

  4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存在问题

  (1)财政监督工作认识不足,使财政监督滞后于财政管理。有些人片面地将财政监督理解为对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惩治,忽视了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了财政监督的客体对象对财政监督行为产生了对立和抵触情绪,导致财政监督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理解。

  (2)财政监督手段过于单一,使拨付后的财政资金脱离监督、管理。我国的财政监督目前没有建立一套对财政资金分配和经济运行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的科学监督机制,财政监督的调节和保障作用远远没有得到体现。

  (3)财政监督执行乏力,削弱了财政监督的威慑力。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够的现象,对某些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避重就轻,以罚代法,减弱了财政处罚力度。

  (4)财政监督法律法规不健全,制约性不强。目前我国现存的财经法规制度比较分散,部分财经法规政策的出台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

  (5)财政监督存在分工不明、职能交叉现象。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督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的配合与协调,造成管理上各自为政,信息不能共享,很难从整体上发挥财政监督应有的作用。

  -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财政监督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快财政监督检查的立法工作。立法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财政监督做到有法可依,加大对财政

  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

  (2)建立财政监督预警机制,运行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通过预测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及时反映情况,提出改进工作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建立起高效规范的监督运行机制,应充分意识到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抓好内部监督,促进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水平。

  (3)严格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实施重点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威慑作用和教育作用,提高全社会的遵纪守法的意识。

  (4)建立良好的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对财政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进一步做好监督工作。

  5财政秩序

  当前财政秩序存在若干问题

  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经领域的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相当严重,财经秩序比较混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相当普遍。

  稳定财政秩序的对策

  (1)进一步健全财政法制,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做好财政法律的宣传,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继续落实中央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积极做好财政预算和财政管理工作,做到罚缴分离、票款分离。

  (3)抓紧社会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工作,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通过法律惩治违法的中介机构人员。

  (4)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对财政支出尤其是重点支出,要进行全程监管,对违反法律的,要依照有关法律对责任人追究责任。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财经事务及地区性经济合作,广泛开展财经双边外交活动,建立了与主要经济大国和经济体的财经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财经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注重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财政制度只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我国都根据国情出发,注意比较和借鉴。但最主要的还在于我国能根据财政的特殊性,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逐步解决财政面临的问题,完善财政体制,从而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条件下我国财政的巨大优越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林.财政与税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王钧,王世宏,韩彩虹.试论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财政与税务2008年第10期

  [3]黄山,艾志鹏.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问题和对策的探-1百度文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4]吴晓玲,李灯强.我国财政改革进程,现存问题以及未来政策取向,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12期

  [5]项怀诚.九届人大三次会议财政预算报告,2009年3月

  [6]周天勇.未来改革的核心-财税体制改革攻坚,创新科技,2007年10月

  -11

篇七:财政局存在问题及对策

  

  财政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财政监督检查是保障财政资金合理使用、防范财政风险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在财政监督检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监督检查重过程轻结果。一些监督检查部门仅注重检查的程序流程,而忽视了监督检查的实际效果。他们仅仅是按照程序走一遍,将存在的问题进行例如核实等操作,而不去检测监督检查的实际效果,从而难以发现问题所在。

  二、财政监督检查防范意识不够。一些财政部门对于财政监督检查的防范意识不够,对于可能存在的财政违规行为和风险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导致监督检查产生延迟或不力。

  四、监管人员素质不高。一些部门的财政监管人员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负责,素质不够高,难以发现和解决问题,导致监督检查效果不够理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监督检查效果的评估。对于每一次的监督检查活动,应设置监督检查的效果和成果评估指标,将工作重点由过程向结果转移,重视监督检查效益。

  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完善财政监督检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时发现监督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加强差异化监督,防止财政违规风险的发生。

  三、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财政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核实和处理,严至措施,有效预防财政风险。

  四、加强监管人员职业素质提高。加强对财政监管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增强人员意识和能力,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财政监督检查的效果和成果,更好的防范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合理使用,保证财政工作顺利运行。

推荐访问:财政局存在问题及对策 财政局 存在问题 对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