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场企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6篇

发布时间:2023-09-13 19:36: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农场企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农场经济管理(2021/12)FarmEconomicManagement关于企业化改革后农场二级公司发展模式的探究与思考—以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尖山农场有限公司为例刘建生(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尖山农场有限公司)【摘要】农场有限公司在经营土地的同时,若想大幅增加土地外经营收入,必然需要二级公司经营收入作为持续利润增长点,但受区域因素、产业因素、经济实力等多方面影响,面对二级公司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合适的发展模式能直接提高农场有限公司的经营效益。本文通过阐述尖山农场有限公司二级公司的经营理念、运作方式、管理办法等举措与效果,探究其内在增收根源,旨在为区域内企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提供借鉴。【关键词】二级公司;发展模式;经营性收入当前,我国社会已经正式进入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中,农垦改革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增加土地外经营性收入成为考核改革成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数据指标。2020年北大荒集团发布《关于推进公司制改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推进二级公司改制、健全二级企业经营机制被列入深化垦区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同时,集团党委(扩大)会议对锁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行业做出具体安排,要形成纵向上下贯通、横向专业分工清晰的产业链条,打造全产业链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此,很多二级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白热化。政策的影响、市场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在内部优化改革需求日益剧增的环境之下,尖山农场有限公司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借助新型生产模式和生活服务产业的构建,让自身的短板被补齐,让自身的价值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这对提升整体竞争力是十分有益的。适应当时的经营需要而设立的。另外,还有供水、供热、物业、社区环卫大队、污水处理厂、公路管理站、畜牧兽医站等多家办社会服务性质的分支机构。二级企业前身多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或非法人分支机构,从设立之初到改革前有一个共同特点,均不能为企业创收,且需要依赖企业补贴维持运营,能解决的都是内部经营问题,而不是持久发展问题。同时,随着经营的持续,暴露出大量问题。一是企业管理混乱,人浮于事,管理人员与临时用工、有劳动关系与无劳动关系人员鱼龙混杂。二是思想保守,开拓和创新不足,依赖和依靠企业思想很严重。三是激励机制缺失,不敢承担风险,即使商机再大,有一点风险都不愿冒险。四是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在管理上仍旧停留在凭意志和愿望进行经营决策、凭个人威信进行内部管理的初级阶段,缺少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内部管控制度。自2018年开始,尖山农场有限公司依托内部分开、管办分离改革政策带来的强大动能,以产业项目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为发展抓手,以生产性行业服一、二级公司概况改革前,尖山农场有限公司留有林业站、水管生活性行业服务企业为经营方向,创新经站、粮贸公司、食品公司4家国有性质的二级企业,务农业、整合资源资产,深挖产业潜能,大力发展混林业站和水管站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国有企业,营主体,食品公司和粮贸公司分别是在2011年和2016年为合所有制、承包租赁、服务外包等经济形式。将原有【作者简介】刘建生(1979—),男,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硕士,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尖山农场有限公司。6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大基地”理论与实践二级企业、公路管理站、畜牧兽医站,通过改制、重清晰、合理,让企业整体生产服务能力日益优化,延组等办法成立二级公司,将供热中心、供水中心、社伸服务项目范畴,向林苗生产领域、道路工程领域区环卫大队、污水处理厂、物业公司通过市场化运涉及。一是借助管理区、粮贸公司和农技服务中心作模式进行外包作业,同时也吸引更多社会主体的等不同主体的综合运营模式,实现相互协调、相互参与和支持。2020年,通过这种模式的运作,尖山农影响、高度运作的工作态势,其中管理区充分发挥场有限公司实现二级公司增利394万元,经营资源、主导支撑作用,确保种植活动、管理活动,以及经营资产增利971万元,压缩社会性补贴支出623万元,活动都处于良好有序的状态。粮贸公司在服务经营压缩6项费用87万元,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09万元,层面上做出更多努力,农业服务中心则发挥自身的其中实现土地外经营性利润1722万元。载体作用,对整个服务环境进行综合监控,既实现二、二级公司经营发展对策企业增收,又促进职工增利。通过牧业公司重点实(一)顶层设计—在企业运行中增强控施“有机肥生产”等实体项目,与此同时,还要对自制能力己的资产进行储备和归集。二是借助公司经营模式为了提高农场有限公司内控运行质量,企业持的更新及工程管理模式的更新,确保田间防护活动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修正有关二级公司的经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和外部经营林苗产营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企业以效益、效果、效率业项目的合作与对接。三是积极进行区域内部各种为目的,通过采取有效的监管和验收方式,加强内公路工程及市政工程的优化设计,通过小型水利设部经营管控体系的顶层设计,切实提升二级公司的施的构建,解决农业田间水利、桥梁等损坏的燃眉发展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之急,助力企业民生工程短板,积极发挥整个企业1.加强运行监管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成立内控的内循环动力。运行质量监管验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二级2.依托公益属性类办社会职能机构的改革成公司的经营决策执行、经济运行、经营成本监控、风果,可以让整个产业布局更为优化。一是对物业管险防控、工作落实效率、运营资金使用效果、国有资理、垃圾处理等活动进行责任细化,解决8人改革分产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纳入监管范畴,切实流安置工作,减轻办社会负担40余万元,降低63名提高二级公司盈利能力,促进经营管理工作规范有社会化用工风险,顺应改革趋势,逐步纳入属地政序进行。府保障范围,与周边区域享受同等待遇,形成了更2.加强采购验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成立采购加符合企业发展的办社会工作机制。二是积极推动验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通过监管二级公司在企业和整个社会资本之间的对接与合作,积极创设购买、租赁、委托、雇佣等方面获取物资、服务、劳务新型供热管理系统,改造后每年燃煤可节省1300多及支付款项等方面的行为,明晰采购计划、请购与万元成本,进一步推动节本降耗。审批、供应商选择、签订合同、验收、支付货款等业(三)盘活存量—在产业升级中探寻增务权限,细化工程物资、固定资产、原材料、商品、服收渠道务、劳务等采购范畴,促使二级公司的非生产性支1.借助内需的拉动,实现企业发展诉求。一是积出不断压缩,资金使用效率和合理利用率不断提极发挥粮贸公司产品订单管理功能。2020年粮贸公升,达到节支、降本的目的。司的粮食经营额度为8.8万吨,其中还有大概2万吨(二)产业布局—在整合资源中破解潜左右的经营发展空间。二是充分发挥林业公司林下在难题经济价值,与苗圃公司合作对接,发挥其市场价值优1.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让产业布局更加势,每年增加苗木销售额50余万元。采取合资共建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农场经济管理(2021/12)方式,建设林苗产业基地,先后向林业基地投资259万元,根据目前苗木的基本情况,预计5年后,每年都可以获得500万元左右的收入。三是充分发挥牧业公司在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作用。目前该企业的有机肥产量大概在每年5000吨,每年可增加收入100余万元。四是利用水利工程公司抓好区域内这是一项比较繁重的工作,要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对接,还要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让各部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通过构建纵横交错的利益格局,为企业创收建设新环境。2.苦练内功,为企业运营成本的不断降低打下基础。一是以生产服务业为核心,加大力度实现资产的剥离活动,积极清理不良资产,根据预算要求进行成本控制。二是以生活服务业为核心,进行各种补贴经费的精准测算,对房产、机器等资产总额进行测算,通过加大力度的管控活动来降低运营成本。3.不断创新,实现企业自身营运能力的优化。围绕新的发展定位,加强和其他行业抱团营销,加快产品研发升级,打造出高蛋白大豆、甜糯玉米、粪肥颗粒等多种“拳头产品”。同时,在营销端发力,产品订单达到产成品总量的80%以上,粮食烘干、加工、仓储总量达到经营面积的70%,构建行业间、载体间利益链条,建立成熟的盈利模式和产供销闭环机制。FarmEconomicManagement2.重契约,凸显激励和约束作用。在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将“利润收益保持第一”摆在核心位置,凡是按照预期标准完成相关指标,则可以进行分成活动,如果达不到预期指标,则要受到一票否决的惩罚。针对生活服务行业,公司成立了工作组,按月检查受托方的常态化管理与服务活动,凡是涉及服让契约的价值进一步彰显,让服务业补贴制度落实,获得良好的环境空间。3.蓄动能,增加发展途径。随着经营体量变大,内部供给饱和,公司未来要发展和进步就要积极发挥服务业的优势作用,这也是提升整个公司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4个维度上实施开展:一是加强民间资本对接,拓展服务范畴;二是注重产业间资源整合与合作,增加经营收益;三是注重吸引多方投资,借助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为广大农户主体增收创设良好环境;四是积极与集团直属企业合作,依靠集团的资源优势、人员优势及技术优势来开展相关业务,为增强自身盈利水平打下基础。这样可以工程建设,可以让创收的渠道更为丰富。综合来看,务外包费用的都以月度为单位进行结算,三、结语在勇闯市场的同时,尖山农场有限公司立足自身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转变经营管理思路,不断创新管理举措,在公司制经营的大背景下,公司已经正式迈入市场化运作的轨道中,无论是市场思维、营销思维还是研发思维,都变得更加进步和创新,不断提升财务风险危机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经营主体培育,二级产业公司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助力集团全面建成农业领域航母。参考文献:[1]黄涅熹.企业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9,(16):87-88.[2]王守聪.打造中国农业领域的航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23-24.[3]彭四平.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8,(02):86-87.(责任编辑:马金杰)(四)内控外联—在企业经营中提振发展锐气

  1.严考核,让企业的经营活力日益提升。积极推动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北大荒集团整体发展目标为基本导向,根据员工的不同诉求,进行差异化考核方法设计。根据常态化业务开展模式,进行考核指标要素的细化和分解,完成既定标准可获得四分之三的年薪收入。以四分之一的年薪为基准,主要是彰显其自主创收能力的发挥,如果所获得的自主创收利润总额已超出四分之一的年薪,则依据5:5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成,这样也就顺利打破了“吃大锅饭”的不良局面,可以充分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二:农场企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家庭农场经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刘良春

  来源:《商情》2020年第36期

  【摘要】现阶段,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的新型发展主体,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典型的经营模式。本文从分析家庭农场经营的现状入手,分别提出创新经营制度、破解融资难题、转变经营理念、加强专业培训、推进产业化经营几种解决措施,为相关经营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多元化经营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环境下的家庭农场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成为新兴农业的主体,推动了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转变了农业的发展方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但是现阶段家庭农场经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借鉴不同经营模式的经验,进行合理化改进,探索农场经营的最佳模式。

  一、家庭农场经营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农村土地无人耕种,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导致国家经济衰退,所以转变家庭农场经营方式迫在眉睫,需要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新型农场发展的经营体系,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的概念从2013年提出,以家庭成员作为主要的劳动力,进行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其中农业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现阶段,在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未解决:首先是家庭农场经营制度和经营理念落后,传统的制度和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型农业的发展,理念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更新换代;其次是融资相对困难,农场主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农场建设,一般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农场贷款受限制;再次是农场的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技术水平低,不能够适应家庭农场的工作进度和强度,对于家庭农场的相关知识也不够了解,工作中容易出现懈怠和疏忽等问题;最后是没有健全的经营模式和体系,不能实现产业化发展,形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产业链不够全面,需要加强产业化发展和一体化服务。

  二、改善家庭农场经营的解决对策

  为了扭转家庭农场经营的不利现状,实践中应落实如下策略,并且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创新,从而保证各项对策的针对性与高效性,为家庭农场生存、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篇三:农场企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2期(总第498期)企业经营试谈农垦企业化改革发展思路柳?颖(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农垦是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代表,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且特殊的地位,为我国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的农垦经济逐渐向市场化和企业化过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改革仍须推进。本文通过对我国农垦经济发展历史及改革进程的分析,提出了未来农垦经济企业化改革的发展思路。[关键词]农垦;企业化;农业经济[中图分类号]F324.1???[文献标识码]A农垦是我国农业经济的特色产业形式。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就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规模的军民大生产运动,成为建国之后我国农垦的雏形,为根据地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边区政府的生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对我国当时农业现状的分析,以成建制的人民解放军官兵为骨干,吸收了大批知识分子,支边青年组成农垦大军,奔赴边疆和内地的各个地区,开始大规模的垦荒造田、兴办国有农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当下我国农垦的现状。在建国之后的发展中,尽管各大农场在生产经营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阻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农垦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农垦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部分。1.3?农垦企业改革程度不断加深农垦企业作为我国特色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曾经在一定历史时期受到了较大影响,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农垦企业相继开始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将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主动投身到市场经济浪潮中。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新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我国的农垦区将针对改革要求,进一步从制度和管理上进行创新变革,企业化改革提上日程加速推进,改革程度不断加深。1?我国农垦发展的现状1.1?全国农垦企业的发展良莠不齐我国农垦企业众多,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各个地区的农垦规模也不尽相同。由于地形及气候的原因,各个地区的农垦企业有着自己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生产作物,因此各个地区的经营模式并不相同,出现了不同的发展状态。根据农垦局统计的信息可以看出,2019年全国34个农垦区中,亏损的农垦区有7个,盈利的农垦区有27个,总体处于盈利的状态。个别农垦区的亏损有其客观的因素,比如内蒙古垦区亏损,主要是呼伦贝尔农垦遭遇罕见极端干旱天气,农作物不可避免出现减产和品质下降,进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收入减少。有些农垦区的亏损,也与其自身的经营体制及市场环境有关。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相比我国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来说,一些国营农场依然存在较大的经营弊端,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同时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2?农垦企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我国农垦经济模式建立已久,在企业化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农垦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我革新动力,使农垦的经营发展面临着较多困难。但是经过我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有序改革管理,农垦经济已经开始呈现恢复和发展的态势,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有一些问题阻碍了农垦的后续改革和发展,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2.1?产业规模庞大,改革能力欠缺我国的农垦产业规模庞大,分布地区广,目前我国的34个农垦区遍布全国。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在经营和管理上都存在着很大困难。首先,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各个农垦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也不同,很难进行统一的政策指导。其次,各个农垦区的主营产品各不相同,甚至属于不同的类别。比如,我国东北地区及新疆地区,与我国的海南岛地区,气候环境差异巨大,经营作物自然也有很大区别。这种分散的自主经营模式,导致许多农垦区长期以来完全处于自主生产和发展的状态。尽管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垦区进行了整体的改制工作,然而原有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另外,农垦庞大的产业规模自然就需要众多人口,据农垦局官方信息统计,2019年,农垦系统总人口达1438.53万人,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万人。这样巨量的人口基数,对农垦的发展也形成了很大的负担,进而导致农垦经营和体制改革举步维艰。1.2?整体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尽管我国的农垦企业盈利与亏损并存,但是从整体数据来看,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状态。据统计,2019年度,全国农垦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6422.37亿元,较上年增加307.02亿元,增长5.02%。其中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超过20%的有10个垦区,尤其是南京、广西、宁夏、江苏等集团化垦区,表现为主业销售额增加,如南京的玉米销售,广西昂也的糖、淀粉、畜牧产品销售等。从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状态上来看,我国的农垦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基本实现盈利,成为我国农业2.2?农垦历史悠久,遗留问题众多[收稿日期]2020-08-31[作者简介]柳颖(1975—),女,安徽人,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公司治理,市场销售,农业经济。-139-

  企业经营我国的农垦模式在解放前就已经确立了雏形,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农垦产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农业开发与建设、以及退伍军人的安置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都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良好的转型和发展。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在改革措施上都会有一定的经验,因此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相对来说较为顺利。然而我国的农垦区由于历史众多因素,在行政划分及内部管理上十分独特,涉及到当地的政府及地方部队。农垦也承担了许多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性、行政性职能,给农垦区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双重负担”,进而影响了其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也是垦区长期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农垦区相对于其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来说,改革和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仍有许多农垦区处于亏损状态,改革力度和成效不佳。基于我国的农垦区在历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农垦区的改革已经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农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改革势在必行。2.3?农垦人才资源匮乏,缺乏改革动力我国农垦产业的历史悠久,人员众多,但是相对来说优秀人才较少,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原因是因为我国农垦产业建立时间较长,基本都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职工,都已经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的生产经营方式及理念,整体上缺乏改革的能力和动力。尽管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个行业领域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革,但是农垦区作为相对独立和特色的经济组织,改革进程比较缓慢,基本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农垦区的职工人员数量庞大,缺乏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尤其是农垦区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转变。在人才储备上,也缺乏合理的人员引进模式,裙带关系严重,进而导致农垦区的人员水平下降,无法与当下先进的市场环境相适应。3?新时期农垦企业化改革的思路3.1?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人员团队农垦区的企业化改革,垦区人员的素质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要在我国的农垦体制内建立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的管理机制,加强人员的配置和管理,提高农垦产业的整体工作效率。比如,在人员招聘环节,要坚持以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为选人标准,积极推进职工干部的年轻化。同时在农垦区体制内部,加强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农垦区的管理人员作为农垦机构改革的主要动力,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管理理念也应该是农垦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该通过政府层面和上级主管部门实现优秀人才的引进和重用,选择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管理人员来从事农垦区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农垦的现状。为此,各个垦区以及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要能够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强化垦区的管理队伍,重塑积极拓展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现代化的具有-140-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2期(总第498期)开拓创新精神的人员队伍。3.2?深化农垦区的企业化改革自我国农垦产业进行企业化改革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的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完善企业制度,明确农垦区的产权关系,健全农垦区的法人结构,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在确保国有资本控股前提下,要积极的引进战略投资者,依法推进集团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首先,可以进一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确保土地承包合同制度严格执行;强化农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促进农场统一经营的实现。其次,可以尝试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比如利用职工的身份田和招标田试点工作,加快原农场职工向社会人的过渡,使农场职工真正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再次,积极推进模拟股份制试点工作,利用农场控股、合作种田,统一产销、按股分红、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农场土地经营。只有加大并深化农垦的企业化改革,勇于挑战改革“深水区”,才能改变农垦经营状态不佳的现状,凭借其有利的农业资源实现经济的发展。3.3?资源整合,打造现代农业我国的农垦区具有优质的农业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天然的优势。然而在计划经济体系下,由于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大量的资源出现闲置浪费的状态。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下,农垦区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林下经济,提升农垦整体竞争力。比如广东农垦集团,充分利用其热带作物资源,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国有农场和天然橡胶、蔗糖、粮油、畜牧、乳业、剑麻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打造了国家战略资源产业和城市安全食品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团,实行产业专业化运营,已经培育了1家上市公司、12家国家及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农垦还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国际上开展农业合作,目前广东农垦已在东盟和非洲投资建设了47个热作生产经营项目,海外总资产达60亿元,正在实施的海外热作产业面积约200万亩,国际化进程成果颇丰。4?结语农垦是我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农垦与农村集体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农民合作经济等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农垦产业要不断坚持并完善改革创新的内涵,提高农垦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现代化农业经济体制,不断带动农业农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参考文献][1]王元.浅谈广东农垦农场企业化改革[J].中国农垦,2018(06).[2]孙艳兴.促进农垦企业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29).[3]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秘书处.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专题座谈会发言摘编[J].中国农垦,2019(04).

篇四:农场企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文/薛忠宗明 2012年l0月,江苏省南通农场在江苏农垦18 个国有农场中率先实行公司化改造,社区人、财、物及社会管理工作一次性全部移交属地管理,原农 场经营陛资产整体改制为江苏农垦集团南通有限公 司,走上了国有农场改革的快车道。作为这次改革 的亲历者,本文以南通农场公司化改制实践为样本,就思想政治工作在改制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谈几点认 识。

  一、思政工作传统不能丢—— 农垦改革成功的“压舱石”

  农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 工作体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是历 代农垦人扎根农垦、忘我工作的真实写照。这种精 神历久弥新,任凭斗转星移、体制变迁,在思想政 治工作的长期熏陶、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耕耘下,已经融人了农垦人的血脉和基因。在农垦企业的历 次改革改制中,坚实的组织基础、过细的思想政治 工作都发挥了其他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

  南通农场曾是全国农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 位。在2001年区划调整,以及随后长达十多年的地 方征地拆迁过程中,大量的农业连队被拆迁、居民 被集中安排居住到场部安置小区,原有的外部环境、管理架构、居住环境、人员组成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加上改革改制造成大量职工转岗或劳动人口的转移,人员思想产生剧烈波动,对场域社会管理造成很大 冲击。管理者虽然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并在社会管 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上访事件仍频繁发生,稳定形势愈发严峻。很大原因在于思政工作体系在 改革和社会变迁中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人员缩编、兼职严重、素质降低、考核弱化、硬件投入不足,陷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应付的困难局面,甚至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恢复稳定付出了巨大 的代价,且其影响是长期的。教训不可谓不深。

  二、坚持以人为本—— 改革中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 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在人。理解人、关心 人、支持人、帮助人,是思想政治工作应有之义。

  就南通农场社会管理移交属地、实行公司化 改造而言,其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十分明确,那就是 “政企分离,实现企业经营和社会管理两个加强”,为江苏农垦开发型农场社企彻底分离提供样板和参 照,但这次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调整十分复杂,过 程更是艰难曲折。在以人为本,发挥思政工作作用 方面,即使在公司化改造完成后的今天,仍有很多 值得回味咀嚼的方面。

  (一)改革前民生遗留问题的解决 公司化改造过程中,原有体制下长期积累的一 些问题陆续浮出水面,无法继续回避。有些原来长 期形成的习惯,在相对固化的体制下可能顺理成章,如困难时期农场各类集资、捐款、捐物、义务劳 动、转岗分流等,但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思想工 作、舆论引导若不能及时到位,人的认识就会发生 很大的扭曲。现在有一种很普遍的感受,就是思想 政治工作在具体的物质利益面前显得非常苍白和无 力。但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质利益并不矛 盾,应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职工群众合理合法 的物质利益我们应当理直气壮的维护,甚至帮助争 取,这样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但对一 些似是而非、断章取义、强词夺理甚至胡搅蛮缠的 所谓利益维护者,一方面要统一思想认识和政策口 径,动用组织的力量做一事一人的思想工作,转化 大多数,分化极少数;另一方面,刚柔并济,理法 201

  8.2 l中国农垦l

  61

  并重。

  在南通农场公司化改造后期,针对现实存在的 民生欠账,公司从社会稳定大局考虑,设立了“情 暖江海专项慈善基金”,筹办和资助了社区居民喜事 厅、镇区道路维修、社区文体活动馆,赞助了社区 群众性业余文化组织,同时加强了同社区组织、社 区居民代表的沟通和联系,有效缓解了改制之初的 社企对立状态,为公司运营创造了稳定和谐局面。

  (二)改革后民生问题的统筹安排 改革后的工作千头万绪。但企业恒强、社会恒 稳是我们不变的目标。在改革的路线图中,南通农 场公司将改革后民生问题的安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 重。总体上包括社区管理架构和辅助机制的健全和 完善,日常事务与政府良好的沟通和对接,职工群 众意见收集反馈渠道的建立和畅通,为民办实事公 益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信息发布、组织实施 与监督工作,政企间维稳协调机制的建立等。

  (三)人员安置 人员分流安排是改革中至为关键的一环。在南 通农场公司化改革中,虽然提出了“人随事转、人 随地走”的基本思路,但当时思想政治工作准备不 充分,忽视了针对性的宣传,引起极大的误解和社 企问的对立。后来,通过社企间人员的相互沟通与 恳谈,从社企员工一视同仁、只有分工没有分家的 角度,提出了“企业人、社区人都是农场人”的核 心理念,尊重了社区工作人员对农场的归属感,找 到了双方最大的公约数,有效缓解了双方的对立情 绪,保障了改革进行。可见,情感沟通的作用是物 质手段无法替代的。

  三、纳入四个统筹—— 改革要秉持的重要原则 结合南通农场公司改革前后的探索和实践,笔 者认为应将思想工作纳入“四个统筹”:

  (一)统筹于企业党建 国有企业的领导核心在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 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随着农垦国有农场改革的推进 和转型发展,党建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就 62』中国农垦I

  2018 2

  目前的改革局面而言:

  一要及时完善党建网络,夯实基层组织,发挥 好堡垒作用,打造好定海神针。要防止出现空档期 和管理死角,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社建。

  关键是在社区建设中要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掌握政治高地。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党员队伍的 加强、作用的彰显、居民素质的提升、重点工作的 推进、文明社区的创建等。

  二要健全完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体系。

  侧重于阵地建设、素质提升、目标达成、社会评价,有效运用绩效管理成果,推进和鼓励党建和思想政 治工作创新。

  三要强调纪律。改革是一场硬仗,严明的纪律 是改革的强力保障。改革中对党员干部要约法三章,对违规者从重从严处理,释放将纪律挺在前面的强 烈信号,营造令行禁止、一呼百应的良好氛围。

  (二)统筹于稳定大局 在推进各项改革中,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改革,遑论发展。

  一要掌握主动。既要延伸触角和嗅觉,增强灵 敏度;又要掌握方法和尺度,增强执行力。对可能 发端的问题早了解、早发现、早研究、早应对,消 除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二要靠前指挥。关键时刻,领导者要敢于直面 矛盾,挺身而出,不回避,不推诿,主动担责,坦 诚相对,以理服人。如果遇事退缩,怕见群众,只 会增加误解和猜忌,使问题复杂化。

  三要超前预案。定期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工作,抓好责任落实,使面广量大的各类矛盾纠纷 及时得到化解和处置,避免矛盾累积,积重难返,上升为影响改革全局的重大风险。改革前要进行深 入细致的稳定风险评估,制定科学的处置预案。特 别对影响重大、关系民生的改革方案,要慎之又慎,广泛听取意见,防止政策漏洞,必要时引入专家咨 询团队,或进行稳定压力测试,确保改革不出现后 遗症。

  四要整合资源。改革牵涉面广,独木难支。因 此,要充分利用好各类组织资源、政府资源、法律 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强协调运作,形成维稳合力。

  龙感湖创新十九大精神宣讲方式 校囝、社 。

  小分队节日以爱好者们的文艺送春联活动开 场,黄梅戏《描绘农场新 卷》、湖北大鼓《新时 代又谱新篇章》、快板戏《十九大精神人人讲》、舞蹈《不忘初心》、三句半《一‘H乙大精神暖人心》、诗朗诵《歌颂党恩》等 卜余个节目,都由管理区 文艺小分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中融人十九大精 神要义、放歌新时代,既通俗易懂,义准确生动,既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宣讲的针 寒冷的天气挡不住广大农场职工群众学习宣 对性、感染性和影响力,让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

  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度”。连日来,湖北 农垦龙感湖农场宣讲十九大文艺小分队采取快板、湖北大鼓、歌舞、黄梅戏、三句半等艺术形式,将十九大精神宣传到全场各办事处、企业、机关、截至目前,农场宣讲十九大文艺小分队已开 展宣讲活动二十余场次,观看群众达5000余人 次,是该场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 神热潮的生动体现。

  口龙感湖农场宣传部 通过t 仃成效的1 作,确保改革期间十部职I

  队 l

  稳定、、I 安全,卜产稳定币n礼会面稳定 体实施巾不断完鹭 二 _JJI1强研究 、顺心互联网时代新机遇、新挑 战,积极探索创新思想政治T作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改 实践【{ 总结、提炼和推广 (三)统筹于舆论引导 沦址思想I 作的有效_『.段..

  一‘ Jl芏i

  动,JI导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持之以恒 政治思想l 作魁塑魂T程,必 须KfJ『J坚持、久久为功 思想政治T作者必须牢I

  rⅥ 树立政治意识、人局意{』I、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币¨

  lf0_f小现介务公 、弧民意的要求..对反馈意见及 II,J 】 以 l【

  蚕决策 f1I

  喊 JI导 既要在大方向卜-同中 、f 特 致,义要 1:明、讲深、讲透本 群众意识,增烈使命担 1,体现敬业奉献 帆竞发,iq‘f9lIJ争流 改节是激发体删和礼会 活力的币 段改节的进程充满风险和挑战,号验符改啦领导并、组织_者和参与背的决心和毅力,匹考验 能力、智慧和胆 l 凡事颅则 ,不预!J!lJ

  睃 有效科学运川好思想政治T作这个思想武 .

  - _f 改 -:的f i的意义、同 级政策的契合度、日标 统·埘外宣传Ll径,严把政策尺度,必 fil』IlJ -'Jig?l;}J发.’i‘人机制 掌控舆沦阵地lilf,充分运川 在把控传统宣传媒介的 联网、rI媒体发布渠道。对一 歼 实践Ifl呲予它新的内涵,以此提振我们在改删 进 -f 的精 神,才能最人限度地减少阻力、增 改 rft… 的负 、小实消息及时追踪、辟谣,lfI消 除,确 卜 道信息准确、清晰、畅通。

  (四)统筹于改革进程 遵衔改 的路线 ,针对改革的节奏、力度,合力,实现改革rj标 园 (作者单位:江苏农垦集团南通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纫 确 心 政治1 作同频 振、-

  制if{cr阶段 ft<j思想政治 l 作方案。并 

篇五:农场企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农场公司化运作的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司法部向全国监狱系统提出“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改革要求,改革面向全国推开,此次改革的实质就是将企业与监狱分离,企业回归市场。对于农业环境下的农场,如何适应改革后的公司制,如何发展农场企业是当前一个阶段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本文着重于从发展农场企业面向市场,依托资源优势,健全完善农场企业部门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等方面入手,明确新时代下农场企业走公司化发展之路。

  农场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导模式,将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科技创新、融通资金、销售服务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一、监狱体制改革的背景

  2003年9月1日,司法部在全国的六个省市开展监狱体制改革试点,中国监狱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就此展开。通过前期试点改革,今年9月1日司法部向全国监狱系统提出“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改革要求,改革面向全国推开,此次改革的实质就是将企业与监狱分离,企业回归市场。

  过去我们长期形成一种观念,以为讲到农业好像指的就是种植业,甚至只指粮食,这可能与我们过去一再强调以粮为纲有关。过去在少粮缺衣的情况下,把农业看做种植业,还情有可原,但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市场形成一体化之时,仍停留在原来的观念上就有些落伍了,必须要形成大农业观,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一个庞大的农业体系。

  二、当前农场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与挑战

  1、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农场企业龙头作用不强,农业项目缺乏纵深发展。农场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格局还没有形成。高效农业规模还不大,高效产业群还不健全,农业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农场企业还未在高效农业中形成核心带动作用,总体表现为数量少、产值低、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场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水平的较少,这种状况极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日益加剧的需要。

  2、组织化程度不高,工农一体格局没有形成。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必须在种养技术、市场信息、品牌运作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如何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是影响农场企业进一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瓶颈。

  3、满足于种植业,忽视农产品的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力薄弱,技术水平差,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加工企业规模小,基本都属于一些粗加工,附加值很小。我国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85:1,发达国家为3:1;我国深加工用粮不到总产量的8%,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为45%,而发达国家为80%以上。这表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待发展的空间很大,需要我们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4、缺乏懂经营的管理人才,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亟待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甚至有部分农场企业管理者安于现状,风险意识和拓展意识不强。农业企业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最重要的人力

  资源。实践证明,农场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企业家素质的高低是息息相关的。

  5、农场农业技术含量还比较低,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业层次不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档次也不高,没有真正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品牌,主导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比较低,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面对这些差距,更加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农场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农场公司化改革的发展思路

  1、公司化

  2、公司化农场的发展定位

  3、运作模式

  四、农场实行公司化的意义

  五、传统农场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监企分离后农场的发展定位

  (三)公司化发展的行业趋势

  企业改革思路可以从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从产权制度层面,认真解决没有真正的所有者所造成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软弱及低效率问题,二是管理机制层面,坚决克服企业管理混乱、行为无

  序的问题,理顺政企关系,使企业内部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公司化是国有企业改革后一般所应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众所周知,公司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主要形态,又是最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组织形态,它不但具备有效的集中资本的功能,而且有一套能实现权责分明、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度。转换经营管理机制主要通过公司化改造的手段,使每一个企业都成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合格市场主体。

  什么是公司化。公司化,指大型公司直接投资经营的大农场,将农业生产、生产资料供应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纳入同一个所有制的经营体制内,由大公司直接经营,统一核算,把农业的产前、产后部门与农业生产直接结合在一个经济实体中,不仅能减少各环节之间的交易费用,降低成本,而且免去了许多中间环节,加快了产品投入加工和投放市场的速度。

  走出了一条紧跟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延长传统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之路。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场长远的发展方向是公司化,只有通过公司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农场才能有成果。我们的农场名义是企业,但与乡镇区别不大,一直在搞行政管理,大家对搞企业都不在行。特别是对公司化怎么操作,大家不太清楚,还有的同志认为公司化就是职工全部转制,农场全部转成私营企业。

  二、发展公司化农业企业的必要性

  所谓农场公司化,就是指实行现代公司制运作模式,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变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管理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使农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相结合,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举措,是中国农业最根本性的制度创新。

  1、构建合理而有效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现代农业是借鉴现代工业发展的经验,运用当代产业制度与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产业化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农业与工业起步阶段的生产组织方式都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组织单位,所以,农业发展的生产组织方式也应当借鉴工业发展的生产组织方式。早期的工业发展是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特征,生产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但最终发展到生产高度发达、劳动生产率极高的现代大工业,其演变就是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内部高度组织化的发展过程。没有规模化,企业就没有规模经济,无法扩大市场、降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推动技术进步;没有组织化,企业的规模生产不能有效整合,同样也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所以,生产组织是规模化生产的基础,而生产的组织化与规模化是工业由原始手工业发展成为现代大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样,也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农业资源只有通过公司企业化才能实现升级换代。系统开发、深加工生产、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按照“一体化”农业的要求,全

  面重新配臵资源,形成一大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农场企业,使其产品在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地比重较大提高。因此,必须把培育农场加工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工作来抓,应选择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向,构件拥有自有农业生产基地的“大农场”才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的根本出路。

  3、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规模和质量,没有规模就没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没有质量和安全保证就没有高效益。实行农业生产企业化,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农场生产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臵,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在集约经营、增产提质、转化增值等方面的潜力,使农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坚决反对为公司化而搞公司,为公司化而专门成立几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司,搞一些花架子,我们要的是农场通过公司化发展,不要因为公司化而产生负面效应。

  三、公司化农场的发展思路

  从制定战略性政策的角度来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推进农业运行的全过程,其中除农业产品市场化外,特别重要的是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土地和技术的市场化;二是推

  进农业运行的高度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业向第二产业延伸提高其附加值。三是实现农业运行的有序化,不但使农业生产各部门要有组织性地进行局部的分工与协作,而且还要实现与工业对接,产植业与加工业相联,生产与销售相配套,大范围内资源的有序和有效配臵。因此,寻找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整合与配臵及在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将各经济主体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化市场风险,提高组织化程度,应成为农场农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一)、做大做强农场企业是农场公司化的关键。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农场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领跑者”、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那么,农场企业的性质是什么呢?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农场企业的带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一种新型农业企业经营方式。培育壮大农场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培育农场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功能。因此,要把农场企业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来抓,按照生产规模和发展需要来规划布局农场企业,突出大(规模)、高(水平)、外(向型)、强(带动、辐射)。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立足高档次、在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大力气,促进农场企业发展。二是要因地制宜把培育农场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对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的农副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实行政策

  倾斜,从财力、物力、人力上予以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围绕主业辐射副业是农场公司化的具体要求

  农业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在于向工业化的转变,而工业化的转变程度与速度主要取决于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畜禽养殖,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立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化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群。

  1、围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提升规模竞争力。要进一步围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农场企业群体。重点围绕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做文章,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优化资源配臵,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突出的农业生产布局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高效农业格局。

  2、注重科技进步和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关键依靠科技进步。要引导农场企业从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重视引进先进的品种、工艺、设备和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农产品加工做精做深,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产品的技术竞争力。

  3、不断完善利益联结和组织形式,着力提升机制竞争力。要通过不断创新制度,在机制上寻求新的突破,增强组织整合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4、规划引导,实行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提高农业产业链和关联产业

  的经营水平,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壮大农场企业经营规模。

  5、引导农产品走品牌发展之路。积极培育农产品商标品牌,引导农产品走品牌发展之路。发展品牌农业,开拓市场是关键。产品再好,藏在深闺,也不会有市场、有效益。所以,现代农业是市场农业,品牌农业同样是市场农业。

  (三)抓好农业、繁荣工业、协调好服务业是农场公司化具体措施

  1、确定好主导产业。要充分利用本市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和壮大一批自身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辐射广的农场企业。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素,应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产品市场前景好,在现有产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和其它相关产业关联程度高,并能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且具有开发潜力的产业。

  2、着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要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嫁接农业、提升农业,加大对农场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创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场企业。农业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在于向工业化的转变,而工业化的转变程度与速度主要取决于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畜禽养殖,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立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化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群。

  3、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运用工业经济的方法重组农业生产和经营。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企

  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也是农业产业化能够高效有序运行的根本保障。用工业经济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强化农业生产和经营,是在产业关联互动的现代经济新格局上实现农业生产的工业化,从而促进农业向高级化产业推进和发展。

  4、做长农业产业链,大力推进高效农业产业化。从产中环节向产前信息服务、产后加工、流通、销售等领域延伸。重点发展种子种苗产业、优势农产品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做大基地、做强农场、做活流通,提高效益。

  形成了粮食种植业为基础,就地加工提高附加值,利用稻壳等废物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整套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发展。农场围绕水稻产业发展骨干项目,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和发展条件,或经过短期培育扶持,能够形成较稳定的产业规模和拥有相当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拳头产品,把水稻产业培育成关联效应大,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农场经济的整体水平,成为职工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开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且有发展潜力的拳头产品、支柱产业。这些企业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促进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提升产品,巩固和扩大企业在本行业中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水稻增产,加工企业提升其附加值,连加工废弃物稻壳也被八五七农场变成了宝。农场积极推广稻壳综合利用技术,实现水稻加工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大力发展节约型循环经济。

  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农业现代化公司的成立提高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完善了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为主导。

  走国有企业公司化的道路,通过用公司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国家由企业的所有者变成企业的股东,在确定国家股东地位的前提下,把国有企业改造成各种各样的公司企业,使其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和企业法人,解决国有企业产权不清、缺乏活力、效率长期低下的问题。市场经济对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要求是,财产权独立和完整、利益独立和责任独立,只有财产权独立和完整,企业才能有资格走向市场,才能独立地参与市场竞争;只有利益独立,企业才能趋利避害,精打细算,努力实现自身行为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企业内生出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只有责任独立,企业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和追求自身行为利益最大化时循规蹈矩,依法行事,以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为前提,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使企业内生出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四、建设公司制下“大农场”,实现“大农业”时代的意义

  现代农业的提出,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为它对农业赋予了新的内涵、功能和定位。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现代化首先是农业的现代化。现代农业建设,已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而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用“大农业”的体制和机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如何评估目前的相关政策、体制和机制,它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吗?

  这

  11个题目很大,涉及农业的功能定位问题。这样在管理上就无法整合成“一条龙”,管加工的管不了原料生产,管原料的管不了加工。但至少要有大农业的概念,整合资源,减少相互掣肘,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的管理效率。需要通过提升现代农业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现代农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各个部门适应这一变化,真正体现中央所说的“重中之重”的地位。

  2、现代大农业将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对抗国外农业巨头的竞争。全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了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进程。

  3、农业市场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和动力。农业市场化即农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中心,以农业企业为经营主体,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建立起市场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市场关系规范、市场竞争有序、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贯穿、渗透于农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推动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加快农业市场化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既是突破制约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瓶颈”的重大举措,也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所带来挑战的关键性举措,更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和动力。

  4、农业市场化有助于提高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将面临国外同业的直接和间接挑战,使我国小规模经营的农业处于和国外大农业集团不对等竞争之中。国外大农业

  12集团资金雄厚,捕捉信息和科技投入的能力较强,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生产,竞争中我国小规模经营农业就处于劣势,其中最大的劣势是缺乏有效的经营主体和强大的农业组织体系。市场化农业的推进将使主体明确,通过竞争自发增强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5、农业市场化有助于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的重要举措,但结构调整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实现农民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互动。通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司化改造充分激发企业的活力,建立健全企业内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其成为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有一易一难,容易的是国有经济比重调整和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后,通过公司化实现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建立健全企业内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成为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是不成问题的。公司企业制度固其管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有力的企业体制优势,但企业终极所有权人或所有权代表人的真正积极性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司企业经营管理者说到底是对企业终极所有权人负责的。解决这个问题,客观上讲是比较难的,首先要建立健全对国有股权代表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必须建立健全国有公司董事会成员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激励机制上讲,这些人应是企业待遇,效益好则可多得,效益差则少得,从约束机制上讲,既要行政法律责任的约束,还要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的约束,促使他们认真履行义务和真正负起应有的责任,克尽职守,完成代表人的任务。其次,要建立健全国有公司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其尽心尽职尽责地工作而又不超越规范。

  13按照传统的粗放模式进行的,环境污染、市场信息不灵、种植结构不合理、小块单户种植使科学技术难以推广等,都是无法克服的顽疾。扶持龙头、引进龙头,是产业化经营的生存活力源;抓住国际、国内市场,是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活力源;选好项目、引进人才、创新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后劲活力源。4、企业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公司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经营决策、投资决策、资金支配及产品销售等方面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在市场竞争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二、对发展公司制农业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公司,都因管理不顺、营销不畅等原因倒闭。近几年发展的订单农业也难以做大,但农星农牧公司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发展,它的有序运作及产生的效应,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2、开拓销售市场是公司制农业发展的动力。重视市场信息的搜集,随时关注市场供给、需求、价格变动,研究产品销路,搞好市场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品种、数量和饲养周期,采用契约的方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按照指定的品种生产,有利于统一进入批发市场,获取较高的利润,有效实现以销定产,产销对接,把农户生产与现代市场直接相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原有的农业公司没有根据市场规律来组织生产,重生产、轻销售,缺乏深入的市

  14场调查分析,只是根据当时某一产品的价格高就匆忙上马,往往因规模大数量多,造成供过于求。

  3、依靠科技进步是公司制农业发展的根本。公司高度重视农户掌握养殖技术的能力,在充分考察农户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才确定代养农户,并注重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

  4、加大资金投入是公司制农业发展的保证。有序聚合的大规模生产,提高了组织化程度,扩大了生产规模。

  关于建立我省农场公司化运作模式的若干思路及建议

  二、“十一五”期间农场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与挑战

  其次,“十一五”期间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增长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单纯的粗放型数量增长模式向以质量增长为主兼顾数量增长的模式转变,因此,必须面对我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环境,通过项目带动,推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农场空间布局集中、人才集中、优化资源配臵,从而为农场的优势产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

  农场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相对较弱与大多数农场资金紧、债务重的矛盾。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生产要素不仅会向优势企业集中,而且会向优势地区集中。特别是那些沿海地区兄弟省市的农场、工业园等,由于其优越的地理区位、市场条件、人才条件以及经济基础等优势,必将产生巨

  15大的虹吸效应,吸引周边包括福建的资源、人才、资金向其流动、集聚,使我省农场资源面临“流失”的危险,这样一来,农场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这种区域发展“位势”的落差将使我省农场“十一五”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制约农场综合功能的发挥。

  三、积极推广农场进行公司化运作模式的若干建议

  1、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经营理念。因此,如何借鉴、吸收省内外农场的成功经验并避免曾经走过的弯路,如何加快建立并鼓励我省农场进行公司化运作模式的体制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企业经营”,就是说在农场发展中,农场要实行公司制运作,并成为“独立经营、承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市场投资主体。

  所谓“市场运作”,就是开发公司除主要负责人原则上由管委会兼职外,其他人员由开发公司自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激活用人机制。对政府授权委托开发公司运营的国有土地等资产,应由开发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投入产出平衡并增值。2、坚持“规划先行,规划高起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场建设总公司设立的关键在于,要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建成一个实体化、法人化,并且能独立承担经营风险的机构。

  首先,政府要选派一个有能力、有魄力、善于市场化运作与经营,且政治可靠、作风正派的得力领导作为总公司负责人,这是农场建设

  16市场化运作的领军人物(实际上是双重身份)。同时,还要派遣或聘任财务总监和法律顾问及规划设计与建设人员若干人,共同组成总公司领导班子,以加强对农场的经营管理。

  6、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与政绩考核体系

  要建立农场总公司全体人员与农场建设的利益共生共长的利益共同体,这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与政绩考核体系。要激活用人机制,推行企业化工资分配制度,试行公司领导年薪制,可考虑年薪与园区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其他人员由总公司根据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等自行制定工资标准,在分配上拉开档次,奖优罚劣,以调动创业积极性。在用人机制上,必须十分强调所有人员与农场发展利益的一致性。

  为促进农场健康发展,还必须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2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

  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于家万户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这种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模式,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

  1(一)公司化:主要形式是企业介入产中,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核心基地规模,提高自营种养规模,公司化是企业直接投资产中环节,企业负责自身的生产经营。这两种形式都是企业统一生产经营,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通常意义上的产业化是“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这种简单相加的一体化经营是很不稳定的。而公司化则是企业直接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面对优质的农业资源和巨大的商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做强农业产业的强烈愿望,企业和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工商业主有着挖掘农业商机的强烈冲动,农民有着盼望龙头企业带动,盼望联手闯市场,盼望摆脱土地羁绊、跳出农门当市民的美好梦想。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化、园区化、合作化就应运而生了,同时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也极大地反作用于生产力,为现代农业的建设开辟了美好前景。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的刚性束缚,培养企业的自主性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对于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和培养企业的商品经济关系意识,发育市场经济的各种要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并提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走国有企业公司化的道路,通过用公司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把国有企业改造成各种各样的公司企业,使其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和企业法人,解决国有企业产权不清、缺乏活力、效率长期低下的问题。具体操作大体是,一是大型国有企业逐步改造成上市公司,通过向社会直接融资,改造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当然,这种改造一般是国家对企业进行控股;国有企业既定的产权制度安排所产生的效应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使国有企业失去了内在的激励和约束力量,损失了效率,从而失去了企业一般的高效率特征,正确的思路应该是,上述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思路,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从一定角度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多种多样国有企业改革的试验,大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市场经济对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要求是,财产权独立和完整、利益独立和责任独立,只有财产权独立和完整,企业才能有资格走向市场,才能独立地参与市场竞争;只有利益独立,企业才能趋利避害,精打细算,努力实现自身行为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企业内生出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只有责任独立,企业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和追求自身行为利益最大化时循规蹈矩,依法行事,以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为前提,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使企业内生出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这样一个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可以从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从产权制度层面,认真解决没有真正的所有者所造成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软弱及低效率问题,二是管理机制层面,坚决克服企业管理混乱、行为无序的问题,理顺政企关系,使企业内部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公司化是国有企业改革后一般所应

  1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众所周知,公司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主要形态,又是最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组织形态,它不但具备有效的集中资本的功能,而且有一套能实现权责分明、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度。企业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建立企业内部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其内部活力强大而又行为规范。要实现这一目标,转换经营管理机制主要通过公司化改造的手段,使每一个企业都成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合格市场主体。通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司化改造充分激发企业的活力,建立健全企业内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其成为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对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要求是,财产权独立和完整、利益独立和责任独立,只有财产权独立和完整,企业才能有资格走向市场,才能独立地参与市场竞争;只有利益独立,企业才能趋利避害,精打细算,努力实现自身行为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企业内生出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只有责任独立,企业才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和追求自身行为利益最大化时循规蹈矩,依法行事,以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为前提,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使企业内生出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公司化是国有企业改革后一般所应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众所周知,公司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主要形态,又是最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组织形态,它不但具备有效的集中资本的功能,而且有一套能实现权责分明、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定义

  给现代企业制度下定义,需要特别把握好四个基本点:

  一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现代企业制度对应的是市场经济;

  二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现代企业制度对应的是社会化大生产;

  三是从法律的角度看,现代企业制度对应的是企业法人制度;

  四是从产权的角度看,现代企业制度对应的是有限责任制度。

  因此,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一整套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

  (1)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

  (2)严格而清晰的有限责任制度;

  (3)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

  (4)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5)它的运行环境是市场经济体制;

  (6)它的生产技术条件是社会化大生产。

  21(5)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为什么说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

  。法人治理结构的本质决定其在现代公司制度中的核心地位

  1、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公司的分散,使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成为必然。但是如何去解决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问题呢?最关键的就解决处理法人治理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也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本质所在。法人治理结构便是通过上述关系的处理来解决现代公司制度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

  2、现代公司制度的又一特点是公司行为的高度规范性。公司的高度规范性主要还是要决定于公司内部组织构架的规范性,且最终要取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高度严谨性。因为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指其组织构架,更在于其结构之间关系的确定,及各结构职权运作方式的确定,合理,科学地处理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关系,使治理结构有序规范地运作,才能实现现代公司制度的高度规范性,才能够在法律调整的情况下形成有效的内在运行机制。

  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解决对现代公司制度基本问题的主要方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经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建立高效的公司这行结制,主要包括"权责结制,用人结制,激励结制,监督结制、只

  22有解决这些问题后才建立,发展现代公司制度,面且决定这一问题的方法在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治理"。

  以国营农场为基础办的农工商联合企业,改变过去单纯生产原料产品的状况,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是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组织。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完善的农业基础设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垦区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强做大以食品工业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个农业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布局,逐步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会化水平。不这样做,农业就不可能实行大规模的全面的机械化,不可能大规模地全面地采用一系列的先进科学技术。

  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二)

  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实行产、加、销一体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业地区提供原材料、工业地区搞加工的传统的二元结构的生产力布局,农业地区立足于优势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拉长了产业产品链条,从而得到了加工业的反哺。在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的经营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抵卸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23农业产业化经营涵盖面比较广,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地区经济走上良性循环。

  那么,如何创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有几种渠道:一是国营农场和县以下国营、合作涉农流通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和延伸服务,改造成为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国营农场,技术实力强,组织化程度高,只要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就可以成为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一是办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关键是按经济规律办事。要遵循示范、引导、启发、教育的工作方针,坚持典型引路,不得搞行政命令,不得下达指标,不能刮风,不能一哄而起,不能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在创办农业“龙头”企业上再来一个低水平重复建设。一定要立足于面向市场和在对本地优势的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主导产业,做到各具特色,形成规模。三是创办农业“龙头”企

  业必须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可急于求成,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途径也允许多样化、多形式。

  公司制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公司制形式是指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或以合伙的方式组建农业公司,在大规模租地的基础上形成大农场、大种植园、大

  24养殖场等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形式。它是“农田园林化、布局区域化、作业机械化、农艺规范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的现代农业经营理想形式。目前,在我国沿海珠江三角洲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比较充分的地区,在“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的精神鼓舞下,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由于公司制实现了农业经营主体与市场的直接联结,利益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等“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必然约束他们注重增加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努力改善农田生态作业环境、成立自己的农业研发机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标准及检验检测体系、主动按市场要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等,这些在现存分散经营条件下必须由政府实施国内财政政策支持才能做好的农业工作,从而真正实现我国农业性质由政府的“事业”。向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转变,实现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政企分开”,实施公司制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农业公司”企业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与要求土地规模化经营相适应,是我国农业发展在WTO环境下、在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中的必然选择。它构成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司制农业经营模式将改变我国建国以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引领我国农业走向“农场化、企业化”经营,实现我国农业市场化、现代化。

  一、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25即“农业一体化”。其本质内容是通过市场功能主体相关环节的联合,对农业产供销、农工商实行专业分工上的协作经营或合同式经营,形成一个交易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动体,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区域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从产前、产中、产后和产业链进行系列开发,实行产供销、农工商结合,把农民、龙头企业和市场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根据国情,适度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多渠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产业链条,因地区、产业制宜采取合适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最大限度地走向开放、扩大国际市场。具体的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资源的互补性,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合理解决土地“三权”问题,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以科学技术为动力,积极按国际标准实行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发展农业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它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的主要转换方式,是工农业由非平衡发展转向平衡发展的载体,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6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和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化的理论定义,以农业产业化为例,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的基本思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1、面向国内外大市场;2、立足本地优势;3、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4、实行专业化分工;5、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6、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方式和目的第二,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化的骨干力量,抓好了可以带动更多农户和基地,也是农村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

  2试论高速公路公司制改革

  为了适应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形势,全国交通行业普遍进行了高速公路公司制改革。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的性质开始由行政事业型向企业经营型转变。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

  一、高速公路公司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我国的高速公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并迅速在全国各地形成建设高潮。自90年代至今,高速公路在继续保持量的扩张的基础上,出现质的飞跃,其突出特点就是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所以发生这种历史的演变,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

  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因素

  1、投资体制:

  完全由国家承担高速公路投资责任,筹资渠道单一,财力物力有限,资金紧缺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制约了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

  2、建设体制:

  主要是通过设立指挥部组织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由于指挥部是临时性机构,投资责任和今后的经营管理责任不明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设和营运管理的脱节。

  3、管理体制:

  2长期维持行政事业型的管理模式,工作思路、管理措施、内部制度等各方面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征,机构臃肿、机制不适的问题日渐显现。

  因此,对高速公路实行公司制改革和经营,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应变之策,也是高速公路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

  公司制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加速交通国有资产营运,广开筹资渠道。

  通过公司改制,使高速公路由无偿投入转变为有偿投资,及时收回建设成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公司的筹资融资功能,积极开展合资合作、募集股份、发行债券、转让收费权、BOT等多种资本营运活动,不断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促进高速公路滚动发展。

  2、有利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确保工期和质量。

  通过设立高速公路公司,确立法人主体资格,统一负担建设管理和营运管理的责任;同时,建立投资风险约束和责任保障机制,形成对工期、质量和投资的严格控制。

  3、有利于建立新型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推进高速公路的机制转换。

  2通过公司制改革,使原有高速公路管理机构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企业,将高速公路纳入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轨道,促进高速公路的规范经营管理。

  4、有利于实施“抓大放小”战略,推动交通国有企业的全方位改革。

  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兼并,形成交通企业资金、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势互补,发挥高速公路公司骨干和龙头的作用。

  二、高速公路改制应把握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与其他产业相比,高速公路有其固定的性质和特征。在公司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地把握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改制工作。

  (一)

  高速公路改制应把握的特点:

  1、资产量大、收益率低、回收期长。高速公路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少则几亿、几十亿,多则上百亿,单位成本已达到2000-3000万元/公里。与此相对应,高速公路收费较稳定,但收益水平不高;要收回巨额投资,必须经过较长的经营期限。因此,要认真做好改制过程中的资产处臵工作,严格进行资产评估,科学界定改制的资产范围,根据改制工作需要对资产进行合理地剥离和重组。

  32、垄断性和公益性。一方面,国家积极鼓励各种渠道的资金投资高速公路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呈关国计民生,国家总体上对高速公路仍处于垄断地位,一是投资垄断,即国家对高速公路的投资占主要成分;二是经营垄断,高速公路收费经营由国家进行特许;三是地域垄断,在一定区域内,较少出现并行公路同业竞争的情况。同时,高速公路要为其他产业服务,为千车万人服务,其公益性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高速公路建设、经营必须体现国家总体规划和政策意图,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顾及国家、社会和企业各方利益,努力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线状分布、点多路长。这方面也是高速公路与一般工业企业和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相区别之处。在改制过程中涉及机构设臵、地方关系等问题时,应适当考虑这一特点。

  4、经营职能和公路执法相融合。在高速公路由行政管理转为企业经营时,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因此,要在坚持政企分开的同时,按照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积极探索经营行为和执法行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

  (二)

  改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公司法》、《公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进行改制工作。

  2、结合高速公路实际。根据高速公路资产、人员、管理的具体情况,拟订切实可行的改制方案,坚持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

  31在改制的步骤安排上,要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3、促进高速公路发展。改制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进一步加速高速公路发展,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指导和推动改制工作。

  4、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高速公路收费、筹资要面向市场,建设和养护要推向市场,经营管理要加快与市场的接轨,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5、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构建设高速公路公司的外部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

  6、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格界定产权关系,明确资产经营责任,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办法,不断提高高速公路资产的营运效率。

  三、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公司所有权归国家所有,高速公路公司对公路的管理是国家授权委托管理,高速公路公司作为一种国有企业,在公司化改造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或偏向,如:有的简单地用行政手段实现表面上的公司化改制,并没有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而有

  32的只有股份制之名,而无股份制之实等,笔者认为,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中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

  性质仍有些模糊,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与银行贷款,现有的公路建设经营单位或公司也绝大部分是国有性质,这给高速公路管理机制的改革增加了复杂性。在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的转制过程中,国有资产将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这往往形成政府对高速公路公司企业化的经营实施过多的干预,从而混淆了政府与企业的职能,高速公路公司在管理上往往无所适从,形成政府多头主管,又似乎没有具体的主管好,使高速公路公司无法专致于经营管理,造成高速公路公司的性质有些既要推行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又要依照事业单位的特点管理人事。同时,又要顺应企业化要求实行全员合同制,其中又不乏保留行政单位的级别、标准,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既好象是政府机关官员,又如是企业的经营家,执行的标准、规章也是令人模糊。也就是说,大多数的高速公路公司的人事关系、产权关系还不明确。在经营管理方面,经营方式、技术手段、经济效益等方面仍然需要改善和提高。这些目前实际运行中已经存在的问题,将随着WTO时日的到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与经营的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矛盾更加明显,并且将使高速公路的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显现出来。

  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把企业推向市场,而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资本运营,以更好、更快的促进和发展管理高速公路。显然,我国现阶段的高速公路管理现状的一路一公司

  33毕竟带有小农经济色彩。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转让、兼并等市场行为,那些经营不善或基础不好的公司则可能面临着倒闭或破产和命运。在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时明确了产权、经营权、人事权以及产权部门与经营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实行政企分开,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促进高速公路公司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明智举措。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离不开政府的保护和扶持,但企业也不能忘记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才是企业得以持续长期自下而上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应该把稳定的经营、良好的效益,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作为高速公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贯长远目标。

  (二)

  国家股比重高,法人治理结构不明确。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的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经营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公司制作为现代制度中的一种普遍而又有效的组织形式,其最大的特征是“两权分离”。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与银行贷款,现有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公司也绝大部分为国有性质,虽然有的高速公路公司通过股票上市,其目的均是以价值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对企业全部资本和生产要素优化配臵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从而实现资本的最大化增值这一根本目标。但是,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期的特点,以及它的基础设施非竞

  34争领域的行业属性,加上政府的行业保护,因此,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股份过分集中,国家股比重高的情形就特别突出。同时国家股比重高实质上为政府支配公司提供了条件,政企不分的现象难以发生实质性变化,使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履维艰。并且国家股比重高,也容易使国家股投资主体不明,因为国家股本的最终所有权并不明确,就会形成国有股代理人的手中监督权和控制权成为一种“廉价投票权”、“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突出,资产收益的减少,但偿债责任则避重就轻,难以明确公司的权、责、利的关系。按照委托代理理论,“两权分离”可看作是一组委托代理契约关系,在“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的企业,由于所有者与内部人的效用目标不一致,因此在主要经营活动情况下,就容易产生内部人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代理人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就应运而生。国家股比重高,也容易造成股份制企业改造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如:按照《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的董事会员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总经理则由董事会聘任,但在高速公路公司,大多董事会和总经理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公司负责人则纳入国家行政系列,或者直接为政府主管、政府官员兼任,公司董事会成员竟然先于股东大会召开之前就以行政任命形式产生,有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而也使得高速公路公司摆脱不了对政府的依赖而成为市场主体。同时也弱化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制衡关系,高速公路公司的股东大会则成为“橡皮图章”。

  35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即指公司内外部的一种契约或制度安排,也就是指一组联结并规范所有者(股东)、支配者或经营者(董事会),管理者(经理)、使用者(工人)相互权力和利益制度的安排,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从而达到诸方面利益的均衡,以保证效率提高和交易成本降低,即经营制度的运行成本的降低。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对于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而言,高速公路的所有权是国家的,所有权是很明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其所有权代表却始终缺位。虽然在高速公路控股公司中,也设立了董事会,但国家政府这个最大的股东在董事会的具体人则是虚假的,公司的治理结构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从而对经理人的行为失去约束。具体表现在:股东会的约束虚化;董事会的监督形式化;监事会则形同虚设。由于主要领导人员如:董事会人员和经理人员几乎全由政府人事部门直接任命和委派,并且还保留国家干部的身份和行政级别,即所谓的“官员企业家”,常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从而使得高速公路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创新阻力大,权力制约和监督乏力。董事会不是由股东大会产生,意味着他也可以不向董事会负责,且不受董事会制约,不受经理市场的约束。这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董事长或

  36总经理则独揽大权,失支约束和控制,经营者的权力则不断被强化,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明确,出资者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应该是在明晰产权基础之上的“三权”分立,即:决策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督权(监事会)和经营权(经营者)的“三套马车”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的国家股比重大,法人治理结构不明确,国家资产所有者的“虚臵”,在没有所有者监督和约束下,不可能期望国有产权代表象经营自己的资产那样管理和经营国有资产。同时,由于国有产权代表虽然拥有国有资产,同时,由于国有产权代表虽然拥有国有资产的控制权,但并没有索取控制权下使用收益的合法权益。因此,这种控制权秘利益索取权的分离,必然导致国有产权代表对其控制权的漠然视之或滥用,从而强化个人在利益冲突中心的优势,其结果是容易使国有资产和利润被不断侵蚀。

  (三)

  内部控制机制相结缺乏,激励约束机制作用较弱

  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中,国有股份的过分集中,国家投资主体不明确。因此,所有者的主权被分散到各个不同的行政机关。政府对高速公路公司的控制则表现为行政上“超强控制”和产权的“超弱控制”。经理人员正是利用政府产权中的超弱控制而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尤其是关键是控制现象十分突出。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关键人士大权独揽,集执行权、控制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这种现状的后果容易导致关键人在缺乏制衡机制的情况下,自觉或不自觉地

  3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从而使得内部规章制度“有法难依,有法不依”,而内部控制的失衡也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数字造官”的现象产生。

  董事会是代表全体股东行使所有者职能的常设机构,也是高速公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正是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明确,从而导致的董事会的定位不明。因此,致使他们未能把自己看作所有者的“守护神”,更不用说很好的履行对经营者的监督职能。此外,有的甚至将所有者的代表与经营者的角色交叉重叠,加上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分设专门委员会,董事会缺乏分工,故而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内外部审计,投融资决策,薪酬激励等是由经营者一手操办,而缺乏专门的董事监督,从而内部控制进一步弱化。另一方面,由于高速公路公司的性质有些模糊,导致政企不分现象存在,也使得经理人员又利用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来摆自己的经营责任,转嫁自己的风险。同时政府考核这些国家股东的代表也是沿袭机关或事业单位中传统体制下的一套老办法,干好干坏一个样,“大锅饭”的形式上绩评价并不能起到深层次上的精神促进,使得公司的经理人认同于只要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就可摆脱管理上的责任。高速公路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现状不明,关键人控制现象,导致内部控制作用的弱化,内部控制的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就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有效监督,这种监督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一种权力制衡,如果这种制衡格局被打破,将不利于高速公路公司的健康发展。

  3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连结点,它不是由出资人作为个人来进行管理,而由一个法人治理结构来经营管理,即股东授权董事会经营企业,董事会则委托经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为了克服委托人或代理人的所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委托人必须运用恰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协调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关系。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规范经理人员行为和缓解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政府的行政干预较多,性质上的模糊,产权、经营权、人事权以及产权部门与经营企业之间的责、权、利不明确,没有形成竞争的经理人才机制,潜在的竞争者对现任经理人员威胁较小,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传统体制在国有控股公司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经理人员的约束进一步受到限制。而招手代理链的过长,也极易使委托人的监督约束弱化。一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按照国外经验,就要处理好管理者的报酬问题。其核心是通过赋予经理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以控制代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的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中,管理报酬形式主要是固定工资+奖金(或年度分红),实行的报酬方式仍是没有同实际业绩相挂钩。由于经理人员大多数是行政任命和“官员企业家”。因此,有的工资形式仍是套用行政编制级别方式,体现不出风险,可谓旱涝保收。即使是上市的高速公路公司,似乎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也仅为这些管理人员茶余饭后的谈资谈不上息息相关。可想而知,经理人员对公司的经营能像管理自家的财产那样高

  3度专注吗?目前,高速公路的报酬方式以行政级别定位,并不能体现风险与责任对等、报酬与业绩挂钩,故而难以起到激励作用。

  四、高速公路公司制改革对策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中存在的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相应的实施对策如下:

  (一)

  减持国有股,稀释股权集中度

  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选择一些好的,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地位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门国有股,所有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这个决定为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总体方向,根据《决定》要求,国有经济必须进行战略大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为,国有经济将继续保持控制,而在某些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将会有步骤地退出。

  高速公路属于基础设施行业,属于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也是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与领域,但由于国有股权过分集中所带来的上述种种弊端影响着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的健康发展,因此,结合高速公路的实际,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可采用以下方式减持国有股,稀释股权的集中度。

  42、重组国有股权

  通过重组将单一由政府管理控制的国家股转成由多个不同的国有资产委托机构共同持有,使得原有的过分集中持股的国有大股东转变成为几个独立的小股东,但并不改变高速公路国有性质,实质上高速公路的最终所有权仍然属于国家,通过重组国有股权,可以降低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持股比例,从而使股权的集中度得以稀释,可以逐步缓解控股股东实行的“一票否决制”或是内部的关键人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内部人控制”,进而净化内部控制的环境。

  3、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来确定高速公路资产的归属。

  在不改变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将政府持有国家股为主的股权结构变为多个法人持股为主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模式,形成彼此平等的,相互独立、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多个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既可以降低国家股过分集中所带来的政企不分问题,又可以解决国有股股权主体不清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减弱政府“超强控制”。

  引进多个投资主体,还可以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形成多元产权模式,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运营效率,达到优化资源配臵的作用。

  (二)

  完善法人治理机构

  1、实行完全意义上的股份制改造

  41高速公路上市的股票要通过证券一级市场发行,证券二级市场流通,针对高速公路国有股权过分集中状况,以及高速公路的行业实际,在减持国家股方面可采取分步实施方式。即从绝对控股到相对控股,从相对控股退到法人持股,完全股票化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股份制改造,从而建立起由股东大会到董事会,监事会到经理阶层与职能部门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2、优化董事会结构,强化监事会监督作用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多方位的挑选具有战略眼光的善于统筹全局,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善于协调各方关系的企业战略专家出任董事长,降低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强化董事会代表所有者行使职权的功能,淡化董事会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职能,并且在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投资委员会等,要让董事会确实起到约束经营者行为的作用。监事会成员中的内部成员数量,应以外部监事为主,以保证其独立客观公正性,监事会成员的任免,以及执行监督的费用也应该由股东大会决定。另外,职工监事即监事会中的内部职工代表也应该在相关的待遇,职位变动的管理等方面独立起来,以保证其应有的独立性。

  通过对董事会的结构优化,以及对监事会监督作用的强化,才能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机构,使董事会、监事会真正对股东负

  42责,从而发挥其维护所有者利益的作用,以保证高速公路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3、实施多元化股权结构,真正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

  只有实施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才能避免单个股东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高速公路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内的各个独立利益主体,如:国有股、法人股或个人股东,都通过其合法的投票权行使其所有者的权力,进而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另外允许专业机构代表广大散户股东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投票表决,尤其对于公司的重大投资融资活动进行监督,以减少关键人控制的行为发生。

  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针对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中的股东大会仅是大股东或经营者操纵的“橡皮图章”而言,究其原因,是股东大会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股东大会只有掌握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经理人员的任免权,才能真正产生有效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监督经营者行为的最高权力机构,而不是所谓的“橡皮图章”。

  (三)

  加强控制与监督,试行股票期权激励

  通过对高速公路公司国有股权的稀释,改变“关键人控制”局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的定位明确,避免所有者代表与经营者角色重叠,并按照国际惯例设臵专门委员会等,来加强高速公路公司的内部控制,在监督上不仅仅停留在财务报告的审阅,经营业绩的审核等事后监督上,更重要的是对公司的重大事项,如:重大投

  43资项目,对外提供担保、资产抵押、利润分配进行监督,以及在内部控制上进行事前、事中的监督,尤其是在建立经济责任制或重大决策失误赔偿制等,即在公司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人员要按责任大小赔偿经济损失或负法律责任,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的,一经查实,有权解除聘用合同,并按相应的党纪、政纪、法纪追究产权代表人的相应责任。

  现行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中采取的激励方法包括意识形态激励,行政手段激励以及保障机制激励等。这种激励在外部监督和约束乏力时,内部制衡因经理人员权力影响而失效时,其对经理人员的约束就建立在脆弱的道德机制以及一系列的指标考核基础上,尤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经理人员的“败德行为”等就不可避免。高速公路公司化改造必须改革经理人员的行政任命制度,把经理人员推向市场,建立能者上,庸者让的竞争机制,并通过将报酬与公司业绩挂钩来起到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的高速公路公司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毕竟我国的高速公路公司化相对发达国家起步晚,在经营规模,管理经验,融资能力,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公司化背景也不如发达国家。相信随着市场环境的完善,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的高速公路公司一定会逐步增强其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能力。

  44企业重组是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由于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场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企业办社会,辅助单位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重复低效投资等现象广泛存在,使得企业效率与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重组是企业优化资本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管理体制模式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重组使各种不同资源能够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出企业人、财、物资源的能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突出建设产业推动型农业。立足于强化产业特色优势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突出产业集聚、规模化品牌经营,不断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性地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加工促调整、带基地,形成龙头企业与基地一体化生产经营格局。重点围绕棉花、生猪、水产、乳业、蔬菜、种业等优势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引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适销对路的精深加工产品,建立一批市场型、科技型和效益型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按照巩固提升农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思路,突出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工业,不断提高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发展流通服务业,建设具有农场特色、层次多样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把国有农场建设成为当地农产

  45品流通的集散地,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国有农场农业职工收入中非农产业所占比重。

  许多人希望通过公司化改制,可以使国有企业摆脱政府机关的控制和干预,获得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企业和职工的潜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保持企业的持久发展。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目的是为了将市场经济体制和公有制结合起来,将企业改制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法人企业。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首先要确认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成为资源配臵的载体,使其运作受自身利益的驱动,进而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对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

  企业的公司化改制,是指企业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由企业之外的其他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对该企业投资入股,将原资产结构单一的企业改制成由多个投资主体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行为。从法律主体来看,原有企业的法人资格并不消灭,而只是发生了变更;从改制行为性质上来看,公司化改制属于法律行为,更进一步说是合同行为(不同于契约行为),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决定设立一个公司法人的行为(当然,不属于新设公司,而属于改组设立)。企业的公司法改制受到公司法以及相关法律的调整。

  3.公司制模式,这也被称为是股东权模式,即投资者依据其投资额享有股东权,对公司享有资产所有者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

  46管理者权,投资者对公司债务只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对其全部财产享有财产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因此,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制能够有力地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其根本目标之一也正是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经济细胞的企业必须成为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充分的创新能力,否则就会因无法满足和实现市场的需求而被市场机制淘汰出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是为了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回应市场的需求和条件的能力,能够积极投身于市场竞争的洪流之中,不断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

  (一)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机构

  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尤其是公司的组织机构,吸收了代议制国家机构的某些设臵机理,同时加以改造,使之适应以营利为目标、以资本联合为特色的公司企业的需要。它以公司内部的行政力量(所谓“看得见的手”)取代了市场机制(所谓“看不见的手”)来配臵企业内部资源。过去通常由市场来完成的交易,现在则被“内部化”到公司内部由企业的经理进行协调和控制。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交易成功率和企业效益。

  (三)直接开发和管理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困难性

  4但是如果由政府来管理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激励企业中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话,则不可避免地,政府会运用行政手段或带有行政化色彩的手段,这样会造成国有经济领域的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必须将国有企业交由市场化的经济主体来经营管理。

  人才的少,及激励方式的计划性和行政性。

  三、实现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国有企业既无须为企业能否营利而激烈竞争,这样企业就丧失了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于国有企业的职工,既没有失业的危险,也没有获利的可能,工作量的多少和职工工资没有联系,而且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几乎没有发言权。平时的机制修修补补,只是在叠加,只能解决表面的东西,不能根除根本性的东西。只有从体制上解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臵基本上通过市场加以进行。因此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否被市场接受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得足够多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因此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服务策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吸引资金、人才、原料等资源向该企业流动。因此,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可以激活国有企业长期沉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充满活力和拥有主动权的企业将有力地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4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的含义;目的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型企业;

  二、深化监狱体制改革,推进监狱企业规范运行的改革对策

  市场化改革。一是对纯工人企业要放开搞活,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职工队伍稳定的前提下,面向社会,通过股份制、租赁、拍卖、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制,使工人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产权关系上理顺与监狱企业的关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后适时与省集团公司彻底分离。

  以上改革,彻底打破了铁饭碗和铁交椅的现象,极大调动了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近几年来,农场以改革为动力,以惠侨为根本,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性调整,农业以种植名优经济作物为主,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服务业以发展物流业为主,基本建设以基础设施和"侨居工程"建设为主,目前已形成比较鲜明的特色经济区,农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夯实侨区基础产业

  (二)努力发展以淀粉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初步实现了工业立场的目标。

  4建立纯工人农业分场的几点思考

  (二)管理机制仍需创新。管理创新是推动农业分场发展的关键。实行警让工上,保持当前农业积极的发展态势,推动分场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就必须深化纯工人农业分场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逐步建立符合纯工人农业分场特点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建立纯工人农业分场试点单位是白湖农业发展一项重要的举措创新,对全面推行纯工人农业分场起积极示范引导作用。当下纯工人农业分场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比如内部激励、岗位职责等管理机制还不完善,与推进白湖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三)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人员素质影响或决定一个单位发展潜力。实践证明,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要有雄厚的农业技术作支撑,而且要求从业人员要有较高素质为保障。多年以来,白湖从事农业的大部分工人在农业发展上起辅助作用,有部分工人长期形成依赖心理,在思想上,表现为缺乏进取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工作能力不济,缺乏艰苦奋斗、居安思危的精神状态,懒散松懈的工作作风一时难以改进。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建立纯工人农业分场

  监狱体制改革即将开展,推进建立纯工人农业分场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在推进建立纯工人农业分场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配合监狱体制改革,以确保稳定为前提,有计划、50

篇六:农场企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推进湖北垦区农场企业化的几点思考

  蔡志文;方艳珍;黄昊森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6(000)00【总页数】4页(P17-19,29)

  【作

  者】蔡志文;方艳珍;黄昊森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经贸处;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经贸处;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经贸处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出台,为湖北农垦的改革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意见》指出:要强化国有农场农业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农场与职工间合理的利益关系和风险机制。湖北垦区作为属地化垦区,正确处理好改革方向与路径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湖北垦区最大的问题在于农场行政化趋势严重,这与中央关于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主线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农场经营功能,推进农场企业化势在必行。

  湖北垦区农场企业化改革就是要把国有农场变成统一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化、一体化经营为主要方向,构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国有农场为核心,以产业公司为龙头,以合作组织为辅助,社会化服务贯穿始终,市场化运作覆盖全程的农垦农业经营体系,形成家庭农场和国有农场、产业龙头之间更为合理、更为紧密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实现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有机结合,传统主体与新

  型主体竞相发展的农垦新型农业经营机制。因此,农场企业化的切入点应该是改革创新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

  在湖北垦区,创新双层经营体制的重点和难点是强化国有农场统一经营和管理服务职能,这也是农场企业化的关键所在。湖北垦区农场的情况千差万别,推进农场企业化应针对农场的不同发展阶段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国有农场企业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生产费用和生活费用自理,产品由家庭农场自行处置,农场收取“经营田”租金,农场提供生产技术、代耕代收等经营服务,家庭农场与国有农场利益连接较弱,生产经营的风险由家庭农场承担。目前我省大部分国有农场处于这一阶段,特征是“两田制”大量存在,农场经营功能弱化。

  第二阶段:随着农场统一经营服务能力的增强,国有农场对家庭农场的产品具有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场对接能力。农场范围内的大部分农产品通过国有农场有序进入市场,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国有农场与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利益联结体。家庭农场主要承担生产环节的风险,其他风险由农场或者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承担。这一阶段,国有农场范围内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农场及控股、关联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逐步优胜劣汰,农场在产业链的高端和重要节点控制力逐步增强。

  第三阶段:随着国有农场实力增强,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支柱产业链日益完善,农业全程服务体系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协调运转,龙头企业与国有农场之间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规范,国有农场有能力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经营,农业职工转变为农业产业工人,不再以家庭农场的形式组织农业生产,种养业真正成为国有农场的第一车间,生产经营的全部风险由农场承担,农场彻底企业化运作。国有农场真正成为全产业链经营的国有农业企业。

  推进农场企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农场应针对本场所处的阶段瞄准目标,采取分步走方式稳步推进。没有进入第一阶段的,要向企业化方向努力过渡,处于较高

  阶段的可以实行先试。在推进过程中,要顶层谋划设计,争取各方支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做到有序、平稳,同时要大胆创新,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和创新,为农场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1.政企分开,确立农场市场主体地位。按照《意见》要求,农场整体转制为国有经营公司,依法依规对区域内国有资产进行经营,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农场社会事业管理纳入地方政府预算序列,由农场剥离出的管理区承担。

  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一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建设,建立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发挥董事会决策作用、监事会监督作用、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二是建立国有农场领导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三是实现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四是建立健全企业各类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制度,形成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

  3.谋划农场主导产业,培养农场经济实力。国有农场在企业孵化培育中,应该按照全产业链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合理谋划产业布局,根据本区域的产业发展现状,从产业链高端入手,培育农场自有和控股产业龙头。力争通过农场龙头企业实现该产业的一体化运作经营、效益提升,同时逐步带动周边区域农业资源效益提升,使农场逐步成为区域产业发展龙头。

  (一)处理好国有农场企业化与家庭农场租赁经营关系

  摸清家底是农场企业化的基础。土地及农场范围内的资源是国有农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场企业化的根本。因此在推进农场企业化中要协调好农场与农工及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国有农场土地等资源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农场。因此在推动农场企业化的进程中要协调好农场与家庭农场承包租赁的关系,明确家庭农场作为农场企业化运作的第一车间,农工是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生产者的角色定位,确保国有农场合理合法经营国有资源,确保保值增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其次,应逐步构建权利关系清晰的国有农场土地等资源经营制度。建立职工家庭经营面积、收费标准、承包租赁期限与职工身份相适应的衔接机制,防止简单固化承包租赁关系,维护农场对资源的使用权。

  同时,应清理调整不合理的土地等资源承包关系,维持农场经营效益。解决土地等资源承包期过长,租金过低,拖欠租金、改变用途、破坏资源、长期闲置、私下流转等违法违纪问题,确保农场经营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规范垦区“两田制”是农场企业化的关键。各农场要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按照均衡分配、公开、公平原则,出台

  “基本田”和“经营田”分配管理制度,协调好职工和农场的利益平衡。

  (二)正确处理农场企业化与全产业链经营的关系

  谋划培育农场国有控股龙头企业是农场企业化的重要条件。农业企业化必须组建和发展农场支柱龙头企业,才能支撑农场产业发展。各农场要针对本区域资源特征和发展现状,在具有湖北特色的粮食、油料、水产、蔬菜、果茶、种子、棉业、禽业等资源上做文章,找准农场的主导产业特色及生产经营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分类发展具有良好前景的加工型、贮运型、贸易型等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以达到建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片区域经济的目的。

  1.龙头企业的谋划要坚持“三高”(高层次、高水平、高效益)。

  “高层次”指龙头企业应高层次运作,要有较高层次的优势产品、品牌实施条件和高层次的发展前景,要立于“产业链”的高端和关键节点。

  “高水平”指龙头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和运用推广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工艺技术设施和规程。

  “高效益”指龙头企业具有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能有效延长和衔接产业链,创造较高附加值,企业有较高经营盈利能力。

  2.产业谋划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是产业选择上有重点。湖北垦区应把粮油、种业、果蔬、水产品、肉禽蛋作为发展重点。特别是城郊型农场要围绕果蔬、肉禽蛋等农副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保鲜及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城市优质鲜活农产品供应商。力争通过3-5年努力,形成省内各级城市安全放心农产品渠道的布局。围绕发展重点产业扶持一批农场控股的骨干国有企业。

  二是在全省范围内对粮油精深加工仓储进行布局,打造湖北农垦品牌粮油加工、仓储体系,争取国家粮油贮备项目支持,形成湖北农垦在粮食安全中的掌控力。

  三是围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接中垦冷链公司,建立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将湖北鲜鱼农产品市场与全国对接,将湖北区域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四是积极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品牌打造,构建农垦安全、绿色农产品电商营销网络。

  五是围绕旅游、休闲农业资源,按照农场是城市市民心中“安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代名词的理念,创建一批观光、采摘、食宿、玩乐、购物、休闲、养生、养老等一条龙的农垦骨干绿色农业园区。

  3.品牌谋划要一盘棋。

  省级农垦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构建湖北农垦农产品品牌体系。围绕湖北鱼米之乡特色,从安全、绿色、放心食品生产者供应者的角度,重点在粮油、水产品、种业、海外农业上,打造中国农垦旗下的湖北农垦子品牌。

  农场围绕“三品一标”,打造原产地、区域品牌。

  农垦品牌打造一定要坚持“全产业链”思路,按照“家庭农场+基地+企业+市场+品牌”五位一体的模式,全程掌控,通过全程质量追溯,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打造农垦安全、放心农产品生产者、供应者的良好口碑,树立农垦品牌形象。

  (三)正确处理农场企业化与场内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

  1.行政推进,优化专业化服务。针对服务弱化的问题,农场分场或者大队可成建制变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公司或者协会,包括:农业技术服务协会、植保协会、农机协会、林业协会、水产协会等,农产品营销服务中心、物资公司等。动员农业生产者自愿参加到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农业营销体系中来,增强农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功能,提高组织化程度,发挥农垦规模化、组织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优势,为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奠定基础。

  2.市场运作,优化产业链布局。对于场域内的民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要运用市场手段,协调好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组织与农场的关系。农场要围绕产业、优势,积极谋划产业链布局。在控股龙头企业谋划中,要从加工、流通、市场等薄弱环节入手,不与现有民营龙头争利,共同维护农场、农工的利益。

  3.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有农场受区域条件限制,各种创新业态发育不全,特别是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主体缺乏。各农场要制定鼓励政策,扶持涉农电商、物流、观光旅游、休闲养老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全面协调发展,让国有农场成为大学生等各类人才及务工返乡人员创业的乐土。

  (四)正确处理国有农场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的关系

  1.主动为地方政府分忧。湖北垦区的大多数农场远离中心城镇,不具备移交社会职能的条件,应该积极探索推进办社会职能内部分开、管办分离,地方政府可采取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赋予相应管理权限和提供公共服务,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解决人员编制、经费来源。农场要主动融入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按章纳税,推动区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2.请求政府解难。国有农场是农业企业,具有社会和企业双重特性,应该将农场的保障性住房、下转P29

推荐访问:农场企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企业化 农场 改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