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发布时间:2022-05-26 20:48: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因5篇

【篇一】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校园文化

红色文化是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进校园对推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养成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小语教师·任靖

一、红色教育塑造人。

运用红色文化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和培育革命进取精神,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

举办红色主题班会,讲解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结合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帮助学生学习领会革命者知行合一、信念坚定、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特色活动教育人。

根据“周周有主题,天天有活动,处处受教育”的原则,广泛开展“诚信在你我心中”“中国梦系列教育”“学雷锋,见行动”等主题活动,不断深化礼仪教育、养成教育,把文明行为有机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把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学生心中。

3、传统文化滋润人。

组织师生中秋节品月饼、讲故事、议风俗;元宵节做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读诗词、包粽子;清明节敬烈士、诵经典,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篇二】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实现中国梦。

那么什么是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涵,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长征吧。红军长征他们跨越了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路程中,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在种种困难面前没有倒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习、传承他们这种精神。

怎样“争做时代新人”呢?就是让我们走完先辈们没有走完的路,走我们这代人特有的路。这鼓舞者我们一代代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手里 捧着崭新的课本,一次次熟读写满苦难与辉煌的的历史故事,当我们静静地坐在屋檐下,一次次地聆听父辈们讲起那些峥嵘岁月的往事,心中便充满难以抑制的感动。那些先烈们为求解放回家,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他们英勇奋斗,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丽诗篇!

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矢志不渝,自强不息;
要坚持不懈,勇于探索;
要努力学习,发愤图强;
也要怀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不动摇,不松懈。

总之,我们要记住“理想只因前行,信念支撑远航。学习提升自我,创新成就未来。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当下我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和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争取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吧!

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祖国的和谐,为了祖国的辉煌,我们勇往直前,努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篇三】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推进红色文化育人
作者:邓文君 陈艳伟
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36期

        2019年7月12日,南昌师范学院青风学堂团队与方志敏的家乡——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签订合作协议,该团队青年师生将以创演红色故事为载体,帮助湖塘村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带动村民致富。这是江西构建以一套教材、一批基地、一台演出、一系列红色之旅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教育引导全省青少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生动缩影。“江西充分发挥丰富红色资源,推进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创新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学生血脉。”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说。

        统筹推进课堂育人

        红色文化是江西最具独特性和最具优势的文化资源之一。立足这一省情,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推进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编用红色文化教材。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编写出版了一套涵盖大、中、小、幼各个学段共7册的《红色文化》教材,2019年春季开始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使用,并开展了3期红色文化课程师资培训。在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齐开足、总学分不变的基础上,全省高校将“红色文化”课程作为必修内容,安排16个课时,其中课堂教学10个课时、实践教学6个课时;各地中小学将《红色文化》教学常态化纳入中小学道德与思想政治课或班会课、团队课。

        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高校制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案,推进红色文化等富有江西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课堂,全省高校纷纷开展“红色文化”特色教育。井冈山大学连续多届举办红色励志班,并作为教学成果加以研究,推动学生自觉成为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宣传员和实践者。赣南师范大学深挖苏区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了“三建三创三树”(建“红色智库+红色课堂+红色班级”、创“红色展馆+红色社团+红色基地”、树“红色网媒+红色精品+红色典型”)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红色文化工程”作为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六大工程”之一融入思政课教学。

        丰富红色文化教学途径。江西制造职院创新《红色文化》教学,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江西机电职院建设红色文化教学基地,新余学院在将红色文化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上,投入500万元建成VR红色教育展厅,探索VR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途径和载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入新活力。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江西整合实践资源,不断创新和拓展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形式。2017年8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建立了首批10个全省高校红色育人实践基地,按照东西南北中搭建高校红色育人框架。两年来,各高校和各基地就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教学,紧密对接、协同创新,搭建起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平台,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学习方式的延展和创新,每年有30多万名师生到红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018年初,江西高校红色文化创意研究院成立,研究院制作红色动漫剧,在“易班·映山红”网向广大师生展播;制作红色故事微视频,融入思政课堂。自去年4月以来,“诵读红色家书 讲述英烈故事”巡演活动已在各地巡演20余场次,数百万人次的师生直接参与或现场观看,营造了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学习英雄事迹、牢记初心使命的浓厚氛围,被誉为“一堂流动的、生动的思政大课”。

        各高校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江西故事”原创故事展、“传红色基因,做合格党员”歌咏比赛、“红土远征”红色运动会等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井冈山大学是教育部首批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创编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10年来演出220余场,观众近20万人次。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创编的舞剧《井冈 井冈》等红色题材剧目到全省高校演出近60场,观众超过6万人。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成立了红色文化宣讲团、红杨社等红色社团,培养了大批传承红色基因的大学生骨干。南昌师范学院以青年师生为主体,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江西高校红色育人实践基地”为载体,实施“大手牵小手”项目,面向全省中小学分批成立“青风学堂分队”,形成了高校、基地、中小学联动格局,建设了一支集大中小学生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宣讲队伍。近两年,两千多名音體美专业师范生和数十万大学生分别到原中央苏区开展实习支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近百个创新创业项目助力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帮扶近10万人口,用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江西注重加强网络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入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打造高校红色文化网络资源“库”。成立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实施易班·映山红网推广应用计划,创新红色资源学习载体,建立了微课、红色景点、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漫画、红色故事等各类红色资源“库”,建成了“红色大讲堂”“网络面对面”等一批网络育人精品项目,实现了大学生思政课程相关学习方式的延展和创新。南昌大学建立红色文化育人教学云平台,通过网上展馆、红色视频、图片、电子书籍等开放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为了实现有效二次传播,他们将“诵读红色家书 讲述英烈故事”巡演的节目视频,剪辑制作后在江西教育网常态化播出,成为学生们喜爱的“红色文化精品课”。

        建好红色故事公众号。开通“老邓讲红色故事”微信公众号,与首批全省高校红色育人实践基地联动,将各基地发掘整理的红色故事放到网络上,让大学生通过新兴网络媒介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两年来“老邓讲红色故事”微信公众号已累计讲述红色故事450余篇。

        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各高校普遍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术、科技、文体等活动中,在重大节庆期间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并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同步直播和二次传播,调动大学生在参与中激活红色基因。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等高校广泛开展红色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作品自主创作与传播,如红色文学、红色绘画、红色歌曲、红色舞蹈、红色微电影等,有效增强了红色文化教学的质感、动感与实感。

        强化理论研究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注重发挥高校红色文化研究智慧,凝聚研究力量,打造“红色智库”,为全省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作出贡献。

        加强红色文化教学研团队建设。全省高校坚持学术引领、教学引导,普遍建立了一批红色文化研究团队,转化了一批优质教学资源,产生了一批红色文化优秀教学团队。作为教育部8个“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中的两个,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着力建设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设立红色文化博士后工作站。利用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智库、全省高校百家智库联盟等力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团队、江西财经大学红色文化资源教学科研开发利用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深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各高校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红色基因传承作为重点攻关方向,深入开展了“井冈山斗争与理想信念教育”等专题研究,初步形成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总体学术布局。

        全国第四届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理论研讨会上,井冈山大学发布了一批围绕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等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多途径、多角度开展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夯实铸魂之基,点亮信仰之炬,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将一如既往,奋力前行。

【篇四】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因

精品文档
红色精神(红色基因)是指共产党的红色精神,最早表现为一九一九年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
在中共九十年的历史中,是什么让共产党能克服艰难波折奋斗不息?是什么能让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绝处逢生,直到今日成为东方强国?答案是红色精神!释义
一九四一年前后,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包围及严重的自然灾害,使中共抗日根据地出现了极端困难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屯垦。经过艰苦奋斗,南泥湾成了陕北的“江南”,从而诞生了著名的南泥湾精神。
革命圣地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一九四二年十二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提高了共产党高级官员的素质。
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转业官兵,按照中共“屯垦戍边”的方针,开赴地处黑龙江省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开拓北大荒。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北大荒人把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自此,一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载入共产党的史册。
在五、六十年代,为了抵御外国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中国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中国已成为少数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两弹一星”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成了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科学救国的精神。一九八零年八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中国的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文明奇迹,也创造了支撑特区经济巨人迅速崛起的特区“改革开放精神”。
中国共产党用八十年坚苦卓绝创造的一系列精神财富,现今已成为中国大步迈向世界的动力和源泉。传承
百色这块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丰富地红色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
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该站通过组织官兵到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烈士陵园、红七军军部旧址、靖西县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观看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聆听了一个个真实感的动人故事,让官兵在了解革命战争时期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接受洗礼,实现精神升华,让官兵在感悟祖国灿烂历史文化中,培育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百色起义始终闪耀着实
。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事求是、敢闯敢干的革命思想,体现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革命路线,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了勇于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给我们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做为驻守在百色这片红土地上的边防武警官兵,只有大力继承和发扬百色起义精神的光荣传统,才能筑牢做永远党和人民群众忠诚卫士的思想根基。”该站黄建章政委饱含深情地说。此外,该站还组织官兵开展“观看100部红色影视片,阅读100本红色教育书籍,传唱100首革命歌曲,熟记100句领袖名人警句格言,撰写100篇忠诚感言”等五个一百活动,引导官兵加深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的理解,使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广大官兵的思想和灵魂得到了一次深刻洗礼,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爱国情怀,继承和发扬百色起义精神的光荣传统,确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永远做党和人民群众的忠诚卫士,为维护口岸和边境地区安全稳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朱德的扁担》、《欧阳海之歌》和《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教育课文,逐渐退出中国的小学语文课本,对于红色精神的传承问题,引起媒介和网络的广泛关注。赞成者认为,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强化和灌输革命观念显得不合时宜;
而且,课本是用来学习知识的,不应该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反对者认为: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情怀。红色教育课文所颂扬的时代精神,已经逐渐被下一代淡化和遗忘。而更多的人则认为,传承红色精神固然重要,解决当前党风党纪的问题更是燃眉之急。现实中,许多高喊爱国的官员,却争先恐后地把子女往国外送;
许多鼓吹让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人,反而鼓励自家孩子不择手段地升官发财;
许多贪污腐化的党员干部,反而是红色精神创造者的后代。难以想象,如果孩子
。3欢迎下载

【篇五】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记者刘春香 “一天,母亲到离家5公里的池塘去挑水,人多拥挤,一下子被挤进池塘里,差一点就被淹死,母亲扛着空桶,浑身湿淋淋地跑回家,把四个孩子从床上叫了起来,指着张买江说‘你最大,你爹不在了,你去,什么时候把渠修成了,你什么时候回来见娘。’就这样,13岁的张买江拿着父亲留下的铺盖卷,走上了红旗渠工地,一干就是9年。”
“红旗渠通水的那天,所有的人闪出了一条路,让他的母亲去挑这渠里的第一担水。母亲来到父亲的坟前说,今天,水终于进村了,全村人让我把这第一口水给你喝,你尝一口吧!”
12月初,当林州红旗渠风景区牛琳琳在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上,为大家讲述这段真实的往事时,台下有不少评委和听众在悄悄地擦拭眼泪。是啊,虽然岁月轮转,钢钎铁锤的交响早已远去,但这样自强不息的红旗渠故事却历久弥新,永远那么激荡人心。

本次大赛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132名讲解


第 1 页 共 3 页

员同台比评,竞争激烈。最终,牛琳琳荣获“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金牌志愿讲解员”称号。“我之所以能获奖,一是领导支持,共同确定主题,沾了红旗渠这个题材的光,二是我选取了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故事,打动了人心。”牛琳琳说。

其实,牛琳琳本人也有可以讲说的平凡人中的不平凡故事。她是林州小池口村人,爷爷奶奶都是老党员,曾经做过村支书的爷爷当年就是红旗渠的建设者,牛琳琳是个地道的“渠三代”,从小听着红旗渠的故事长大。如今已经90多岁高龄的奶奶,还经常敲打她:“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啊。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那时候的苦,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血液中流淌着祖辈们的激情,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并如愿成为了一名红旗渠畔的讲解员。

为了更好地讲好红旗渠故事,从入行第一天起,牛琳琳就没少吃苦。面对1万余字的解说词和背景资料,她夜以继日反复背诵练习。从开始的一个展厅讲解5分钟到如今的20分钟以上,从1个小时的全程讲解到现在能讲3个小时,从刚开始的“怕人问”到现如今的“问不倒”,在牛琳琳的讲解下,纪念馆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向游客诉说着当年修渠的光辉岁月。

了解得越多,越爱得深沉。满怀对红色文化的热爱,牛琳琳一遍遍为游客与学习者讲述红旗渠发生的惊天巨变。时代在


第 2 页 共 3 页

变化,可红色精神却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能忘却。

有一次,一个小学生向她提问:“当时修渠的人怎么那么笨,既然那么饿,去干活儿的时候,为什么不带上一些饼干和可乐呢?”
还有的年轻人困惑:当时一天只有6两粮食的定量,6两究竟是个啥概念? 更多的领导干部边听边感慨:“只要为了老百姓,干群一心,大家豁出命来干工作,就能创造人间奇迹呀。” 的确,时代在变化,可历史和精神却更需要传承。因此,讲好一个历史故事,就是在听者心中播下一粒红色种子。

“我们的使命就是传承、传播红旗渠精神,所以,我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志愿讲解员的岗位上,并到全国各地去宣讲红旗渠精神。近两年,培训本地讲解员约600人次,外出宣讲红旗渠精神200余场次,真正做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牛琳琳说。

SourcePh">


第 3 页 共 3 页

推荐访问:传承 基因 红色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因 传承红色文化的基因库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