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12篇【通用文档】

发布时间:2023-12-14 18:2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浅析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运用一、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运用现状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PBL教学法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床医学毕业论文-12篇,供大家参考。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12篇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1

浅析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运用

一、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运用现状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PBL教学法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在实际的临床医学教学运用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足,导致临床医学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1.教学条件和教案编制不完善

在临床医学教学活动采用PBL教学法时,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教师对相关问题的合理设计,学生能够借助实验室资源、图书期刊以及网络等进行资料的收集,但是大多数高校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教学条件无法跟上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对于教师而言,在运用PBL教学法时,需要对教案进行合理编制,但是该工作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教案编制不够完善。

2.教学评价体系不明确

教学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国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体系,无法有效发挥PBL教学法的作用和优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PBL教学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师资力量不足

一般在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运用PBL教学法时,其研究小组需由一名教师和多名学生组成。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法对教师的需求量较大。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此外,教师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PBL教学模式中,大多数教师对PBL教学法没有全面清晰地认知,缺乏专业的培训,导致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佳。

二、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有效运用的途径

将PBL教学法有效运用在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其主要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教师方面;二是学生方面;三是其他辅助措施。

1.教师方面

在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要想充分有效运用PBL教学法,首先高校领导要能够对该教学法进行积极宣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PBL教学法的认知。其次对引进教师方面提高实践技能要求,现有教师要对自身的知识框架体系加以完善。教师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法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此外,由于PBL教学法具有开放性,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法时,必须要合理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对其进行灵活有效的运用,同时要具备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对问题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方面

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开展PBL教学法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导学生接受PBL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像我校开展的小组合作探究结帮对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团队意识,积极参与,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其他辅助措施

一般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其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阅大量的参考资料,针对该情况高校必须要加强自身基础设施的建设。扬州大学图书馆在医学资料的提供与整合上很有特色,但仍然需要加强教学仪器的补足等措施,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高校应建立与PBL教学法相匹配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材体系的编写,从而促进PBL教学的正常进行。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运用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条件和教案编制不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明确、师资力量不足等。因此必须要合理运用PBL教学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临床医学教学的实效性。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2

糖尿病与心率失常的关系及机制探讨

XXXX医院XXX学生姓名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患者发生糖尿病与心律失常的内在联系及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测有无心律失常,分为糖尿病心律失常组66例,糖尿病无心律失常组173例,另外选取70例单纯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组,对以上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血糖、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7.6%。以房性期前收缩最多见;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冠心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P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3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DN主要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长期高血糖以及伴有吸烟嗜好的男性病人。系统教育及治疗糖尿病患者是科学规范地防治DN的可靠途径。本研究针对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DN患者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对DN治疗结果的影响。从而为糖尿病护理走进社区和家庭,使糖尿病护理与康复、预防结合提供合理化的模式。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年龄在50~75岁,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8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Mogensen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排除高血压、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运动、急慢性肾炎、心力衰竭等其他可能引起蛋白尿增加的疾病。所有受试者均签署参与该临床观察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所有受试者住院期间均接受了本科系统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自我监测等几方面进行详细的指导并有书面内容。出院时,所有患者均表示已接受并掌握指导的内容。出院时随机分为试验组(社区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共45例受试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对照组共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两组受试者性别构成比无差异。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1)出院后与患者电话联系进行随访,并指导患者与周围DN患者建立联系互相帮助。

(2)发放病情追踪卡,了解患者病情如何,提醒患者及时复诊调节治疗方案,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3)建立随访病历档案。每月复查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lb/Cre)。对照组出院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两组受试者均随访6月。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FPG、2hPG、HbA1C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社区护理干预组干预治疗后UAlb/Cre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同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护理干预

3.1 认知教育

加强DN早期防治意识教育,让患者充分认识早期防治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DN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告知患者代谢控制不良的后果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如减少DN的发生等,使患者能做到积极预防,主动随诊。

3.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有效防治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低蛋白饮食对所有DN的患者都有益,限制蛋白摄入可使增高的GFR下降,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ADA建议对于肾功能正常的DN病人,饮食蛋白质为0.8g/(kg·d) ; 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期为0.6g/(kg·d)。指导患者做到饮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

3.3 心理行为干预

糖尿病是身心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容易导致血糖控制不良。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苦闷,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指导,讲解不良情绪对血糖的影响,指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解除心理压力,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3.4 指导患者坚持综合治疗

DN的治疗是综合性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D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研究已证实强化血糖控制能显著减少糖尿病人发生微量清蛋白尿和临床DN的危险。同时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可减慢GFR的下降速度和改善生存率,无论对早期或后期的DN都有良好作用。Steno-2研究发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多种代谢紊乱后大量清蛋白尿的发生减少61%。

4 讨论

DN已成为西方国家人群中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是T1DM患者首位死亡原因,在T2DM患者死因中列在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后。DN一旦形成,其病变的发展很难逆转,因而DN治疗困难。但早期经过积极的干预治疗,其自然病程会明显延长,病情减轻,预后改善。“糖尿病护理指导”已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加强社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认知程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良好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院内的健康教育对DN患者是远远不够的,社区护理干预是护理工作的延续,及时给予患者恰当的指导和帮助能提高DN患者遵医率,对控制DN病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试验也发现,在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治疗组的尿微量蛋白/肌酐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除了让患者学习和掌握糖尿病知识、认识DN的危害、改善代谢控制外,还注重心理社会方面的干预,给患者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在DN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价值。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4

浅析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思考以及建议

近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医学影像学日新月异。

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包括传统放射诊断学、超声成像、CT、MRI、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成像等诸多门类的综合性学科。

它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其已[1]经发展成为诊断、治疗并重,着眼于功能研究的学科。

医学影像学涉及的知识范围既包括临床知识,又包括基础知识,但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存在学时偏少、内容较浅等不足,学生常常无法顾及如此繁多的知识,

课时较少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粗略地讲解,学生也只能走马观花似地学习,从而认为医学影像真的是一门“辅助”学科,作者通过实践结合思考,做出以下的思考及建议。

1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1.1基础知识薄弱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医学影像学的知识范围既涉及临床各个学科,也涉及基础医学,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

比如在讲解肺结核这一章节时,教师往往需要从临床表现、结核的分类、病理生理基础以及解剖讲起,最后才会重点讲解各型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而这些基础医学的知识在前期应该由基础的教师重点讲过,但是由于当时学生缺少临床基础,对这些知识缺少形象的理解,从而死记硬背,到真正需要这些知识做铺垫时,

部分学生会遗忘这些知识,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重复地讲解,从而浪费了一些时间。

而且,经笔者调查,绝大多数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并未开设断层解剖学这门课,从而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无论是直接从事影像科的工作还是继续攻读医学影像学的硕士研究生,都会感到吃力。

1.2教学内容滞后

现代的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

以设备为例,平均4~5年换代一次,因此,我们的影像学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但是从课堂的所教授的内容来看,并没有及时跟上更新的“步伐”,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适应影像科的临床工作。

比如在最新的第7版医学影像学教材中,有关能谱CT的一些新技术只是简略地提及,在第6版以及之前的教材中更是未涉及。

有关肺结节的一些概念,比如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肺结节的密度的成分划分(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实性结节),教材中也未提及,但这些概念对于肺癌或者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早已使用。

1.3实践教学不足

由于影像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专业学习,从而忽略了临床技能的培养,导致临床实际操作技能低下。

我国的教学模式(基础、专业、实习)仍在影像学教学中使用,而欧美等国家的教学模式为基础、专业与实习,除基础课外,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课程的比例几乎是1:1,而国内是4:1,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读片的技能。

笔者在国内的教学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尚可,但一旦面对图像进行分析或者诊断,往往不知所措,说明我们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是脱节的,从我们的考试评价中也能发现,理论知识的考察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真正的“影像诊断”的考核是不足或者缺乏的。

1.4师资、人才力量匮乏

在师资力量方面,我们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主要表现为专业课任教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方面。

以我院为例,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不足尚不足50%,还有相当部分中级职称的教师只具有本科学历,博硕士生导师占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的比例不足30%,总体来说,这样的师资力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飞速发展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

再者,我们的教师制度多为终身制,使教学改革缺少动力。

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学本科的教育多为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在临床实习医院与指导教师的选择上,也有严格标准,正是基于这一严格的管理制度,才保证了优秀的影像学医师的培养。

相比临床其他学科,具有高学历的影像学人才数量明显不足。

经笔者调研,以江苏省为例,具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点数量的医科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屈指可数,其中超声专业的博导只有1名,至今为止尚无核医学专业的博导。

这与飞速发展的"医学影像学与对相关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显然不符。

2 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2.1引入循证医学与PBL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一种全新的模式正在进入今天的医学领域,即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

EBM是临床医学与日益完善并走向实用化的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循证医学影像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imaging)是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即根据EBM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

介入治疗的试验设计和文献评估,将现代的科研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中,使科研与教学、医疗同步,从而更好地服务临床。

临床医学的学生在进入影像实习阶段中,带教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其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传统的影像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强调传授经验、知识和技能,

而对影像学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缺少合理的评估,采用这种培养模式的学生可能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显然不足],对影像学的方法学也缺少理解。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也是当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在1969年创立,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6],其特点是以临床或研究问题为中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以及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社交能力与相互协作技巧。

这样的理念比较适合运用于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充分掌握各个系统的知识后,分别通过思考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等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

而EBM和PBL模式的引入,可以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以适应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5

试谈临床医学专科预防医学教育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急需一大批既能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 对于医学高专的临床专业的大专生来说,毕业以后主要去向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医院等基层卫生机构。因此,为使我们的临床专业毕业生成为既能够提供医疗 服务,又懂得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预防医学教育对临床专科生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居民生活方式的迅速变化,慢性病日趋成为主要疾病负担,医疗服务观念已由传统的单纯“治病”向预防、医疗、保健一体化服务转变。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1]指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由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不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对于广大专科院校临床专科生而言,毕业后,其工作岗位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等。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比较短缺,急需一些既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因此加强临床专科生的预防医学教育,使其掌握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技能就非常重要。

二、临床专科生预防医学教育的现况

2.1学校学生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政策侧重于临床诊治及设施的建设,而很少关注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资源的投入,这些更进一步加剧了医疗和预防学科间的分裂及公共卫生脱离临床的倾向[2]。一些从事教学行政管理的决策人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不足,一些专科院校仅仅设立预防医学教研室,基本上挂靠在其他系部,重视程度不足,专职教师数量非常有限。一些专科院校对预防医学类课程的课时一再压缩,甚至列为选修,许多学校没有安排临床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的见习或实习的经费及学时。

2.2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高等学校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做出了规定,预防医学教师基本上是医学本科以上学历,但是高学历不代表高的教学水平,预防医学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部分高校的教师更是科研能力强,就直接转为副教授、教授,极少有临床背景,更是缺乏临床一线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理论教学,没有亲身经验传授给学生,疏于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学生上课兴致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2.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针对性较差

实践教学缺乏在部分专科院校,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限的要求,预防医学本应该在临床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才能进行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被提前进行,这就导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缺乏相关临床基础知识,因此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就较差。目前没有专门给临床医学生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基本上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内容的压缩和拼凑,没有从临床角度来编写教材,针对性差,一些课程偏于理论,不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对我国医疗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及预防医学服务需要的实际情况。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教材涉及的内容与临床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中,涉及临床预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社区管理这部分内容较少,再加上预防医学教师对此认识普遍缺乏,同时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这些内容更容易被忽视。由于大纲要求,学时限制、考试方式等原因,填鸭式教学仍然是预防医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和临床医学一样,预防医学也非常强调实践和操作的领域。由于学校经费及师资限制,很多专科院校没有设置预防医学专业,很多专科院校预防医学实习无法开展,因此学生结合预防保健等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实际多变的现场常常束手无策。预防医学的考核方法也比较单一,只是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忽视了对实践技能运用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三、对策

3.1督促政府及高校增加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教学的投入,落实预防为主的观念

政府决策部门应该加强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教学经费投入,同时督促高校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预防医学教育,把预防为主的观念充分落到实处,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该结合最新医疗改革形势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预防医学的精髓及预防为主的观念。

3.2加大投入,预防为主

加强预防医学教师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在预防医学教师选取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理论和研究能力,更要结合新医改的精神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的精神,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因此预防医学教师需要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的培训及实践,使他们在授课过程中灵活结合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及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教育情况,聘请有实际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工作经验的疾控中心人员来从事相关的预防医学教学工作,这样可以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医学生技能培养有显著帮助。作为高校,要更加重视预防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相关研究项目支持和外出培训访问交流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3.3适当增加学时数

合理调整教材加强实践教学适当增加预防医学教学学时数,结合新医改思路及规划要求,整个教学过程把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适当压缩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及营养与食品卫生的学时数,适当增加临床预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控及社区管理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内容上面,可以对一些原理方法及相关技术粗略介绍,而对当今社会关注的跟预防医学相关的内容比如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危害、职业中毒等与其他学科联系讨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弱势群体,加强情感教育。

另外根据学生需要可以开设《营养与膳食》等选修课。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建立良好稳定的业务关系,为预防医学的教学提供稳定的实践基地。其次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到基层医疗机构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使同学们了解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三级预防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顺利的走向临床工作岗位。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6

宁夏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姓名: 舒登平

学号:20108016487

专业:临床医学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麟游县中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预防,对53例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 危险因素和防治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住内科53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 : 在呼吸内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1.8%)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6.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33.3%)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营养不良,放化疗等;其中患有COPD的42例,占总数的51.6%,COPD是呼吸内科肺内真菌感染的常见基础疾病;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约占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60%;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真菌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综合治疗为主。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61.1%)为主,塞圬钠治疗有效率92.2%。

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

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关键词】肺部:呼吸内科 院内真菌感染白假丝酵母菌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本次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9年2009年6月~2011年12月呼吸内科的53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分布的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12月

1.1.1、在麟游县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3例。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1.2、诊断标准肺部真菌感染以2008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发布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作为依据。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及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的为确诊;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及1项微生物学依据的为临床诊断;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的拟诊。

1.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1.4、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1.5、统计学方法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计算百分比及统计列表等数值。

2、结果

2009年6月~2011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110例,其中53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8%。其中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47例。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分别占22.2%和11.1%。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48例(96.3%),最短3天,最长时间15天,合并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7

刍议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学免疫检验

伴随着世界经济与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医疗技术的发展在现当代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而言,已成为现代医院诊疗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地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进行控制已直接影响到临床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间接影响到最终地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在整个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免疫检验标本从采集到结果的检验需经历的环节较多,这就对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争端方法的熟悉程度及综合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建立与发展

临床医学免疫检验自建立至今已经历了一百个春秋。自从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很多学者专家开始从免疫动物或者携带有传染病病毒的患者血清中发现有能够治愈患者疾病的特异性结合病原体或其一系列的衍生产物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及为我们现在所熟识的抗体。就现代医学理念来讲,将能够引起人体体内产生抗体的物质统称为抗原。正是由于抗原以及抗体的发现,才促使现代医学专家学者开始对人类或动物体外抗原刺激体内反应产生抗体这一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随着免疫学理论以及分子生物学还有其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新兴临床免疫学检验继能够有日新月异的发展。

二、提高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方法

2.1标本采集与设备管理的优化

作为检验分析前对质量控制的要求来说,检验人员首先需要做到对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工作;密切注意整个样本采集过程中的样本采集的时间、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和方法、采血的姿势、抗凝剂和稳定剂的选用情况。

免疫检验工作,首先要求检验人员注意对整个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工作。不同的采样试验对所采集的标本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大多数以病人血清为标本的免疫检验而言,采集血清的时间应在清晨被采集者未进食前为宜,保持针筒的干燥性,抽血完成后需要马上除去针头并将所采集到的血液注入到干燥的试管内,注意在整个注血过程中采样人员的注血速度不宜过快,不能对所采样本进行振摇等一系列不允许的动作,以防溶血。在将整个血清分离完成后,应及时送往检测,如需要求对所采试样进行保存的话,可将试样置于冰箱内冷藏,不宜速冻,以防止因为反复冻融而对整个检验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对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过程来说,激素类和治疗药物的使用要特别注意收集时间的变化以及检验人员体位的变化对整个测定结果的影响;

其次,在采购人员对于相关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选择方面也同样对整个测量结果有着十分大的影响;作为整个检验的执行者来说仪器设备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对检验结果的精确度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整个检测结束后要注意地成套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工作人员要经常对温度计、水浴箱、酶标仪、稀释棒、恒温箱、吸量管、分光光度计等临床免疫检验的仪器设备进行核定、校正以及检查等工作,从而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减少实验过程中因为仪器所引起的误差,继而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最终为意识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提供最有用的保障。对于当今品鱼龙混杂,质量不一的试剂市场来说,慎重选择且经常对试剂性能进行有关试剂的检定工作是保证检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2.2 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人是整个免疫检验过程中的主体,是整个免疫检验过程中最积极、表现最为活跃的因素。在免疫检验过程工作的所有环节,都需要靠人来对整个试验进行操作和把握,最终实现对整个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目标。因此,在整个临床免疫检测过程中检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会对整个免疫检验的质量和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就要求临床免疫检验的工作人员要每天按时对相关检测设备进行消毒、搞好实验室的卫生;做好相关实验仪器的定期检查工作:如冰箱、恒温箱、水浴箱、酶标仪、荧光显微镜等,做好对整个实验仪器的记录使用情况,并如实填写实验报告,按规定进行免疫检验的质控工作,并分析情况做好记录,签字等工作。

三、临床免疫学检验与生物技术

以现代新型科学技术为依托的临床医学免疫检验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飞,其结果又在更深的层次以及更为广范的领域内促进了现代高新生物医疗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使诸如细胞工程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近年来伴随着疫苗、基因工程抗体治疗以及重组细胞因子研制为主的生物工程制品产业有了蓬勃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免疫学防治的开展,对许多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起到了强有力的遏制作用,从而为挽救更多的生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结束语

因此,对于整个临床免疫检验的过程而言,对免疫检验做好全面的质量管理是确保整个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由于在对免疫检验标本进行采集到对标本进行检验的这个过程需经历很繁琐且比较复杂的一系列环节,因此,就要求临床医师必须要熟悉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及检验人员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各种影响因素要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须做到规范化,完全按照标准进行,以确保免疫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8

毕业论文提纲

2012级临床本科12BS0127022李兴海

论文题目: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治疗方法

1.3治疗效果判断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2.2不良反应

3典型病例

4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9

摘要: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及重大责任。但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的激化,护士这个群体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护士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更应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科学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职业群体;心理压力;护士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整体护理模式的建立,当今护士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除了面对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外还要面对长时间心理压力所带来的困扰。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的此项研究进展情况做了综合阐述。

1护士的心理健康

1.1心理健康的概念mentalhealth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1.2心理健康的研究测评工具

研究者常用的评定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20余种量表,通过对护士群体网络以及现场调查,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从数据中可以客观的反观护士人员目前的心理问题。

1.3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医护工作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医生相比,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更多,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但调查发现护士群体的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病项因子分均高于其他群体。护士作为高风险职业群体,由于疾病复杂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工作风险加大,又因为我国护士的需求量大,但实际在岗护士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工作量大等原因,使得护士工作压力大,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假如不能及时做到正确处理将会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

1.4特殊岗位护士心理健康的特点

1.4.1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急诊科护士与内科护士相比较,通过评估表来看她的评分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各种精神压力表现筛选阳性率也高于后者。

1.4.2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高尖端手术开展和先进、复杂、精细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手术室护士因工作的特殊性,她们工作节奏快、风险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尤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和较封闭的工作环境,易造成护士身心紧张,疲劳、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状态。这些会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制约着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4.3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国内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研究报道较多,结果有一定差异,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综合科室护理人员。主要表现症状为:焦虑、强迫、恐惧;有报道还对精神科男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作出了比较,结论是男护士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国内常规,在总体程度上要优于女护士,但男护士在人际关系、焦虑两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1.4.4ICU(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重症监护室是对急性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的特殊科室,患者病情危急、不稳定,护士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因此ICU护士必须承受很强的工作压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评分明显高于普通内科护士,外科护士。

2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1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身的工作量和时间分配状况。首先,护士的工作性质特殊,护士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每班8个小时,执行医生医嘱的同时还担负着临时的护理需要。各班在交接的时候要保持准确无误。护士是医院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协助医生治疗以及护理的工作,这些都导致护士工作的工作量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其次,我国现有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发达国家医生与护士的比例是1:8.5,而中国2015年的数据却仅仅是1:1.07。另外,一些医院随意加床导致护理人员更加不足。护理人员不在岗的现象也非常严重,有的护理人员已从事行政或其他工作但仍占据编制,实际医护比例可能更低。

2.2工作环境问题

与医生相比,护士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在拥挤的空间,忍受令人难过的气味,接触大量的病毒,面临许多风险。与此同时,还要面临应对病人的愤怒、悲伤的情绪。这些情绪都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这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工作环境,另外近些年来,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不断变化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和知识,要求护士必须时刻提高自己的学习层次,不断学习新型的医疗知识。竞争激烈的职称晋升制度,这些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从而影响护士的心理状态。

2.3紧张的护患关系

对护理工作者而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但现实是,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相当紧张,护患关系也是如此。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与患者的接触相当多,在患者住院阶段所产生的矛盾也更多。护理工作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纠纷。护士与患者之间不能建立有效的信任,不信任的状态也造成沟通不畅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2.4社会认同度问题

长期以来的社会偏见,认为护士仅仅是医生的助手、患者的保姆,护士的工作被认为是服务性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大家对护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却并不了解护士的工作内容。护士工作长期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另外加之经济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统统这些都提升了护士心理的不平衡,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和心理健康。

2.5自身心理知识缺乏

目前,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尚没有形成完善的心理课程培训,护士没有接受完善的心理培训。护士本身也没有关注到自身心理知识的积累,长期繁重的工作带来过重的压力加之没有科学排遣不良情绪的方法,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

3解决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学校教育和岗前培训

护士群体自身缺乏心理知识,主要是由于在大学教育阶段没有设立相关的心理课程,在进入医院后又有繁重的工作没有时间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所以护理专业应该增加心里健康方面课程的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的内容需要EAP管理团队进行合理编排,以帮助护士群体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训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集中上课的方式,通过情景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更具有实用性。还可以印发宣传小手册,在医院的走道里可以张贴心理卫生小知识;定期邀请专家来进行知识讲座等。

3.2关注和维持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

精神科护士是所有临床科室中最特殊的一个群体,要时刻警惕患者发生意外、攻击行为等,所以精神科可以根据这一特殊因素尽量使用男护士。男护士既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做好自护的工作,所以,作为管理应合理安排人员,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减压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及时、有效、安全的完成各项工作。

3.3增强专业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护士心理健康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让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采取科学的放松法,让护士进行自我调适来减轻、消除心理压力。

3.4增强医院管理者整体意识

作为医院管理者可以定期制定必要的集体活动,如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才能帮助护理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完成全面的护理工作。

4讨论

综上所述,护士群体作为医护工作者,因其工作和生活等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且长期受到忽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有关护士心理的研究,这些将对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是起决定性作用。只有护士这一特殊群体全方位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况,才能为我国的护理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玲。工作应激对X队护理人员情绪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6,13(1):1-3.

[2]徐亚金。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管理对策探讨[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4,5(4):253-254.

[3]任显峰。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4,17(2):98-99.

[4]洪瑞乔。手术室护士与普通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4-5.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10

摘要:

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药物会对患者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只有对药物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分析,才可以最大 程度的降低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综述的方式进行分析,以便医师可以合理的认知药物对临床检验结 果的影响,进而可以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药物;临床医学;检验结果

引言

药物的检验结果会使患者额外承受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同时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检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

1、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原因

药物会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部分药物的特性会改变人体的生理机能,继而会对临床医学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徐华在《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对策》(2013)中指出,患者在服药期间,由于人体存在代谢作用,因而改变了人体的原有条件,同时,人体内残留的药物成分也可能改变临床医学的检验结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部分药物的药理会与人体发生不良反应,继而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例如雌激素药物可以影响患者的血脂含量。

(2)部分药物由于本身具有荧光等特性,会影响药物的测定。

(3)部分药物具有化学性质,可以与患者体内的蛋白或者酶发生结合反应,继而会影响临床医学的检验结果。总之,检验人员只有对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严格的分析,才可以准确的分析出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2、常见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药物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医师和检验人员对常见药物的性质和影响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减少药物对临床医学的检验结果的影响。欧阳平在《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及对策》(2015)中对常见的药物影响结果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激素类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雌激素药物可以影响人体的血脂含量,继而会降低红细胞数量,同时会增加体内肝脏转氨酶的含量。

②抗菌类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抗菌类药物(如碘胺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可以增加患者体内的尿酸,继而会促使患者体内的尿糖或者蛋白质升高。

③解热镇痛类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解热和镇痛类药物会对患者的体内代谢产生影响,如水杨酸类药物会增加患者体内的淀粉酶;盐酸哌替啶可以改变患者的肝功能,从而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④利尿类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患者治疗期间,呋塞米和利尿酸等药物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钾离子,如果长期使用,患者会出现氮质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症状。由此可见,在临床医学中,医师和检验人员掌握常见药物的理化性质,可以提升对药物的检验效果,进而可以更好的对患者实施治疗。

3、减少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影响的对策

随着药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药物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因而会对患者的检验结果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因此,对药物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继而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可以减少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其主要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信息技术和检验技术的引进。

对药物的检验和查询系统进行开发,可以减少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戴宗成在《临床用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2014)中指出,如果我国医院可以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检验技术,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首先在信息技术的引进方面,医院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查询全国范围内的假药信息,继而有利于降低药物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其次,对检验技术的引进,可以提升检验效率,如快检技术等。由此可见,医院只有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建设,并且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技术,才可以保证药物检验的效率。

3.2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在临床检验中,实验室是提升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郑红霞在《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2014)中指出,医院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提升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能力,以便可以提升药物的检验效果、例如可以通过技术比拼和素质培训等措施来提升工作人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室的工作中,要开展应急检验工作,使技术人员在面临应急任务时,可以及时的分析出药物的反应机理。另外,通过药物的应急演练,可以最好药物的监督和保障工作。总而言之,只有检验人员的能力得到提升,才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3提升工作人员的应急分析能力。

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部分药物的性质可能会与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反应,继而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李壮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2014)中指出,如果要降低药物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则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应急分析能力。使工作人员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疑似病例时,可以及时准确的对药物的影响可能性进行分析。这要求医师要掌握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反应症状,以便可以为实验室的检测提供有力的依据,进而可以更好的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在临床医学中,加强对信息技术和检验技术的引进,可以为药物的检验提供有力的保证,同时提升医师和检验人员的素质,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检验效率和质量,进而可以更好的降低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4、结论

通过本次综述研究可以发现,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只有不断的提升医学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对药物性质产生合理的认知,并且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检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才可以更好的减少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而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徐华。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2(18):36-37.

[2]欧阳平。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6(16):907-908.

[3]戴宗成。临床用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4,03(12):592-593.

[4]郑红霞。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06(15):136-137.

[5]李壮。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05(24):252-255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11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紫杉醇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卵巢癌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4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5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结论 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卵巢癌,化疗过程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加强药物毒副反应观察,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紫杉醇 妇科恶性肿瘤 辅助化疗 护理 论文代写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1.2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地塞米松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 结果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3 护理

3.1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地塞米松、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地塞米松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3.2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3.3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地塞米松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0.22m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2.5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地塞米松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3.4 心脏毒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脏毒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脏毒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脏毒性反应。

3.5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3.6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3.8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沈坚,郎景和。卵巢上皮性癌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67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12

医学论文的格式

标题(title)

标题要求:

1、阐述具体、用语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文题相称、确切鲜明:标题体现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3、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突出论文主题,高度概括,一目了然。不足以概括论文内容时,可加副标题(破折号、括号或加序码)。

作者署名(author)

1、作者署名的意义

(1)明确论文责任:文责自负

(2)获得应有的荣誉:载入科技发展的史册

(3)文献检索的需要:著者检索

(4)明确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

2、作者署名的原则

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对内容负责的人。(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3、作者署名的要求

(1)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2)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的创意者、设计者、执行者,是论文的执笔者。

(3)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

(4)作者人数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

(5)指导、协作、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

摘要(abstract)

1、摘要内容和格式

一般格式:

(1)目的(objective):说明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

(2)方法(methods):说明研究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3)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包括数据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4)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

其它格式

(1)目的(objective, purpose, aim, background):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研究背景。

(2)设计(design):论文基本研究设计。

(3)地点(setting):研究地点、单位、等级。

(4)对象(subjects, patients):论文研究的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5)处理(intervention):论文的临床治疗和其它处理方法。

(6)检测(measures):论文为评定结果而进行的主要测试项目。

(7)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和数据。

(8)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

2、摘要的写作要求

(1)连续写出,不分段落,不加小标题,不举例证。

(2)格式规范化。

(3)简短、完整,一般占全文文字的10%左右。

(4)文字性资料,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

(5)内容基本一致的英文摘要。

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是表达科技文献的要素特征,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或词组。

主题词是规范化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的自由语言。现阶段关键词和主题词都作为检索语言使用。由于关键词是自然语言,同义词、近义词、多意词未统一,造成检索误差,故目前多采用从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择。

1、关键词格式3-8个词或词组,之间空一格书写,不加标点符号。外文字符之间可加逗号,除专有名词的字首外,余均小写。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1)可从标题、摘要和全文内容中选择,以从标题中选择最常用。

(2)要严格筛选,充分、准确、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内容。

(3)查阅医学主题词表确认。

引言(introduction)

1、引言的基本内容

(1)简要叙述研究此项工作的起因和目的(2)研究此项工作的历史背景

(3)国内外对研究此项工作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

(4)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

(5)适当说明研究此项工作的时间、材料和方法

2、引言的写作要求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为200-500字,约占全文的1/8-1/10。

(2)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不能蓄意贬低前人,切忌妄下断言。

(3)少用套话:水平如何,自有共论。

(4)勿与摘要相同,避免与正文重复:不涉及结果或结论。

(5)一般不写“引言”字样标题。

材料与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1、材料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1)实验对象:

①动物:名称、品种、数量、来源、年龄、性别、分组标准与方法。②微生物或细胞:种、型、株、系、培养条件和实验室条件。

③临床病例:来源、数量、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病理诊断、分型标准、选择标准。(2)实验仪器:仪器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型号、操作方法、改进之点。

(3)实验材料:药品和试剂的名称、成份、规格、纯度、来源、出厂时间、批号、浓度、剂量、给药方法、途径、用药总量。

(4)实验方法与条件:

①临床病例:观察方法、指标、治疗方法、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疗程。②手术与标本: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标本制备过程。

③实验室:实验与记录手段、观察步骤、指标、注意事项、方法改进及依据。

(5)统计学方法:

结果(results)

结果是论文价值所在,是研究成果的结晶。全文的结论由此得出,讨论由此引发,判断推理和建议由此导出。

1、结果的内容

(1)数据:不用原始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

(2)图表:用于显示规律性和对比性。

(3)照片:能形象客观地表达研究结果。

(4)文字:对数据、图表、照片加以说明。

2、结果的写作要求

(1)按实验所得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安排,可分段、分节,可加小标题。

(2)解释客观结果,不要外加作者的评价、分析和推理。

(3)结果要真实性,不可将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或其它结果随意删除。

(4)因图表和照片所占篇幅较大,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图表或照片。

讨论(discussion)

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

1、讨论的内容

(1)对实验观察过程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分析和解释。

(2)评估自己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与他人结果比较异同,并解释其原因。

(3)实验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4)作用机制或变化规律的探讨。

(5)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与本文的关系。

推荐访问: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字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题目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3000字左右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2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