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2022年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

发布时间:2022-05-28 15:1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

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5篇

【篇1】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新时代乡村振兴再出发

庞亚君/文

【期刊名称】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年(卷),期】2017(000)032

【总页数】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方向性、全局性和长久性的重大意义,特别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及体制机制、经营方式、治理能力、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系统阐述,为浙江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遵循。

一、乡村功能再认识

《辞源》对“乡村”的解释是:“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虽然,我国尚无稳定的、恰当的标准来划分城乡地域,即便是国务院发布的《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乡村也是被笼统地规定为“城镇以外的区域”,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乡村以农耕为主、突出展现乡土性特质的认知。而在快速城市化的席卷之下,我们的乡村何去何从?其形态和功能如何变化?着实需要一番再认识。

其一,乡村具有不可替代的生产功能。农业是唯一一个人与自然界直接进行交换的产业,为人类提供了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消费属性的农产品,由此奠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乡村作为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输出粮食蔬菜,保障着城市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其中大宗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还发挥着重要的战略功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食物主权安全。而对广大农民而言,其生产、就业也主要依赖农业,不但粮食、蔬菜、家禽自给自足,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

其二,乡村具有不可置否的生活功能。乡村是农民生产劳作的地方,也是农民休养生息的场所。由于农业生产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村生活快慢结合、松紧有序,这是一种更接近人类本性、也更符合自然天道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低碳、慢生活的理念,对紧张、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是一种调剂。同时,基于血缘、地缘、业缘的乡村社会,具有农耕时代的“乡土性”“自然性”和“人情味”,加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以及“把酒话桑麻”的农家风情,使乡村生活显得平静、悠闲、淳朴,成为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理想和回归。

【篇2】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新时代

文|《农经》记者 张莹莹

【期刊名称】农经

【年(卷),期】2018(000)002

【总页数】4

乡村振兴与制度创新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基础,并主要聚焦三大方面:土地制度、经营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

第一,通过土地制度进一步创新,支撑国家城镇化和信息化,同时考虑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着眼于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的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治的理论。

第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治,使经营权大大地突破原来的社区限制。中国特色的农业经营制度在带动小农户方面释放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培育多元化的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小农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小农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经营制度创新一个很重要的点,通过三种方式带动,一是合作社带动,二是产业化经营组织,三是农业生产性服务带动,既带动农民增加效益,又是带动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小农的国家,我们实现了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了中国的土地规模经营,同时也表现出服务的规模经营。

第三,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农民相比,中国的农民有两个好的权益,其他的国家只有一个权益叫土地权,中国的农民除了土地权以外,在集体经济发展的地方还有一个财产权益的获得,是通过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来获得的。

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和农商发展

以“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和农商发展”为题,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即产业兴旺和农商发展。

一个方面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它只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目标要求,怎么实现产业兴旺当前最关键就是要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应通过实现高级化、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绿色资源化、融合化、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十个方面的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村或者农业的转型升级。

【篇3】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新乡村治理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
作者:黄涛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

        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指明了新方向,绘制了新蓝图,对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有效治理,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治理;
新时代;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0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8)01000503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一环在乡村,在于“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墨于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少新概念、新表述、新思想,对指导新时期我国乡村发展与治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首次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启乡村治理新时代。与党的十八报告相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乡村治理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阐释。首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乡村的基本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的关键,是明确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使村党组织领导与村民自治协调起来,建立一套在党的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其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寻求农村产权改革视角下的乡村法治之路,就要使农村产权制度从政策性走向法治化,而这要在政府推进和引导,以及与社会演进相结合中才能进行,采取政府推进与社会演进相结合应是一种较务实、合理的模式。再次,乡土规则和乡土意识是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和心理状态,是农民日用不觉的生活逻辑和行为准则,其又称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它是对正式约束的补充、拓展、修正、说明和支持,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内心行为标准。在乡村,德治会发挥出不同一般的效果,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等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因此,乡村治理应是自治、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三者共同构成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乡村治理体系。

【篇4】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邱少明
作者机构:铁道党校党建和基本理论教研部 出版物刊名:决策咨询 页码:51-53页
年卷期: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进路

摘要:作为一个多层次复合体、“集成物”,乡村文化既深具地域性、封闭性,血缘性、等级性,传承性、稳定性,又实为农民实践主体性的存在方式、生成状态.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分析凸显问题的深层诱因,找到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进路.

【篇5】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刘良军[1,2];胡友军[1,2] 作者机构:[1]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2]湖北农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物刊名:党政干部论坛 页码:38-41页
年卷期:2018年 第1期
主题词:涉农企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农业现代化;“三农”发展;全面小康;农民问题;振兴战略;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农业凋敝、农村没落、农民掉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仍然是新时代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面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领域,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三农”发展置于优先位置,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繁荣昌盛、加大农民增收幅度与力度。

推荐访问:助力 新时代 振兴 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新时代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作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