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红色革命老区感受

发布时间:2022-05-26 15:2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革命老区感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红色革命老区感受

红色革命老区的感受3篇

第1篇: 红色革命老区的感受

弘扬老区精神 推进洼地崛起

——文安县革命老区发展概述

文安县历史悠久,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九河”下梢,版图恰似一片美丽的枫叶,大清河、子牙河两河环抱,西临白洋淀,东靠东淀天津卫,大清河北有面积270多平方公里的东淀苇塘,大清河南是文安洼,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日下旧闻考》有“扼三关,掠京津,兵家瞩目”的评述,就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滋润了这块1028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48万勤劳、勇敢、智慧、朴实的古洼人民。

全县辖13个乡镇、7个管区、5个国营农场,383个行政村。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名士荟萃:有闻名海内外的一代八卦掌宗师董海川,有被称为世界第四男高音歌唱家的戴玉强等;
唐代大诗人王之涣任县尉时“击剑悲歌”的千古绝唱诗作和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任文安主薄期间,在大清河岸上留下的苏公祠更是传为佳话。全县盛产淀稻、小麦、大豆、玉米、高梁,鱼、虾、苇、藕、蒲是大洼特产。

前仆后继 共谱古洼风云

历史承载了文安的辉煌,也记录了她坎坷多难的历程。古老的文安洼,春旱秋涝,频繁的洪涝灾害书写了文安人民“大水成汪洋,糠菜不见粮”“三年人在水,百里地生鱼”的苦难岁月,再加上封建社会的三座大山,更是让文安人民苦不堪言。但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文安人民,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从没停止过斗争与反抗。这里有名将孟良为抗辽兵而藏母的孟母高台;
有明代刘六、刘七领导农民于文安起义的不屈精神;
更有清末夏村义和团大师兄李庆祥在四十八村一带率领团友联合抗击“八国联军”侵犯的英雄壮举。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股新兴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以星火燎原之势,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发展壮大。文安县距离京、津、保较近,且水上交通便利,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很快在这里的进步知识分子及有志青年中得到传播,为中共文安县地方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大清河畔的左各庄镇,是文安县党的早期活动地点之一。1925年冬,中共党员张宗义(文安大柳河人)受中共北方区委的委派,以津浦线视察员身份,回到文安开展革命活动,秘密发展了左各庄镇的王紫树、董在毅及其堂弟张宗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毛泽东同志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工作,把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4月,受中共北方区委委派,张宗义和王紫树到广州参加了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习。9月毕业后,张宗义重返天津,又在党的秘密机关里介绍文安籍的省立第一师范学生梁雨如(大留镇靳各庄村人)、马伯骧(刘么乡马武营村人)、宋绍庭(孙氏何家务村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经上级党委批准,王紫树召集文安县全体中共党员在左各庄小学开会,正式建立了文安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文安县特别支部。王紫树、董在毅为特支负责人。特支成立后,王紫树、董在毅在群众中广泛进行革命宣传,并开展了文安县第一次由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左各庄脚行罢工。1927年5月,文安特支遭到反革命势力严重破坏。1928年1月,中共顺直省委决定撤消中共文安特支。中共文安特支及其领导的农民革命,虽惨遭反动军阀的疯狂破坏和残酷镇压,但对文安县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成为中共各级组织的主要任务。1938年5月,冀中区政治主任公署,派共产党员李风林来文安,在改造旧政权的基础上,建立文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10月,中共文安县委员会建立,中断10年之久的中共文安县地方组织得以恢复。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 1939年3月20日,文安县被日军占领。1940年7月,为了抗日斗争的需要,文安、新镇两县合并为文新县;
1942年7月,改称四联县;
1944年3月,恢复文新县名称。

抗战期间,英勇无畏的文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取得了夜袭文安城、姜庄子斧头战、邹各庄突围战、王各庄伏击战等多次战斗的胜利;
涌现出了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王金辉、于青云、刘志华、史福兴等烈士,还有头可断、血可流决不叛党的王空燕、李小舍等巾帼英烈;
带领文安县大队取得“半月三捷”的储国恩等英雄人物。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文安人民取得了抗日斗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5月,文新县全境解放。

抗战胜利后,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文安县同全国一样,为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继续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形势需要,文安县的区域变化频繁复杂:1945年5月底,经中共冀中委员会决定,将文新县划分为文安县和新镇县。文安县辖9区1市(左各庄市)。11月,文安县将七区(长丰区)划归任河县,此时全县辖267个行政村。1946年4月,文安县将左各庄市撤销。1947年1月,根据上级指示,文安县与新镇县重新合并为文新县,文新县共辖9区1市(新镇市)。1949年3月,根据冀中行署指示,文新县改称文安县。这时文安县共辖12区1市(即新镇市),305个行政村。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艰苦的自卫战争,特别是边沿区的斗争。文安县地处大清河南岸,大清河北被敌军占据,敌军经常到大清河南破坏捣乱,因此,大清河上出现了“敌我拉锯”的斗争形势,斗争异常尖锐复杂,战斗时常发生。1947年4月,国民党军队占领胜芳;
9月占领新镇、史各庄,并多次窜到县北部的口头、周庄子、南北舍兴、北村、羊疃、安里等村庄袭扰。为击退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攻,文安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与敌人进行了多次战斗。并先后参加了胜芳保卫战、王口守卫战、青沧战役、板家窝战斗、大清河北战役等,狠狠打击了敌人,保卫和巩固了全县解放区,有力支持了友邻地区的对敌斗争。同时努力做好御敌南侵、支援前线等项工作。积极向外地输送兵源、输送干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参军运动,选派了大批干部三次南下、北上;
全力以赴参加了清沧战役、平津战役的支前工作。中共文安县委还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建党建政以及大生产运动。

解放思想 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建国后,文安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疏河筑堤、治水改土、开渠建站,掀起了兴修水利建设的高潮。根治了海河,兴修了王村分洪闸、西码头蓄水闸、县城防洪堤,使文安县的自然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淹了文安洼,十年不回家”一去不复返了。更为文安县的经济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速度、效益、后劲并重,克难攻坚,真抓实干,文安经济驶入了超常规发展的快车道。

1978年,文安县工副业发展到1005摊,从业人员26447人,年总产值6858万元,利润3173万元,税金550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安人民勇敢地走出了打渔摸虾、烧窑种瓜的小农经济天地,积极走出县门、省门和国门,向工业化领域进军,向城市大工业、科研单位进军、向国际市场迈进,形成了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搞经济的可喜局面,联户、个体私营企业竞相发展。1991年,个体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3000摊,从业人员达到174698人,年产值18.32亿元,利润1.08亿元,税金1451万元,分别占乡企总量的71%、76%和55%。1992年,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使全县上下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热潮。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内涵与外延并举,适时提出“一人一技,一户一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要求,个体私营企业出现了“一户带一片,一片带全县”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以北方最大的胶合板市场——左各庄胶合板市场为代表的,胶合板、塑料、机床、电线电缆、五金、钢铁、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1999年,全县将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放在振兴全县经济的战略高度来抓,全力实施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再造辉煌”战略,通过强化领导,加大投入、优化环境、项目带动等措施,使个体私营企业步入了全面上档升级的崭新历史发展阶段。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完成营业收入89.1亿元,实现增加值25.9亿元,上交税金9643万元,对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5%,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70%,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个体私营企业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2000年以来,文安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壮县、强市、富民”目标要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力量上项目”不动摇,以加入世贸为契机,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的考验,巩固和发展了经济持续增长。2005年财政收入完成3.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5.4%,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9854元、4644元,同比上年增长10.1%和7.5%。200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6.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8元。

全县经济的超长规、跨越式增长带动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全县城建建设、交通、电力、邮政通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辉煌成果。犹以小城镇建设最具代表性。

1985年,《文安县城总体规划》出台,确立了县城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中心,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支持农业为主的小城镇地位。1990年至1999年,城镇建设共完成投资3.1亿元,新建了公园,兴修了四环路,新建了星光市场街、西城路。城区道路达30条,形成了三横四纵的交通网络。

步入新世纪,文安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这一主题,构建环城、连线、组团的创建格局,实施了精品村提升、农村环境洁净、新民居建设、农民素质提升四项工程,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全县共投入3100万元,用于硬绿亮净美和村民中心等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以14个村街为重点的环城文明生态圈,以沿106国道、廊大路、静王路的62个创建村为基线的文明生态长廊,以产业聚集拉动连片创建的新镇镇、以城镇配套改革推动连片创建的左各庄镇和以沿路村街带动连片建设的兴隆宫镇。2009年,全县共有40个村建设农民公寓118栋,别墅123栋;
有70个村街基本达到“七个一”标准;
213个村实行“三包化”管理模式,5个村实行“物业化”管理模式,165个村实行“保洁队式”管理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已初露端倪,人民生活富裕、安康、和谐,到处一片生机昂然的景象。

科学发展 推进洼地新崛起

回顾历史。90年,弹指一挥间。从上世纪二十年代,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在文安的传播发展到中共文安特支的建立,从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到新中国的成立,英勇无畏的文安人民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艰苦奋斗,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望未来。文安县委、县政府继续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以更快更好发展为主题,以壮大经济实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协调发展为着力点,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充分发挥区位、土地资源、人文和产业比较优势,紧紧抓住京津冀都市圈崛起、“一城两区”战略实施国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的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服务业兴县战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开放带动,加速观念、体制、政策创新,强化项目、资金、人才支撑,融入京津,形成特色,构建以林板生产加工制造业、金属压延和五金制品加工制造业、废旧塑料循环再生产业、电线电缆、建筑建材、地毯纺织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社会事业显著进步的新格局,打造工业经济强县、循环经济特色县、国家生态示范县。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我们拥有今天美满幸福生活时,我们更应铭记革命先辈们披肝沥胆、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
学习他们公而忘私,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
弘扬他们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怕流血牺牲、鞠躬尽瘁、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继往开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文安人民将更加踌躇满志、豪情满怀,继续弘扬革命老区精神,自我加压,团结奋进,创新务实,克难攻坚,科学发展,吹响新一轮洼地崛起的号角!美丽的新文安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撰稿人:吴晓松)

第2篇: 红色革命老区的感受

红色记忆——

中央苏区范围一半以上在福建

这是一片鲜血染红的土地,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忘不了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在上杭古田一座古朴的四合院里,毛泽东、朱德、陈毅等120多位代表济济一堂,在这里举行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选出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四军新的前敌委员会,奠定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成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大会一致通过《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用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党,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古田会议决议由此成为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

忘不了长征路上的福建子弟。据统计,福建全省先后有10多万人参加红军,近3万人参加了长征,占中央红军长征总数的三分之一多。在湘江战役中,红34师3个团近6000名福建子弟兵,作为断后阻击部队,为掩护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安全过江,与数十倍于己的强敌展开殊死搏斗,绝大多数壮烈牺牲,成为长征途中最悲壮的一幕。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近3万名福建子弟仅剩下2000余人,这意味着长征路上平均每一里地就有一名福建子弟兵为国捐躯。如果没有他们的英勇献身,如果没有成功突破湘江,中国革命历史将可能改写。

忘不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福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独立领导和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建立了闽西、闽北、闽东、闽中、闽赣边、闽粤边6块游击根据地,占当时南方游击根据地的三分之一,被赞为“撑起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一角天”。同时,福建老区人民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牺牲,以致被敌“清剿”的区域内到处出现“无不焚之屋,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的惨景。据统计,1935年,福建人口比1934年锐减55.27万人。

……

据不完全统计,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福建老区被敌人杀光捣毁的革命基点村2841个;
6万多名共产党员、红军战士光荣牺牲;
被杀害和摧残致死的老区群众约50万人。

作为名符其实的“老区大省”,目前,在全省84个县(市、区)中有67个老区县,835个老区乡镇,8421个老区建制村,1535万多老区人口,分别占全省的县、乡、建制村和总人口的80%、76%、51%、45%。新中国成立后首批授衔的开国将军,福建就有83人。迄今,被认定的中央苏区县达20个,占所有34个中央苏区县的近60%。

老区,是福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情系老区——

    把老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福建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阻隔,加上战争年代的破坏和摧毁,老区一度成为贫穷的代名词。

    饮水思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老区工作,关怀着老区人民。1999年6月,胡锦涛同志来到闽西革命老区考察工作时,深情地说:“我这次到福建来考察工作,有一个心愿,就是到闽西老区来看望老红军,看望老区人民。” 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考察了福建老区,指出:“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央将会继续支持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希望继续抓住机遇,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把老区发展得更好。”胡总书记还亲临永安小陶镇八一村考察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工作,3月12日又给该村村支书朱光木和老支书刘茂千亲笔回信,勉励乡亲们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了我省老区人民极大的鼓舞。

    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老区工作,把老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省委根据中央指示,认真落实与老区人民息息相关的地下党政策和平反冤假错案,凝聚了党心民心;
及时恢复和始终保留老区工作机构,以深厚的感情给革命“五老”人员以特殊的优待政策。

    198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全省脱贫致富规划,确定14个国家贫困县和200多个贫困乡,制定67条扶持老区的政策和举措,开展声势浩大的万名干部下乡进村活动,打响了全省帮扶老区脱贫攻坚战,极大地调动了老区人民的积极性,开创了全省老区工作的新局面。

    省委、省政府还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不平衡性,从2004年开始,先后两轮对355个老区建制村采取“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进村”,形成合力,取得显著成效。省委、省政府还把老区工作纳入海西建设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坚持“老区优先、适当倾斜”的原则,为老区提供强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

    一系列举措和政策,让老区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

    2006年,承载着老区人民的希望,“海西号”快速旅客列车从龙岩始发北京,沿途站点都是革命老区,成为我国第一列从当年中央苏区直达首都北京的旅客列车,也是我省进京最快的始发列车。

    继2007年全面提高革命“五老”人员生活定补之后,2008年10月起,“无依无靠”、“有依无靠”、“有依有靠”三类革命“五老”人员生活定补再次提高到每人每月340元、245元、190元。

    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都要加大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扶持力度,特别要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福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

    ……

    60年斗转星移,60年风云变幻。福建省历届领导班子,带领老区人民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拼搏攻坚,赢得了万村笑颜万村富,一路凯歌一路花。

  山乡巨变——

    60年红土地旧貌换新颜

    回首新中国成立60年,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卷:福建老区正在大步迈向现代农业之路,正在疾笔谱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华章,正在大力塑造一代新农民形象;
一幅“百姓安居乐业,乡村繁荣兴旺”的现代农村图景正在徐徐展现。

    统计显示,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四个重点老区市,1978年地方生产总值为27.43亿元,财政总收入为4.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1.75元,70%的老区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
到2008年,四市地方生产总值为2441.58亿元,财政总收入为269.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77元,分别约增长88倍、60倍、50倍。全省重点老区县总体上已解决温饱问题,原中央苏区县基本实现小康,老区村中有一部分已开始向全面小康迈进。

    君不见,60年来,老区人的生活好了。昔日 “野菜当粮草,火笼当棉袄,簑衣当被套,竹篾油灯照”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如今,老区的人们穿着日益时尚,饮食讲究营养,出行以车代步,住着砖瓦楼房,家用电气普及。全省所有老区县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80%老区建制村用上安全饮用水或简易自来水,并普遍实现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新中国成立前老区人民“通讯靠吼、出行靠走”已成为历史。

    君不见,60年来,最让老区人头痛的路通了。自1999年起,经10年不懈努力,现在老区建制村已全部通了水泥路;
随着全省“一纵两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形成,全省老区75%的县城1小时内上高速,使这四个市加入到省会城市的“四小时交通经济圈”中……交通闭塞不再是老区发展的“拦路虎”,“出门路难行”已成为历史。

    君不见,60年来,老区人的观念变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老区人民打破旧体制、旧观念的框框,紧扣时代脉搏,更新思想观念,敢于拼搏创新,走出了一条条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如,国定贫困老区县安溪,实施“工业兴县、茶业富农”,一跃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原中央苏区县平和,大抓特色产业,被命名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成为全国农村经济结构10个典型县之一;
原中央苏区县漳平,特别适合台湾精致农业种植环境要求,于是大力引入台资企业,成了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
还有古田的食用菌业,沙县的小吃业,德化的陶瓷业,南安的水暖业,新罗区的生猪业,南平的奶业,清流的香鱼业,武夷山、大金湖和白水洋等红色旅游业等等。

    ……

    红色的历史,令人沉思。火热的生活,让人振奋。

    放眼八闽红土地,在新的历史时期,曾经贫困的我省四个重点老区市已今非昔比——龙岩市在海西建设大局中,正在成为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区域,成为海西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宁德市正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发挥拓展一线骨干作用,壮大闽东北一翼,当好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
三明市正围绕构筑纵深推进前锋、特色产业基地、区域综合枢纽、和谐发展支撑,在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发挥出中国最绿省份的“绿海明珠”效应;
南平市已从关隘重重成为四省通衢,正在为拓展海西绿色腹地,推动闽台合作,对接长三角、服务中西部中发挥着前锋作用。

    好风凭借力,扬帆再远航。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载着新的使命,新的期望,红土地必将迸发出新的活力,谱写新的乐章

福建省老区分布图

福建省老区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闽浙赣、闽东、闽中、闽南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闽浙抗日根据地属于现在福建行政区划部分。共计有老区县(市)62个,辖乡镇919个,其中老区乡镇680个,占老区县(市)总数的74%。老区人口103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老区耕地面积880多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5.6%。

  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在赣西南、闽西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发祥地,造就了大批治党、治军、治国的优秀骨干。红一方面军军事斗争的胜利和中央苏区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促进、推动了全国各地红军及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使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树立起了全党和全国革命人民胜利的信心。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苏区的丧失,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后来,邓小平总结说:“‘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它搞掉了。”就是对这个严重历史教训的总结。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创建的,地处赣、闽、皖、浙四省边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较早创建和发展的较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长达十年的斗争中,根据地党组织领导边界军民开展了创造性的工作,其斗争实践丰富了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的理论,对形成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闽东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临东海,北接浙江。其范围包括福安、连江、福鼎、寿宁、罗源、宁德、霞浦、周宁、屏南、古田、柘荣等县。闽南革命根据地主要由漳属(南)靖(平)和(漳)浦、安(溪)南(安)永(春)根据地构成。闽中根据地以莆田、仙游为中心,位于福州、厦门之间。

  福建老区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了20多年的武装斗争,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辈建树的不朽功勋,将永远激励子孙后代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第3篇: 红色革命老区的感受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篇一:弘扬老区精神
弘扬老区精神,提高党性修养
“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和伴随着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坚苦卓绝的斗争,一步一步走向了胜利的彼岸,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水利建设关乎百姓民生,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作为一名水利人,不忘革命根本,不忘老区根本,扎实的学习老区精神,全面的提高党性修养是每一个水利人长期的不懈任务。
一、弘扬老区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原则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
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作为水利系统的一名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复杂与诱惑,工程建设、利益勾结,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坚强的理想信念做支撑,没有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没有一个共产党员的纯洁操守,那他是经不起考验的,必然会在原则面前放弃立场、在风浪面前动摇退缩、在利益面前丢掉本色。
我们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8


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勇于开拓,勇于
担当,既要有发现问题的“慧眼”,更要有解决问题的“本领”,不断消除阻碍我们的事业前进的障碍,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二、弘扬老区精神,就是要打牢理论基础,加强党性认识
作为一名水利系统的共产党人,首先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要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日新月异、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学,什么都会,成为“百事通”。我们应该按照掌握基本的、精通本职的、跟踪前沿的、了解相关的原则,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的学习。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系统深入,坚持不懈,同时,还要继承发扬老区精神,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具体实际,自觉投身基层一线,在学中干、干中学,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融入到中国具体实践之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只有这样,我们的理论根底才能更加牢固,思想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才能切实增强。
三、弘扬老区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扬奉献精神,铭记党性宗旨
在金寨老区这片热土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老区人民有个突出的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发扬光大,那就是甘于奉献不讲索取的精神品质。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而老区人民
却习以为常代代相传的精神品质。甘于奉献不求索取,就是为了共产党的政权不变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需要学习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8


老区人民这种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品质,撇开个人利益,踏踏实实的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本本分分老实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来自革命老
区的基本做法。我们党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从人民群众之中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没有老区的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的信任,就没有党的生存空间。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仍然是这样。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奉献精神正是体现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反映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履行程度,衡量党性强与不强的重要标准,能不能甘于寂寞、耐得清贫,是检验奉献精神的尺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为党的建设事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辛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四、弘扬老区精神,就是要大力加强廉洁自律,保持党性纯洁
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我们都不可避免受着各种利益诱惑,对此,我们要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自律,保持党性纯洁。要从思想源头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8


确认识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坚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经得起考验。要清醒地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执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强化党性意识,做到在思想上不断武装,在作风上不断磨砺,在工作中不断体现,赋予老区精神新的内涵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当前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理想信念,学习老区人民“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既要勤政廉政,又要敢于担当,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一方经济腾飞、保一方社会稳定贡献力量。篇二:“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发展”主题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发展济阳县公安消防大队刘雅歆
中国革命老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夺取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新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历史证明,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新中国的发源地,新中国是从老区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人民养育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是社会主义大厦的及基石。因此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4/8


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山东省简称鲁。全省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有汉、回、满等民族。现有17个省辖地市,135个县(市、区),2370个万个行政村。有老区的县(市、区)共辖乡镇2075个,其中老区乡镇为1373个,占总数的%。山东老区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现属山东行政区划部分。近年来,省委宣传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大老区建设的部署,把老区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周密组织,改进创新,加大宣传,不断营造老区建设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山东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搞活的道路上不断进取,老区的各
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充分发挥各种载体作用,大力宣传老区革命传统和精神。坚持主旋律,服务大局。我们各老区宣传单位和工作者发扬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敢于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前瞻性,在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省政府带领有关部门和文艺团体赴革命老区看望慰问老红军和红军亲属,瞻仰革命遗址;
省委宣传部组织省直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大型主题展览、大型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期间新闻媒体对几年活动进行了集中报道。省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开辟了革命老区专栏反应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并在综合频道全程播放了省纪念大会录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5/8


像,大力宣传伟大的革命老区优良传统。
二、围绕老区发展战略,大力宣传老区建设的新变化新成就新面貌
省委宣传部和省直新闻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有关老区发展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老区,把宣传和推动老区竞技发展作为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精心组织策划,开设专题专栏和频道,大力宣传报道老区各级党委、政府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推动老区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山东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刘庆俊的演讲,带领人们重温了过去山东革命老区为战斗胜利做出的贡献,让与会人员更深刻的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临沂发改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吕全明的演讲,让人们了解了现在山东革命老区真实的发展状况。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呈镕的演讲生动感人,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事例让人们知道老区人民的贡献并没有随着战斗的胜利而结束,现在的老区人民继承了“红嫂精神”,依然在持续的为国家建设努力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春岐的演讲让与会人员看到了老区的未来,山东老区的发展有着科学成熟的规划,踏实可靠的建设者,相信山东老区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三、面向老区服务老区,努力为老区发展建设办好事、办实事我们要牢记革命老区历史,继承革命老区传统,发扬革命老区精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6/8


神,弘扬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践行创先争优,向老区服务老区,努力为老区发展建设办好事、办实事。全省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也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用实际行动积极创先争优。我们要坚持以“做大城区,做强产业,
做优环境。”和“城市最美、产业最优、旅游最旺、环境最好”为宏伟蓝图,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把资源深加工、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三个产业的主导做大做强,坚持以发展经济为本,以改善民生为基础,谋求发展,增强群众信心,增加群众收入,齐心合力、扎实有效促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建设新山东的光荣使命中,我们始终要有推动发展的强烈意识,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我们始终要有一种战斗精神,保持和发扬高昂的士气、顽强的意志、勇敢的作风,积极化解矛盾,破解难题;
我们要始终步调一致,上下齐心,激励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建设发展,保证各项决策有效实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把“开明开放、质朴诚信、奋勉创业、自立自强”的精神和革命老区艰苦奋斗、为民奉献的光荣传统相结合,立足本职干好工作,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山东建设发展建功立业,有力推进山东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创造老区辉煌。
面对既定目标,精神振奋、奋起直追,始终保持紧张、快干的工作作风,“紧”字当先,“快”字当头;
面对新的任务,只争朝夕,奋起直追,追则必超,以快节奏保证高效率,以高效率赢得大突破。继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7/8


承革命老区传统,发扬革命老区精神,我们就是要弘扬时代精神,践行先辈夙愿,谋求发展大业,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清流,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以优异成绩告慰那些英烈先辈。我们要牢记革命老区历史,继承革命老区传统,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弘扬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践行老区精神,进一步加快山东革命老区建设。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忆往昔,红色大军无坚不摧,革命先辈甘洒热血;
看今朝,老区发生喜人变化,山东人民齐唱和谐。新起点谱写新篇章,新使命催发新征程,让我们携起手、肩并肩,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传统精神,弘扬时代精神,在新的起点上践行创先争优,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以更加热情、更加扎实、更加奋进、更加勤奋的工作,为绘就建设新山东的新画卷,谱写山东老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共同奋斗!篇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葆革命军人本色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8/8

推荐访问:老区 革命 红色 红色革命老区感受 红色革命老区的感受 红色革命老区的感受三年级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