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层政务公开存在问题7篇

发布时间:2023-08-12 10:12: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基层政务公开存在问题

  

  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乡镇是国家政权机关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对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乡镇政务公开的全面推行,不仅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而且增强了广大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促进了党风政风的明显好转。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乡镇政务公开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一、当前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行政务公开是一项规范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治本措施。近年来,我市各乡镇在推行政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存在被动应付走形式的状况。由于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是把它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怕家丑外扬,还有的认为基层单位就那么一点权利,公开不公开无所谓,只要不贪赃枉法就行。因而,对政务公开很不主动、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

  (二)公开内容不够规范,缺乏全面性。公开内容不全面。少数乡镇只公开办事制度、年度目标、为民办实事等事项,对一些群众关心的大宗物品采购、工程项目发包、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等未公开,对一些重大事项缺乏预公开。公开内容不具体。有的乡镇只公布一些群众早已熟知的事项,对群众普遍关心、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乡镇财务收支情况、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政府基建项目招标、各类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等内容却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做法同群众要求相差甚远。政务公开工作只有紧紧扣住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这条主线,在内容上

  想群众所想,才能达到目的。然而,目前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做法同群众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把人员分工写得很明显,而且长期保留,把工作职责和工作目

  标写得很具体,也很少更换,缺少的就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看的人不多,作用也不大;二是在公开内容上,只是照搬上级文件的条条框框,往往避重就轻,对敏感问题和关键部位没有公开或公开非实质性内容,对一些影响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事项,往往是大而哗之,甚至瞒天过海欺骗群众;三是政务公开栏变成政绩光荣榜,把政务公开变成政绩公开进行评功摆好,而对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闭口不谈,尤其是回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四是在公布时间上不是急群众所急,及时公开时间性强的内容,而是按部就班几个月更换一次内容,事情一多往往就被挤掉,公开栏设置也不考虑方便群众便于阅览,绝大多数局限于办公场所、机关大院,根本没有考虑如何广开言路,接受群众监督,公开栏前冷冷清清;五是政务公开缺乏连续性,上级有要求便着手抓一抓,上级没有要求便认为风头过了,工作没动力、不深入、缺乏连续性。

  (四)整改措施不够落实,缺乏实效性。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往往一“公”了之,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甚至是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也置若罔闻,更谈不上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个别单位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及时解决。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乡镇政务公开之所以存在上述不足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力意识浓厚,服务意识淡漠。政务公开实质是推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的手段,乡镇政务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服务意识问题,如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把行使政府职能看成手中的权利,认为本部门负责的事务就是本部门的权利范围,而非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对于本部门的权利认为不必也不愿让他人知道,那么其政务公

  开必定是避重就轻搞形式主义。由于一些乡镇在认识上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认为是自身的权利,甚至认为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信息公开后,造成议论纷纷的局面影响社会稳定,存在着“给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也不敢进行政务公开,以种种借口推迟政务公开工作,尽可能缩小公开范围,压缩公开深度,对上

  级有关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采取拖延、敷衍的态度。

  (二)政务公开制度不健全。作为加强廉政建设的新举措,现在的乡镇政务公开还带有浓厚的政策性,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尚无一部统一的政务公开法,政务公开的内容只是散见于《档案法》和《保密法》中。在乡镇,政务公开一般是以内部文件的形式作出,乡镇政府仍然掌握着政务公开的主动权,老百姓只是被动地接受有关政府部门愿意公开的信息,如果政府机关不公开应该公开的制度或文件,群众本身并没有任何渠道能够加以改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政务的不完全、不彻底公开甚至假公开,使得政府部门有机会隐瞒对自己或部门利益不利的信息。此外,乡镇政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使得政务公开在实践中容易表现出随意性、零散性、形式主义和报喜不报忧等现象。

  (三)责任不落实。目前,乡镇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还不够健全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科室和站所负责人职责范围不够明确,考核奖惩不够严格。政务公开工作还没有真正纳入乡镇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并同其经济利益、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紧密挂钩。现行制度中,如果政府机关不予公开或不彻底公开,上级机关多数只是口头批评而已,很少严肃追究责任。由于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不够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乡镇政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三、解决乡镇政务公开问题的对策

  相对于政府机构改革而言,乡镇政务公开也意味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政务活动透明度的需要,是促进乡镇改革步入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办事程序化发展轨道的必由之

  路。为了更好地推进乡镇政务公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及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一方面,要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民主政治教育,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还政于民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尽

  的义务和责任,而决不是什么“赏赐”。引导他们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切实解决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会公开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让老百姓意识到通过政务公开了解政府政务情况是人民群众重要的民主权利,关心、监督和推动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是广大群众的重要责任,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

  (二)研究制定政务公开相关制度。国家应尽快研究制定政务公开相关规定,各级有关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各地政务公开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制度,就公开主体、公开内容、公开标准、公开时限、公开纪律、如何接受监督、如何奖惩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以利于统一遵循,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有章可循,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要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乡镇政府领导及其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的经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转变政府职能、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认识并积极推进此项工作,进一步突出政府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成立以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机构,以乡镇党政办公室为办事机构负责抓好落实。要成立专门监督机构,由专门监督机构对政务公开的情况进行监督,进一步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应邀请县、乡人大代表以及离退休干部、村级群众代表参加监督机构,以增

  强监督机构的代表性与针对性。

  (四)强化监督,确保内容真实。乡镇政务公开的目的主要是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政务公开的内容一定要突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的问题、容易出现不公开和腐败的问题、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问题等等都应依法及时如实公开,以利于群众了解和监督,而不是只注重公开单位职责范围、政策规定和任务要求,把政务公开栏变为仅仅是一般的政策宣传栏,不注重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只有加强监督,才能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及时又符合群众的要求,首先要加强乡镇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内部监督制约,保证公开的内容可靠,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监督机构的作用,认真审阅政务公开的内容,注重听取群众的反映,有计划地开展政务公开民主评议活动。

  (五)严格考核奖惩,强化责任追究。

  政务公开的实质是防止权力运作中的腐败,如果不公开或公开不力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那么公开必将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行乡镇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政务公开纳入对乡镇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惩,并同经济利益挂钩。要建立乡镇干部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制。从乡镇领导干部到机关部门(站所)负责人到一般工作人员,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并将履职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对推行政务公开不力的,要加强教育,促其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对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要严肃批评,坚决纠正;对搞虚假公开、欺上瞒下的,要严肃查处,绝不迁就。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乡镇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是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探索,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实行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的权利,政府的义务,对基层政权更是如此;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迫切要求出台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使政务公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肯定和巩固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

  开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所以,法治化道路是走出乡镇政务公开的关键,只有完善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各地乡镇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就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篇二:基层政务公开存在问题

  

  关于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政务公开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阳光用权、提升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公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仍存在于少数部门,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形式多实质少,结果多过程少,原则多细节少,公众被动接受多、主动申请获得少,“正面”信息多、“负面”信息少。本文以我县为例,就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两头热,中间冷”。往往是各县级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热情较高,主要领导对公开的形式、内容等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干部群众对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呼声也较高,但少数基层站所、窗口服务单位、镇村对公开认识不足,持观望态度;二是“温差较大”。各单位、镇村之间受主要领导的思想认识、单位的经济条件以及负责公开具体工作的人员素质的影响,导致政务公开工作发展不均衡。在县人民政府网政务公开栏目链接到的37个乡镇和部门

  中,有的部门公开内容详实丰富,部门动态、机构设置、文件发布、行政许可、人事公开、财务公开等内容一应俱全,且有专人实时动态监管,有的部门却只有单位简介,其它栏目都成了盲区,且常年无人更新;三是“时冷时热”。同一个单位或村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平衡,少数部门在安排政务公开时搞“一阵风”,工作部署之初干劲十足,公开内容较全面,更新较及时,但时间一长就变样了,内容陈旧,无人更新,往往是单位领导重视时连开“夜车”,第二天栏新、内容新、形式更新,领导不过问,则无人问津,甚至有少数单位政务公开栏已沦为小广告张贴栏。

  (二)公开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一是公开脱离重点,做表面文章。从县政府门户网站、子网站公开的具体信息看,应重点公开的政务信息存在“三多三少”,即:公开政策法规多,公开涉及资金管理、救助补助的少;公开部门职能、机构设置的多,公开部门履职信息少;公开工作事项多,公开具体措施和效果少。有的单位在面对反映权力运作的重点内容时设法回避,对干部关心的人事安排问题,搞“暗箱操作”,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项目建设、集体土地出租、集体资

  产流向等搞半公开、假公开或只公开总目不公开细目,甚至合并项目公开、转移项目公开,公开内容失真。有的单位为了显示政绩,只公开成绩,不公开问题。二是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以事后公开代替事前、事中公开。部分单位在面对城乡低保、危房补助、项目建设等重大决策时只公布结果,对于决策过程却只字未提,导致政府公信力一降再降。特别是在面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时,少数部门主要领导的第一反应是低调处理,往往留下一段官方信息的真空期或模糊期,从而导致谣言四起,对事件本身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公开载体较滞后。目前我县各部门的政务公开一般采用公示栏、广播、会议、文件等传统公开方式,虽有少数部门开设有网络公开平台,但和全省其他县区政务网站相比较而言,从网站内容、网站功能、网站质量、公共设施、公众参与程度等11个指标来看,我县仍处于发展型网站,在跨网站链接、时间便利性、弱势群体可访问性、受理速度等方面仍较为滞后,如不具备弱势群体的访问和服务功能,对一些调查、投诉、提问等交流平台的问题处理速度较慢,一些问题

  虽然显示状态为已处理,但并不能看到具体回复情况,在线处理业务和投诉的功能也相对较差。

  (四)公开工作的程序不规范。政务公开工作要求按照“提议—审查—确定—公开—反馈—建档”的程序进行,有的单位公开内容未通过规定程序审查,仅由办事人员找出相关内容,主要领导一批,字一签,有的字还没来的及签就上墙公示了。有的单位认为公示上墙就万事大吉,没有建档,没有主动接受群众的质询,往往是只公开不反馈,只开花不结果。部分单位政务公开的时间和次数随意性较大,半年甚至一年才公开一次。往往是上级不检查不公开。有的单位以“定期公开”为借口,对一些突发性、临时性的事务没有及时公开,造成年初工作年终公开。

  二、原因分析

  (一)个别干部的“官本位”意识严重。一方面,少数干部对政务公开的认识不到位,怕暴露问题、怕揭短、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引起上访,从而不愿或不敢公开;另一方面,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臣民意识”、“服从意识”思想的影响,少数干部“只唯上不唯下”,把政务公开当作上

  级部门交给的任务,一切按要求行事就可以了,至于是否达到了公开的效果则无关紧要。

  (二)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参与度不够。一是部分群众缺乏常念“紧箍咒”的意识,对政务公开工作参与热情不饱满,监督意识不浓厚,监督的气氛不活跃。往往对公开泰然处之,漠然置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部分群众缺乏念好“紧箍咒”的能力,由于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参差不齐,很多群众对财务收支状况、资产流向等公开内容一知半解,只知道公开了,具体公开效果如何往往说不清。

  (三)知识结构受限。我县现在处于领导岗位的,特别是单位正职人员,都在30岁以上。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30岁以上的网民占总网民的63.9%,而党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仅占整体网民的0.5%,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出还有部分领导干部不会上网或者忙于应酬疲于上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政务公开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

  (四)管理人员匮乏。目前我县各部门管理政务公开的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尤其是镇村一级,工

  作任务繁杂,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加之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导致公开工作疲于应付,无力创新。特别是要实现政务信息电子化,就势必要加强机关网站的建设,除了有服务器、电脑、光纤接入等硬件设备和一流的软件编程人员外,更需要有一流的组织、指挥、协调、推进网站栏目设置和内容建设的领导者。资金、技术和人员的限制让很多部门对电子政务望洋兴叹。

  三、对策措施

  (一)抓好政务公开的关键环节。一是强化公开重点,根据各部门的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廉政风险防控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务公开内容,实行“套餐+自选”的公开方式,把人权、事权、物权、财权等容易滋生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消极腐败问题的事项和环节作为公开重点;二是创新公开形式,把传统公开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既用好会议、文件、简报、公开栏等传统手段,又要积极探索运用网络、电视、电子显示屏等信息手段实行公开的方式,县级各部门可较多运用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电视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公开,乡镇和社区可以采用政务公开栏、远

  发现不公开、假公开、半公开的,取消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年终考核的评优评先资格,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连续两次发现者,在本年度党风政风行风评议中扣减相应分值;二是建立政务公开的社会监督体系,设置举报电话、举报箱、投诉举报信息平台,广泛接纳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意见、建议和投诉;三是建立政务公开民主评议制度,邀请服务对象定期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在全县进行排名通报;四是邀请党风政风行风监督员,采取明察暗访、定期例会、电话征求意见等办法,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篇三:基层政务公开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政务公开内容上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推荐5篇)

  第一篇:当前我国政务公开内容上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

  政务公开是现代国家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吸收人民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事项,强化民主监督。可以说,没有公开,就无从谈起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要被滥用,就要腐败。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政务公开能确保监督、促进民主、限制权力滥用,保障权利实现的巨大作用。是否能够贯彻和实施公

  开的原则,并进一步确立公开机制,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推行,各个领域的公正、公平和平等是否能够实现。

  政务公开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要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就要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建立政务公开制度,使得行政主体的行为处于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促使其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腐败。

  自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以来,政务公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干群之间增加了理解,减少了误会,化解了矛盾,促使“热点不热、难点不难”。二是改进了作风,提高了公仆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强化了群众监督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铺张浪费和吃喝招待明显减少,乱收费现象受到很大遏制。四是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政务公开维护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办事按照章法进行,从而使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地正常发展。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务公开具有浓厚的政策性,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政务公开作为加强廉政建设的新举措,一经提出,马上就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地推行,具有浓厚的政策性。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导致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在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和形式等诸方面表现出随意性和零散性,难以成为稳定的机关工作方式延续

  下去,结果很容易成为走过场的运动。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是把它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

  2、政务公开的主体和范围有待拓宽

  (1)政务公开的主体应该拓宽。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实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对基层机关的注意力比较多,政务公开的主体主要集中在乡镇级和县市级的政府机关。

  目前政务公开出现上述状况的现实原因在于:当前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基层机关,推行政务公开可以起到一种发泄和疏导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务公开的主体并不限于各级政府机关,还包括法律、法规或规章明确授权或委托的其他组织甚至个人,但就目前全国各地实行政务公开的主体来看,基本局限在各级政府机关,甚至没有涉及到其他行政主体,更不必说扩展至非行政主体的受委托组织和个人了。这也是当前政务公开活动的一个误区:——只有政府机关才有资格实行政务公开。

  (2)政务公开的范围同样有待拓宽。当前,政务公开的范围主要局限于群众意见比较大的领域,其他同样涉及重大公共利益但不易为群众所觉察的事务也应是政务公开的范围。如前所述,有关行政事务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都是政务公开的范围。而我们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很远。

  从我国目前开展的政务公开活动的范围来看,领域比较集中,主要体现在选拔干部、政府上网、政府采购、警务公开、行政处罚等方面。尤其是选拔干部、政府上网和政府采购拍卖几乎占了各媒体报道政务公开事例的80%左右,而其中的选拔干部则是当前政务公开活动的焦点,人们常常能在媒体报道中看到中央某国家机关、某省或某市公开选拔厅局级干部或处级干部等方面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这方面的报道几乎占整个政务公开方面报道的一半。

  政务公开之所以集中在这几个领域,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这

  些领域涉及到人、财、物的权力比较集中的部门,容易滋生腐败,如选拔干部、政府采购等;其次,这些领域关系社会公共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社会治安、行政处罚等。同时,这些领域也是人民群众反应比较大、意见比较集中的地方。

  3、全国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各部门参差不齐

  当前我国实行政务公开的空间分布状况可以说是参差不齐。不仅地区之间参差不齐,而且部门之间也参差不齐。

  就部门而言,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的部门大多集中在群众意见比较多的行业,如公安机关、工商机关、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等,而其他群众意见比较少的部门就几乎不进行什么政务公开了。

  从以上三点问题可以看出,很多推行政务公开的机关在很大程度上持消极态度:能不公开的机构或组织就不公开,能不公开的事务就不公开。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一个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官尊民卑观念在作怪。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官对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施恩态度,在官看来,一旦官对民有所行为,民就应该对其感恩戴德。

  第二篇:当前政务和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的思想,应付了事。二是厌烦心理。认为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费时、费钱又费力,吃力不讨好,自找麻烦。三是自以为是。有的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办事公道,没拿公家的钱或物,甚至自己还掏腰包,既不瞒上又没欺下,公开则是画蛇添足,没有必要。四是畏难思想。认为有些内容不宜公开,如公开反而会引起群众误解,影响稳定,还是不公开为好。

  2、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公开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一是监督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村没有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制度没有得到认真执行,缺乏对干部的约束力。二是监督机构不完善。许多单位、村都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理财小组,但是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表现为:①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单位、村主要领导确定或在政务、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中指定,监督力度不大,反而使监督机构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一个幌子;②

  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仍然由主要领导说了算,大宗的收支事先没有通过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或单位、村领导班子讨论,监督机构被架空,形同虚设;③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虽然通过了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审定,同时也公布了财务收支情况,但是由于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缺乏财经法规知识,特别是一些村的民主理财成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不懂得看帐和理帐,仍然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造成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名存实亡。三是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滞后。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的专业法,也没有相应的党纪和法律法规规定。因此,即使群众发现有不及时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的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的,甚至影响极坏的,也没有办法要求公开主体和有关人员承担责任,这使得政务、村务公开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缺乏刚性约束,主体行为的责任不明确,无法形成有力的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3、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不适应,特别是村级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差,影响了村财务公开。当前,村务公开开展不平衡、质量不高,很大的一个原因与目前我市的农村干部队伍素质总体较低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干部队伍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素质偏低,责任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排解群众矛盾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前我市绝大部分村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差,大多数均为无证上岗,有的连最起码的财会常识都不懂,理账能力差,不适应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

  三、对策思路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行政务和村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有效途径。为此,各级党组织既要对公开制度本身不断进行完善,又要把公开工作与民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开促进民主,依靠民主保障公开。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使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

  第一,要坚持教育为先,重视提高公开工作主体的思想认识、增强开展政务、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认识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是党和国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认识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干部群众对政务、村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增强政策法制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透明化、民主化。第二,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标杆,典型引路。要用身边的事实,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反而会因为干部群众的民主参与而更加顺利推进,真正做到“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更好的落实。第三,要加大对政务、村务公开具体责任人的培训教育力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实事求是、真心诚意地将政务、村务予以公开,就能取得干部、群众的理解和信赖。

  2、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全程公开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调整充实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的作用。同时,应把这项工作纳入市、乡和村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乡镇党政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建工作评先和单位负责人评先的重要标准之一。进一步明确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责任人的职责,建立考评机制,把开展调研、指导、督促与检查工作结合起来,把宣传发动与明查暗访结合起来,增加政务、村务公开的透明度,研究和解决政务、村务公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使群众真正成为村务管理的主体,把村民监督融入村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中。制订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章程》,落实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关系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涉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规定、重大事项的执行都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逐渐实现村务公开从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逐步做到事前群众要了解,事中群众要参与,事后群众要监督,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政务的全面、真实公开。一要逐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和人大财政监督制,促进政务的财务公开。要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使会计人事管理与单位实现分离,委派会计的财务监督权与单位负责人的行政管理权实现分权制衡,有效地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落实、完善人大财政监督制,变财政部门向政府负责为向人大负责,除预决算要由人大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外,日常重大开支,凡是预算或对预算的修正都要由人大通过后方可执行,而不能仅在事后向人大报告一下了事。二要积极开展工作人员公开选拔、公务员信息公开制度,促进人事政务的公开。实行人员选拔公开化,让群众参与对干部的选拔,能全面真实地反馈群众参与的结果,以利于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乡镇公务员个人信息公开,有助于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有所了解,有助于群众对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的任何违法违纪违背承诺等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三是实行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促进政务的行政公开。行政执法公开制,既包括执法程序公开、事实公开和法律依据公开,也包括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即办事纪律、监督投诉渠道和社会服务承诺等的公开,给群众实施有效监督提供武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本单位行政执法的责任细化、量化到单位内部的每个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岗位,并实施相应的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提高每位行政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四要把民主管理贯穿村务公开的全过程。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

  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检查制度等,完善管理,夯实村务公开工作基础

  最后,要强化执法执纪监督,建立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必公开”、“真公开”。建立市、乡、村三级审计监督网络,纪委监察、检察和审计局、财政局、农业经管部门负责对乡镇、各机关单位的财务账目进行定期审计与监督;乡镇经管站、审计站负责对本乡镇各村财务的审计和监督,逐步推行“村财乡审”、“会计委派”、“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负责对村日常财务收支核算进行监督与审查。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对村干部的各种约束和激励机制,实行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的工作制度,做到赏罚分明,使村级干部队伍的正气得到弘扬,邪气受到打击。

  3、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促进村务公开上新水平

  一要选准配齐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应抓住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在选好村民代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做好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的选举工作,原则上村主干不得担任两个小组的组长,应推选懂财会知识,又有村务管理经验,在村里威望较高受群众拥护的同志担任组长,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二要做好农村财会人员的选配和培训。农村财会人员应由村务监督小组或村民理财小组集体研究提出人选,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镇政府经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镇政府组织财会人员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严格杜绝由村主干内定人选的做法,不准村主干兼任村财会职务,不准以种种理由不配村财会人员。

  三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入村主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村主干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法制意识。村主干自身廉政素质是影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大部分村干文化程度不高,掌握法律知识不多,有的甚至是法盲,有时经不起金钱利益的诱惑。为此,各级党委应充分依托各级党校抓好村主干,特别是新任村主干的培训工作,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法律知识列入培训的必修课,通

  过培训提高他们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篇:我国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及其对策

  论文摘要:政务公开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乡镇政务公开是我国政务公开的基础。现在对于乡镇政务公开的研究才起步,许多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实行乡镇政务公开,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深化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使乡镇政务公开运作更科学、更规范,本文就当前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对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引起大家对乡镇政务公开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关健词:乡镇政务公开

  存在问题

  有效管理思路

  2001年12月中办、国办发出的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后,乡镇政务公开普遍推行开来。从各地乡镇的实践来看,普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为首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人大主席或党委、纪委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确定了具体承办单位和人员;在方便群众阅览的地方,建立固定的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的内容注重突出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和热点问题;制定实施办法和加强检查督促,讲求政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在强化对乡镇政务公开的监督中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政务公开取得的成效,归纳为四条:一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干群之间增加了理解,减少了误会,化解了矛盾,促使“热点不热、难点不难”。二是改进了作风,提高了公仆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强化了群众监督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铺张浪费和吃喝招待明显减少,乱收费现象受到很大遏制。四是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政务公开维护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办事按照章法进行,从而使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地正常发展。

  一、乡镇政务公开的意义

  推行政务公开,可以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化解农村一些矛盾。乡镇政务公开可加快乡镇人民政府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处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既充分发挥民主,又提高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推行政务公开可以增强政府和基层干部、农民的双向约束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不仅要要求乡镇干部勤政为民,而且要廉洁奉公,否则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要戳背脊骨。政务公开有利于调动乡镇干部和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行政务公开,强化监督功能,有效地提高乡镇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尽心尽责地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能赢得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理解、支持、拥护。

  二、当前乡镇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公开的观念滞后,认识不统一

  乡镇干部对政务公开的必要性、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农民对乡镇政务公开的迫切要求的回应性不对称。有些干部认识不到乡镇政务公开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抑制权力寻租等现

  象,对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治理农村经济环境、提高乡镇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意义。有些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缺乏正确的和深入的了解,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自己的行为不规范,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怕失权不想公开,怕丢权不愿公开,自身有毛病不敢公开,方式方法不得当不会公开。由于上述原因,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并没有把政务公开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

  (二)政务公开存在行为偏差和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

  从调查中发现,一是公开的主体单位不全。极少数乡镇和有些乡镇部门并没有把推进政务公开纳入工作中去,存在“等、观、拖”等现象。二是存在公开的随意性。主要有内容上的随意性、公开手段的随意性、走过场流于形式和时间上的随意性及公开对象不按要求办事。

  公开什么,心中无数,全凭想当然。三是公开的利益选择性。有的趋“利”避“害”.对本单位有利的就公开,反之就暗箱操作。对群众公开的主要是群众的义务方面的内容,回避群众权利方面的内容。

  (三)乡镇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的乡镇没有把政务公开纳入全局工作之中,政务公开的领导责任制没有理顺,责任分工不明确,组织实施不力,表现为政务公

  开中乡镇、站所和行政村上搞下不搞或下搞上不搞孤立脱节的局面。如果把它们的某个方面割裂开来,顾此失彼,必然会出现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使党在农村的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同时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够健全和有效,有的乡镇监督权力对决策执行权力无能为力。纪检监督部门没有权威,缺乏强制力。有监督职能的各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制度不配套,缺乏合力。监督结果奖罚不及时不得力,缺乏影响力,群众的监督还没有对掌权的人的奖惩升降起决定性作用。

  三、加强乡镇政务公开有效管理的几点思路

  (一)实施政务公开,必须转变乡镇干部思想观念

  抓好公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就当前来说,其着力点主要有:一是乡镇干部要加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学习与教育,把政务公开的意义、作用、必然性融进到“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工作当中,使乡镇领导干部认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现实性、紧迫性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是推动乡镇干部对中办、国办关于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和政策的深入学习,使之更加明确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监督保障制度、组织领导等内容,使政务公开制度和有关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推动乡镇干部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使之树立现

  代公共管理的治理理念,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

  (二)乡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注重政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乡镇政务公开,****中央和国务院有原则要求,各地在实施中也

  取得了很多经验。为了使这项工作有领导、有秩序地坚持下去,不断完善起来,首先要明确牵头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要求。根据行政领导统一原则,建议确定统一的牵头部门为好。其次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明确的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最后是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公民的知情权,规定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义务。

  (三)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长效监督体系

  权力监督的实质,就是监督主体对权力主体实行有效控制的过程。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要把政府机关的内部制约监督和外部的制约监督结合起来。在内部监督机制方面,乡镇要建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主要担负四项职能:公开内容确定时把关职能;公开过程中的监督实施职能;公开后听取来信来访的职能;整改措施落实的督查职能。监督小组的组成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每次政务公开检查结果,都按职按责记入每人的考核成绩中,作为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外部监督机制方面,首先,聘请群众监督员。其次,聘请政务公开稽查员。再次,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建立了“两簿、一线、一箱、一室”,即意见簿、意见处理反馈簿、政务公开热线电话、政务公开意见箱、政务公开接待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监督政

  务公开工作。

  四、小结

  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是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探索,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实行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的权利,政府的义务,对基层政权更是如此;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迫切要求出台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使政务公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肯定和巩固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所以,法治化道路是走出乡镇政务公开的关键,只有完善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各地乡镇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就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陈蔷。建立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0,

  (1O)。

  【2】罗忠桓。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实施追踪[J].湖湘论坛,2002,(5)。

  【3】陈宗柏。关于乡镇政务公开的法律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5)。

  第四篇:关于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政务公开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阳光用权、提升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公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仍存在于少数部门,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形式多实质少,结果多过程少,原则多细节少,公众被动接受多、主动申请获得少,“正面”信息多、“负面”信息少。本文以我县为例,就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两头热,中间冷”。往往是各县级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热情较高,主要领导对公开的形式、内容等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干部群众对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呼声也较高,但少数基层站所、窗口服务单位、镇村对公开认识不足,持观望态度;二是“温差较大”。各单位、镇村之间受主要领导的思想认识、单位的经济条件以及负责公开具体工作的人员素质的影响,导致政务公开工作发展不均衡。在县人民政府网政务公开栏目链接到的37个乡镇和部门中,有的部门公开内容详实丰富,部门动态、机构设置、文件发布、行政许可、人事公开、财务公开等内容一应俱全,且有专人实时动态监管,有的部门却只有单位简介,其它栏目都成了盲区,且常年无人更新;三是“时冷时热”。同一个单位或村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平衡,少数部门在安排政务公开时搞“一阵风”,工作部署之初干劲十足,公开内容较全面,更新较及时,但时间一长就变样了,内容陈旧,无人更新,往往是单位领导重视时连开“夜车”,第二天栏新、内容新、形式更新,领导不过问,则无人问津,甚至有少数单位政务公开栏已沦为小广告张贴栏。

  (二)公开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一是公开脱离重点,做表面文章。从县政府门户网站、子网站公开的具体信息看,应重点公开的政务信息存在“三多三少”,即:公开政策法规多,公开涉及资金管理、救助补助的少;公开部门职能、机构设置的多,公开部门履职信息少;公开工作事项多,公开具体措施和效果少。有的单位在面对反映权力运作的重点内容时设法回避,对干部关心的人事安排问题,搞“暗箱操作”,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项目建设、集体土地出租、集体资产流向等搞半公开、假公开或只公开总目不公开细目,甚至合并项目公开、转移项目公开,公开内容失真。有的单位为了显示政绩,只公开成绩,不公开问题。二是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以事后公开代替事前、事中公开。部分单位在面对城乡低保、危房补助、项目建设等重大决策时只公布结果,对于决策过程却只字未提,导致政府公信力一降再降。特别是在面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时,少数部门主要领导的第一反应是低调处理,往往留下一段官方信息的真空期或模糊期,从而导致谣言四起,对事件本身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公开载体较滞后。目前我县各部门的政务公开一般采用公示栏、广播、会议、文件等传统公开方式,虽有少数部门开设有网络公开平台,但和全省其他县区政务网站相比较而言,从网站内容、网站功能、网站质量、公共设施、公众参与程度等11个指标来看,我县仍处于发展型网站,在跨网站链接、时间便利性、弱势群体可访问性、受理速度等方面仍较为滞后,如不具备弱势群体的访问和服务功能,对一些调查、投诉、提问等交流平台的问题处理速度较慢,一些问题虽然显示状态为已处理,但并不能看到具体回复情况,在线处理业务和投诉的功能也相对较差。

  (四)公开工作的程序不规范。政务公开工作要求按照“提议—审查—确定—公开—反馈—建档”的程序进行,有的单位公开内容未通过规定程序审查,仅由办事人员找出相关内容,主要领导一批,字一签,有的字还没来的及签就上墙公示了。有的单位认为公示上墙就万事大吉,没有建档,没有主动接受群众的质询,往往是只公开不反馈,只开花不结果。部分单位政务公开的时间和次数随意性较大,半

  年甚至一年才公开一次。往往是上级不检查不公开。有的单位以“定期公开”为借口,对一些突发性、临时性的事务没有及时公开,造成年初工作年终公开。

  二、原因分析

  (一)个别干部的“官本位”意识严重。一方面,少数干部对政务公开的认识不到位,怕暴露问题、怕揭短、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引起上访,从而不愿或不敢公开;另一方面,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臣民意识”、“服从意识”思想的影响,少数干部“只唯上不唯下”,把政务公开当作上级部门交给的任务,一切按要求行事就可以了,至于是否达到了公开的效果则无关紧要。

  (二)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参与度不够。一是部分群众缺乏常念“紧箍咒”的意识,对政务公开工作参与热情不饱满,监督意识不浓厚,监督的气氛不活跃。往往对公开泰然处之,漠然置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部分群众缺乏念好“紧箍咒”的能力,由于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参差不齐,很多群众对财务收支状况、资产流向等公开内容一知半解,只知道公开了,具体公开效果如何往往说不清。

  (三)知识结构受限。我县现在处于领导岗位的,特别是单位正职人员,都在30岁以上。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30岁以上的网民占总网民的63.9%,而党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仅占整体网民的0.5%,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出还有部分领导干部不会上网或者忙于应酬疲于上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政务公开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

  (四)管理人员匮乏。目前我县各部门管理政务公开的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尤其是镇村一级,工作任务繁杂,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加之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导致公开工作疲于应付,无力创新。特别是要实现政务信息电子化,就势必要加强机关网站的建设,除了有服务器、电脑、光纤接入等硬件设备和一流的软件编程人员外,更需要有一流的组织、指挥、协调、推进网站栏目设置和内容建设的领导者。资金、技术和人员的限制让很多部门对电子政务望洋兴叹。

  三、对策措施

  (一)抓好政务公开的关键环节。一是强化公开重点,根据各部门的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廉政风险防控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务公开内容,实行“套餐+自选”的公开方式,把人权、事权、物权、财权等容易滋生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消极腐败问题的事项和环节作为公开重点;二是创新公开形式,把传统公开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既用好会议、文件、简报、公开栏等传统手段,又要积极探索运用网络、电视、电子显示屏等信息手段实行公开的方式,县级各部门可较多运用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电视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公开,乡镇和社区可以采用政务公开栏、远程教育等形式,村组可运用公示栏、村民大会、广播、党员活动室等形式;三是规范公开程序,各部门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整改落实和反馈工作。

  (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一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精简审批事项,该下放的下放,该调整的调整。减少审批环节,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创新审批机制,推行联合审批,建立帮办领办机制;二是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将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转让、产权交易、政府集中采购等全部纳入,做到“统一交易平台,统一发布信息,统一评标专家库,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管理监督”;三是积极做好政务大厅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由窗口办事机构统一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办理结果统一窗口发送达申请人。统一部门业务办理、受理标准,明确办理各种业务所需提交的基础材料、办事依据和办理时限等,积极推出各种便民措施,如办理结果手机短信通知,办理过程、结果网上查询,行政审批事项网上预约登记等,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四是适度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加快推进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电子政务”网络,对各部门的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定期在全网公开。

  (三)加快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一是加大对部门互联网建设硬件设施的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大力发挥网络系统信息量大、更新快捷、查询便捷、互动性强、传播广泛的优势,将其作为政务公开的主渠道,完善、充实网站政务公开栏目和行政管理系统政务公开版块,定期登载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信息动态等,推行网上答疑、网上受理投诉,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分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发挥信息系统中在政务公开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加强对政务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尤其是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和突发事件过程信息公开能力,确保各部门政务公开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四)强化对政务公开的监督检查。一是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长效督查内容,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服务窗口政务公开工作的督查,严格责任倒查,对发现不公开、假公开、半公开的,取消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年终考核的评优评先资格,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连续两次发现者,在本党风政风行风评议中扣减相应分值;二是建立政务公开的社会监督体系,设置举报电话、举报箱、投诉举报信息平台,广泛接纳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意见、建议和投诉;三是建立政务公开民主评议制度,邀请服务对象定期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在全县进行排名通报;四是邀请党风政风行风监督员,采取明察暗访、定期例会、电话征求意见等办法,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五篇:当前队务公开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队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为厂务公开制度的深化和延伸,队务公开工作已在油田很多单位逐步推行。这对于深化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内部约束监督机制,促进生产经营疑难问题的有效解决,确保基层单位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解决。目前队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对推行队务公开认识不足,形式主义严重。许多基层干部没有意识到队务公开是推进民主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是将队务公开看作上级压下来的任务,将上级领导作为队务公开的主要接受对象,为公开而公开。只注重公开的形式,不注重公开的内容和效

  果,挫伤了职工群众对队务公开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2、队务公开的内容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一些基层单位为逃避职工监督、应付上级检查,在公开的内容上做文章,将一些大家已知道的问题堂而皇之,职工真正关心的问题却避而不谈,被职工戏称为“不公开白不公开,公开了也白公开”。

  3、队务公开注重形式,轻视过程。以基层职工最关心的工时分配为例,每月公开栏中公布的只是每个职工的总工时,职工关心的工时具体是怎么开的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样的公开,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4、队务公开与推动生产经营两张皮,个别干部自行其是,我行

  1我素。以小队奖金分配为例,虽然奖金发放前已公布了分配方案,但个别基层干部并不理会职工对分配方案提出的异议,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结果是公开与不公开没什么区别,使职工群众意见更大。

  5、队务公开只是落实了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在落实职工的参与决策权方面有待加强探索。虽然队务公开推行已有一段时间,但不可否认,个别基层单位“一言堂”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牵涉到单位长远发展的问题方面,职工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者说表达了也不受重视,无法将自己的前途与单位的前途有效的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才智。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必须有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把厂务公开作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努力扩大基层民主。要通过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形式,使人民群众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因此,作为厂务公开制度延伸与深化的队务公开、班务公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推行队务公开是基层职工群众的迫切要求。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企业的主人。近年来,职工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渐提高,已不再象过去一样,仅仅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

  的生产任务,他们强烈要求知厂情、议厂事,参与监督管理,行使自己的主人职责。

  第二,推行队务公开是监督和教育、关心和爱护干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近年来,一些基层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独断专行的作风不断滋长,封闭施政,拒绝监督。再加上纪检监察部门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中高级领导干部身上,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导致个别基层干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造成了一些单位职工群众对干部不信任,干群关系紧张。实行公开监督,有利于防止暗箱操作,使干部的施政行为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促使基层干部廉洁从政、洁身自好,消除职工的疑虑和不信任感,达到“让职工明白,还干部清白”的目标。

  第三,推行队务公开是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促进企业稳定的重要保障。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基层单位不稳定,整个企业都会引起动荡。有些单位职工上访不断、干群关系紧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队务公开不够、透明度不高。职工群众不了解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产生的疑点、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和解决,自然会感到心态不平衡,意见也就由此而生。

  因此,要解决好当前队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遏制形式主义的生存空间。上级有关部门在检查队务公开的情况时,不仅仅要看是否建立了制度,是否加强了领导,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些制度是否得到了落实,是否产生

  了效果,特别要坚持好三个检验标准:一看单位的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了,二看职工队伍是否稳定了,三看职工的精神状态和队风队纪是否明显好转了。同时要突出职工群众是队务公开成效的“第一评价人”的作用,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职工对队务公开工作进行评议。

  2、在公开内容上定规范,防止出现避重就轻,逃避监督的行为。一个企业内部各基层单位的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在推行队务公开时,应首先研究确定职工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制定出具体

  的公开规范,将一些内容强制性的公开,使职工的监督权落到实处。

  3、逐步细化公开内容,尽量做到全过程监督。仍以工时分配为例,每个班组的工时在下班后要及时开出,并分配到人,反映到队务公开栏中。这样各班组的工时就有了明显的对比,工时开得是否公平合理,职工也可随时查阅,消除了开工时过程中存在的不公正行为,解除了职工的疑虑。

  4、队务公开要逐步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防止和其他工作脱节。队务公开的目的是让职工群众去监督,监督以后会提出一些意见,关键是要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加以研究,该采纳的采纳,该解释的解释,不能置之不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队务公开制度化。

  5、队务公开要紧紧贴近基层单位的生产经营进行,完善合理化建议的渠道,将职工的前途和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要充分发扬民主,鼓励职工为本单位的生存

  与发展出谋划策;二要注重发挥职工大会的作用,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有记录、有研究、有答复;三要建立表彰奖励制度,保护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

  队务公开是一项正在探索中的基层新型民主管理工作。只有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让基层职工全面参与,各级干部认真研究,才能使这项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使其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篇四:基层政务公开存在问题

  

  论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

  姓

  名

  专

  业

  指导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

  目

  录

  摘

  要………………………………………………………………1一、乡镇政务公开的基本问题………………………………2(一)乡镇政务公开的内涵………………………………………2(二)乡镇政务公开的内容……………………………………………2(三)乡镇政务公开的形式……………………………………………3二、乡镇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3(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4(二)是促进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环节………………………………4(三)是改进政权机关施政方式和工作作风的重要保证……………4(四)是积极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4三、乡镇政务公开的存在的问题及表现……………………………5(一)政务公开的观念滞后,认识不统一……………………………5(二)政务公开存在行为偏差和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5(三)乡镇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5四、完善和加强乡镇政务公开的对策………………………………5(一)实施政务公开,必须转变乡镇干部思想观念…………………5(二)乡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注重政务公开的实际效果…6(三)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长效监督体系……………………6参考文献………………………………………………………………政法学院08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摘

  要

  政务公开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乡镇政务公开是我国政务公开的基础。我国的乡镇政务公开刚处于起步阶段,乡镇政务公开还不够完善,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实行乡镇政务公开,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深化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使乡镇政务公开运作更科学、更规范,本文就当前我国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对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引起大家对乡镇政务公开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乡镇政务公开

  监督

  民主

  政法学院08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自2001年12月中办、国办发出的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后,乡镇政务公开普遍推行开来。从各地乡镇的实践来看,乡镇政府中普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为首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立了以人大主席或党委、纪委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政务公开监督小组,确定了具体承办单位和人员;在方便群众阅览的地方,建立固定的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的内容注重突出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和热点问题;制定实施办法和加强检查督促,讲求政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在强化对乡镇政务公开的监督中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

  自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实施以来,政务公开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干群之间增加了理解,减少了误会,化解了矛盾,促使“热点不热、难点不难”。二是改进了作风,提高了公仆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强化了群众监督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铺张浪费和吃喝招待明显减少,乱收费现象受到很大遏制。四是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政务公开维护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办事按照章法进行,从而使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地正常发展。虽然当前的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乡镇政务公开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有待政府工作人员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一、乡镇政务公开的基本问题

  (一)乡镇政务公开的内涵

  乡镇政务公开主要的要求是使乡镇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如城市建设、道路规划、医疗保健措施、事务处理等分类进行公开,并对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特定途径,如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网络等进行查询、监督。

  政务信息本身就是政府信息的一部分,政务公开,有利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进一步透明化,但政府信息还包括其他方面,范围较广。乡镇政务公开主要是明确职权、明确政府职能及其运作,而办事公开主要是要求在处理事务中公开化,透明化,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促进关系。

  (二)乡镇政务公开的内容

  乡镇政务公开的内容有:政策法规、工作制度公开,监管工作公开,人事管理公开,财务开支公开,决策公开。具体可分为:

  1、对社会和群众公开的内容

  (1)、单位性质、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职责;

  (2)、行政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政策;

  (3)、办事的条件、程序、过程、时限和结果;

  政法学院08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4)、收费项目的依据、标准;

  (5)、为民办实事项目及执行情况;

  (6)、涉及公众利益的行政执行情况;

  (7)、直接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的行政执行事项;

  (8)、便民措施,服务承诺;

  (9)、监督办法、违法违纪的投诉责任追究;

  (10)、群众关心的其他事项。

  2、对内部公开的内容

  (1)、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2)、内部财务预算、收支情况;

  (3)、干部人事管理情况;

  (4)、大宗物资采购、大宗维修工程等重大事项(“大宗”指万元以上);

  (5)、干部职工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等情况;

  (6)、涉及干部职工利益政策的制定、修改事项;

  (7)、干部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

  (三)乡镇政务公开的形式

  乡镇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具体形式对政务信息对外公开:

  一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

  二是通过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指南和其他形式公开政务,定期发布政务信息;

  三是设立政务公告栏;

  四是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

  五是网上未公开的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到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查阅;

  六是其它辅助性的公开方式:会议、文件、便民手册;召开座谈会、举办咨询活动等;局长接待日。

  二、乡镇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可以调动广大干部投身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化解农村内部的一些矛盾。乡镇政务公开可加快乡镇人民政府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行为处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既充分发挥民主,又提高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推行政务公开可以增强政府和基层干部、农民的双向约束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不仅要要求乡镇干部勤政为民,而且要廉洁奉公,否则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要戳背脊骨。政务公开有利于调动乡

  政法学院08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镇干部和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行政务公开,强化监督功能,有效地提高乡镇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尽心尽责地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能赢得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理解、支持、拥护。

  (一)推行乡镇政务公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在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并使之规范化,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的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推行乡镇政务公开是促进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环节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因此,推行政务公开,就是把政府政务工作的各种规范和政策直接交给群众,使施政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使政府工作人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处理问题,提高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把依法治国要求落到实处①。

  (三)推行乡镇政务公开是改进政权机关施政方式和工作作风的重要保证

  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实行政务公开,能够有效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改进施政方式、工作方法和办事作风,更好地做到施政公开、公平、公正。这样,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有利于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形成政通人和的局面;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为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

  ②(四)推行规范化的政务公开是积极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政务公开,建立起一套有约束力的权力运行规范和运行机制,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为广大群众直接对政府权力进行最广泛的监督开通了一条通道,有利于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为防止“暗箱操作”,防止滥用权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①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编《政府建设与政务公开》,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②蔡定剑著《提高立法质量离不开群众参与》,载2000年7月2日《法制日报》

  政法学院08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三、乡镇政务公开的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政务公开的观念滞后,认识不统一

  乡镇干部对政务公开的必要性、作用、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农民对乡镇政务公开的迫切要求的回应性不对称。有些干部认识不到乡镇政务公开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抑制权力寻租及腐败现象,对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治理农村经济环境、提高乡镇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意义。有些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政务公开缺乏正确的和深入的了解,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自己的行为不规范,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怕失权不想公开,怕丢权不愿公开,自身有毛病不敢公开,方式方法不得当不会公开。由于上述原因,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并没有把政务公开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一些农民群众也心存疑虑,担心政务假公开、公开难持久、监督遭报复。

  (二)政务公开存在行为偏差和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

  从调查中发现,一是公开的主体单位不全。极少数乡镇和有些乡镇部门并没有把推进政务公开纳入工作中去,存在“等、观、拖”等现象。二是存在公开的随意性。主要有内容上的随意性、公开手段的随意性、走过场流于形式和时间上的随意性及公开对象不按要求办事。公开什么,心中无数,全凭想当然。三是公开的利益选择性。有的趋“利”避“害”。对本单位有利的就公开,反之就暗箱操作。对群众公开的主要是群众的义务方面的内容,回避群众权利方面的内容。

  (三)乡镇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的乡镇没有把政务公开纳入全局工作之中,政务公开的领导责任制没有理顺,责任分工不明确,组织实施不力,表现为政务公开中乡镇、站所和行政村上搞下不搞或下搞上不搞孤立脱节的局面。如果把它们的某个方面割裂开来,顾此失彼,必然会出现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使党在农村的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同时监督制约机制也不够健全和有效,有的乡镇监督权力对决策执行权力无能为力。纪检监督部门没有权威,缺乏强制力①。有监督职能的各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制度不配套,缺乏合力。监督结果奖罚不及时不得力,缺乏影响力,群众的监督还没有对掌权的人的奖惩升降起决定性作用。

  四、完善和加强乡镇政务公开的对策

  (一)实施乡镇政务公开,必须转变乡镇干部思想观念

  ①方洁著《参与行政的意义-对行政程序内核的法理解析》,刊发于“行政法论坛”,2001年5月16日

  政法学院08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抓好公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就当前来说,其着力点主要有:一是乡镇干部要加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要思想的学习与教育,把政务公开的意义、作用、必然性融进到“三个代表”

  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工作当中,使乡镇领导干部认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现实性、紧迫性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是推动乡镇干部对中办、国办关于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和政策的深入学习,使之更加明确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监督保障制度、组织领导等内容,使政务公开制度和有关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是推动乡镇干部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学习,使之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治理理念,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

  (二)乡镇政务公开要进一步制度化,注重政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乡镇政务公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原则要求,各地在实施中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为了使这项工作有领导、有秩序地坚持下去,不断完善起来,首先要明确牵头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要求。根据行政领导统一原则,建议确定统一的牵头部门为好。其次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明确的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最后是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公民的知情权,规定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义务。搞好政务公开工作,一定要注意从本地区、本部门政务工作的特点出发,确立政务公开的基本思路、内容方式和工作机制,切忌搞形式、走过场。各地都要注意及时总结政务公开的有效做法,巩固成果,逐步实现政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使之成为政权机关履行政务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工作方式①。

  (三)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长效监督体系

  加强监督和检查,是保证乡镇政务公开扎实、稳妥、规范、有序开展的关键环节。权力监督的实质,就是监督主体对权力主体实行有效控制的过程。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要把政府机关的内部制约监督和外部的制约监督结合起来。在内部监督机制方面,乡镇要建立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主要担负四项职能:公开内容确定时把关职能;公开过程中的监督实施职能;公开后听取来信来访的职能;整改措施落实的督查职能。监督小组的组成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每次政务公开检查结果,都按职按责记入每人的年度考核成绩中,作为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外部监督机制方面,首先,聘请群众监督员。其次,聘请政务公开稽查员。再次,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建立了“两簿、一线、一箱、一室”,即意见簿、意见处理反馈簿、政务公开热线电话、政务公开意见箱、政务公开接待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监督政务公开工作。政务公开的各项具体措施一定要落实到位,确保工作

  ①《人民日报》,2000年7月28日,第一版

  政法学院08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实打实”地开展,做到真公开、真民主,严防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搞假公开、假民主,应付上级,蒙骗群众。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开几次会议,发几份文件,树几块公开栏,挂几个意见箱,搞临时应付,或者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势必走过场。这不仅会使政务公开走入误区,也会使农民群众失去信心。

  政法学院08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1]陈蔷.建立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中国行政管理[J].2000年,第10期

  [2]罗忠桓.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实施追踪.湖湘论坛[J].2002年,第5期

  [3]陈宗柏.关于乡镇政务公开的法律思考.四川行政学院学报[J].2002年,第5期

  [4]李继贤、孟宪荣.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手册.天津人民出版社

  [5]王名.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6]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7]杨光明.政务公开“三性”论略[J].学习论坛.2001年,第8期

  [8]叶玉林,蔡立洲.建立科学机制

  推进政务公开[J].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第3期

  [9]阳年初,李域.湖南省

  普遍建立政务公开中心[J].中国监察.2002年,第15期

  [10]田凤山.实行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J].中国监察.2000年,第12期

  [11]张铁峰.全省政务公开取得阶段性成效[J].吉林人大.2000年,第5期

  [12]王金行.实施政务公开真心为群众服务[J].中国监察.2002年,第23期

篇五:基层政务公开存在问题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08年5月1日,以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被称为“阳光法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大的亮点,是将信息公开变成了政府的法定义务。这一根本转折显示了中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勇气,是继《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之后政府改革的“第三次重大革命”。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现代社会政府的责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地区行政效率的高低已成为该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树立行政机关透明、开放、清廉的良好形象,加快国际化、市场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但在当前政府部门实际运行过程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显得苍白而无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亟待提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还是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程度不高。从总体上看,我国只是基本建立起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框架,多数部门信息公开仍停留在浅表层面。由于主要领导认识程度的差异,各地、各部门的信息公开的状况也不平衡。由于我国的信息长期处于为政府所垄断的现状,注定了信息公开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取得大的突破。在很多官员眼中,政府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更是权力的象征,对这一公共资源的分配则往往能变现为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公开越多,做事会越难”,这种思维还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水平上,不符合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

  2、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阻碍信息畅通的误区。当前,在确保政务信息畅通中还存在着三个误区,这同样成为了条例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误区一,随意扩大政府文件保密范围。很多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印发文件的时候,出于谨慎,常常会有意扩大保密的范围,把一些不应当确定为秘密的事项确定为秘密事项。误区二,重形式轻内容。随着政务信息公开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一些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公开中,被动地进行政务信息公开。对信息公开的内容,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很多公众迫切需要掌握、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获取难。此外,在信息公开中,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分类和查询制度,缺少对信息的整理,在大量的信息中,公众想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很困难。一些网站所公布的文件和信息甚至是几个月都没有更新,还有一些政府网站成了内部网,公布的都是政府内部各处室之间的工作动态。误区三,重公开而轻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信息的简单发布。

  3、政府信息公开上存在一些盲区。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是政府社会管考,试大网站收集理水平提高的重大进步,但是一些“信息”是否公开仍处于“盲区”。如一些级别会议记录、领导批示、人事财务问题、对社会稳定问题等。特别“危及社会稳定”会否成为行政机关“规避”公开的最大保护伞,值得观察。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其余都可公开。但第八条同时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稳定的概念有很大的弹性。现在所有的事件都牵涉到人,一牵涉到人,就涉及稳定问题。因此,此类信息公开尺度如何把握是个难题。

  4、公开信息的分类缺乏操作性。政务信息一般可分为三类:可公开的信息、依申请可公开的信息和应当保密的信息。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操作性不强,尤其是信息公开和信息安全的界限还没有弄清楚,实施难度较大。条例虽具体规定了十几类信息是必须公开的,但仍给政府机关留有较大自由裁量的空间;要求信息公开的同时,又规定信息公开前要进行保密审查,送有关部门批准。信息公开是政府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但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的范围很广,哪些信息是可以公开的、哪些信息是不利于国家安全的,在理论上无法简单界定,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的形势下,二者之间的界限更难区分。

  5、政务公开手段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手段大多

  限于宣传条幅、公告栏、公告手册等,运用网站公布的政务信息比重依然较小,运用新闻媒体公布的政务信息更是微乎其微。致使群众和企业获得政务信息的渠道不畅,有些已公开的事项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6、部分单位和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的现象。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应该既包括行政事务办理的结果又包括行政行为的程序。目前有关部门信息公开的形式普遍比较单一。有的单位只是将一些行政程序编印成册供政务信息使用者在现场查阅,或仅在办公场所设立《公开栏》。有的单位虽然将一些行政许可事项搬上了红盾信息网,但是要么只是公布了机关的工作流程、机构设置、规划方案、机关工作作的制度等简单的信息,要么虽然公布诸如注册登记的相关信息,但是更新速度太慢,一年或两年以前的信息也赫然在列。除此,在公开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于抽象的现象,偏重公布最终结果,而对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公布较少。或者只公开那些不得不公开的、大家都知道的事项,把有可能影响部门利益的事项加以回避,或者只公开一些程序性要求,回避实质性事项。

  7、政府信息公开变成了政绩公开,政务公开栏变成了政绩光荣榜,而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闭口不谈,尤其回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二、成因剖析

  1.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内尚有许多部门和工作人员认为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是本部门的权力。有的甚至认为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信息公开后,造成议论纷纷的局面,会影响社会稳定,存在着“让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也不敢将“信息”公开,对上级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部署采取拖延、敷衍的态度。

  2.权力意识浓厚、服务意识淡漠,使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受阻。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质是推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的手段,政府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服务意识问题。如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把当行使政府职责看成是手中的权力而非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时,那么其政务公开必定是避重就轻搞形式,以种种借口推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尽可能缩小公开范围、压缩公开深度。目前,尚有不少部门认为,本部门负责的事务就是本部门的权利范围,不愿也不必让他人知晓。

  三、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对策建议

  如何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政府领导干部

  “阳光意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操作性不强,信息公开的有效保障不多,信息公开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就使得信息公开的程度取决于部门主要领导的“阳光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官员要树立“阳光意识”,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二者都是国家利益之所在,不可偏废。要使“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精神逐步成为政府官员的执政理念。

  2、完善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等基本制度。尽管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但相关部门实施办法仍未出台。各个政府和各个部门应根据《意见》的要求,在2008年10月底前加快制定本级政府和本部门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特别是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条例》第四章“监督和保障”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考核评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年度报告制度、举报调查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责任追究等11项制度,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条例的贯彻执行。

  3、进一步把握“公开”与“保密”的尺度。第一、法律、法规对某一信息有明确的公开或保密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当事人申请有权机关确认相应法律违宪和确认相应法规违法,相应信息则必须公开或保密。第二、法律法规对某一信息没有公开或保密的规定。除

  非行政机关有证据证明该信息公开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否则相应信息必须公开。第三、法律法规对某一信息有保密规定,但保密的范围、条件或对象不明确,相应信息是否能在某些范围内、在某种条件下向某些对象公开,则应取决于相应法律考试,大网站收集法规制定机关对法条的解释和法院以往对相应案件的判例。第四、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国家秘密就要适时进行变更和调整,该降密的降密,该解密的解密。同时,强化保密管理,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信息公开与保密提供保障,切实提高发现和查处泄密隐患、泄密事件的能力。

  4、完善信息公开管理机制。要建立一整套的信息筛选和发布机制,建立相应的归类查询制度。在政府网站上,以专栏的形式,将群众急需的信息及时地向外发布。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调研,到基层群众中了解群众最想知道的信息,建立与群众的经常沟通机制。同时,在信息提供中应该强化服务意识,把它当成一种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向群众提供信息。

  5、完善政府行政行为过程公开。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集中于结果公开、程序公开,而对过程公开基本上没有涉及。社会公众所期望的信息公开涉及面更宽,如官员财产情况,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过程等。应加大对于重大公共决策,过程的公开比结果的公开,及时公布“正在调查、讨论、审议、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如举办新闻发布会、在各种会议提供市民旁听席、开展意见征求会等。

  6、进一步强调公民参与。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的政府信息,原则上都应向社会公开。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按法定的重点范围主动公开为公民、法人等政府信息申请提供便宜服务。如果政府部门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举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予以监督和追究。

  7、渐进的将条例完善为法律。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保守国家秘密法》、《档案法》、《统计法》等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相对应冲突的法律法规。同时,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能从行政法规尽快“升格”为法律,将更好地推进整个公权领域、公共领域的透明化,更为全面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总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只是打造“阳光政府”迈出了第一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无论从思想、行动到制度都非易事,这是一个不懈努力的长期过程。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步地扎实推进,脚踏实地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无须操之过急!

篇六:基层政务公开存在问题

  

  镇街政务公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实行政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和办事机构,直接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镇街的政务公开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群众参与最直接,最乐于参与的政务公开。

  一、镇街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的镇街政务公开,群众很有微词,政务公开的现状令人担忧。在镇街,政务公开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一)、重表面内容,轻实质问题。一是公开的内容不够深,表面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问题公开少。在公布的内容上,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有的把领导人员分工写得很显眼,而且长期保留,把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写得很具体,也很少更换,缺少的就是群众关心的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往往少有公布或者很不具体,所以看的人不多,作用也不大。如在财务上,只公开几个大数据,不公开具体的收入和开支项目;在具体问题上遮遮掩掩,使人如雾里看花。二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

  (二)、重临时应付,轻长期坚持。一是平时不认真公开,上级来检查时就大忙一阵,过后一年半载不见翻新。在公布的时间上,不是急群众之所急、对时间性强的内容及时公布,而是按部就班地几个月换一次,遇到事情多的时候,还往往被挤掉。在公开栏的设置上,不是尽量方便群众,便利大家阅览,有的设在机关大院,公开栏前冷冷清清。二是公开资料管理不够规范,未装订成册,立卷归档,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无据可查,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制约功能。

  (三)、重简单公开,轻及时反馈。一是未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公开后没有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二是有的根本没有考虑和安排如何广开言路、接受群众监督,相关材料一公布就了事,不注意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对群众提出的要求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或避重就轻。

  二、镇街政务公开主要问题存在的原因

  究其原因,有领导方面、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领导方面,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推行政务公开心存疑虑,有的认为政务公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公开什幺、怎样公开,在什幺范围公开、公开到什幺程度都难以操作;有的认为政务公开后,一些问题揭了盖子,群众对干部品头论足,会削弱干部的权威,工作难开展;有的担心财务公开后,对干部行为约束力太大,束缚了干部的手脚,会影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还有的担心政务公开会使某些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

  在主观方面,一是群众对政府事务关注度不高,参与意识淡薄,参与层次低。二是有关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认识不足,指导帮助不够。三是一些基层干部的素质较差,法治意识不强,甚至夹带个人私欲,在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方面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甚至持抵触排斥情绪。

  在客观方面,一是政务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政务公开工作监管薄弱。二是对违反政务公开制度的人和行为缺乏明确和强有力的责任追究体系。

  三、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若干对策

  政务公开制度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才能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一)抓住深化政务公开的着眼点——重在提高认识,进一步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的宣传力度。除充分利用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现场会、研讨会等形式外,充分利用现有的征收大厅的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政务公开宣传栏等设施,加大政务公开的宣传力度,还必须要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系统等大众媒体优势,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报道政务公开工作,通过宣传争取社会、尤其是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第二镇街要成立政务公开的领导机构,形成“一把手”工程,实行领导负责制,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纳入单位目标管理之中,做到与日常工作、中心工作、精神文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二)找准政务公开的立足点——加强热点公开,拓展公开内容。

  政务公开要在贴近群众上下功夫。它的热点是人、财、物公开,必须及时公开,使群众了解主要内容,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保干部一个清白。为此,政务公开要突出“三”性。

  1、突出真实性。政务公开的目的是通过公开政务,让群众及时了解政务情况,以便征求广大群众对各项政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群众能真正参与政务、管理政务、监督政务、从而取得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因此,政务公开必须真实,必须经得起群众的推敲,不准“做手脚”、“掺水分”,不能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对最为敏感的财务,在实际操作中,既公开总帐、母项,又公开明细、子项。

  2、突出广泛性。政务公开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公开,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予以公开。如城镇建设、人事任免、招商引资、救灾救济、党员发展等。

  3、突出时效性。政务公开的时间应分为定期公开和即时公开两种。让群众参与决策的,做到事前公开;让群众参与管理的,做到事中公开;让群众参与审核的,做到事后公开。如发展规划、计划生育指标、农民负担方案、财经预算方案等在年初公开,财务实际收支等每月一公开,征兵、建设项目等随时公开。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难事,对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打算怎样做这件事以及实施结果,都及时向群众公开,做到了事前征求广大村民意见,事中争取广大村民参与,事后接受广大村民检查。

  (三)深化政务公开的核心点——重视制度的规范功能,构建合理的制度框架

  制度建设无论是从政务公开工作本身,还是从加强内部行政管理要求出发,都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第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不仅对外要公开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监督投诉举报渠道、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而且对内还要公开人财物有关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并将这些公开的内容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之中。

  第二加强政务公开有关保障性措施的制度建设。主要是监督检查制度,包括有举报投诉处理办法、评议制度、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奖惩办法等。上述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合理的框架体系,成为推动政务公开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的制度保证。

  (四)落实政务公开的关健点——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是政务公开工作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第一要加强组织监督。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组织指导,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跟踪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日常工作检查与重点工作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在检查过程中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深入考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解决政务公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政务公开工作长期健康地发展。

  第二建立政务公开的考核制度。这既是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明确考核内容,重点考核政务公开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二要确定考核标准和办法,结合工作的实际,结合单位责任目标以及勤政廉政规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便于操作的量化考核标准,明确“分制”计算办法。根据情况可实行一个月或一个季度考核一次,考核形式可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内外相结合、抽查全面检查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单位评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加强外部监督。要通过设立举报投诉电话、意见箱、开展民主评议、问卷调查、走访特邀监察员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及时找准政务公开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确保政务公开取得实效。

篇七:基层政务公开存在问题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当前政务和村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让权力摆脱“暗箱操作”,实现“阳光工程”是新时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机制。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从讲政治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健全规章制度,狠抓民主监督,大力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确保权利运行受到公开监督和制约,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但是,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比,当前的政务和村务公开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本文将对此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存在问题

  1、“冷热不均”,政务、村务公开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两头热中间冷”,上级党委、政府开展公开工作的热情较高,工作部署得也比较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呼声也比较高,但市属的一些单位、部门、村对开展政务、村务公开认识不足,行动不快。从有关部门在我市的调查情况看,全市112个乡镇、市直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比较好的57个,占%,中的45个,占%,差的10个,占%;全市447个村,村务公开做得比较好的有157个,占%,中的237个,占53%,差的有53个,占%。二是“温差较大”。各个单位、部门、村之间受主要领导的思想认识、单位的经济条件以及负责公开具体工作的人员素质的影响,有的单位搞的好,有的则不尽人意。三是“时冷时热”。同一个单位或村在不同阶段开展也不平衡。工作部署之初干劲十足,公开内容、时间较全面较及时。但时间一久就松劲了,有的干脆保持原样,让公开栏的纸发黄、变样“独领风骚”。单位领导重视时连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开夜车,第二天栏新、内容新、形式更新,领导没时间过问时,则无人问津。

  2、“以点带面”,公开项目“单打一”,没有做到应公开的全面公开。一些单位或村的公开项目只限于上级规定公开的项目,对群众要求公开但不在规定项目的其他事项不予公开。有的只公布上级规定的部分项目,代替政务和村务的全面公开。也有的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以事后公开代替事前、事中公开。

  3、“避重就轻”,公开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随意性较大。公开脱离“重点”,做表面文章。有的部门单位、村专门只公开一些不疼不痒的政务而对反映权力运作的重点内容却设法回避,对干部关心的人事安排问题,搞“暗箱操作”、“生米煮成熟饭”。对群众普遍关注的财务收支等重要项目没有做到逐笔逐项地公开,而搞半公开、假公开,合并项目公开、转移项目公开,公开内容失真,使政务、村务公开成为“讲在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嘴上,贴在墙上,挂在栏上”的“皮影戏”。有的只公开容易公开的内容,对难以公开的内容则不公开或“轻描淡写”,只公开总目不公开细目。有的部门单位、村为了显示政绩,则只公开成绩,不公开问题。

  4、“形式单一”,公开内容只限于政务、村务公开栏上公开,群众知晓面不大。一些部门单位、村从始至今只通过公开栏单一形式进行公开,很少根据各部门单位、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面对面地向干部群众公开。如:打印成明白簿、公开卡,分发到干部群众手里、召集村民会议或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利用党员代表会议或人大代表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更别谈利用广播、络、闭路电视等传播工具公开。有的单位虽有公开栏,但却深藏闺中,在院内、室内挂一块公开栏,群众不容易看得到。特别是一些自然村较多的村,无法做到村村设立公开栏,有的只有主村设公开栏,其他自然村没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有,还有的单位或村公开栏不是设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干部群众很难看到公开栏里公开的内容。

  5、“无序运作”,公开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公开随意性大。政务、村务公开要求按照提议—审查—确定—公开—建档的程序进行,有的单位公开内容未通过规定程序审查,仅由办事人员找出相关内容,主要领导一批,字一签,有的字还没来得及签就上墙公开了,没有经过领导班子或村民监督小组集体研究。有的单位和村认为公开上墙就万事大吉,没有建档,没有主动接受群众的询问,不收集群众意见,或充耳不闻群众的批评建议更别谈及时纠正公开中出现的错误,不能达到应有的公开效果。

  6、“时效不强”,公开不及时。一些单位和村的干部不把村务、政务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公开的时间和次数随意性较大,半年甚至一年才公开一次。听说上级要检查,他们才赶紧组织人员,各司其职,半天时间,公开栏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就粉刷一新,内容也全部上墙。检查一过,任务就算完成。有的单位以“定期公开”为借口,对一些突发性、临时性的事务没有及时公开,造成年初工作年终公开,失去公开的意义。

  二、原因分析

  1、公开主体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些单位、乡镇、村作为政务、村务公开的主体,主要领导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一是应付态度。有的单位领导认为政务、村务公开是上级要求完成的任务,抱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应付了事。二是厌烦心理。认为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费时、费钱又费力,吃力不讨好,自找麻烦。三是自以为是。有的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办事公道,没拿公家的钱或物,甚至自己还掏腰包,既不瞒上又没欺下,公开则是画蛇添足,没有必要。四是畏难思想。认为有些内容不宜公开,如公开反而会引起群众误解,影响稳定,还是不公开为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

  2、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公开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一是监督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村没有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制度没有得到认真执行,缺乏对干部的约束力。二是监督机构不完善。许多单位、村都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理财小组,但是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表现为:①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单位、村主要领导确定或在政务、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中指定,监督力度不大,反而使监督机构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一个幌子;②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仍然由主要领导说了算,大宗的收支事先没有通过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或单位、村领导班子讨论,监督机构被架空,形同虚设;③有的单位、村财务收支虽然通过了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审定,同时也公布了财务收支情况,但是由于有的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缺乏财经法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规知识,特别是一些村的民主理财成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不懂得看帐和理帐,仍然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造成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名存实亡。三是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建设本文来自文秘之音,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站滞后。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的专业法,也没有相应的党纪和法律法规规定。因此,即使群众发现有不及时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的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的,甚至影响极坏的,也没有办法要求公开主体和有关人员承担责任,这使得政务、村务公开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缺乏刚性约束,主体行为的责任不明确,无法形成有力的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3、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不适应,特别是村级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差,影响了村财务公开。当前,村务公开开展不平衡、质量不高,很大的一个原因与目前我市的农村干部队伍素质总体较低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干部队伍后备力量缺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乏,文化素质偏低,责任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排解群众矛盾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前我市绝大部分村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差,大多数均为无证上岗,有的连最起码的财会常识都不懂,理账能力差,不适应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

  三、对策思路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行政务和村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有效途径。为此,各级党组织既要对公开制度本身不断进行完善,又要把公开工作与民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开促进民主,依靠民主保障公开。在二者的良性互动中,使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

  第一,要坚持教育为先,重视提高公开工作主体的思想认识、增强开展政务、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真心实意地公开。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认识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是党和国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认识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干部群众对政务、村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增强政策法制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一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透明化、民主化。第二,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标杆,典型引路。要用身边的事实,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反而会因为干部群众的民主参与而更加顺利推进,真正做到“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更好的落实。第三,要加大对政务、村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务公开具体责任人的培训教育力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广大干部明白政务、村务公开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实事求是、真心诚意地将政务、村务予以公开,就能取得干部、群众的理解和信赖。

  2、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全程公开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调整充实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的作用。同时,应把这项工作纳入市、乡和村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乡镇党政领导、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建工作评先和单位负责人评先的重要标准之一。进一步明确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责任人的职责,建立考评机制,把开展调研、指导、------------------------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督促与检查工作结合起来,把宣传发动与明查暗访结合起来,增加政务、村务公开的透明度,研究和解决政务、村务公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做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使群众真正成为村务管理的主体,把村民监督融入村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中。制订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章程》,落实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关系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涉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规定、重大事项的执行都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逐渐实现村务公开从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逐步做到事前群众要了解,事中群众要参与,事后群众要监督,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政务的全面、真实公开。一要逐步推行会计委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派制和人大财政监督制,促进政务的财务公开。要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使会计人事管理与单位实现分离,委派会计的财务监督权与单位负责人的行政管理权实现分权制衡,有效地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落实、完善人大财政监督制,变财政部门向政府负责为向人大负责,除年度预决算要由人大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外,日常重大开支,凡是预算或对预算的修正都要由人大通过后方可执行,而不能仅在事后向人大报告一下了事。二要积极开展工作人员公开选拔、公务员信息公开制度,促进人事政务的公开。实行人员选拔公开化,让群众参与对干部的选拔,能全面真实地反馈群众参与的结果,以利于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乡镇公务员个人信息公开,有助于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有所了解,有助于群众对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的任何违法违纪违背承诺等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三是实行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促进政务的行政公开。行政执法公开制,既包括执法程序公开、事实公开和法律依据公开,也包括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即办事纪律、监督投诉渠道和社会服务承诺等的公开,给群众实施有效监督提供武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本单位行政执法的责任细化、量化到单位内部的每个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岗位,并实施相应的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提高每位行政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四要把民主管理贯穿村务公开的全过程。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检查制度等,完善管理,夯实村务公开工作基础

  最后,要强化执法执纪监督,建立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做到政务和村务“必公开”、“真公开”。建立市、乡、村三级审计监督络,纪委监察、检察和审计局、财政局、农业经管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部门负责对乡镇、各机关单位的财务账目进行定期审计与监督;乡镇经管站、审计站负责对本乡镇各村财务的审计和监督,逐步推行“村财乡审”、“会计委派”、“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负责对村日常财务收支核算进行监督与审查。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逐步建立对村干部的各种约束和激励机制,实行公开工作失职失误责任追究制,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的工作制度,做到赏罚分明,使村级干部队伍的正气得到弘扬,邪气受到打击。

  3、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促进村务公开上新水平

  一要选准配齐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应抓住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在选好村民代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做好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的选举工作,原则上村主干不得担任两个小组的组长,应推选懂财会知识,又有村务管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理经验,在村里威望较高受群众拥护的同志担任组长,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二要做好农村财会人员的选配和培训。农村财会人员应由村务监督小组或村民理财小组集体研究提出人选,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镇政府经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镇政府组织财会人员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严格杜绝由村主干内定人选的做法,不准村主干兼任村财会职务,不准以种种理由不配村财会人员。

  三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入村主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村主干的民主管理意识和法制意识。村主干自身廉政素质是影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大部分村干文化程度不高,掌握法律知识不多,有的甚至是法盲,有时经不起金钱利益的诱惑。为此,各级党委应充分依托各级党校抓好村主干,特别是新任村主干的培训工作,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法律知识列入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培训提高他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们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推荐访问:基层政务公开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政务公开 基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