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党办十四五规划7篇

发布时间:2023-09-06 11:36: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党办十四五规划

  

  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建设新时代师范大学,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深入实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重点,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校为保障,精心策划、科学编制、民主参与,明确学校“十四五”时期的定位、目标、任务、措施,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一)衔接性原则。瞄准国家和区域改革发展的整体战略,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紧扣学校目标定位、办学特色、发展思路、战略任务等内容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确保继承和发展的有机统一,保持规划编制的连续性。

  (二)前瞻性原则。承认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现实差距,从中发现能够实现跨跃发展的机遇,瞄准先进高校,选准发展标杆,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方向,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重点突破,体现规划编制的前瞻性。

  (三)统筹性原则。做好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学校规划与部门(二级学院)规划的相互衔接,统筹好教学、科研、学科、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关系,统筹好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关系,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四)开放性原则。充分发挥校内师生员工等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全校上下为规划编制出力献策,既要拓展视野,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特别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做法,还要听取包括教育部门、地方政府、合作单位以及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专家学者、广大校友等的意见建议,体现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五)创新性原则。要按照学校定位,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主动满足师生员工对规划的新期待,从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规划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各方面大胆创新,特别是在新理念、新路径、新政策、新举措上下功夫,体现规划编制的创新性。

  三、主要任务

  (一)做好学校“十四五”工作总结与“十四五”战略重点研判。全面总结学校“十四五”规划时期的成绩、经验、存在问题及原因;准确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主动对接国家、区域、行业发展战略需求,研究确定影响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重大问题、关键问题。

  (二)落实第三次党代会战略部署。规划编制要精准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十大工程”、“九大能力”,要与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相结合,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和二级学院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各项成果转化为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的治理效能。

  (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划编制要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彰显优势与特色,集中打造六个一流(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人才、一流团队、一流成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规划编制,进一步强化学校顶层设计,增强战略管理能力,形成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资源配置(人、财、物)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以绩效考核为主要管理方式,构建学科、专业、人事、绩效等各项政策协同发力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内容架构

  “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按照两个层次进行设计:一是学校层面规划由“1+N”构成,“1”即学校总体发展规划,“N”即N项专项规划;二是二级学院规划。具体规划清单、任务分工如下:

  (一)总规划

  “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负责领导:;牵头单位:发展规划处,党办、校办

  (一)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为实现学校总体规划服务,要与总体规划有机结合。专项规划作为单独的规划文件,应支持总体规划中至少一个目标的实现,为其实现提供条件。

  专项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与现状(包括发展成就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经验总结等);“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上台阶关键指标等);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与举措(包括任务与目标、工作举措、保障措施)等。

  专项规划包括以下(但不限于)主要内容:

  1.“十四五”党的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事业规划

  负责领导:;牵头单位:党委组织部

  2.“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事业规划

  负责领导:;牵头单位:人事处

  3.“十四五”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事业规划(包含校地合作和社会服务)

  负责领导:郭云东、;牵头单位:科技与学科建设处、校地合作处

  4.“十四五”专业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事业规划(包含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第二课堂)

  负责领导:李益彬、黄辉;牵头单位: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

  5.“十四五”校园建设事业规划(包括校园基本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校园安全)

  负责领导:黄辉、刘博;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基建处、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保卫部(处)

  6.“十四五”教育国际化事业规划

  负责领导:陈晓春;牵头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7.“十四五”教学保障与辅助事业规划(包括后勤服务事业规划、图书事业规划和档案事业规划)

  负责领导:郭云东、吴开腾;牵头单位:后勤处、图书馆、档案馆

  8.“十四五”继续教育事业规划

  负责领导:;牵头单位:继续教育学院

  (≡)二级学院规划

  二级学院规划既是学校规划的延伸和细化,也是学校规划的基础和依据。要统筹做好各二级学院规划编制与学校规划编制工作在协调配合、工作步骤和规划内容上的衔接。二级学院规划要力求全面、准确、精炼,主要内容框架包括:二级学院发展基本情况、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与措施等,具体要求如下:

  1.“基本情况”分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发展现状”简要阐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社会服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特色等方面;“存在问题”要在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基础上,剖析主要问题短板,明确重点主攻任

  务。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主要论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中期和终期目标、预期标志性成果,并按领域分解为年度目标。

  3.“重点任务与措施”要围绕学院内涵发展,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交流与合作、办学支撑条件、党的建设等方面凝练出支撑学院“十四五”发展目标实现的重点任务,要有详细工作计划表,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及分工安排,并从人、财、物、体制机制、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保障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实现的主要措施。

  五、组织领导

  (一)成立“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研究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审议各类规划。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党办、校办、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科技与学科建设处、计划财务处、招生就业处、国有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处、评估处、基建处、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档案馆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处,主要负责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对接工作,协调总规划、专项规划及二级学院规划文本的起草工作,协调处理规划编制中的有关问题。

  主任:

  副主任:

  办公室成员:党办、校办、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处、人事处、发展规划处、科技与学科建设处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

  六、条件保障

  (一)学校列支专项经费,保障规划编制顺利进行。

  (二)全校组建一支既有专业水准,又有奉献精神的规划编制队伍,相关单位要大力支持,保障其有足够精力投入规划编制工作。

  (三)学校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配置规划编制相关资源,行使规划编制期间的文本整合、管理、协调职能。

  (四)开展“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学校层面规划咨询专家主要由国内战略规划与教育政策方面的权威专家学者和省教育厅相关部门领导组成;同时,鼓励二级学院层面邀请国内本学科领域权威专家开展规划专家咨询,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七、工作安排

  (一)研判调研阶段(2020.06-2020.10)

  1.组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2.校领导到各二级单位专题调研,聚焦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3.校领导带队到兄弟高校、地方政府、企业调研,了解地方需求,找到校地、校企、校校结合点,借鉴兄弟高校的经验,提出学校发展目标建议。

  4.开展“十四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成绩总结、问题分析研判工作。

  (二)文本起草阶段(2020.11-2021.01)

  1.学校总体规划先行启动,并根据各专项规划草案进行完善。

  2.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拟定专项规划草案。

  3.二级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发展实际,根据总规划及专项规划草案拟定本学院规划草案。

  (三)研讨和征求意见阶段(2021.02-06)

  1.组织召开假期发展规划专题研讨班,广泛征求意见,凝聚共识。

  4.组织各个类别的专家咨询。

  5.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6.提交校长办公会审议。

  7.提交党委常委会审定。

  8.最后修改完善。

  (四)发布实施阶段(2021.07)

  1.规划提请专家最后咨询论证。

  2.规划报上级部门审批。

  3.规划正式发布并汇编成册印刷下发。

  4.制定实施《规划管理与执行办法(试行)》。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全校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规划编制工作对于提升学校、本单位战略管理能力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谋划,亲自主持编制工作,确定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强化落实,跟踪问效,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落到实处。

  (二)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十四五”规划编制事关学校发展大计,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责任,要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机互动,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集聚力量,凝聚智慧,汇聚共识,共同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要充分吸纳专家学者、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各届的好建议,服务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室要建立针对规划意见、建议工作的台账、清单制度,及时将高质量的规划建议有效转化到规划编制工作中。

  (三)严格管理,推动落实。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推进编制工作。要建立健全督导检查、问题清单、按期报告、跟踪问责等工作机制,统筹监管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对重要工作节点、重要工作领域、重点工作任务要进行面对面督促检查,点对点精准落实,确保编制工作严守时间、严格程序、按时按质完成。

篇二:党办十四五规划

  

  医院内部控制咨询服务实施方案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对比于2012年财政部的文件来说,其范围已经从经济活动拓展到了相关业务活动。从范围内容上来说,除了财政部规定的六大项之外,还涵盖了医疗业务、科研业务、教学业务、互联网医疗业务、医联体业务、信息化建设业务等6项具体内容。这已经属于全面内部控制的范畴,也是未来行政事业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展方向。

  针对已经建设完成内部控制体系的公立医院,应注重实效性、突出重点、信息化落地实施、持续优化、贯通融合等问题,并补充其他未涉及的业务活动。针对尚未建设完成内部控制体系,或者当初存在应付心理的公立医院,应该借助于2020年末发布的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意见与经济管理年活动的有利时机,尽快重新启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做好宣传和规划工作。

  内部控制通过识别目标实现的风险,通过制度、措施、控制程序实现风险的降低和规避,再通过流程化、信息化予以固化,通过反复的评价来保证目标的实现。目前来看,许多公司已经在前期或多或少的启动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为此,应针对前期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增加的控制活动内容,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论,将自查与他查相互结合,汇总问题,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内部控制具体实施方案。

  目前来看,单纯的依赖于本公司的人员去落地实施内部控制建设,难度很大,一方面受时间资源、人力资源素质的影响;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建设毕竟涉及到习惯的改变和相关利益分配问题,实施起来,沟通成本与阻力并存,很难实施,尤其是融合问题。因此,我们建议聘请我公司作为第三方实施。

  1.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

  1.1医院党委要发挥在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主

  要负责人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首要责任人,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医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抓好各自分管领域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1.2医院应当设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设组织体系,审议内部控制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审议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建设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等;组织内部控制文化培育,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常态化。

  1.3医院应当明确本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职能部门或确定牵头部门,组织落实本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包括研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编订内部控制手册;组织编制年度内部控制工作计划并实施;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组织编写内部控制报告等。

  1.4医院由内部审计部门或确定其他部门牵头负责本公司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制定相关制度;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并实施,编写评价报告等。

  1.5医院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本公司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内部权力运行监控;建立重点人员、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和评估等制度。

  1.6医院医务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医疗业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工作,加强临床科室在药品、医用耗材、医疗设备的引进和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防范相关内涵经济活动的医疗业务(即实施该医疗业务可以获取收入或消耗人财物等资源)风险,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等。

  1.7医院内部各部门(含科室)是本部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责任主体,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有效性负责,应对相关业务和事项进行梳理,确定主要风险、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持续改进内部控制缺陷。

  1.7我公司作为第三方实施咨询公司对医院开展全院内部控制半天专题培训。

  咨询公司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拟实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各部门及其人员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

  2.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三个月时间左右,疫情原因可能会延长)

  目标:通过识别目标实现的风险,通过制度、措施、控制程序实现风险的降低和规避,再通过流程化、信息化予以固化,通过反复的评价来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具体过程:

  2.1全院内控培训结束后咨询公司在医院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一天半或两天,具体座谈部门联系项目负责人)。

  咨询公司对医院全面、系统和客观地识别、分析医院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存在的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及风险应

  对策略,出具风险评估和管理建议报告。

  2.2咨询公司开展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

  咨询公司根据医院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组织及业务流程梳理、再造,编制流程图。

  2.3针对公司层面的内控建设

  主要包括:公司决策机制,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决策和执行的制衡机制;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关键岗位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

  2.4针对业务层面的内控管理建设

  主要包括: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收支业务内部控制;政府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资产业务内部控制;基本建设业务内部控制;合同业务内部控制;医疗业务内部控制;科研业务内部控制;教学业务内部控制;互联网医疗业务内部控制;医联体业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业务内部控制等。

  2.4评价和监督

  主要包括: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制度,明确评价、监督的职责、权限、程序和要求等,有序开展评价、监督工作。

  备注1:资料清单见附件;医院能提供多少就提供多少,请在X月X前将资料快递或邮件到咨询公司;

  备注2:以上工作分以下步骤进行:

  全院培训、咨询公司第一次驻院和相关部门、科室座谈调研风险。

  医院按“资料清单”要求提供医院资料,一个月内咨询公司出具《内控手册》(I和II)第一稿,咨询公司第二次驻院和相关部门、科室座谈调研《内控手册》(I和II)第一稿,一个月内咨询公司出具《内控手册》(I和II)第二稿、《内控手册》(制度篇)第一稿,咨询公司第三次驻院和相关科室座谈调研《内控手册》(I和II)第二稿、《内控手册》(制度篇),十个工作日内咨询公司出具《内控手册》(I、II流程篇、制度篇)最终稿

  医院运行,定期修改完善优化。

  附件:

  2021年内控建设资料清单

  编号

  指引名称

  123组织介绍

  4567发展战略

  8文档资料

  医院简介及LOGO医院组织结构图

  领导班子职责分工

  党委会议事规则

  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

  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

  医院十四五规划

  数量

  提供部门

  院办

  院办

  院办

  党办

  院办

  院办/人事部门

  院办

  备注

  最新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内部控制工

  作计划

  院办/财务部门

  /内控办

  91011121314医院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运营管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医保结算管理、资产管理、基建项目管

  理、合同管理、绩效奖金核算管理、人力资源与薪酬管理、医教研防业务管人力资源

  理以及内部监督管理等岗位职责权限

  绩效考核制度、方案

  岗位职责(岗位说明书)

  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轮岗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各职能部门

  人事部门

  人事部门

  人事部门

  人事部门/党办

  人事部门

  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财务部门

  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财务部门

  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财务部门

  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财务部门

  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财务部门/信息部门

  15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的分析考核工作流程

  最新年度预算、决算报告

  预算业务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16118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

  19最新年度预算分析报告和财务分析报

  告

  20预算业务关键岗位职责权限情况

  收入管理制度(包括价格确定、价格执行、票据管理、款项收缴、收入核算等内容)

  收费工作制度

  退费相关制度(医疗退费、医保退费、现金退费、POS、微信、支付宝方式等)

  支出管理制度(包括预算与计划、支出范围与标准确定、审批权限与审批流程、支出核算等内容)

  支出业务分类审批权限、审批程序等

  收入、支出业务关键岗位职责权限等

  收入管理、票据管理、支出管理、公务收支业务

  卡管理等业务工作流程

  经济活动各项支出标准和范围、报销流程、支出审核和支付控制等制度

  票据管理制度

  债务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制度

  库存现金管理制度及流程

  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及流程

  财务印章管理流程、制度及书面授权书

  往来款管理制度及流程

  账务处理制度及流程

  财务分析制度及流程

  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财务部

  门

  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财务部

  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

  政府采购制度(包括采购预算与计划、需求申请与审批、过程管理、验收入库

  等方面内容)

  院内采购制度及流程等

  采购归口管理

  部门

  采购归口管理

  部门

  采购归口管理

  部门/药学部/3940药品、耗材和医疗设备等集中采购制

  度及流程

  4142434445464748495051采购归口管理部门和职责、类采购业

  采购业务

  务的审批权限、审批程序等

  采购业务申请、采购文件内部审核、采购组织形式确定、采购方式确定及变

  更、采购验收、采购资料记录管理、采购信息统计分析等业务工作流程

  紧急性采购审批流程

  医疗设备、信息产品参数论证流程

  物资和服务申购审批流程

  质疑答复流程

  采购文件

  采购合同

  耗材管理部门等

  采购归口管理

  部门

  采购归口管理

  部门

  采购部门

  采购部门

  采购部门

  525354555657585采购部门

  提供3份

  采购部门

  提供3份

  采购部门/院办

  资产归口管理验收流程、制度及验收报告

  部门/采购部门

  采购部门/财务采购发票

  提供3份

  部你

  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购置、保管、资产归口管理

  使用、核算和处置等)

  部门

  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职责(资产配置、资产归口管理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的审批权限、审

  部门

  批程序等)

  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资产归口管理

  各类资产工作流程

  部门

  流动资产管理制度(银行账户管理、货币资金核查、分析、及时清理应收及预资产归口管理

  付款项、合理确定存货库存、定期盘点部门

  等)

  资产业务

  房屋、设备、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管资产归口管理

  理制度

  部门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入库单

  物资领用制度及流程

  出库单

  资产归口管理

  部门

  资产归口管理提供3份

  部门

  资产归口管理

  部门

  资产归口管理提供3份

  部门

  60616263646566人员离岗资产移交制度及流程

  科室间设备转移制度及流程

  设备维修制度及流程

  设备报废与处置制度及流程

  公务车管理制度及流程

  车辆维修制度及流程

  车辆报废制度及流程

  资产管理部门

  人事部门

  资产归口管理

  部门

  总务后勤/设备

  部门

  总务后勤/设备

  部门

  院办/总务后勤

  部门

  院办/总务后勤

  部门

  院办/总务后勤

  部门

  基建部门

  67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议事决策机制、项目工作机制、项目审核

  机制、项目考核监督机制等)

  建设项目管理岗位职责权限

  建设业务

  6869707172基建部门

  基建部门

  立项、设计、概预算、招标、建设、付

  款和竣工决算工作流程

  零星工程管理制度及流程

  73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制度(包括业务决策机制、工作机制、审核机制、监督机制、纠纷协

  调机制等)

  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权限(包括合同承办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审计

  部门、法律部门、采购部门、院长办公合同业务

  室等)

  合同会签流程及会签表

  合同管理岗位职责权限

  基建部门/总务

  后勤部门

  基建部门

  院办/财务部门

  各职能部门

  747576777院办

  各职能部门

  合同台账

  合同前期准备、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合同后续管理工作流程

  诊疗规范和诊疗活动管理制度(包括

  医务管理部门、医保部门、物价部门在院办

  院办/各职能部

  门

  医务部门/物价

  部门/医保部门

  798081医疗业务

  医疗活动和诊疗项目价格政策执行方面的职责等)

  诊疗项目管理岗位职责权限

  临床科室诊疗活动监督检查制度

  医务部门

  医务部门/物价

  部门/医保部门

  行风管理岗位

  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药品、医用耗材、医疗设备引进和使用

  检查制度

  医疗业务相关委员会制度(包括药品、医用耗材、医疗设备等),委员会组织

  构成和运行机制等

  医疗设备购置论证流程

  进口医疗设备论证流程

  新进医疗耗材申购审批流程

  医用耗材验收流程

  耗材领用制度及流程

  耗材退换制度及流程

  植入性(高值)耗材管理制度及流程

  新药遴选制度及流程

  药品采购计划编制与备案制度及流程

  一般药品采购制度及流程采购制度及流程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采购制度及流程

  临时购药制度及流程

  药品验收制度及流程

  药品入库出库制度及流程

  一般药品领用制度及流程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科研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研项目组织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采购部门、资产部门等)职责权限

  各相关委员会

  设备部门

  设备部门

  耗材管理部门

  资产管理部门

  资产管理部门

  耗材管理部门

  耗材管理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科教部门

  科研项目归口

  管理部门

  科教部门

  科教部门

  科研业务

  科研项目管理岗位职责权限,科研项目申请、立项、执行、结题验收、成果保护与转化工作流程

  横向课题和临床试验项目立项审批和

  审查制度

  教学业务管理制度

  102103科教部门/临床试验项目归口

  管理部门

  教学业务管理

  部门

  教学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包括教学业104务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采

  教学业务

  购部门、资产部门等)职责权限

  105106教学业务管理岗位职责权限

  教学业务管理工作流程

  教学业务归口

  管理部门

  教学业务管理

  部门

  教学业务管理

  部门

  互联网医疗业务归口管理部

  门

  互联网医疗业务归口管理部

  门

  互联网医疗业务归口管理部

  门

  互联网医疗业务归口管理部

  门

  互联网医疗业务归口管理部

  门

  医联体办公室

  107互联网诊疗服务与收费的相关管理制

  度

  互联网医疗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包括临床科室、医务部门、信息部门、医

  保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职责权限

  108互联网医109疗业务

  互联网医疗业务工作流程

  110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11电子病历及处方管理制度

  医联体议事决策机制、工作机制、审核机制、监督机制

  医联体相关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医联体诊疗服务与收费、资源与信息共享、绩效与利益分配等)

  医联体相关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权限

  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系统开发、升级改造、运行维护、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等)

  112医联体

  业务

  113医联体办公室

  114医联体办公室

  115116117信息化建设业务

  11信息部门

  归口管理部门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牵

  头部门相互合作与制约制度

  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岗位职责权限

  中长期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年度工作

  计划

  信息部门/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牵头部门

  信息部门

  信息部门

  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信息数据质量管理制度

  信息部门

  信息部门

  信息部门

  信息部门

  信息部门

  信息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药学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内部纪检监察等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

  内控办/财务部门/院办等

  归口管理部门

  内部控制关键管控点嵌入信息系统说

  明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软件修改申请流程

  数据查询、维护流程

  信息项目验收流程(软、硬件)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制度及流程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基数管理制度及流程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领用制度及流程

  药品盘点制度及流程

  药品业务

  一般药品报损制度及流程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报损制度及流程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销毁制度及流程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销毁制度及流程

  133134135136137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包括职责、评价与监权限、程序和要求等)

  督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1份

  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报告

  1份

  报告

  其他

  运营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说明:

  1.部分资料没有或不方便提供,可不提供。如有疑问,另行沟通。

  2.资料请提供电子版,如无电子版,请提供手机拍图或纸质版。

  3.资料请发到邮箱:请资料发出后第一时间通知我),如需寄纸质版资料,请提前告知。

篇三:党办十四五规划

  

  下载word可直接编辑

  XX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框架提纲

  任务清单参考模板

  引言(责任单位:学科处)

  一、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发展成就(责任单位:各部门,每部分400—600字)

  “十三五”期间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与现状,加粗字体为责任部门。

  1.双一流与学科建设(学科处、宣传部、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院、人事处、学生处、计财处、国际处等)

  2.队伍建设(人事处、组织部、资产处等)

  3.人才培养(研究生院、教务处、继教学院、学生处、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等)

  4.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科研院、外联处、图书馆、产业集团等)

  5.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基建处、信网办)

  6.合作交流与开放发展规划(国际处、国际学院、外联处等)

  7.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巡察办、纪委办、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等)

  8.文化传承创新(宣传部、科研院、党办、团委、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等)

  9.治理体系建设(校办、党办、统战部、纪委办、人事处、计财处、资产处等)

  10.经费与资源保障规划(计财处、资产处、基建处、外联处、采招办、后勤处、图书馆等)

  (二)差距和不足(责任单位:各部门,每条100—300字)

  站在学校高度,提出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主要差距和不足,不少于1条,不多于3条。

  (三)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责任单位:学科处,500—1000字)

  阐述学校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责任单位:学科处)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定位

  (一)发展思路(愿景)(责任部门:学科处)

  阐述远景发展目标及“十四五”发展目标。

  (二)发展定位(使命)(责任部门:学科处)

  发展目标的展开,阐述学校存在价值何在,应发挥怎样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等。

  (三)具体指标(责任部门:各部门)

  四、战略主题(每部分1000—1500字)

  为实现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的工作任务、采取的举措等,加粗字体为责任部门。

  1.双一流与学科建设(学科处、宣传部、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院、人事处、学生处、计财处、国际处等)

  2.队伍建设(人事处、组织部、资产处等)

  3.人才培养(研究生院、教务处、继教学院、学生处、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等)

  4.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科研院、外联处、图书馆、产业集团等)

  5.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基建处、信网办)

  6.合作交流与开放发展规划(国际处、国际学院、外联处等)

  7.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巡察办、纪委办、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等)

  8.文化传承创新(宣传部、科研院、党办、团委、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等)

  9.治理体系建设(校办、党办、统战部、纪委办、人事处、计财处、资产处等)

  10.经费与资源保障规划(计财处、资产处、基建处、外联处、采招办、后勤处、图书馆等)

  五、规划实施与评估(责任部门:学科处、党办、校办)

  (一)组织实施

  任务分解,制定实施方案。

  (二)监测调整

  任务完成情况监测及目标调整。

  (三)评估考核

  与部门年度考核相结合。

篇四:党办十四五规划

  

  县委办公室2021年度总结大会讲话同志们:

  忙碌的一年即将结束,今天,我们召开办公室年终总结暨表彰大会,主要是盘点过去一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下一年的工作任务,表彰办公室年度先进个人。刚才,各分管同志对各自领域作了工作回顾和有关安排,xx同志宣读了办公室年度先进个人名单,xx位先进个人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大家都讲得很好,体现了一年来的努力成果。在此,我向获得表彰的同志表示祝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也希望其他同志向他们学习,努力在新的一年里取得好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2021年,极不平凡、极其艰难,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突破记录的洪灾旱灾相继发生,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交织叠加,办公室作为县委的中枢机构,始终处在中心位置,面临的压力最大,担负的任务最重。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办公室全体干部职工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认真履行了参谋助手、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后勤保障、疫情防控等职责,干部队伍团结成长、业务工作亮点频闪、后勤保障更有温度、廉政奉献树立形象,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保障了县委政令的高效传递、工作的及时落实。

  星霜荏苒,往事如歌,越是经历不平凡的时光,越能带给我们更多感动,过去一年,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办公室的同志高度负责、高效完成,政研室边承担综合文稿起草,长期加班加点,高质量完成了县委和县委主要领导的各类文

  稿,切

  实

  地

  发

  挥

  了

  参

  谋

  服

  务

  的作

  用;

  秘书股室总揽办文办会,及时有效地传达了县委的工作意图。信息上准确搜集事关全县的重要信息,全方位展现了最新工作动态。目标督查方面狠抓督导检查,对全县工作掌握深入、了解细致,有力推动了县委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机要保密全天候值班值守,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运转。接待和后勤方面,高标准完成了各类接待工作和要素保障,展示了我县的好服务、好形象。特别是疫情防控和暴雨洪灾,办公室的同志更是冲锋在前,夙夜在公,没有丝毫怨言,没有一点后退,可以说,2021年,大家既是付出满满,也是收获满满,值得大家怀念,更值得一生铭记!

  沧桑砥砺,春华秋实,星光不负赶路者,岁月不负追梦人,大家一年的成绩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县委和县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这里,我想从办公室的角度用三句话来总结大家一年的工作。一是体现了办公室的好形象,办公室位置特殊,领导关心、群众关注,过去一年,办公室的同志身体力行,树立榜样,随时随地铭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始终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维护办公室的形象,维护县委和县委领导的形象,展现了作党办人应有的形象气质。二是体现了办公室的严标准,办公室的特点就是任务重,事情杂,办公室的工作水平不仅局限于机关内部,更是全县整体工作的缩影。一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繁重、时间多么紧迫,大家始终坚持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原则,以“优秀才算合格”的态度,为全县上下树立了参照标杆和工作模范。三是体现了办公室的高境界,我们经常用“身在兵位、胸怀帅谋”来评价党办的同志,这既是工作要求,也是境界要求。一年来,大家给我的感受是,既有挥洒汗水的努力工作,也有充满活力的随性自在,大家的个人涵养和修为不断充实提升,体现了党办人特有的品质和品行。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走过2021,大家踏平坎坷成大道,开启2022,需要斗罢艰险又出发。今年是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

  “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办公室承担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压力将越来越大、标准将越来越严,只有不断成长进步,才能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借此机会,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做到胸怀大局讲政治,提高政治站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大家务必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高度的政治洞察力、高度的政治辨别力,紧紧围绕中心,突出核心,以县委想要做和正在做的事情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全县看问题,立足全局看问题,用新的眼光审视工作,用心的思维谋划工作,凡是县委有要求的,我们要首先执行,做到先人一步;

  凡

  是

  县

  委

  有

  号

  召

  的,我

  们

  要

  率

  先

  垂

  范,做

  到

  快

  人

  一

  拍;

  凡是县委有任务的,我们要一马当先,做到高人一等,始终做到境界抬高一步、标准再提一格、工作深思一层。

  二是希望大家做到善作善成勤学习,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年代,读书特别是读好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大家既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要有善于学习的本领,切实把“巧读”和“善学”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学会巧读,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有的放矢,每天掌握一、两个科学观点,或者了解一、两个经典提法,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重钻研、重思考,防止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加强对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的学习,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又要加强对经济、科技、法律、哲学、历史、文学等各领域的涉猎,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三是希望大家做到事业为先肯奉献,“立志才能立业、吃苦才能吃香”,办公室是帮助大家成长的平台,就拿文稿写作来说,从开会部署,到督促落实,再到反馈整改,都离不开文字材料,文字工作非常很辛苦枯燥,但也最锻炼人,接触的材料越多,自己知道的就越多,提炼文字、思考问题的同时,也是摆布工作、运筹帷幄,对自己也是收获和提高,办公室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大家一定要把工作摆在首位,千万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同时,大家也要正确处理苦与乐的关系,做到有张有弛,在紧张之余搞好自我调节,既要快乐工作,也要快乐生活。

  四是希望大家做到廉洁自律强作风,良好的作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办公室的同志都是领导身边的人,在工作中接触的资源多,能获得好处的机会多,同样,盯住大家的眼睛也多,一旦失足面临的问题更多,所以大家要正视自己,经常自身反思,按照对党员干部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正人正己,育人先行,做到有权不任性,把好廉洁自律关,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切实树立起既廉政又勤政,既干净又干事的良好形象,努力成为全县各单位的标杆。

  同志们,再次感谢大家一年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祝愿办公室的全体同志和你们的家人,幸福美满、万事顺利!,

篇五:党办十四五规划

  

  关于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督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政府督查室: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当好2021年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呼党办通〔2021〕11号)安排想求,对标《XX市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呼党发〔2021〕5号,以下简称《方案》)目标任务,为进一步推进落实“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当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市乡村振兴局仔细研究制定了《XX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督查工作方案》,对各县区(开发区)开展了督查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实施情况

  此个督查由市乡村振兴局牵头组织开展,联合市教育局、医保局、住建局、水务局等共10人组建了督导调研组,从7月26日开始,采取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入户调查、走访企业的形式,先后督导调研了XX、XX、XX、....共10次县区14次乡镇,其中:入户走访共计73户。

  二、督查工作情况

  通过督查发现,各县区(开发区)均能仔细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排想求,对照《方案》想求,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举措,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构建完善帮扶救助机制,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增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面贯彻“四次不摘”想求,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有序推动衔接乡村振兴。

  (一)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开展情况

  1.监测情况。各县区(开发区)仔细落实“四次不摘”总体想求,聚焦脱贫对象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制定了《关于建立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持续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方案》和《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实施细则》,坚强“把情况摸排准确、把问题整改到位、把措施落实到户、把制度机制建立起来、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具体想求,深入开展了全面摸底排查和动态调整,强化数据监控、建立监测台账,着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加强防贫保障,坚强守住守牢返贫致贫底线。

  2.帮扶情况。在产业帮扶方面,各地区(开发区)大力推进产业扶持、提高就业服务。如:开发区按照“公司+贫困户+政府”的产业帮扶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脱贫户和低收入群众增产增收。再如:XXX县按照《和XXX县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利益联结方案》,通过“XX+牧场+青贮玉米种植”“正大+生猪代养+收益分红”“盛健+美羊基地+贫困户奶山羊育肥”等六种模式,多措并举稳定带动贫困户增收。在就业帮扶方面,各县区(开发区)建立就业帮扶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就业帮扶政策,以开展职业本领。培训、加强创业服务、提供就业指导、设置公益性岗位为主想就业帮扶举措,大力鼓励脱贫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

  3.金融保险和社会保障情况。各县区(开发区)积极落实防贫保,为脱贫户、监测对象和有意愿的一般农户缴纳了防贫保险,并对符合纳入低保条件的办理低保并按时发放保障金。对因大病或长期慢病及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及时列入临时救助范围,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摸底排查,将符合保障条件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推动低收入人群综合保障工作。同时,规范开展贷款展期和无还本续贷工作,为脱贫群众发展产业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稳定增收。

  4.推动京蒙协作和社会定点帮扶情况。京蒙协作方面,2018—2020年,XX县共接收京蒙帮扶资金XXXX万元,实施XX项协作项目(列入XX市协作项目XX项、门头沟区协作项目XX项);2021年,部署实施34项项目,资金达XXX万元。(24项市级项目资金XXX万元,10次区级项目资金XX万元);通用集团定点帮扶方面:2012年以来,XX通用技术集团持续定点帮扶XX县,资金共达XXX万元;2021年,该集团实施产业扶贫、民生保障和教育扶贫等措施,出台“中国通用技术集团2021年推动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明确着重帮扶项目9项、资金项目7项,共XXX万元。

  5.落实脱贫地区过渡期政策情况。各县区(开发区)均能够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落实教育扶帮扶政策,如:XXX县着力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前教育幼儿园建设,进一步改进办学条件,新建董家营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及新营子小学食堂及宿舍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秋季学期可投入使用;投入XXX万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

  能力提高工程,使XX所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进优化;同时,新招聘XX名教师;落实XX市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目前对XXX名乡村教师共计发放助XXX万元;累计发放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职高)阶段各类住校补贴共XXX人个XX万元;建立了辍学生月报告制度,完善了“控辍保学各类数据库”,目前没有辍学学生,对X名建档立卡残疾生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落实雨露规划补贴XX人XX万元。持续推动健康扶贫工作,如:新城区仔细落实“三次一批”行动规划,对慢病签约患者,家庭医生团队每季度进行随访,累计入户随访XX户XXX人个,着重当好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贫困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一项月4个面对面随访。持续推动农村房屋安全排查工作,如:XXX县共排查农村住房XXX套,对排查鉴定存在安全隐患的XX户进行危房改造,可在X月底前投入使用。

  (二)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情况

  1.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情况。各县区(开发区)以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为思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旅游产业,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牧业生态绿色发展,强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播种面积,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开展农业托管服务,扶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如:XXX县在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推动XX中国乳业产业园(工业板块)智能制造区大低温板块项目、XX中国乳业产业园(创新板块)全球研发中心、XX中国乳业产业园(创新板块)全球质量中心

  三次项目的建设,推进乳业产业链带动效应,提高乳产业集聚度和产业水平。XXX有限公司食品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屠宰加工生猪XXX万头,目前,美羊牧业四次基地养殖奶山羊XX万只,日产奶X吨。正邦农牧业有限公司总投资约X亿元于2021年X月份已开工建设五场、六场、七场、八场,五场和六场基础全部完工,建成后养殖规模达到X万只,预计年底全部完工。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建成4A景区4家,3A景区3家,星级农家乐7家,其余景区景点也在积极筹备A级景区申报等有关事宜。完成X沟、X沟等村的旅游计划。在发展农业种植养业方面。如:X县大力推动高准绳农田建设X万亩,耕地生产能力普遍提高。落实我市“八次百万”工程,持续做优做强玉米全产业链,打造优质玉米高产稳产种植区。202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超过100万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农村土地确权面积的32%,平稳发展种植葡萄7000亩、经济作物和饲草作物X万亩,建成规模化设施蔬菜基地5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X处、规模化肉羊养殖场X处、集中连片鱼塘XX亩。

  2.加强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帮扶情况。清水河县在当好搬迁人口产业、就业帮扶的同时加快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完成益民小区供热管网工程,益民小区道路、排水管网及绿化工程等2项工程正在积极推动中。扶贫车间土建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竣工后可进一步提高搬迁人口就业率。和X县制定了《和XXX县2021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公司+农户”合作

  经营的发展模式,拟在盛乐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点发展肉牛养殖业,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财政资金XX万元,企业投资XX万元,每年至少可获利XX万元用于全县易地搬迁人口。在XX次集中搬迁安置点均建有党组织(村党支部)和党员活动室,X名中共党员易地搬迁贫困户,均纳入搬迁地参加党组织活动,搬迁户与当地村民等同管理,确保搬迁群众参与安置点管理、治理工作。在X次集中搬迁安置点设置配备了X名网格员,及时了解搬迁户诉求和生产生活需求,当好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易地搬迁贫困户同其他村民一样享受到社会公共服务,遇事有人管,实现了社区管理和社会融入均等化,解决搬迁户的后顾之忧,大大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3.完善扶贫资产监督和管理机制情况。为充分盘活、用好扶贫资产,巩固脱贫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各县区(开发区)对2012-2020年扶贫资金形成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并建立了“公益类、经营类、到户类”三本账,积极推动扶贫资产确权,对扶贫资产分类确权登记,理清了权属关系。

  4.争取政策情况。XX县被列为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着重帮扶县,应享受着重帮扶县各类政策。目前,除收回资金政策之外,其他方面还需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帮扶的支持力度。

  (三)落实机构调整优化推动任务举措衔接情况

  1.在推动机构改革和人员队伍衔接方面,按照自治区和我市调整扶贫机构职能相关安排想求,X月30日前我市各县区完成了乡村振兴机构挂牌。

  2.在开展系统干部学习教育和培训方面。各县区(开发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了致贫返贫摸底大排查工作培训,开展了健全防止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政策解读,确保扶贫系统工作人员熟悉工作流程、工作着重。如:新城区组织开展了X期主体班、5期专项培训、5期专题班个、6期专题讲座和X个基层演讲,共培训XX人个。

  3.在积极谋划和推动乡村计划衔接方面。各县区逐步开展计划编制,组织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谋划“十四五”项目,初步形成“十四五”计划项目清单,为计划编制提供有力项目支撑。如:XXX县完成了XX次行政村计划编制,其余城关镇的XX村、X村、X村、XX镇的X村、XX经济园区的第一农场、第二农场、第三农场8次行政村随城区统一计划。

  4.在统筹协调、积极推动消费帮扶方面。各县区扎实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工作,积极开展以扶贫企业、合作社为单位的产品认定工作,联合市、县消费帮扶集采展销服务中心,切实发挥“集采展销服务中心”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各带贫企业(合作社)开展形式多样的大中型农产品展销会和产销对接活动,集中推介、展示、体验、销售特色农产品。如:XX县帮扶产品共认定成功XX家供应商的X款产品。目前,消费帮扶专馆已建设运营;线下专区已建设,线上专区正在申请域名阶段,预计X月底开始运营。托县有9家企业XX款产品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扶贫产品。今年X月,设立了扶贫产品消费体验馆,线上注册了“托县侬优鲜食品店”、“侬优鲜商城”,销售本县扶贫产品。

  目前,扶贫产品在线上正常销售,效果较好,全县扶贫产品累计销售XXX余万元。土左共有XX家企业XX次产品进行了申请认定,X家X次产品已经通过认定,其他企业产品正在逐级审核,并在人流密集地建设5次消费帮扶集采点、8台消费帮扶智能柜。同时以“菜单式”、“订单式”消费帮扶模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目前,总销售额达到1491万元。

  5.在防灾减灾等应急处理工作方面。各县区(开发区)根据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想求,成立了以政府主想领导为组长的区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切实健全防致贫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细化了工作举措,明确了职责单位,排查范围、排查内容,积极调动村“两委”成员、驻村干部和帮扶职责人定期深入脱贫群众家中,及时监测其生产生活和收入情况,及时发现风险,及时落实帮扶,实行动态调整。

  三、存在问题情况

  1.专业人才短缺。真正熟悉“三农”工作的农业科技人才、实用人才缺口较大,后备力量储备不足,在发展农村产业、优化农村布局、盘活农村资产、壮大集体经济方面还缺乏人才力量的支撑。

  2.资金支出迟缓。资金从市级下达后,县乡村项目评选评定、绩效目标申报、工程质量管理、产业发展运营等方面工作滞后,极大的影响了项目申报、入库、实施等工作,影响资金拨付进度。

  3.内生动力不强。一些地区次别低收入的边缘户、监测户,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想”的思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依靠自己双手勤奋致富的内生动力还没有完全地彻底地激发出来。

  四、工作意见建议

  1.进一步扩大“三农”人才培育。常态化组织先进地区以及农业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乡村产业振业深入开展合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人才培育平台和支撑体系,建立合作新模式,做大做强区域产业,助力各地区依托各自资源禀赋,聚焦各自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逐步形成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支撑的融合发展模式,增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

  2.进一步丰富“三农”项目格局。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就业帮扶、消费支撑方面,不断加强“四类基础支撑”,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密切利益联结机制、规避发展收益风险,打通产供销各次环节,推进项目尽快实施、资金尽快拨付。同时,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和地条件,仔细谋划计划一批“十四五”计划项目,确保衔接帮扶资金与计划储备项目无缝衔接、应拨尽拨,实现财政资金最大最好效益。

  3.进一步深化“三农”政策宣传。选树一批自强不息、增收致富的优秀典型,激励引导广大农村群众通过生产和就业致富增收。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大力激发农户积极劳动,努力改进生活的动力。深入宣传演讲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党中央、自治区重大决策安排,及时掌握了解农民群众思维动态,帮助群众改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引导群众崇尚健康文明新风尚,组织动员群众加快发展,就业兴产增收致富。

篇六:党办十四五规划

  

  将系统观念贯穿提升服务保障效能全过程

  作者:市委办公厅

  来源:《杭州(下半月)》2021年第4期

  文丨市委办公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与此相适应,党办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其综合性、动态性和系统性越来越强,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把系统观念贯穿落实于各项工作全方位全过程,把握并处理好当下与未来、全局与局部、战略与战术、重点论与两点论等重大关系,切实提升“三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

  把握并处理好“当下与未来”关系

  “想在前”是党办鲜明的工作特点,要在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增强坚持系统观念的自觉性,做到超前谋划。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8”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在时时处处事事。要把历史、当下和未来发展贯通起来思考,以把握趋势、辨明方向。要把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统筹起来,既锚定目标,又坚持底线,在防范风险中做好预判,在未雨绸缪中把握主动。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及杭州考察时提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杭州市委办公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围绕“十四五”谋篇布局,集思广益起草全市“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动市委明确“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发展导向。

  把握并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关系

  “高站位”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前提。要充分发挥协助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中枢作用,自觉把党办工作放到全局中进行思考和定位,搭建有利于全局工作的机制和平台,让全局性工作和局部工作得以协调。比如:围绕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市委办公厅持续在牵头抓总上发力,强化党管密码、党管保密、党管立法、党管档案工作,高质量服务保障市委改革委、财经委、国安委等重要议事协调机构开展工作。横向方面,在牵头组织四套班子秘书长联席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强化与各市委常委单位的协调对接,落实市四套班子秘书长暨办公厅主任联席会议制度,提升工作协同性。纵向方面,加强市级层面与区县(市)的沟通联系,先后举办了4场业务能力提升“比学赶超”活动,强化文电与法规、督查与考评、机要与保密、办会与接待等办公室业务指导;定期召开全市党办主任会议,确保各地抓落实方向一致、步调一致。又如,围绕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市委办公厅以联动促共享,加强各应急反应部门的协同,打通上与下、条与块、左与右的信息共享瓶颈,增强紧急信息报送的时效性。修改完善杭州市值班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工作图,形成重大紧急敏感事件收集、报告、处置、跟踪、督办、问责的全流程处理工作机制。2020年,全市先后经历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和钱塘江流域防汛一级响应。在两次“一级响应”大战大考中,市委办公厅信息报送及时,研判准确,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握并处理好“战略与战术”关系

  党办工作千头万绪,很容易在日常运作中陷入事务主义。只有在战略上做好谋划,才能在战术上凝聚力量,实现“落一子而活满盘”。2020年疫情防控战打响后,市委办公厅以灵活高效的战术全方位参与。一方面高效做好办文办会、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后勤服务等工作,确保市委防疫战政令畅通;另一方面在市直机关率先成立防控组织,通过“一办五组”架构落实

篇七:党办十四五规划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6.23?

  【字

  号】鄂府办发〔2022〕85号

  【施行日期】2022.06.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民政综合规定

  正文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鄂府办发〔2022〕85号

  各旗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事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鄂尔多斯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23日

  鄂尔多斯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为推进“十四五”时期鄂尔多斯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内政办发〔2022〕58号)、《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鄂府发〔2022〕1号),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要求,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民政事业发展难题,基本民生保障精准有力、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深入、基本社会服务扎实高效,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作用、基础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表1:“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

  目序号

  指标名称

  标值

  “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覆盖1率(%)。

  城乡低2保标准

  农村低保标准年均增长率(%)

  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含公益性公墓)县3级行政区域覆盖率(%)

  45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农牧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5010070.6已完成

  已完成

  7070已完成

  66.2已完成

  城市低保标准年均增长率(%)

  67.1已完成

  8089已完成

  实际值

  况

  2020年

  完成

  情

  6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覆盖率(%)

  农牧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7(%)

  89每万人社会组织数(个)

  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率(%)

  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和慈善超市数量10(个)

  一、社会救助兜底作用充分发挥

  60100已完成

  4070.6已完成

  1210012.1100已完成

  已完成

  2536已完成

  坚决落实“社会政策托底”要求,构建起以“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为困难群众筑起了一XXX实的兜底保障网。

  (一)综合运用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2015年平均561元/月·人提高到2020年的790元/月·人,年均增长7.1%;农村牧区低保标准由2015年平均4984元/年·人提高到2020年的6720元/年·人,年均增长6.2%。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1500元/月·人,农村牧区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10200元/年·人。从2017年开始,对特困人员开展照料护理服务,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标准达到1100元/月·人,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标准达到460元/月·人。临时救助作用明显,2016年-2020年,全市累计支出临时救助金10314.61万元,救助临时困难群众95419人次。

  (二)完善救助制度,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印发了《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鄂尔多斯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的通知》(鄂府发〔2018〕42号)、《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鄂尔多斯市困难家庭临时救助

  办法>的通知》(鄂府发〔2016〕39号)、《鄂尔多斯市民政局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鄂民发〔2018〕249号)等政策文件,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制度遵循。

  (三)健全救助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救助。市、旗区层面均建立了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建立由政府负责人牵头,民政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参与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和协调机制;积极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全市77个苏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设立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形成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救急难”工作机制;建立了以自治区、市、旗区三级网络贯通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与民政、公安、工商、财政、人社、住建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提高了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低保对象实行综合认定和差额救助,认定过程严格按照“三环节、十二步骤”的程序规范开展,基本实现准确认定和精准救助。

  (四)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民发〔2016〕123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对象、管理、信息无缝衔接,对纳入农村牧区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给予一定的“渐退期”,确保其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全市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3880人纳入农村牧区低保、77人纳入农村牧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救助临时性困难家庭4292人次。享受低保渐退政策有1037人。积极引导慈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发动68家公益慈善组织累计投入社会资金5000多万元,开展了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养老服务、儿童关爱、困难救助等多领域的社会公益服务,直接受益困难群众达到4.45万人次。

  二、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聚焦群众关切,将养老服务业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基本形成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均衡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满足。

  (一)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夯实养老事业发展基础。全市养老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169家,比“十二五”增加58家,各类养老床位达到1.5万张,比“十二五”增加606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51张。出台了鄂尔多斯地方标准《养老机构服务操作规范》(DB1506/T14--2020),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二)老龄福利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充分发挥政策兜底保障作用。高龄津贴制度全面落实,75—79周岁每人每月发放100元,80—99周岁每人每月发放150元,100周岁(含)以上每人每月发放600元。十三五期间,累计为35万人(次)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4.7亿元。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从2018年起,为全市60周岁(含)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

  (三)坚持改革创新,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智慧养老模式、医养融合发展的“医养结合”模式及建立城际合作关系的“候鸟式”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坚持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2017年承办了全区养老工作现场推进会,2018年承办了第一届内蒙古健康旅居养老产业会展鄂尔多斯多边对接会,多次参加上海、北京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养老博览会,着力打造鄂尔多斯养老服务优质品牌。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成东胜区健康养老产业园、鄂托克前旗阿吉泰健康养生园、康巴什区仕博国际健康城、寿康(公建民营)产业集团、上维天启智慧养老服务机构等一批集群式、规模化、产业化的民办养老机构,全市民办养老机构总数达30所、床位达7293张,分别占全市

  养老机构和床位总数的比重为17%和47%。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全市公建民营养老院达到12家,比“十二五”增长150%。

  三、社会福利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各类特殊困难群体

  (一)儿童关爱保护取得长足进步。孤儿(弃婴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集中养育标准由每人每月1500元提高到2200元,散居孤儿养育标准由每人每月1100元提高到1800元。出台《鄂尔多斯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民发〔2020〕27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比照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补贴。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印发了《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鄂府发〔2017〕144号),市、旗区都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儿童关爱保护“阵地”建设,多部门联合制定印发《鄂尔多斯市儿童之家建设规范》(鄂民发〔2018〕240号),累计建成“儿童之家”47处。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统筹指导工作,市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建成投入使用,市救助管理站转型升级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市9旗区均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总计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关爱服务留守和困境儿童9400人次。“十三五”期间,累计救助流浪未成年人429人次,代理监护校园困境未成年人42人次,代理犯罪未成年人监护权54人次。建立了基层儿童保护队伍,每个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至少配备1名儿童督导员,每个嘎查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儿童主任,全市共配备儿童督导员118人、儿童主任982人。

  (二)留守妇女关爱保护工作初见成效。按照民政部等13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民发〔2019〕86号)要求,精准化、精细化完成了留守妇女摸排建档工作。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依托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适宜留守妇女的专业精神关爱服务活动,符合条件的留守妇女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

  (三)残疾人权益保障更加有力。认真贯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印发了《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通知》(鄂府办发〔2017〕137号)和《鄂尔多斯市民政局、鄂尔多斯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鄂民发〔2018〕118号),在自治区政策基础上,将精神和智力三、四级残疾人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提标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健全了应补尽补、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并规范了申请、审核、审批流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为8个标准,最高每人每年4000元,最低每人每年1200元。十三五末,全市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人数达24174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人数达8539人,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

  (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质量不断提升。全面加强救助管理机构日常管理,规范救助服务,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协作,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部门联动主动发现机制,将临时遇困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对车站、广场、商业街等人流密集的重点地段实现了常态化巡查,积极开展寻亲服务,结合“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接送流浪孩子回家”“流浪孩子回校园”“合力监护、相伴成长”等专项行动,拓宽了救助的深度和广度,做到了主动救助、应救尽救、无偿救助、及时救助、规范救助。“十三五”期间,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200余人次。

  四、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实践成效显著

  (一)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深入。全市255个城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覆盖率达到100%。735个嘎查村、255个社区全面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按照“一嘎查村一社区,多嘎查村一社区”的建设模式,农村牧区社区试点达到519个,占全市嘎查村数量的70.6%。其中,伊金霍洛旗被民政部授予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圆满完成第十届、顺利启动第十一届嘎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持续推进社区减负,印发了《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精简和规范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知》(厅发〔2016〕72号)和《鄂尔多斯市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党发〔2018〕17号)及《鄂尔多斯市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知》(鄂民发〔2020〕94号)等一系列文件,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社区行政化问题,对社区工作职责事项进行了确认和清理。印发《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党办发〔2017〕17号),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了城乡社区协商内容格式化、形式多样化、程序规范化,东胜区纺织街道曙光社区、达拉特旗平原街道民主协商案例被评为全区优秀社区协商案例,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林原村、东胜区泊尔江海子镇折家梁村、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黄海子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三)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面放宽登记门槛,从严从实加强管理,实行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制度,全市社会组织数量从2015年末的1503家发展到2305家,每万人(户籍人口)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从7.5个发展到11.2个,形成了发展有序、门类丰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创新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通过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的方式面向全市社会组织开展等级评估工作,2018年开始全面利用电子信息化手段开展年检工作,全面完成了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促进社会组织能力提升,采取专题培训与业务能力培训相同步、集中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等方式,有效提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思想认识和从业能力。“十三五”期间共组织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党建负责人培训70余场次,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市、旗区民政局都设立社会组织党建办和社会组织党委,理顺了管理体制机制。

  (四)社会工作服务普遍开展。市委、市人民政府把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总体规划,围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社工人才队伍,累计投入资金360万元,引进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进行为期三年的合作,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制和社工人才培养机制,常态化举办“相聚草原·社工论剑”主题研讨活动,形成与全国各地、各院校的交流平台,市级成立“社会工作创新学院”,旗区设立社工实训基地,分层实施继续教育,分类开展实务实训,分级开展督导人才培养。同时,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和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推行考前免费培训机制,对从事社会工作的高、中、初级持证人才分别落实800元/月、500元/月、300元/月的岗位津贴,全市社工专业人才年均增幅达20%以上,社工人才总量达到3628人,其中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2361人(数量居全区第一,占比31.2%)。积极推动相关部门设立社工岗位,支持嘎查村(社区)引进专业社工、社会组织吸纳社工人才,引导专业社会工作融入社会服务各领域。成立鄂尔多斯市社会工作师联合会,组建社会工作领域专家库,先后制定出台了鄂尔多斯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服务标准、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考核评估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推动社工服务规范化、专业化。

  (五)慈善事业加速发展。加大对《慈善法》学习和宣传,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扶贫、济困、优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福利彩票管理与销售成绩突出,5年来累计销售福利彩票46.37亿元,为国家和社会筹集公益金约13.34亿元。

  (六)围绕建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丰富实践成果。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鄂尔多斯市开展“三社联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开展“三社联动”试点,试点社区达到36个,累计服务孤寡、失能、高龄老人3600余人次,困境儿童235人次,开展社区文娱活动181场次,召开居民联席会议28次,发动志愿者1700多名,惠及社区居民34000余人次。大

  力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从体制机制方面对购买服务工作予以规范,累计投入资金2970万元,开展项目180多个。

  五、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一)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累计办理结婚登记45200对、补领结婚证39222对,办理离婚登记17376对、补领离婚证2647对。高质量的完成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数据补录工作,补录婚姻登记历史数据16万条,完善婚姻登记历史档案信息。

  (二)殡葬管理迈上新台阶。加大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殡仪馆4处,更新了殡葬服务设施设备,惠民殡葬政策全面落实。加强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联合公安局、自然资源局等9部门,建立了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专项整治长效机制。

  (三)区划地名管理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组织实施了康巴什管委会设区工作,实现了“一市两区”行政区划格局。完成了增设达拉特旗风水梁镇、准格尔旗魏家峁镇、康巴什区康新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配合自治区完成了省级第四轮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蒙宁线、蒙陕线、晋蒙线的联合检查工作,完成了我市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5条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及旗区界线的联合检查工作,妥善调处了我市与巴彦淖尔市、包头市行政区域界线争议,切实维护了边界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建成了市、旗区两级地名普查数据库,伊金霍洛旗被评为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编撰出版了《鄂尔多斯市地名志》,及时维护更新国家地名信息库,审核更新和标准化处理651条不规范地名。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形势及总体要求和目标

  第一节

  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阶段,解决民生保障中的短板,社会治理中的弱项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各级党委、政府治国理政的重心所在。在贯彻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区域协调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决策部署中,民政事业承担着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新任务。新阶段新征程,党和政府对民政工作的要求更高,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期盼更大,民政事业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一、基本民生保障获得支持更强,发挥作用更大。一方面,步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主题和“共同富裕”发展目标要求各级财政支出重点将逐步转向民生事业;另一方面,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又为发挥民政工作在保民生、稳就业、扩内需、促消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巨大空间,必须科学谋划,推动民政各领域工作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要求工作视野更宽,路径选择更科学。乡村振兴、城镇化发展以及区域城市联动发展带来的人口迁移流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新情况、新问题,对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在完善基层社区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居民民主自治、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大胆实践。

  三、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要求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截至2020年9月末,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9万人,年均增长率超过5%,人口老龄化进程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如果按全国占总人口数约15%的比例测算,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接近40万,亟需从经济、健康、照护、精神

  等多方面建立有效机制,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的规模和质量效益,满足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

  四、民政事业市场资源要素配置范围更广,利用程度更深。随着民政服务领域的扩展和服务内容的深化,市场主体将不断进入救助、养老、康复等领域,一些社会资源也会更多地向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慈善、志愿服务等领域集聚,要积极调动和利用市场要素,在做好政府兜底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办。

  第二节

  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协同性特征和基础性、兜底性作用,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以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民政各领域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推动共同富裕、提升城乡居民美好生活为根本目的,着力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为开启鄂尔多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民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为实现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民政为民爱民理念。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不遗余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期盼、最关心的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发展实际,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导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落到实处。

  ——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整体推进,加强跨业务、全系统、多部门协同,调动市场与社会力量,形成供给合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第四节

  发展目标

  一、2035年远景目标

  对标市委、市人民政府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鄂尔多斯市民政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建成与鄂尔多斯经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体系。社会救助的兜底性、精准性、专业性迈上新台阶,形成鄂尔多斯特色的现代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现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建成多元一体、线上线下互融互通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建成精细化、高效化、专业化的基本社会事务服务体系,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二、“十四五”时期目标

  “十四五”时期,鄂尔多斯市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综合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民政事业发展趋势,围绕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基本职能,以十项重点项目为牵引,对标先进、追赶超越,加快构建制度更加完

  备、体系更加健全、覆盖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的现代化民政事业发展体系,全市民政事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民政工作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更有效度,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基本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完善,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构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向适度普惠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建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福利彩票筹集资金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基本社会服务迈出新步伐。完善服务体系,地名、婚姻、殡葬等服务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普惠均等和智能精准程度同步提高。行政区划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功能进一步强化。

  表2:“十四五”时期全市民政事业主要发展指标

  2020年序号

  类别

  主要指标

  单位

  实际值

  目标值

  基本城乡低保标准年度增速不低于1民生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保障

  或全市经济增速

  %——

  预期性

  性

  2025年

  指标属

  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2比例

  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讨受助人3员接送返回率

  45养老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符合条服务

  6件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数量。

  儿童苏木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7关爱

  护工作站覆盖率

  %——

  100预期性

  户

  ——

  >2000约束性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3710055100约束性

  预期性

  %——

  100约束性

  %7075预期性

  旗区级城乡公益性安葬(放)8设施覆盖率

  铁路、公路两侧整治散埋乱葬9社会%完成率

  ——

  ——

  ——

  100100100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

  80预期性

  %——

  100约束性

  事务

  10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覆盖率

  %1112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

  基层全国和自治区级社区治理和服社会务创新实验区覆盖率

  ㎡

  %%13%——

  40约束性

  14治理

  每百户居民拥有的城乡社区综43>54预期性

  合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15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数量

  万人

  7.8苏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16务站覆盖率

  17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

  志愿服务站点在社区综合服务18设施中的覆盖率

  第三章

  保障基本民生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升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节

  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基础,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

  (一)坚持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健全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完善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大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

  80预期性

  万人

  0.360.5预期性

  %——

  100预期性

  9.6预期性

  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二)完善农村牧区社会救助制度。调整优化已脱贫人口“单人户”低保政策,将未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的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牧区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完善农村牧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三)建立健全农村牧区救助关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农村牧区社会救助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推进城乡社会救助服务均等化。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农村牧区困境儿童和留守老年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牧区民政服务设施和村(嘎查)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牧区覆盖,推动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向乡村提供民政公共服务,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二、构建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一)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法,完善低保制度,规范低保对象认定程序,提高科学性和精准度。加快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有条件的旗区积极推行持有居住证人员在居住地申请低保。加强对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完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出台低收入认定办法,对低收入家庭开展救助工作。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等制度与社会救助政策有效衔接。规范临时救助,强化急难救助功能,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受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

  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靠自身和家庭无力解决,其它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通过临时救助或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探索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畅通急难情况及时报告、主动发现渠道,健全快速响应、个案会商“救急难”工作机制。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强化救助政策衔接,推进救助制度整合。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秉持公心、履职尽责但因客观原因出现失误偏差且能够及时纠正的经办人员依法依规免于问责。

  (二)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或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挂钩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低保标准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确定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不低于1.3倍,并根据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分档制定照料护理标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配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三)强化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低保家庭财产限定标准或条件。推动民政与教育、公安、人社、自然资源、住建、卫健、市场监管、医保、金融、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和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依法明确和落实相关部门、机构提供社会救助家庭收入及财产信息的责任。合理丰富核对内容,不断完善核对系统。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高信息核对工作效率。加强核对系统与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形成无缝衔接、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对象认定机制。

  (四)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拓展“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为有需要的救助对象提供心理辅导、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服务,增强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志愿服

  务、公益服务、慈善服务等多种途径,丰富救助服务供给。

  (五)优化社会救助服务机制。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由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经办机构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并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办理或转请旗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办理。优化审核确认程序,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程序将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取消可以通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落实旗区民政部门监督指导责任。加快服务管理转型升级,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完善社会救助资源库,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持续畅通社会救助热线,规范接听、受理、处置、反馈等服务流程,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即时救助。

  专栏1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救助责任,提升保障条件。推动嘎查村(社区)级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较多的嘎查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嘎查村(社区)重要工作内容。加强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提供主动发现和协助申请、资源链接、政策信息、心理调适、转办转介、社会融入等相关服务。优化社会救助程序,取消可以通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持续畅通社会救助热线,逐步实现全市联通。

  第二节

  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深入贯彻落实《鄂尔多斯市养老服务条例》,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有效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

  (一)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依据国家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标准,开展老

  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服务范畴。优先对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老年人给予重点保障,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状况,建立健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慰藉、日间托养、紧急救援、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项目,重点为老年人提供助急、助餐、助医、助浴、助行等养老服务。探索建立与老年人能力和需求综合评估结果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二)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突出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优先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确保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提升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管理水平,全部完成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法人登记,按比例配备工作人员,将特困供养服务设施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护理型床位占比,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以失能、重残、留守、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健全农村牧区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着力解决经济困难老年人遭遇的临时性、突发性、紧迫性生活困难。

  (三)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建立长期照护服务项目、标准、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和长期照护体系的有效衔接。发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等的补充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照护服务需求。鼓励研发和提供长期照护商业保险产品。提升个性化定制水平,为适宜人群提供优质医疗和护理服务。

  (四)推进养老服务适度普惠。通过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政策的综合应用,建立普惠性的养老服务制度。整合现有的高龄津贴、护理补贴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做好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政策的衔接。持续深入推进城企联动养老专项行动,支持国有经济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提供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普惠养老服务。

  二、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一)完善居家养老支持措施。推动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支持各类服务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探索开展集中式居家养老服务。将失能失智和高龄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家庭补贴和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组织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等开展养老照护、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日常照料和应急处理能力。

  探索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推广实施“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支持物业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鼓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服务机构协助有需求的老年人办理入住养老机构、就医、监护等咨询、代理服务。

  (二)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全面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要求,落实规划编制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重点支持街道层面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区、居住(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加快补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欠账。

  推动建设“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到2022年,每个街道建设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全市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100%,形成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和社区层面养老机构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推进居家社区养老监管和服务信息化。

  (三)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养老服务。优化旗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构建以旗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为中心,以苏木乡镇敬老院为辐射,以农村幸福院为补充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支持有条件的敬老院转型为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在苏木乡镇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底,农村牧

  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总体达到60%。扩展苏木乡镇敬老院区域服务功能,发挥嘎查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前沿阵地作用。

  提升农村牧区互助养老服务覆盖面,提升收治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能力。构建苏木乡镇牵头,嘎查村委员、老年人协会、低龄健康老年人、农村牧区留守妇女、嘎查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的农村牧区互助养老服务格局。完善农村牧区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村牧区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强化农村牧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牧区互助养老服务,加强牧区中心城镇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牧区投资兴办面向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四)实施老年人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老年人、残疾人比例高的老旧小区开展增设电梯、坡道等无障碍设施设备的适老化改造;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引导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配合做好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持续推进康复辅具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工作,将基本康复辅助器具和失能老年人生活亟需康复辅具纳入长期照护服务内容,推进在养老机构、城乡社区设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租赁)站点。

  (五)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发展。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突出公办养老机构兜底和示范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服务设施通过承包经营、委托运营、联合经营等方式,引入企业或社会服务机构参与运营管理,加强“公建民营”相关管理、规范工作。引导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重点面向中低收入群体、适度面向中高收入群体,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促进服务衔接,引导和支持养老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辐射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形成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一批养老服务综合体。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加快推动养老床位改造升级,重点支持民办及各类养老机构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不断提高养老机构

  长期照护服务能力,到2025年,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鼓励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六)加快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推动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站或其他医疗设施邻近设置。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各类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等,重点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协议合作,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就诊绿色通道,确保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居家老人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全面推行老年人健康理念、健康生活、健康膳食、健康运动、健康娱乐、健康管理、健康心理等服务,有效延长老年人健康生活状态,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和阿尔茨海默症病率发生率,实现健康老龄化。

  (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养老服务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机制,加强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等风险排查与监测预警协同处置,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在国家构建“分层分类平战结合、高效协作”的养老服务应急救援体系框架下,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系统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强化分级分类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强化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强化快速响应的救援支援处置,全面提升养老服务领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应急管理能力。

  三、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产业

  (一)培育养老产业主体。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促进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

  (二)培育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新业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

  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推动养老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产品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促进养老企业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和集聚区。

  (三)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养老消费环境。推动老年用品进家庭、社区、机构和园区,带动产品供给和产业发展。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规范市场行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制售行为。

  四、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一)建立健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通过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等方式,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进行培训,到2025年末,力争培训养老护理员5000人次,培训养老院院长500人次。

  (二)建立养老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工作业绩、服务质量等因素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建立养老服务行业激励机制和养老服务机构内部激励制度,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和表彰。支持有条件的旗区制定入职补贴、免费培训和工龄补贴等优惠政策,开展养老护理员关爱活动,提高养老护理员地位待遇。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业职业经理人制度,促进养老服务经营管理职业化、专业化。

  (三)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加大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力度,将专业社会工作引入养老服务。到“十四五”末,公办养老机构全部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每千名老年人至少配备1名专业社会工作者。推动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打造养老服务特色项目。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强、便利可及的服务。

  五、提升综合监管水平

  (一)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养老服务+信用”机制,建立覆盖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信用管理体系,对失信责任主体实施多部门跨地区联合惩戒。强化养老行业诚信自律,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申领使用政府提供的建设运营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预收服务费用的规范管理。

  (二)推进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GB/T37276-2018),组织开展全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评定结果作为养老机构领取补贴资金的依据。全面推进《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国家强制性标准达标工作,到2022年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全部达标。引导养老服务机构不断优化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妥善处置纠纷。

  (三)加强风险防控和监测。落实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处置工作中的防范、监测、预警和及时移送的工作责任,建立协同机制,指涉嫌非法集资问题的养老机构在被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惩处的同时,各旗区民政部门应当将其列入本旗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并书面抄报相关主管部门。对列入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养老服务机构依法采取惩戒措施。指导常态化开展涉嫌非法集资识骗防骗宣传教育,增强老年人群体识别防范能力。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引导养老服务机构立足长期安全运营,落实安全责任,主动防范消除本机构在建筑、消防、食品、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专栏2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1.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

  聚焦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需求,以施工改造、设施配备、老年用品配置等形式,支持困难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2.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推动建设“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到2022年,每个街道建设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全市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100%。

  3.养老机构护理能力提升

  支持旗区建设提供专业化失能照护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加快推动养老床位改造升级,支持养老机构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不断提高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能力,到2025年,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

  第三节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

  一、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一)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制度,落实“家庭监护为主体、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监护制度,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合力。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强化未成年人监护能力建设,按照“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强化家庭主体责任,加强家庭教育监督指导,提升家庭监护能力。

  (二)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建设。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量大、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重的旗区建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加大在城乡社区建立儿童之家的力度,提升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为重点的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做实做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开通儿童保护热线。到2025年,现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转型升级基本完成,旗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覆盖率达到100%。

  二、加强儿童保障和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妇女关爱

  (一)完善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救助保护机制,落实好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监护责任。探索建立全方位、全类别的困境儿童生活津贴、营养补贴、医疗康复、辅具配置和关爱服务政策,将重病重残儿童、流浪儿童、贫困儿童等困境儿童纳入保障。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和工作机制,在监护、福利、法律援助等方面增强关爱保护力度。

  (二)提升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服务品质。增加心理、精神层面服务内容,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专业康复机构,改善困境儿童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鼓励引导更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化服务。培育发展儿童福利专业化的评估和服务机构,推进儿童关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到2025年底,实现苏木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嘎查村(居)儿童主任配备以及新任职培训“两个全覆盖”。市、旗区儿童福利工作人员培训率达到100%。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制度健全、机制有效、措施有力、服务规范的示范旗区,为提高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提供示范。

  (三)开展农村牧区留守妇女关爱行动。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留守妇女信息台账,精准到户、建档到人。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农村牧区留守妇女精神关爱和家教支持,以家庭为中心增强农村牧区留守妇女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农村牧区留守妇女关爱服务水平,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牧区留守妇女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利用各类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农村

  牧区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丰富农村牧区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

  (一)完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机制。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与相关社会福利标准相衔接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实现全覆盖。旗区民政部门每季度对散居孤儿实地探访率达到100%;推动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集中养育,严格规范家庭寄养。保障机构内适合就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全部接受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年后,对符合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二)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合理满足区域内孤儿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康复等需求。推进儿童福利机构提质增效,提高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工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的评估和服务机构,每个旗区培育和至少孵化1家具有专业水平的儿童类社会组织。会同有关部门,保障机构内适合就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全部接受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

  专栏3儿童福利服务工程

  1.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提升工程

  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补助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以及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旗区级民政部门每季度对散居孤儿实地探访率达到100%,推动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集中养育。

  2.儿童福利机构设施质量提升工程

  推进市儿童福利机构提质增效,提高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工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的评估和服务机构,每个旗区至少培育和孵化1家

  具有专业水平的儿童类社会组织。

  第四节

  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一、提升助残服务能力

  (一)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与残疾人保障相关制度、护理补贴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福利、生活补贴与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逐步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至低保边缘家庭和其他困难残疾人。积极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积极探索新的补贴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升助残服务能力。

  (二)发展社区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在有条件的旗区设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联合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推动社区精神障碍康复机构与精神卫生福利、残疾人康复、残疾人托养、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服务对接、场地共用、资源共享,培育一批社区精神障碍康复标杆机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将社区精神障碍康复机构打造成康复服务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加强部门协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精神障碍康复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服务设施、运行补贴、职称待遇等方面给予扶持,将居家康复、照护技能培训纳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基本服务范围,为家庭提供照护资讯、政策咨询、情感支持等专业服务,巩固和增强家庭照护功能,促进家庭成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和资源。广泛开展精神障碍康复进社区服务,让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二、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

  建立健全各级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同联动。落实落户安置、源头治理等配套政策,强化站内照料职责,加强托养机构监管,切实保障受助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协同相关部门加强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健全

  流浪乞讨人员转介处置机制。推进救助寻亲服务,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发动社会力量,帮助滞留人员回归家庭和社会。推进源头治理,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减少反复流浪乞讨现象。加强旗区级救助管理机构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第四章

  推进基层治理与服务创新

  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一节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一、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一)坚持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高质量完成嘎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嘎查村(社区)“两委”班子。推行嘎查村(社区)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嘎查村(居)委会主任,稳固书记、主任“一肩挑”机制。建立完善嘎查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履职承诺和述职制度。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相关制度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的规范化制度,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加强嘎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落实嘎查村(居)务公开制度。健全嘎查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联系群众机制,完善嘎查村(居)务、财务公开制度,挖掘推广一批“优秀嘎查村(社区)工作法”。

  (二)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深化基层协商民主,推进嘎查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开展基层协商民主示范点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基层协商民主“鄂尔多斯经验”。积极探索建立苏木乡镇(街道)协商与城乡社区协商的联动机制,开展城乡社区议事协商工作,抓好协商成果督促落实。不断丰富村(居)民参与公共事项决策的有效形式,积极探索外来人口参与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机制。加强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宣传推介,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配合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等工作,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创新。

  二、优化城乡社区服务格局

  (一)扩大和优化城乡社区服务供给。推动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规范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坚持重心下移,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城乡社区下沉,发挥基层党组织整合资源服务群众作用,提升城乡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任务落实,指导推进全区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创建,拓展实验范围。促进“五社联动”与“三治融合”有机结合,鼓励基层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努力扶持发展一批具有较强专业性和信誉度的社区服务机构,强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采取项目示范等方式,推进实施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鼓励社区服务机构与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合作。

  (二)缩小城乡社区服务差距。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和慈善、社会工作资源向农村牧区,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等辐射延伸,推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联动,构建苏木乡镇(街道)、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村民等主体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三)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严格落实《鄂尔多斯市社区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鄂尔多斯市专职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和薪酬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创业。

  到“十四五”末,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不少于18人。

  三、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

  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加强能力培训,提升基层干部法治素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依法支持和配合基层治理。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和规范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健全嘎查村(社区)道德评议机制,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专栏4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1.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推动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提升嘎查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支持各旗区建立政府购买社区服务长效机制。

  2.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

  开展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和村级协商议事示范点创建活动,在4个以上旗区开展社区治理创新实验,每个旗区打造3-5个村级协商议事示范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案例,引领全市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第二节

  统筹培育和监管,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

  一、持续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

  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与登记“五同步、五嵌入”制度,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化。加强社会组织专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鼓励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党组织书记交叉任职。加强对与行政机关脱钩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做到脱钩不脱管。加大在社会组织负责人、业务骨干中培养、发展党员力度,分级

  分层抓好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培训工作;坚持将党建工作融入社会组织各项业务,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与其执业活动相符的党建活动,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组织增强职工群众政治认同、依法执业诚信从业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二、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一)深化社会组织领域改革。严格执行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政策法规,全面规范社会组织登记注册流程,加强社会组织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背景核查和资格审查,加强名称审核、业务范围审定,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干部兼任社会组织职务,完善征求部门意见和组织专家评估机制,把好登记管理“入口关”。建立服务承诺制度,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手续,实现市、旗(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事项“一网通办”,优化社会组织审批服务。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回头看”,进一步完善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体制,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巩固脱钩改革成效。

  (二)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指导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及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重大问题决策等制度安排,完善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成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主体,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健全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的政策措施,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长效机制,增强社会组织造血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对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行业管理等公共服务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社会组织购买。进一步增强市、旗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服务功能,鼓励街道、苏木乡镇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认真落实民政部《2021-2023年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动员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环境治理,积极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深入实施社会组织能力提升行动,有计划地培养100名社会组织领军人才,有重点地打造30家品牌性社会组织。

  (三)健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推动市、旗区建立社会组织工作协调机制,构建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党建工作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依法监管的综合管理体制,形成监管合力。加强对社会组织举办重大活动、涉企收费、对外投资、资金往来的管理,落实社会组织举办评比达标表彰及节庆论坛展会等活动管理办法,规范社会组织行为,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风险。加强社会组织年度检查、等级评估、双随机执法检查、信用信息管理等工作,创新监管方式,推动联合惩戒,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接受登记管理,超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违规收费、强制入会等违法违规活动,清理“僵尸”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非法社会组织打击工作,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专栏5社会组织质量提升工程

  1.提升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水平

  有计划地培养100名社会组织领军人才,有重点地打造30家品牌性社会组织。

  2.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平台体系。

  高标准建设9个旗区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园,60个以上街道-社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器,形成1+9+n社会组织孵化平台体系。

  第三节

  深入推进社会工作,慈善事业、志愿服务发展

  一、健全现代社会工作制度

  (一)建立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机制。坚持党建核心引领,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推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的“五社联动”机制,打造“五社联动”品牌,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立市、旗区、街道乡镇(苏木)、社区(嘎查村)四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制定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指引、工作规程等规范化制度,打造“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服务功能、有工作流程、有规章制度”的“六有”标准化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到2025年末,建成市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1个、旗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9个,乡镇(苏木)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有条件的城乡社区设立社会工作服务室。

  (三)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积极培育壮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与社会工作特点,合理布局并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优先发展以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人员、流动人口、家庭暴力受害人等为重点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推进精神慰藉、教育辅导、婚姻家庭、矫治帮教、戒毒等领域社会工作,培养专业人才,积极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品牌化建设。

  (四)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社工人才培训体系,持续推进持有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员继续教育,落实登记注册工作。突出加强城乡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职业能力培训,提高基层社会工作者的持证率和转化率。通过项目化运作,组织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项目。落实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人才薪酬具体措施。支持民政事业单位与苏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开发相应的社会工作岗位,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配备使用。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力度,每年开展全市“最美社工”或“优秀社会工作者”评选活动。

  (五)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长效机制。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力度,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专业服务,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专业化生活服务需求。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五社联动”工作,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二、积极发展慈善公益事业

  (一)完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加大慈善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慈善财产在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济困等方面积极作用,完善慈善舆论导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开展慈善帮扶和救助活动,探索形成慈善资源共募共用共享机制。落实慈善事业在税收、金融、教育、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鼓励发展慈善信托,进一步规范慈善机构的投资活动,支持慈善机构投资增值活动。探索建立慈善力量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推动建立慈善表彰机制,做好“内蒙古慈善奖”“中华慈善奖”推荐工作。

  (二)加强慈善组织监督管理。探索制定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年度报告、信息公开、公开募捐资格管理等与《慈善法》配套的管理制度。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加强慈善组织开展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规范慈善主体行为,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畅通慈善领域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慈善活动监督,规范慈善主体行为,保障慈善财产合法使用。

  (三)规范发展互联网慈善。发挥“慈善中国”“社会组织法人库”“信用内蒙古”等平台对慈善组织的服务与监管作用,建立健全慈善组织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优化慈善组织认定、公开募捐活动备案等工作网上办理程序,探索制定互联网慈善管理制度,规范慈善组织网络公开募捐备案活动。

  (四)加强福利彩票销售管理。进一步健全福利彩票销售管理制度,完善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持续推进信息化市场管控和服务能力建设。在保持全市销售站规模适当、覆盖合理的前提下,规划拓展空白市场。扩大即开票社会化销售渠道,探索即开票区域联销综合销售管理工作深度融合运行模式。积极推进基诺游戏的市场开发培育、制度建设等工作,促进福利彩票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全链条制度体系。突出科学性、精准性、时效性,优化资金分配,加大彩票公益金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的倾斜支持。加强对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的分

  类指导,切实践行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使用宗旨。实施彩票公益金项目绩效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和信息公开,确保资金使用管理规范高效。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打造一批公益品牌,展现福利彩票为民、责任、阳光形象,促进彩票公益金使用和销售良性循环。

  三、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一)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建立制度保障有力、志愿服务网络健全、参与渠道便捷可及、覆盖领域和范围广泛的志愿服务体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加大资金投入、激励嘉许等政策支持力度。依托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推动形成“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志愿者保险保障体系,有效解决广大志愿者的后顾之忧。搭建信息系统平台,探索开展“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推动苏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志愿服务站点,实现苏木乡镇(街道)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

  (二)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持续开展社会救助、移风易俗、养老助残、儿童福利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打造志愿服务优秀品牌项目。鼓励慈善力量参与,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宽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渠道。深入开展“3·5学雷锋日”、“12·5志愿者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展示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推广应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加强归集、交换、共享志愿服务领域数据信息,实现志愿服务信息“一网可查”。

  专栏6“五社联动”品牌塑造工程

  开展“五社联动”工作

  坚持党建引领,推行“一核四化”工作模式,打造“和谐共治、幸福共享”“五社联动”品牌。建成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四级社工服

  务平台,苏木乡镇(街道)社工站覆盖率达到100%,每个城乡社区均有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服务,参与社区协商议事等基层治理活动,为居民开展救助帮扶、社区融入、康复矫正、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矛盾调解、家庭教育等多层次专业服务,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第五章

  强化基本社会服务

  第一节

  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

  (一)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打造优质服务窗口。积极探索和开展婚姻登记异地办理业务,健全完善婚姻登记便民服务体系。优化婚姻政务事项,精简办事程序,增加图像采集、人脸识别、指纹比对、身份信息核验、电子化档案管理等设施设备,推动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不断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效能。

  (二)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教育。搭建多层次、广覆盖、便捷化的婚姻家庭辅导教育服务平台。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专业人才,开展健康家庭教育、婚姻辅导、社会心理调适、法律咨询、家风家教和优生优育等综合服务。有条件的婚姻登记机关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引导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提供情感沟通、心理疏导,关系修复、纠纷调解等服务。推进婚俗改革,弘扬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积极倡导鼓励和推广传统婚礼、集体婚礼、纪念婚礼,加强婚姻登记场所文化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婚俗文化墙、婚俗文化展示厅、婚俗文化博物馆或婚姻家庭文化基地。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开展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活动。

  第二节

  完善殡葬管理服务体系

  (一)深化殡葬改革。完善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切实履行政府对基本殡葬服务的兜底保障职责,继续推行惠民殡葬政策,逐步增加惠民服务项目、扩大覆盖人群和提高保障标准。统筹群众需求和移风易俗,加强现有殡葬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推动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供给充足、便民惠民、绿色文明的火葬土葬改革一体推进的殡葬服务网络。

  (二)切实提高殡葬领域治理水平。根据人口、耕地、草原、林地、交通等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调整划分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并适时进行调整优化。在火葬区,鼓励家庭成员采用骨灰合葬方式提高单体墓位使用率。在土葬改革区,按照规划引导群众实现集中规范安葬,倡导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积极稳妥推进活人墓、豪华墓、乱埋乱葬治理,遏制增量、减少存量。规范殡葬服务管理,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有效遏制殡葬领域违规现象,探索建立殡葬领域不良企业或单位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综合监管机制。

  专栏7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1.加强殡仪馆建设

  支持火葬区殡仪馆尚未覆盖的旗区补齐短板。压实地方责任,对已达危房标准、设施设备陈旧的殡仪馆实施改扩建,对已达到强制报废年限或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火化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推动基本殡葬服务设施覆盖全部旗区。

  2.推动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建设

  支持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牧区公墓建设。加大生态殡葬奖补力度,实施节地生态型公益性公墓示范项目。

  第三节

  推进区划地名专项管理服务

  (一)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贯彻落实《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行政区划管理实施办法》,严格执行设镇、设街道标准和申报审核程序,行政区划调整事项必须由各级党委全委会研究讨论的要求,加强行政区划调整的调查研究与科学论证,慎重稳妥地做好行政区划调整事项的审核把关工作,优化基层行政区划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二)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完成盟市、旗区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巩固勘界成果,维护界线稳定。深化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健全完善界线纠纷防范化解应急处置、协同机制,做好重点地段行政区域界线矛盾纠纷隐患排查防范工作,依法及时妥善处置边界纠纷。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引导,营造平安边界创建氛围。创新界线管护手段和载体,推进界线、界桩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理和维护,及时修复更换损坏、移位界桩。指导做好行政区划变更后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

  (三)规范地名管理、地名标志规范化设置和保护。做好《地名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地名管理规定》修订出台后的宣传贯彻和学习解读工作,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加强标准地名的推广应用。根据国家地名信息库维护要求,按年度完成地名信息库更新完善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鄂尔多斯市情,做好地名标志设置和维护工作,加强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建设,提升地名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条件的旗区开展楼门牌设置工作,探索地名文化保护制度建设,开展地名文化活动。

  第六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党对民政事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强化资金保障,统筹民政发展和安全,加强部门协作,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监测评估,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民政干部队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加快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夯实民政事业发展的法治基础。加强民政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民政干部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深化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入推进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民政标准化,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养老助残、儿童福利和保护、基本殡葬服务等业务领域的地方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化培训力度,推广普及民政标准化知识,提高民政系统工作人员标准化意识和能力水平,为规划各项任务落实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推动构建多网融合、全面精准、动态更新、共享开放的民政数据资源体系。推动“互联网+民政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政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向“网上办”转变。

  三、统筹民政发展和安全

  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统筹抓好民政服务机构和民政服务对象的机构安全、人身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各项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加强民政服务机构内老年人、儿童、特困人员等健康监

  测,不断改善民政服务机构、城乡社区防控设施和条件,提升防控能力。

  四、加强民政资金保障

  加大对兜底性、基础性民政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宏观政策、社会政策相衔接的财政投入稳步增长机制,确保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民政重点工作高质量开展。拓宽财政性融资渠道,探索在国债、地方债发行中,积极争取把民政服务保障作为重要参考因素。优化彩票公益金分配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民政事业。

  五、加强专业化、社会化建设

  支持民政相关业务推广运用社会工作,健全社会工作配套政策和标准,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全面融入民生保障、民政事业、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六、加强部门协作

  建立健全多部门合力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养老服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推动民政业务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部门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形成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七、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监测评估

  每年年底前,总结规划推进实施情况,分别于2023年和2025年进行中期评估和整体评估。创新评估方式方法,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探索开展大数据评估。畅通群众诉求和意见表达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积极作用。确需调整本规划的重大目标任务时,由市民政局协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调整方案。

  鄂尔多斯市“十四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重点项目计划表

  序号

  类别

  项目内容及指标

  完成时限

  实施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等殊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1准提标工程,保障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或人均可2021-2025支配收入挂钩,各项标准保持全区前三位、全国同等发展城市前列。

  实施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每个嘎查村2基本(社区)至少设立1名社会救助协理员,在困难群众较多2021-2025民生兜底的嘎查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

  建设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在每个街道2021-2022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失能护理、短期托养、心理慰藉、医疗保健等服务。

  实施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对纳入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和符合条件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进4行适老化改造,“十四五”末达到2000户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

  开展多层级基层治理创新工作试点,以旗区为单位开展社基本区治理创新实验,参与试点旗区不少于4个,争取2个以5社会上入选全区社区治理创新试验区;以嘎查村、社区为单位2021-2025治理

  开展村级协商议事示范点创建活动,每个旗区打造3-5个村级协商议事示范点,争取5个以上入选全国试点范围。

  基本坚持党建引领,推行“一核四化”工作模式,打造“和谐6社会共治、幸福共享”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五社联动”服务2021-20252021-2025保障

  (全市共26个街道)建设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3治理

  品牌。建成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四级社工服务平台,苏木乡镇(街道)社工站覆盖率达到100%,每个城乡社区均有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服务,参与社区协商议事等基层治理活动,为居民开展救助帮扶、社区融入、康复矫正、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矛盾调解、家庭教育等多层次专业服务,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党建双孵化平台,高标准建设9个旗7区级培育孵化园,60个以上街道-社区级孵化器,形成1+9+n社会组织孵化平台体系。

  实施殡葬服务设施补短板工程,消除旗区殡葬设施空白点,建成8个以上城镇公益性安葬(放)设施,新、改扩8建殡仪馆4-5个,旗区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覆盖率和殡仪服务设施覆盖率全部达到100%。

  基本开展违建硬化大墓、活人墓整治行动,完成率100%;开展社会9“三沿七区”散埋乱葬整治行动,铁路、公路两侧散埋乱2021-2025服务

  葬整治完成80%以上。

  改变传统模式,建立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智慧管理系统,10与毗邻盟市、旗区间行政区域界线数据矢量化率达到100%,实现与毗邻盟市界桩智能化。

  2021-20252021-20252021-2025

推荐访问:党办十四五规划 党办 规划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