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6篇

发布时间:2023-09-09 16:24: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

  

  新闻e家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创新研究——以“疫”线Vlog为例○艾迪娜·吾买尔【摘王红缨要】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主流媒体主动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新闻报道的新形式,纷纷入局短视频行业,短视频新闻应运而生。Vlog新闻是短视频新闻的一种新型报道形式,它不仅创新了新闻体裁,优化了新闻内容,还以崭新的形式吸引了众多受众,从而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竞争力。本文以人民日报“疫”线Vlog作为研究对象,从内容生产、新闻叙事方式以及新媒体矩阵布局三个方面分析短视频新闻的创新,以期为主流媒体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疫”线Vlog近年来,短视频因短小精悍、内容紧凑、能够较好地满足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的需求,发展迅速。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主流媒体积极探索新闻报道的新形式,主动把握发展机遇,短视频新闻应运而生。“疫”线Vlog便是2020年2月由人民日报推出的关于疫情的Vlog新闻,包括《“疫”线Vlog:人民日报记者探访武汉隔离点》《“疫”线Vlog:人民日报记者采访雷神山首批出院患者》《“疫”线Vlog:火神山医院ICU硬核护士长》等等。“疫”线Vlog新闻是人民日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积极顺应当下传播趋势、以短视频形式报道新闻、勇于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的重要尝试。一、内容生产创新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紧急状态下,人们迫切需要得知疫情的变化和社会现状,以消除恐慌情绪,还原现场的Vlog新闻成为重要的报道形式之一。主流媒体积极创新,通过将优质内(一)生产主体扩大:新闻记者与普通百姓相对接34以往的现场报道生产和播报,一般是由专业摄像、出镜记者、新闻播报员三方完成。而在“疫”线Vlog系列新闻中,记者直接作为讲述人在现场拍摄Vlog,成为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第一视角带领观众亲历现场,叙述并呈现新闻内容,在具有专业性的同时,更增强了真实性。除了新闻记者外,Vlog新闻还以亲身经历者为传播者,这些讲述者是各行各业的普通老百姓,包括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等。以普通人作为传播主体,使新闻更具有亲和力。(二)生产模式升级:“PGC”内容和“UGC”内容相结合新媒体赋权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边界变得模糊,受众也可以制作内容成为传播者。在“疫”线Vlog系列中,除了由人民日报记者通过专业的拍摄制作出“PGC”(专业生产内容)视频,还有由医护人员、普通居民和一线工作人员拍摄的亲身经历和自导自演的抗疫故事,这是女医生上班记》这类Vlog新闻既没有专业的拍摄设备和拍摄技巧,也没有专业的技术剪辑,只容及时传播给受众,达到缓解社会情绪的效果。“UGC”(用户生产内容)视频。例如,《一线夜班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新闻e家是由普通人用手机制作完成。在“疫”线Vlog系列中,通过“PGC”内容与“UGC”内容相结合,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使内容更加丰富,并提升真实性和时效性。(三)传播理念革新:优质内容与新形式相融合在当前快节奏、碎片化信息充斥的媒体环境下,为吸引受众眼球、迎合受众的口味、获取更多流量,部分媒体过度关注热搜,频频蹭热度,摒弃“内容为王”的理念。不管处于哪个时代,“内容为王”永远是媒体需要遵循的准则,只有做到内容优质,才能行稳致远。尤其是作为主流媒体,坚持“内容为王”不仅是为了提升竞争力,还是承担起所肩负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要引导受众正确选择、明辨是非以及学会独立思考。因此不能一味地关注流量热点,而要多生产优质、积极的内容呈现给受众。坚持“内容为王”准则的同时,也要积极创新。比如在“疫”线Vlog当中,人民日报以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形式——Vlog作为内容传播方式,首先就引起了受众很高的关注度。在内容方面,视角盯住受众需求,关注民众最关心的疫情相关社会民生问题,传递权威信息,缓解社会紧张情绪。通过将优质内容和创新形式相结合,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和引导力。主流媒体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实践新闻生产模式,不仅能提高新闻的传播力,还能加强舆论引导力。受众在哪里,舆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因此,主流媒体在新闻创新时,要抓住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机遇,推进新闻内容生产的结构性改革,在转型重塑中实现跨越发展,牢牢占据舆论引导的核心位置。二、新闻叙事方式创新(一)“硬”新闻“软”处理硬新闻的概念源自西方新闻学,一般是指内容比较严肃的,与社会、政治、经济等话题相[1]关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政务活动,科技发明等等。硬新闻的表述方式通常较为严肃、生硬,可读性不强,但因其具有重大而独特的价值,通过“软处理”提升其传播效果至关重要。疫情报道中,“疫”线Vlog利用其内容直观、陈述亲民等特点,将硬新闻“软处理”,全景真实反映现场,大大加强了可观性。不仅缓解了受众的恐慌心理,提升了抗击疫情的信心,还让受众看到了很多富有人情味的新闻故事,获得了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例如,做核酸检测的注意事项、如何正确购买和佩戴口罩等等。除了“疫”线Vlog新闻之外,主流媒体还尝试了“Vlog+”报道形式。其一,“Vlog+时政报道”。例如,2019年,Vlog的广泛应用让两会报道变得更加生动接地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部在纪念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发布Vlog报道;2019年康辉出访希腊的“大国外交最前线”Vlog系列等等。其二,“Vlog+重大科技报道”。例如,央视新闻的独家Vlog:长十一海上发射,记者48小时全记录。其三,“Vlog+VR技术”。央视网尝试将VR技术与Vlog相结合,推出了《VRVlog丨一分钟速览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现场》,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除了人民日报之外,央视也通过自媒体记录的方式展示了疫情下的社会民生,抖音号《央视新闻》开辟了《战疫Vlog》专栏等等。“Vlog+”新闻报道模式,以短视频呈现方式结合简洁明了的语句解说,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便于受众接受和解读。而Vlog新闻试图以新闻来“讲故事”,赋予了新闻生命力。此外,通过做好事物的细节描写,可以让受众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硬新闻变得更加具体平实、生动立体。当然,硬新闻软处理也要讲度,需要视具体报道类型和内容而定。(二)浸入式的视觉体验“疫”线Vlog新闻以第一视角记录现场,让受众有一种浸入式的视觉体验,这与VR技术35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新闻e家呈现的虚拟现实不同,它是呈现真实的现实,让受众看到疫情前线最真实的样子。Vlog新闻还会呈现更多的新闻花絮和细节,对新闻内容做有效的补充,使新闻更具有“温度”,更加形象生动。在《记者亲历核酸检测》Vlog报道中,疫情暴发初期,人们对核酸检测的具体流程和做法不大了解,若是单凭文字解释或口头讲解,过于晦涩。在这则报道中,记者通过亲自尝试核酸检测,边示范边讲解,更便于受众理解和感受。(三)超线性叙事方式数字媒体的新闻叙事与传统叙事方式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一点便是超线性叙[2]事。传统新闻的叙事方式一般是按照时间顺“疫”线Vlog新闻是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能够有效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疫”线Vlog新闻通过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以及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平台多渠道发布信息,能够聚合不同平台的用户资源,提高阅读量,提升传播速度,从而达到“1+1>2”的传播效果。(二)借助短视频平台发力Vlog新闻的本质是短视频,其时长都在30分钟以内,而人民日报“疫”线Vlog系列视频都没有超过10分钟。短小精悍的Vlog新闻,满足了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快捷获取信息的需求,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可以充分显现出来。借助短视频平台积极发力,可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三)有效利用新媒体的社交属性“疫”线Vlog新闻不仅满足了受众第一时间获取疫情信息的需求,更满足了他们参与互动的需求。这些Vlog新闻可以在微信群、朋友圈分享,受众还可以在视频平台通过评论、弹幕和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与其他受众一起讨论,获取更多信息。高互动性增加了用户黏度,提升了主流媒体的竞争力。主流媒体在新闻传播渠道创新方面,在做到及时、可视化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同时,通过渠道整合,以新媒体矩阵布局方式传播信息,提升媒体的竞争力,使主流媒体牢牢占据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C位。结语Vlog新闻作为短视频新闻和Vlog的结合体,有效结合了两者的优势。“疫”线Vlog系列新闻是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在特殊时期面对多元复杂的舆论环境,主动顺应新的传播趋势、勇于创新舆论引导方式的重要尝试。作为一次成功的“Vlog+新闻”创新实践,为其他主流媒体提供了实践示范。当然,如何更好地实现短视频新闻的创新发展,使Vlog新闻成为主流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的有效方式,并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序进行线性叙事,注重5W要素的体现。而在“疫”线Vlog当中,是以叙述者的现场经历为主线,由拍摄的现场、叙述者的自述、叙述者与他人的沟通或采访等多元内容组成,常采用超线性叙事方式。在《记者再访武汉市红会仓库》Vlog新闻中,其叙事是按照记者出发、到达目的地以及在红会仓库参观采访的顺序展开的。而在《火神山医院ICU硬核护士长》中,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是由许多片段合成,有拍摄记者的叙述、对护士长的采访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片段等等。与传统的“说新闻”不同,超线性的叙事方式会更自然地把新闻呈现出来,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更容易被受众接受。新闻叙事方式的创新为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新的视角,Vlog新闻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叙事,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事实更具体形象,还可以帮助受众有效理解新闻事实。三、新媒体矩阵布局创新人民日报通过搭建融媒体矩阵,拓展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提高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和用户黏度,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提升自身的媒体竞争力。(一)“两微一端”联合发布36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新闻e家探析受众视角下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发展路径○方浩宇【摘苑思琪要】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以内容精悍短小、形式新颖多样的特点,满足了人们泛娱乐化、碎片化的信息获取需求。传统媒体如何深耕细作新闻短视频精品?如何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谋得一席之地?本文试图从受众视角需求、制作传播技巧以及创新发展路径几方面予以探讨分析,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以期新闻短视频更趋多元化、更具感染力、更有市场率。【关键词】受众视角;新闻短视频;制作传播;创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网民普及率71.6%;其中短视频用户达到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有关数据如图1所示)。可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它们依托自身强大的内容特性与传问题,还需要各媒体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解决方法。■注释:[1]邓安能.全媒体时代“硬”新闻如何“软”表达[J].人民论坛,2020(16):122.[2]王佳航.叙事变迁:技术驱动下的新闻表达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6(06):11.参考文献:[1]焦丽萍,朱晓光.主流媒体Vlog在抗疫报道中的实践及价值[J].青年记者,2020(29):61-62.[2]尹冠琳.“Vlog+新闻”在主流话语传播中的特征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0(10):7-9.[3]陈晖.以Vlog开辟“两会”媒体融合报道新途径播路径,更易抓住受众心理,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因此备受人们关注追捧。传统主流媒体面对新业态,在保持固有表达范本的同时,也纷纷大胆尝试与平台相匹配的“微新闻”、“微综艺”。诸如:央视推出的《主播说联播》,将新闻评论与短视频相结合,极具张力的创意表达,从容自如的亲民姿态,直观真实的生活场景,在全网迅速掀起“粉联播”热潮;两——来自泉州广播电视台“两会”媒体融合报道启示[J].传媒论坛,2020(11):37+39.[4]陈卓.硬新闻的软表达:“央视新闻”短视频的融合传播[J].视听界,2020(05):98-99.[5]罗玲.央视新闻新媒体实践创新研究[J].新闻论坛,2020(04):48-50.[6]黄一铭.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J].新闻论坛,2020(05):56-59.[7]李天予.Vlog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与趋势[J].新媒体研究,2019(21):11-13.(作者:艾迪娜·吾买尔,新疆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王红缨,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责编:项贤勇37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二: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

  

  传媒观察Vlog新闻的创意传播研究于乐(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郑州450000)摘要:当前短视频的迅速兴起让新闻报道在媒体融合时代下获得了新的的发展机遇。各大媒体纷纷采用Vlog的视频形式来进行新闻报道,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新闻热点迅速获得了流量和热度。基于此,本文拟通过深入分析Vlog新闻的特点,基于创意传播管理理论对Vlog新闻的创意传播研究进行分析,针对Vlog新闻的有效传播提出可行性策略,是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创意传播;Vlog新闻;传播策略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短视频的播放时长短、内容碎片化的特点迎合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娱乐需求。而Vlog视频作为短视频的一种形式,凭借着短视频的网络传播优势及自身的个性化表达方式迅速占领消费市场,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一、Vlog新闻特点(一)第一视角的叙事方式便于进行情感交流过去传统的新闻联播形式使得观众代入感不强,对于新闻中的实时事件观众很难在观看后仍留有记忆。Vlog新闻视频中一般采用第一视角,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观众可以实时体验到新闻事件的进展,使得现场感和代入感大大增强。此外,Vlog视频中的语言表达更倾向于口语化生活化,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观众还可以与视频制作者进行实时交流,从而产生强烈的同理心,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二)Vlog报道内容集中完整Vlog新闻的时长一般较短,但也对视频内容的精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这有限的五分钟内表达出完整的事件内容,并能激起观众的共鸣,是Vlog新闻报道的关键所在。(三)基于叙事的真实性特征Vlog新闻要求视频中的内容时真实可信的,且整个视频的内容流程不能给人有事先准备策划过的痕迹,充分保障观众的参与感[1]。(四)轻松诙谐的叙述语言Vlog新闻的语言表达方式一般较为生活化和口语化,这是与过去传统新闻表达方式的差异所在。因此,对于视频的后期剪辑制作都会选择与报道事件相符合的音乐和配图等加工内容。此外,新闻事件的主题也更偏向于生活实事的报道。二、Vlog新闻的创意传播策略框架创意传播理论的核心在于以数字生活空间的信息和内容管理为基础,通过采用有效的传播资源和传播形式来激发观众的同理心和参与感,从而在分享沟通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资源。(一)沟通元传播策略沟通元的确定是寻找创意传播起点的关键。沟通元是引导生活者在创意传播过程中获得认同并激发其传播的意识,实现传播资源的二次加工,一般来说,沟通元可分为三类:热点关注型、生活者制造型和主题传播型。1.热点关注型。热点关注型沟通元是指通过实时传播热点新闻,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并激发观众的参与感和同理心,实现沟通元传播。通过分析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环球网拍摄的Vlog《凭实力圈粉的王毅国委,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中,视频制作人以时间轴的形式来展示她的拍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Vlog视频第一视角的记录特色,来激发观众的参与感,内容的真实性也更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2.生活者制造型。生活者制造型沟通元是指生活者根据自身经历创造并引起他人关注参与的文化元素。我们可以发现该视频中记者采用别具一格的内容,向观众展示两会期间参会者的着装及工作日常,充分抓住了观众们的兴趣点,从观众们的真实生活出发来寻找传播元,更具有代入感,也会激发观众们的讨论,这是创意传播的一大亮点[2]。3.主题传播型。主题传播型沟通元是指视频制作者通过制作一个完整的主题事件,激发观众对这个主题展开联想延伸,通过发挥自己的创意来丰富传播内容,实现二次加工的过程。例如,针对今年疫情期间的新闻报道,这些围绕疫情主题而衍生的系列主题Vlog,新闻报道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呈现疫情进展,更多的是展现疫情中的故事和医生们的大爱表现,使得疫情期间让大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是共同在奋斗。(二)信息资源传播策略沟通元作为创意传播的起点,而合适的传播平台选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认为信息资源的传播应充分利用自有传播资源和可占有传播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1.自有传播资源Vlog新闻的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组织化的新闻媒体,铺贴用户也可以成为传播主体。然而新闻媒体在Vlog新闻的传播资源是较为缺乏的。主流媒体的传播平台多基于自媒体用户的转发平台,没有成立专门的播放平台。因此,为了更大限度的发挥自由传播资源的价值,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应以开放自有传播平台为关键,不仅可以有效降低Vlog新闻生产及传播的成本,还能吸引更多的民众积极参与到新闻内容的挖掘和生产,新闻视角不再单一,更加倾向于贴近生活实际。此外,行业自律及舆论控制仍然是主流媒体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内容[3]。2.可占有传播资源可占有传播资源的关键在于其社会化、网络化的特点,通过制作者与民众的互动讨论来实现资源二次加工和传播的过程。因此,制作者借助可占有资源平台来发布传播新闻事件,依靠平台的自带流量和用户量来实现资源的传播,从而扩大受众范围,Vlog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视频播放量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三)协同创意传播策略只有充分激发生活者对传播内容的共鸣,实现协同创意,才是新闻创意传播的精髓所在。因此,Vlog新闻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应采用对话的形式,打破制作者与生活者之间的距离,改变过去严肃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和生活感,使新闻报道更具亲切感。在激发观众同理心和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引导生活者自主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发布到新闻平台,实现新闻的裂变式传播分享[4]。三、结论综上所述,加强Vlog新闻的创意传播,是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Vlog短视频和新闻报道融合的形式是媒体融合时代推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媒体行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重要举措。参考文献:[1]刘芸汐.主流媒体的内容制作与传播方式转型——以央视新闻主播Vlog为例[J].视听,2020(11):175-176.[2]黄一铭.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J].新闻论坛,2020,34(05):56-59.[3]李康馨.Vlog时政新闻的优势与不足——基于与传统记者出镜报道的比较分析[J].视听,2020(10):173-174.视界观?OBSERVATION?SCOPE?VIEW175

篇三: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影视艺术,“Vlog+新闻”:短视频时代新闻报道的新样态程小双江家妹(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摘要院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报道的传播介质多样化发展,短视频与新闻报道的结合,实现了“硬新闻”的“软着陆”。自2018年Vlog成为短视频领域的“新秀”以来,中国各大主流媒体就搭载着Vlog快车,展开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实践,探索出了短视频时代新闻报道的新样态———“Vlog+新闻”。本文从传者、内容、用户三个层面探求“Vlog+新闻”的传播特征。。关键词:“Vlog+新闻”;传播特征;短视频新闻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0-0107-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0.052,是一种移动端新闻报道形式,不断冲击和改变了原有的新闻传播方式,平民化、人格化的表达,满足着受众的好奇心和窥探欲,“Vlog+新闻”是主流媒体在融媒体环境下探索出来的又一在媒体的实践应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播特征。条新兴话语传播途径,自2019年首次被用于全国两会报道以来(一)传者:明快语态+人格化表达就一直备受关注。据新浪官方微博话题指数统计,截止2021年从传播者的角度看,“Vlog+新闻”没有以往短视频新闻花4月27日,微博“两会Vlog”话题阅读量达5.7亿,讨论次数哨的画面元素和搏人眼球的故事情节,节奏相对平缓,但却吸引12.7万。由此可见,“Vlog+新闻”已经成为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了越来越多“95后”,究其根本是传播者的人格化表达。“人格化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呈现方式,一方面,它为主流媒体赋能,拓是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真正标志,也是网友关注媒体的根本动力,宽了话语传播路径,增强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它又[2]只有人格化了,影响力才会最大化。”“Vlog+新闻”由主持人的拉近了传受双方的距离,为传授双方建构了一个双向的情感交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来传递信息,核心在于突显强烈的个性流空间。色彩和人格属性。他们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以及体态特征,呈现出二、“Vlog+新闻”概述传统新闻所不能呈现出的个人情绪,以其“人设”吸引用户。Vlog即视频博客(VideoBlog),是以视频为载体的记录新例如,在《康辉的Vlog》系列微视频中,康辉轻松明快的语形式,指创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角度对真实日常生活经历进行态与人格化的内容表达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吸引人的表个性化拍摄和剪辑,制作成带有浓烈个人色彩的记录短片。[1]这达风格。身为央视著名新闻主播,他对新闻信息的描述应具有严种以新闻主播或记者的第一视角将采访中的精彩瞬间、新闻现肃性的特征,但他却以轻松明快的语调,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门场和幕后情况呈现给广大用户,给媒体行业带来新的短视频新“这就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我的单位,今天来上闻传播样态———“Vlog+新闻”,既具备短视频的网络传播优势,口为大家介绍:班了。”不是端坐在演播室的新闻主播,也不是平常端庄严肃的又拥有着极具个性化的表达。报道记者,此刻的康辉宛如一个老朋友,还会与网友亲密互动2018年,中国国际电视台首先尝试推出《CGTN博鳌行,甚至还会自嘲“自拍菜鸟的经验太欠Vlog》系列Vlog并取得了较大的阅读量,由此,“Vlog+新闻”在“这次Vlog发音对了吗”缺了”。这种积极的人格化话语表达方式不仅打破传统新闻报道国内崭露头角。在语言表达上的严肃性,更具趣味性,也与用户产生了面对面的2019年,Vlog被广泛用于两会报道,这是我国主流媒体较交流感,更具亲近性。早将政治新闻报道和Vlog相结合的案例。(二)内容:微观视角+后台型场景2019年11月,央视官方微博发布了《康辉的Vlog》系列8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曾指出:传播情景条短视频,视频发布以后,火爆全网。其中“康辉的Vlog”“康辉、有前台与后台的划分,人们表演区域的是固定的,可分为前台和的Vlog也被抢镜”话题阅读指数分别达到达到2.5亿和4.1后台两个区域。前台是在观众的注视下,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表亿。该系列Vlog采用新闻主播自拍视频的方式进行“重大国际演的地方,后台是观众所不能进入的,是人内心没有修饰的地新闻”全程报道,实现了央视主持人+Vlog主持人双重身份的建方。[3]“Vlog+新闻”在内容上出现了“后台前置”,也就是除了关立,在互联网平台迅速形成传播热潮,在吸引大量年轻用户群体注台前,新闻更关注严肃主题背后的生活化内容,从微观的角度的同时,使“明星”主持人形象深入人心,扩大了所属媒体的影响观察和记录新闻事件,利用新奇有趣的幕后场景激发受众的兴力。趣。传统新闻报道立足于宏大主题和视角,其报道场景局限在演三、“Vlog+新闻”的传播特征主要是主播播报的形式传递信息,而“Vlog+新闻”则打破在“媒介融合”催生出的新传播生态系统下,“Vlog+新闻”播室,台前与幕后的界限,通过主播个人视角,对整个新闻现场或新闻幕后进行观察和报道,切入点和叙事视角都较微观,较平民化、作者简介:程小双(1999-),女,四川眉山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生活化的叙事风格,也更易吸引年轻用户群体。向:新媒体运营;江家妹(2000-),女,四川眉山人,大学本科在读,研例如,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日报《小姐姐两会初体究方向:新媒体运营。一、前言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10影视艺术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2021-07验》Vlog系列为代表的短视频新闻产品在社交平台掀起了一股“Vlog+新闻”热潮。记者小彭以对话、科普的口吻,谈论了“我穿什么才能看起来不像是第一次报道两会?”“代表和委员一定要、追吗?”“那些在两会会场的外国人究竟在干什么?、”“怎样制作、一个两会爆款视频?”以及“两会接近尾声,返回温暖的家!”5个两会话题。这系列Vlog虽是聚焦于传统新闻报道所忽视的微观选题,但却引发了极大关注,在全网拥有高达3000万的传播量。这种后台型工作场景是以往未曾展现过的,它们带有浓浓的生活化、日常化气息,既加剧了报道的真实感,又拓展了新闻背景,将见闻与感受直接传达给受众,满足了用户对后台有着强烈的窥探欲和好奇心。(三)用户:沉浸感+故事化体验“Vlog+新闻”以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讲故事”是最为普遍的。第一人称叙事是指叙述者或见证事实的发生,是“我”叙述自身经历的事件和事件进程中自身的认知过程,具有较强的真实[4]感。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性明显增强。传播者一边进行采访一边与观众互动,通过对话方式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现场代入感极强。主流媒体将“Vlog+新闻”强大的社交属性与年轻用户群体特征相结合,采用“新闻故事化”这一个性化模式叙事,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用户注意力,还可以创新新闻报道模式。例如,在《康辉的Vlog》第一期,他不断设置悬念,揭秘媒体人工作幕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随着疑惑的逐渐揭晓,受众的求知欲在悬念化的设置中得到满足,轻松地营造出一种故事化和剧情式的体验。另外,当“Vlog+新闻”作品在微博网络社交平台上传播,社交化平台即时反馈的特点,使得用户以转发、评论的方式实现与传播者的直接互动。用户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到新闻生产中,促进新的新闻文本的产生。《康辉的Vlog》第一期发布后,网友指出康辉的“Vlog”读音有误,康辉在随后的一期Vlog中及时对此进行了幽默的道歉并改正了读音,实现了双方的有效互动,使观众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景提升了宏大主题新闻报道的贴近性;从受众层面看,它巧用故事化叙事增强了用户沉浸感。这些独特的传播特征使“Vlog+新闻”在传播新闻内容的同时,获得了年轻用户群体的认可,为传受双方都带来了一种功能性满足。★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10644079。参考文献:[1]王朝.塑造人格化的新媒体[J].青年记者,2019(20):1.[2]王朝.塑造人格化的新媒体[J].青年记者,2019(20):1.[3]费航.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内涵的变化[J].戏剧之家,2014(09):157-158.[4]王佳航.叙事变迁:技术驱动下的新闻表达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6(06):9-11.四、“Vlog+新闻”走红的启示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多样的媒介形式,进而改变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短视频新闻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受众信息阅读需求。然而,在经过井喷式发展之后,短视频新闻内容同质化严重、质量良莠不齐,无法满足用户深层次的信息需求,市场需要新的新闻报道样态引发新的浪潮。因此,在此背景下,极具现场感和参与感的“Vlog+新闻”迅速走红,在传者、内容、受众三个层面所发挥的重要意义。不可否认,“Vlog+新闻”使新闻报道更贴近于人民的生活。一方面,主流媒体抓住Vlog天然的新闻报道基因进行内容分发。“Vlog+新闻”的真实性与记录性特征,高度符合新闻报道理念;其时长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可以支持完整的叙事和深入的思想表达,符合深度新闻报道理念。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也充分把握了“Vlog+新闻”的人格化、平民化。因主播的不同,新闻报道角度、风格各有差异,但他们都一改往日刻板化、严肃化的风格,转而以平民化、生活化、口语化进行报道,使“Vlog+新闻”在极大程度去“同质化”的同时,进一步获取用户的共鸣。五、结语当前的“Vlog+新闻”作品也是主流媒体在融媒体领域的良好尝试。“Vlog+新闻”作为短视频新闻报道的一种可视化新形式,从传者层面来看,它以明快的话语形态和人格化的表达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从内容层面看,它采用微观视角报道后台型场“108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四: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

  

  浅析vlog新闻报道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刘小萌

  来源:《声屏世界》2020年第09期

  摘要:随着vlog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也探索出vlog新闻报道这一新的传播形式,为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新的报道形式也给传统新闻行业和新闻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vlog新闻报道

  媒介融合

  2018年是中国vlog发展的“元年”,以b站为代表的各大视频网站,相继涌现出大批优秀视频内容的创作者。以vlog为载体的新闻报道应运而生。从《中国日报》推出的全国“两会”vlog再到央视“武汉抗疫”的观察报道,记者以全新的视角,趋于碎片化和场景化的新闻报道形式,让观众看到了不同角度的全方位的新闻事实,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vlog的起源与特点

  vlog(videoblog)可理解为视频博客、视频日志,以视频录制的形式代替照片和文字,是一种全新的个人日志记录形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vlog用视频替代文字照片的形式,记录日常生活,包含“日常”“非虚构”“个人化叙事”等标签。vlog于2012年起源于YouTube,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生活化的场景、轻松诙谐的语言,深受观众喜爱。此后,国内陆续出现搬运的vlog,2018年则成为国内vlog发展的“元年”。

  vlog视频内容具有个性化、广泛性和多样性等特点。首先,纵观vlogger产出的视频内容发现,部分粉丝数较多、影响力较大的视频内容生产者都具有自己个性化的符号语言。例如,b站“食贫道”的up主“饼叔”,他在拍摄美食节目的过程中总是“大开大合”,用皱着眉毛扭曲的表情表示“香”。b站结合“饼叔”自身特点制作了表情符号,而观众在弹幕里发送“丑了”,就代表着“好吃”的含义。其次,vlog的选材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从人文、科技、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可选取不同种类的拍摄选题。最后,vlog的拍摄手法和角度具有多样性。vlogger可自行选取某一手法和拍摄角度,以体现自己的vlog主题。

  随着vlog在国内越来越火,官方主流媒体也顺势抓住机会。从2019年《中国日报》推出《小姐姐两会初体验》系列vlog,到2020年疫情期间央视推出的《武汉观察》vlog报道,以全新的形式,拉近了官方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vlog在新闻报道中的新特征

篇五: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

  

  媒体实战MediaPractice新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媒经验与创新实践——以新华网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为例文/赵雪摘要:在2019年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主题报道中,以新华网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融媒报道中作出诸多积极尝试,在内容、形式、渠道上深度策划、推陈出新,充分展示了澳门回归20周年以来的发展成就,为新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制作与传播带来新思路。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融媒经验创新实践新华网在媒介融合语境下,新技术、新平台的应用及媒介边界的消解为重大主题报道的制作与传播带来了新思路。主流媒体再固守单一介质或平台,将陷入孤军奋战、自说自话的被动局面,因而必须在内容、形式、渠道上深度策划、推陈出新,谋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报道中,新华网通过独家策划、全媒呈现、深度访谈、柔性传播等做法,对澳门回归中国20年以来的发展成就进行了全景式、多感官、立体化的梳理与呈现,为主流媒体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提高舆论引领力提供了新思路。一、独家策划:可预见性与创新性的完美糅合重大主题报道作为主流媒体新闻宣传的重心,具有面广量大、应景性强、政策性强的特点,如何精做策划、深做策划,如何把握好整场报道的引领性,就显得尤为关键。对新华网来说,为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鼓与呼,将之做成一个公共议题,既是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提高舆论引领力的需要,也是在以实际行动响应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呼声。回顾历史,1999—2019年的时间坐标轴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开创了澳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展望未来,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一带一路”持续发力,澳门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面对“澳门回归20周年”这一重大时代命题,新华网选择兵马未动、策划先行,从报道内容上看,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较好地体现了策划的可预传媒∷MEDIA????2021.1(上)????45媒体实战MediaPractice见性与创新性。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本质上属于可预见性新闻,其特点是时间相对充裕、确定性较强,便于策划者进行长期的调研、设计与安排;同时,主流媒体在过往报道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资源储备也相对充足,为独家策划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早在2019年12月3日,新华网就联合科普漫画微信公众号“混子曰”开启了融媒体报道《画说澳门》的制作,刊载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的“独家策划”专栏,不仅以漫画形式勾绘澳门从小渔村转身成为国际都市的故事,还配以精心创作的大三巴牌坊、“盛世莲花”雕塑、澳门大学手稿,与澳门回归20年发展史相呼应,既诙谐又幽默、既宏观又细致,很容易唤起受众的历史记忆。庆祝澳门回归活动每年一次,多次周期报道下来,媒体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和套路模式,突破和创新趋于少见,这对成长于互联网环境的年轻受众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在专题确定主题后,新华网制作、选取数百条融媒体稿件,汇聚于同一网页下,规模较大、阵势空前,集中体现了澳门回归20周年以来的发展成就,让受众在可闻可视、动态比较中认识“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新闻策划。在“澳门回归20周年”成为媒体共同报道题材的背景下,还需以创新性打动受众,新华网就将创新重点放在了多媒体平台产品设计上,如2019年12月10日的《20年!驻澳门部队那些事,都在这长图里》,以长图的形式,全景式展现了驻澳门部队20年的台前幕后,变宏大议题为人人具体可感的图文故事,为此番庆祝活动留下了一段独特影像画卷。二、全媒经验:新媒体产品成为主力军此次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不仅囊括了独具深度和广度的精品,也有契合移动传播时代碎片化需求的内容,尤其是其“全媒经验”专栏,不仅制作精良、创意十足,而且在新媒体平台迅速扩散,收到好评不断。从2019年12月上旬起,新华网便陆续推出国家相册《濠江赤46传媒∷MEDIA????2021.1(上)??子情》、逐影寻声70画《盛世莲花》、微视频《澳门,正青春!》,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形式对澳门的人口、历史、经济等领域进行综合观照和深度扫描,受众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参与进来。同时,手机新华网则围绕习近平主席在澳门的活动,转载《人民日报》的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和新华社的文章《推动澳门各项建设事业跃上新台阶》等,从大处着眼、高处落笔,使专题既有全力聚焦的大情怀,又有深入浅出的理性分析,表现出鲜明的特色。新华社客户端于12月17日推出《今天画说澳门百姓故事》,以动图连环画系列勾勒澳门百姓故事,从人文精神、历史传统、现代服务业等角度,对澳门回归以来的社会发展作出注解,为纪念日当天的重头报道造势;20日推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专版,包括现场新闻、滚动新闻、各方声音等,紧扣当日习近平主席在澳门的活动,围绕“一国两制”“一带一路”等议题,以宏大视角阐说20年来澳门的变化与成就。21和22日,又将视角投向20年中与回归联系密切、成就澳门新发展的普通人,推出《街坊守望澳门温度》《澳门追梦人Vlog:说唱女的医学梦》《澳门青创故事系列》等报道,其中既有澳门本地人,也有澳门土生葡人、久居澳门的外国人、扎根澳门的内地人,从他们的个人命运与故事,反映澳门背靠祖国的逐步繁荣与发展。此外,新华网法人微信则聚焦关键词“回归”,推出《〈七子之歌〉原创MV,来了》《60万米高空看澳门,是什么体验》《哇,太漂亮了》等系列新媒体产品,其中《〈七子之歌〉原创MV,来了》,选取国画、书法、古建筑、民族音乐与《七子之歌》糅合,以MV形式展现澳门回归20年来的家国儿女情和青年新力量,点击量超过10万次,成为朋友圈“爆款”。而在新华网抖音平台上,短视频和直播成为常规“武器”,如12月9日发布的《驻澳部队特种兵“魔头”教官:战场永远比训练残酷》,以短视频记录、分享了驻澳部队特种兵训练的日常,如爬铁丝网、过泥坑等,观看量接近10万次。各类航拍、H5、MV的生产与传播,不仅为受众带来了别样的视觉盛宴,增添了专题报道的魅力,也在独立中相互印证,碎片中折射全局,让受众更真切地领略到澳门的繁荣,共同产出更好的传播效果。三、权威访谈:宏大主题宣传的“稳定器”为使报道更具专业性、内涵性,更有利于精准传播澳门形象,新华网将权威访谈作为宣传的“稳定器”,满足了受众对澳门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度了解。访谈是主流

  媒体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主题报道的常规项目,在澳门当地“找”代表,在会议门口“堵”官员,也成为访谈的常规形式。然而,这类分散型组织形式往往角度单一、内容单调,给受众不深入、不解渴之感。将访谈做得既专业权威,又耳目一新,就成为此次专题的主要思路。在访谈空间上,新华网变遍访式为集中式,重点聚焦澳门特区政府总部,从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嘉宾,如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著名作家穆欣欣等。这些嘉宾是澳门回归20周年“澳人治澳”的落实者与亲历者,也是能够代表澳门居民和政府的“超级发声筒”。主创团队成立摄影摄像、访谈记者、澳门专家在内的7人访谈组,首先在特区政府总部设立新媒体访谈间,专访几位嘉宾,使新华网在获取澳门回归20周年第一手信息上独具接近优势,访谈组共专访10位嘉宾,采写发布图文、视频报道百余篇,体量大、亮点多,为迎接澳门回归20周年营造了巨大声浪,较好地引导了网络舆论。在访谈过程上,采取“一对一”的访谈形式,围绕“弘扬爱国爱澳核心价值”“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一国两制”等共同话题,与嘉宾进行相互交流和深度会谈,不仅具有形式上的平等性,而且嘉宾们畅所欲言、侃侃而谈,展现出“积极、自信、参与”的履职风格和平易近人的精神风貌,深受年轻受众的喜爱。在访谈内容上,力求突出报道力,而报道力又取决于人物与话题。有了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等嘉宾的助阵,访谈自然不会缺乏关注度,况且这些嘉宾本身就在社会、经济、政治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锁定访谈嘉宾后,主创团队对打造权威访谈的认识更加清晰,即在报道中较多展现政策性、宣传性,让更多人看见魅力澳门。比如,12月3日的报道《让更多人看见文化澳门》,就是在澳门20年文化发展与嘉宾身上找话题。一方面,通过嘉宾自述保护澳门文化、推动澳门与内地文化交流的故事,展现其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穆欣欣兼有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和著名作家双重身份,使报道颇具话题性和可看性,吸引了众多网友点击,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四、澳门故事:柔性化策略传播好澳门声音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重大主题报道要获得更大影响力,必须考虑年轻受众的传播习惯,即偏向个性化的传播语态、灵活多变的传播形式。利用故事化传播方式传递澳门声音,成为新华网的应然之选,此次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所呈现的澳门故事,具有人物平凡化、语言平实化、故事生动化的特点,能够降低传播姿态、消解传播隔阂、优化情感体验。媒体实战MediaPractice过往重大主题报道在选取人物时,往往以“高大全”为标杆,虽然报道震撼人心,也足以体现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但缺少现实观照和人文情怀,难以在更深层次影响受众。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的“澳门故事”专栏,以平凡人物为主体,还原真实的生活状态、讲述鲜活的奋斗故事,同时观照其在澳门回归20年大背景下的个人命运,从而增强报道的民间性,有效降低传播姿态。12月18日的报道《融入是相互的,未来是共同的》,走近在内地求学创业的澳门青年,将细微笔触对准他们生活化的表达和举止,既通过记录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澳门青年群像,又通过人物变化和感悟折射20年来澳门和内地的紧密联系,让受众透过故事看到背后的宏大议题,并产生情感认同。重大主题报道长久以来保持的严肃性、书面性语言,很容易让受众产生乏味感和疲劳感,也不符合互联网时代对个性化、平等化的普遍追求。随着受众话语权力的日益提升,转变报道语态已成当务之急。12月19日的报道《同饮一江水牵手奔小康——记澳门帮扶贵州从江》,讲述了澳门帮扶贵州从江县建设山村小学的动人故事,其中特别呈现了一组图集,图片中高大整洁的教学楼、孩子坐在课桌上天真的微笑,与过去需要坐40多分钟面包车、再步行翻山越岭才能上学的景象,构成鲜明对比,无需过多文字描述,让受众产生更多共鸣。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河北金融学院讲师参考文献[1]许向东,郭萌萌.策划性、新技术与影响力——以香港回归20周年报道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7(09).[2]许颖.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的策划与创新——以新京报“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8(06).【编辑:孙航】传媒∷MEDIA????2021.1(上)????47

篇六: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

  

  创新新闻报道形式

  何平平

  【期刊名称】《新闻实践》

  【年(卷),期】2003(000)00【摘

  要】@@编者按我国新闻事业伴随着新闻理念的不断创新而与时俱进.创新的理念是丰富多彩的.梳理和总结这些创新之举,对我们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不无裨益.从这期开始,本刊将分话题,陆续刊登这方面的文章.近期的话题是"新闻报道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总页数】3页(P15-17)

  【作

  者】何平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相关文献】

  1.务实

  贴近

  创新——改进会议新闻报道形式[J],王慧玲

  2.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刍议[J],陈默;3.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以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媒介融合奖作品为例[J],洪少华;卢晓华

  4.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新闻对新闻报道形式的影响[J],余远明

  5.央视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以央视康辉vlog的实践为例[J],丁甲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荐访问:vlog新闻: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的新尝试 新闻报道 媒介 融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