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2022年度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5-30 17:2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观后感

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观后感4篇

【篇一】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观后感

敢叫日月换新天

——从劳动经济效益指标看萍钢改革发展12年

1997年4月,以涂建民为领导的管理团队开始了“港人治港”。1999年,上任不到两年的萍钢公司领导班子带领萍钢人一鼓作气实现盈利1015万元,终于甩开了多年亏损的帽子。

2003年7月23日,萍钢成功改制,将企业的人员、债务、社会职能全部承接。同年,“再造萍钢”工程第一批工人进驻工地。

2006年9月21日,萍钢成功对江西九江金沙湾钢厂实施重组;
2007 10月8日,九钢技改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2009年7月31日,萍钢在井冈山上提出在实现企业三级跳,打造千万吨级钢铁企业,并着手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向全国十大钢铁集团迈进。

由一家钢铁企业裂变为实施“三套牌子,一套人马”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萍钢人不屈不挠的跨入500万吨钢行业门槛;
从1996年的销售收入6.5亿元到200年的202亿元,萍钢经营效果呈现强势增长。改制发展12年,无论在规模、效益与发展速度上,萍钢都可以用“极速”这个词来形容。而萍钢的各项劳动效益指标更是日新月异,一步一步迈向优强企业目标。

我们可以拿这样一组人工成本指标做出比较。

年份

在岗人数

人均产钢

人均利税

人均利润

人均收入

吨钢工资

劳动生产率

吨/人

元/人

元/人

元/人

元/吨

元/人

1996年

13315

27

-5084

-8006

5993

228

22891

2002年

7553

231

56101

26739

19657

85

266544

2008年

13524

392

72662

12788

34533

88

217677

2008年与1996年比

2%

1352%

-1529%

-260%

476%

-61%

851%

2008年与2002年比

79%

70%

30%

-52%

76%

4%

-18%

1996年与2002年比

-43%

756%

-1203%

-434%

228%

-63%

1064%

一、员工数量从减法到加法:从减少43%到增加79%

1998年-1999年为了企业生存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萍钢公司正式走上了“减法”之路,加大了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力度,开始对企业内部进行撤并管理机构和岗位,减少管理层次、严格定员定编,消除岗位上的富余人员。通过内部退养、减薪留职、下岗待业等方式,萍钢共分流3000余人。2002年企业在岗员工比1996年减少了5762人,不在岗人数也由1998年的3480人增加至2002年的3800人。

企业实施整体改制后,2003年-2004年,萍钢实施“再造战略”,使近2250名企业内部退养、下岗人员和倒闭的原附属企业职工上岗的同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人员包袱重的深层次矛盾,还安排再造工程新厂区当地居民800余人就业。2008年-2009年,萍钢重组九钢后,大力实施“300亿工程”,企业规模急剧扩张,新岗位的剧增转变为巨大的人力需求,萍钢公司面向社会招收了6000余名新员工。企业在岗员工由改制前的7553年增长至13524人,增加了79%。截止至2009年7月,在岗人数达到15703人,预计2009年企业在岗人数将达到16000余人,改制后的在岗人员将比改制前增加一倍以上。

二、人均产钢两级跳:改制前是减人增钢,改制后是增产增人增钢

人均产钢由两个数据控制,一个是企业的钢铁总量,第二个是钢铁主业人员的总数。学过分数的人都知道,如果单纯的对钢的总量做加法,那么人这个劳动力因素就会达到极限,人均产钢就会受到制约;
反之,如果单纯的对钢铁主业人员总数做减法,而钢的总量保持不变,那是不可能会有人均产量的快速提升。只有对两者都进行有效地控制和提升,在发展壮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对劳动者的结构与素质进行不断的优化,才能使人均产钢出现增长。

从以上在岗人员分析中我们知道,改制前的人数是做减法,人员减少43%,而钢产量却是从35万吨向200万吨迈进,2002年萍钢的钢产量达到174万吨,钢产量增长了397%。这一数字的一减一增使得人均产钢从27吨/人增加至231吨/人,人均增产204吨。

到了2008年,钢产量保持了飞速的发展达到430吨钢,如果剔除冰雪灾害和九钢技改三期投产影响,企业年产钢可达到500万吨,虽然企业在岗人数又比改制前增加了79%,钢产量却增加了1.5倍,从而使得人均产钢达到392吨/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从新的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原来8个半人炼的钢,在2002年1个人就干了;
原来56个半人甚至是60至70人炼的钢,到2008年1个人就干了。企业规模大了,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了,员工素质好了,企业的效益就高了。

三、员工收入增近五倍:从涨2倍工资到工资迈上3万元台阶

从1996年-2008年12年间,萍钢的员工收入增长了近五倍,工资也从原来的不到6000元越上了34000元的台阶,在全国钢铁行业人均工资增长了4.5倍的情况下,萍钢人均工资增长了4.8倍,略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长速度。

人均工资

1996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全国平均

8967

17130

20960

24844

28183

31442

35225

48877

萍钢

5993

19657

22264

20649

23654

26971

28114

34533

比上年增长

 

 

13%

-7%

15%

14%

4%

23%

与全国平均比

67%

115%

106%

83%

84%

86%

80%

71%

萍钢全国排名

41

19

22

44

44

44

48

42

2002年萍钢公司在全国72家钢铁企业中人均收入排名第19位,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2004年遭遇钢铁“价格风暴”后,萍钢实行企业效益决定员工收入的薪酬改革,尤其是企业在整体改制后,每年都保持了在25%-30%的分红比例,但在四年间,萍钢公司的人均工资都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的80%以上,并且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同时,给予员工稳定的工资增长。在2008年萍钢公司遭受“金融海啸”的影响,再加上冰雪灾害天气的影响,在企业利润下降70%的时候,却保持了企业员工23%的收入增长。

企业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到,企业周边钢铁也在悄悄地发展着,虽然有一些企业由于体制与盈利能力差的原因,再加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处于严得亏损状态,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自己的差距,加快发展步伐,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速度。看看八大钢厂间的近十年劳动经济效益指标,我们可以看出萍钢与周边钢厂的激烈竞争。

启示一:人均利润——湘钢人均利润10年超72倍,发展势头迅猛;
萍钢公司不甘示弱,10年间由第7位上升至第4位。

人均利润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全国平均

1727

6415

11383

14986

34799

56574

51717

63094

78369

37133

涟钢

4850

10598

10578

12877

17363

50834

24768

45016

50990

8870

柳钢

2126

7690

20762

27071

55498

89924

48921

80830

106902

2806

南昌

456

3772

5134

5921

11075

11522

12265

13434

36173

1842

三钢

5269

19331

22270

42052

93019

71310

31058

70706

85228

19252

韶钢

9584

17855

18720

41516

98651

81357

10391

39432

69300

-15824

湘钢

1366

4670

11226

13844

20814

64026

32822

38741

96523

99983

新余

2283

3138

4482

4807

7298

8930

10068

14334

40366

35565

萍钢

1247

16509

18588

26739

57793

25303

37116

46824

53346

12788

萍钢全国排名

38

10

15

14

15

42

29

36

41

48

在最近十年间,萍钢的人均利润水平上升了9倍,明显低于全国20倍的增长速度。从展示图中可以看出,湘钢的人均利润上升是最快的,在江南八大钢厂中居于第1位。但是比1996年的人均亏损8006元,12年改革以来我们人均增长了20794元/人,并且在2000年,我们的人均利润水平进入前十,当时湘钢的人均利润不到萍钢的三分之一,2008年我们的排名较12年前前进了3位。

启示二:人均产钢——两年蝉联冠军宝座,萍钢人均产钢指标尽显优势

2008年萍钢人均产钢392吨/人,比1996年的27吨/人增长了365吨,增长率为1352%,位居全国第17位,位居江南八大钢厂第2位。2002年,萍钢人均产钢第一次进入前10名,是当时江南八大钢厂中唯一一个人均产钢突破200吨台阶的企业。2003年,萍钢公司实施整体改制。此时,许多人认为萍钢的指标已经到顶,很难再实现新的突破。企业还有“潜力”可挖吗?萍钢还能创造奇迹吗?事实再一次证明,萍钢人凭着“事在人为,志在超越”的豪情壮志,再一次书写冶金工业史上的传奇,4年后,2006年萍钢以人均产钢467吨的骄人成绩位居全国钢铁行业的第7位。在江南八大钢厂中于2006年、2007年连续蝉联第1位。2008年柳钢以10年增速7倍的成长速度于2008年人均产钢高居榜首,萍钢居第2位。

人均产钢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全国平均

63

69

89

108

137

167

186

222

249

249

涟钢

64

85

91

111

118

183

215

255

262

254

柳钢

52

50

62

103

134

219

327

382

377

436

南昌

50

66

99

129

143

165

207

264

288

252

三钢

85

89

116

171

184

236

287

310

270

292

韶钢

106

98

99

163

204

252

237

279

260

385

湘钢

56

54

94

117

131

169

206

249

285

324

新余

39

52

68

84

90

117

147

182

194

199

萍钢

85

110

144

231

225

259

371

467

409

392

萍钢全国排名

19

13

14

10

13

18

15

7

18

17

主要原因分析是由于炼铁的徘徊不前,企业钢产量受到影响,再加上九钢技改期间人员配备后设备并未完全发展其发能,再加上冰雪灾害期间九钢被迫停电检修,2008年萍钢的人均产钢跌破400吨/人。

启示三:劳动生产率——位居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萍钢仍有潜力可挖

萍钢公司的劳动生产率1996年为22891元/人,当时在全国排名第48位。12年间劳动生产率达到217677元/人,增长率为850%,是12年前的9.5倍。近十年间,柳钢与湘钢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均达到10年前的4倍以上,湘钢为最高,现劳动生产率约是原来的5倍。

劳动生产率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全国平均

96662

119380

162276

195944

261170

181033

194332

226668

257701

259993

涟钢

80152

114545

118852

143130

65905

186958

158615

211061

273327

228355

柳钢

66645

67152

90375

148672

194757

217250

268354

341317

421080

273886

南昌

59458

79852

137187

197609

233350

106467

118844

165481

178457

174962

三钢

123943

138198

175312

216432

268504

180105

142689

206166

255182

183609

韶钢

137402

138719

162512

206626

229905

139307

132789

202017

220010

270953

湘钢

73774

83506

132195

174422

78850

177141

149415

184666

308054

359297

新余

60559

75788

103103

119919

33010

76541

94308

107733

151645

170908

萍钢

86212

117446

177092

266544

279248

148459

186577

229840

227826

217677

萍钢全国排名

34

25

22

18

25

35

26

23

41

42

结束语:敢叫日月换新天,金融危机中萍钢逆境发展,2009年多数劳动经济指标进入前20名

12年的改革发展,12年的风雨历程,萍钢在逆境中争生存,在危机中求发展,是前进?是后退?2009年萍钢又是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先机呢?不看指标看排名,在关键劳动经济效益指标中,我们所有的排名都是前进的,尤其是我们的人均利润比12年前整整前进了33位,进入了全国20强,位居第17位,这说明萍钢公司的人均盈利水平上升非常的快。而在全国20强以内的还有人均产钢、人均收入和吨钢工资,这些都需要我们高举企业文化大旗,坚定不行移的执行企业的战略决策,共同努力来保持萍钢公司12年的改革发展成果。

年份

指标

人均产钢

人均利税

人均利润

人均收入

吨钢工资

劳动生产率

吨/人

元/人

元/人

元/人

元/吨

元/人

1996年

全国平均

39

7844

2407

8967

230

54845

萍钢

27

-5084

-8006

5993

228

22891

全国排名

30

49

50

41

22

48

2009年5月

全国平均

105

11474

-6327

15904

152

163748

萍钢

168

24940

8097

16768

100

154052

全国排名

16

25

17

21

21

37

排名前进位数

14

24

33

20

1

11

【篇二】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观后感

3篇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供借鉴
近期,由中央多个部门共同摄制的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将陆续播出,全面展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展现党带领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创造的辉煌成就,展现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成功密码”,非常值得认真观看、细细品味。
《敢教日月换新天》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档案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单位联合摄制。节目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史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为主线,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伟业。
该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史论结合,全面展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反映党团结带领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豪情让中华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披荆斩棘、接续奋斗的恢弘诗篇,是玉汝于成、沧海桑田的壮丽画卷。这部大型文献专题片用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素材将这段历史倾情演绎,并配合“5G+4K/8K+AI”等先进

技术,充分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光荣和英雄气概。
在笔者看来,从这部党的影像“大传”中,我们不仅可以在享受视觉盛宴中学习党史,更要细细品味蕴含其中的奋斗精神,正是党始终保持和弘扬伟大奋斗精神,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开创祖国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伟大复兴之路。体会奋斗艰辛。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党的百年奋斗之路,绝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有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下革命事业的严重受挫,有新中国刚成立即面临帝国主义的威胁,有“十年动乱”中社会主义建设的迷茫与徘徊……但每一个坎,我们都迈过去了;
每一次危机,我们都成功化解了,在种种不利因素之前,保持勇往直前而又坚韧不拔的意志,正是奋斗精神的最好体现。从曲折前进的百年历史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先辈的奋斗精神。
感受奋斗豪情。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百年成就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分不开,其中一个就是奋斗精神。大庆油田之中,“铁人”喊出的那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以及本部专题片的题目“敢教日月换新天”,就是这种奋斗精神乃至奋斗豪情的生动写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从其中能够深刻品味奋斗精神。
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
锦绣山河华夏大地自近代以来惨遭外敌蹂躏和军阀混战,一时之间国破山河疮痍,家亡苍生流离。中华民族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耻辱

和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英勇坚强领导之下,山西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了一批批为了民族革命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他们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永远地融入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融入到了三晋大地的每一处河流山川,更融入到了一代代三晋人民的记忆和血液中来。
自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和每一名共产党员都面临着新的历史挑战和新的历史使命,值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之际,我翻开革命烈士家书,老一辈革命烈士的故事,鲜活生动地出现在我眼前,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我看到一个个革命烈士为民族革命解放事业而舍生忘死地斗争,他们的初心、信仰、理想和奋斗精神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我在品读中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为党的事业甘愿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革命情怀。
我在这一封封家书里,看到的是“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的拼搏干劲。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在高君宇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在那个黑暗腐朽的旧社会里,青年人的烦闷和困境始终萦绕在高君宇的心头,他所选择的事业不仅仅是帮自己走出困境和烦闷,更是要帮助一代青年打破旧社会的桎梏,创造一个光明繁盛的新社会出来。在这紧迫历史使命的号召之下,他选择了在漫漫长夜中摸索艰行,选择暂搁儿女私情于身外,竭尽全力为一代青年而号召,为共产革命事业而奔走,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停歇。他用自

己的心系天下的时代担当和的置儿女情长于身外的革命精神铸就了共产党人关于初心和使命最为鲜活的记忆和精神。
我在这一封封家书里,看到的是“足迹遍南北,艰难何所惧”的忠贞不渝。汪铭同志为了恢复山西党组织而竭力四处奔走,在白色恐怖的艰险环境之下,他凭借一己之力而保存住了山西的革命星火,即使在被捕入狱之后,他也依然坚持不懈地在用自身行动向狱友传播革命火种,用自己坚韧的革命信念感染着旁人,直至为革命信念而献身亦无所悔。汪铭同志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使我倍受感染和震撼。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就是一个勇于不断自我革命、迎难而上的政党,越是在艰难困境中,我们党和我们的共产党员就越是能够以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勇立潮头的魄力向着一切社会痼疾发起进攻和挑战,哪怕是以身殉国,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只叫那革命的信念永恒留存于民心,流传于万世。
我在这一封封家书里,看到的是“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胆魄担当。左权将军于国难家悲之际,毅然在家书中写下了“牺牲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的壮志豪言,直诉个人理想信念,并在此后的革命事业甘受一切艰苦,直至最终献身于自己的职守,献身于自己的岗位,献身于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我坚信左权将军心中是满怀革命信仰的,所以才会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部队转移的断后任务;我坚信左权将军心中是牵挂人民群众的,所以才会在枪林弹雨中不顾危险高呼群众卧倒;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左权将军以其个人行动的点点滴滴向后人展示出了其个人对于革命事业的坚

守和力行。左权将军也有着温情的一面,他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丈夫,舐犊情深的父女情、相思难见的夫妻情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他的心弦,但在国族危亡的使命召唤之下,深情厚重的家国情怀最终也融为了他扎扎实实干好革命工作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并将其铸就为一座伟大的丰碑,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指引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勇往直前。
是什么让一代代革命先烈暂搁儿女柔情相思,南北奔走而啼血号召?
是什么让一代代革命先烈深藏父兄悲情家事,横刀立马而拼死杀敌?
是什么让一代代革命先烈坚守革命豪情壮志,坚贞不屈而慷慨赴死?
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更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和担当!
“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一代代革命烈士坚守初心、忠贞不渝的鲜明真实写照,“敢叫日月换新天”则是一代代前赴后继革命烈士所担当使命、奋发向上的永恒精神动力。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拥有着坚持革命到底的精神和勇气,在不同的时代洪流中有着属于每代人不同的历史使命,从宣传社会革命,到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再到抗日民族革命,历史使命和任务因时而变,但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革命信

念和革命理想从未动摇,每个共产党人的革命热情和精神都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
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永远怀念、牢记革命先烈的遗愿与嘱托,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中不断汲取力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既是对革命先烈革命信念和精神的崇高敬仰,更是对新时代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的激励和要求。我们要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宽广的历史视野,更加深沉的家国情怀,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
站在于都的长征渡口,眼前似乎浮现了85年前,于都人民送茶送饭,送门板送木材,汇集了800多条大小船只,架设了5座浮桥和布设众多摆渡和涉河点。中央红军在水流湍急的河面上,踏上漫漫长征第一步,谱写一篇可歌可泣的壮丽英雄史诗。
长征的胜利,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今年是建国70周年。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教育、科研国防、工业农业,无一处不能感受到它巨大的变迁。在普通百姓的身边,处处能领略各行各业的丰硕成果:中国路、中国桥、中国网……。长征精神所体现的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乐观,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胆略,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

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公路人一路走来,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见证了四通八达浸染了他们的血和汗中国路中国桥。时至今日,仍然能看见公路养路工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夜里披星戴月,在冬日顶风冒雪,只为展现给人们一条条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如今我们公路人能用上装载机、铣刨机、搅拌站等一系列的机械,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能用上无人机收集各种需要的公路数据。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改良和学习掌握机器新技能、建桥修路新工艺。期待有一天,户外建养公路的是公路机器人,坐在电脑前做帐的是财务机器人,大部分单纯的重复的日常工作是由它们完成的。所有的一切,得益于祖国的发展与强大。祖国的发展与强大,靠是的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光和热。
时间久了,安逸幸福的生活总让人容易忘却它得来的过程。曾经烽火连天的岁月、浴血奋战的沙场,早就渐行渐远。世界从来都是风云变幻,不会因人们的健忘而对我们有所仁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近期美国向中国掀起的贸易战,就是一场残酷的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风险挑战,近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又一次伟大远征。身为共产党员,我们入党时的初心不就是为了让祖国变富强,让人民更幸福,随时准

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敢叫日月换新天。


【篇三】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观后感

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通用5篇

那年年少,我承认人的本性,但我更相信当一个人心中有唯一的信念时,他们在前行的过程中是不会存在所谓的背叛、逃离。立足当下,我更认为,人啊!一定要专一的爱点什么,就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愿意陪着光阴,不可辜负。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通用5篇【一】
其实最早天河出了片花之后,寥寥几眼就已觉邓伦饰演的吴祖太传神,可还是更想看完正片后再说感想。吴祖太这位英雄,足可以用平凡又伟大,朴素又壮烈来形容,伟大壮烈是因为他心怀赤诚,愿将所学全部用于群众;
平凡朴素是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默默去做该做的事情。那个年代,测绘仪器和水平并不先进,技术人员短缺,用基本纯人工的方式去丈量悬崖峭壁取得测绘数据真的了不起。看完片尾的纪录片,真诚的想对那个年代的开拓者们表达自己深深的敬意。


影片不长,邓伦在不足半小时的时候内又稳又准的抓住了人物的内核,交出了一份让观众满意的答卷。开头同事问他什么时候渠能修好,他的眼神和语气是憧憬的快了;
渠线挖错了,村长问他怎么办,他也短暂无措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这时的眼神和语气焦急茫然;
等他想到不修明渠的办法,眼神和语气则充满了坚定这渠修不成,我誓不第1页 共7页

下山;
妻子去世,他轻抚妻子留下的遗物,感情的宣泄很内敛,无声的哀痛其实更感人,毫不夸张,此刻我为邓伦饰演的吴祖太留下了眼泪。我还注意到,吴祖太在考虑问题时,会下意识的去抓头发,搞测量用嘴去叼住笔,这些应该都是邓伦为了贴近角色在细节处的处理吧。短短几十分钟,我很高兴的看到邓伦对角色划繁就简,适度留白的功力又精进了。
邓伦是位好演员,一直都是,对我来说,他给予的最大浪漫其实是藉由角色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让我在他的一部又一部作品里看到他最大的诚意。我乐意看到邓伦能遵循初心,按照自己的节拍,不急不缓的逐一去填满他野心和抱负。我总觉得世界之大,远超过我们可以容纳的范围,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期待你的下一步佳作啊,邓先生,多久都可以哒!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最后还是要致敬那个匮乏年代里所有平凡的英雄!
另外,汇总了一些小伦拍戏时的资料,以便留存,为他带来的吴祖太说声谢谢!
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通用5篇【二】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今天下午,学院组织新发展预备党员观看了纪录片《敢教日月换新天》,片中将奋斗作为主题,奋斗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源泉,奋斗一词也成为过去一年中国攻坚克难,决战全面小康的主旋律。作为学生党员,我们第2页 共7页

应该明确奋斗的方向,时刻牢记,奋斗是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迎难而上,奋斗是顽强拼搏,奋发图强时的锲而不舍。,奋斗是勤勤恳恳,忠诚实干时的初心不改。做好迎接困难,挑战,风险的充分准备。以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越挫越勇的韧劲和斗志当好铺路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通用5篇【三】
按照敦化市委文件要求,教育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家自行观看《讲武堂》系列节目《敢教日月换新天》之《走进革命老区县敦化》专题片。
该片通过大量珍贵的史料和现场主持人及延边州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高勇、敦化市司法局政治处主任(原中共敦化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玉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军史专家李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军史专家卢勇四位嘉宾的倾情讲述,集中反映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敦化这座古城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活动地之一,英勇的抗联将士们在这里谱写了一曲抵御外侮的壮丽凯歌和为民族解放、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充分展示了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是党领导革命的坚定追随者。如今,这里的人们同全国人民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传承抗联精神和红色基因,昂首阔步前进在追梦大道上,继续谱写新时代的光辉篇章。
第3页 共7页

通过观看本次专题片令我更加了解了抗联战争中的重要地位,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孤悬敌后十四载,战斗在深山密林间,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不畏牺牲,我们才过上了现在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更要要一刻不停地朝着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标准努力,继承并发扬抗联精神,朝着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目标前行,努力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忠诚可靠的接班人,更好地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通用5篇【四】
6月21日上午,孔村镇全体机关干部开始利用每周一集体学习时间观看《敢教日月换新天》大型系列文献专题片,重温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敢教日月换新天》围绕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又有生动感人的历史细节,是我们党百年辉煌的一部影像大传。该专题片生动的诠释了我们党一百年来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来临之际,通过组织观看《敢教日月换新天》大型系列文献专题片,激发起了机关干部爱党爱国的热情,营造了热烈、浓厚的氛围。机关干部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和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为建设美丽新孔村贡献力量。
第4页 共7页

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通用5篇【五】
鉴古知今,学史明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过残酷的环境,遭遇过失败的挫折,背负过沉重的压力。百年风雨征程,我们党何以历经苦难而走向辉煌?学好党史必修课,就要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读懂蕴含其中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必然,汲取真理力量,赓续奋斗使命,以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更加自觉的姿态踏上新征程、投身新伟业。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井冈山八角楼上的灯光下,诞生了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
延安整风运动,肃清了党内三股歪风,成为作风建设的源头活水;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启改革开放大变革的时代序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推进伟大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找到了适合我们自己的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大道。百年党史深刻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代中国的全部主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好党史必修课,党员干部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读懂百年风雨背后的历史大逻辑,汲取第5页 共7页

真理力量,为初心溯源,为思想筑基。要把学习党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把理想信念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修养之上,以马克思主义穿越时空的真理光芒照亮前行道路。要把学习党史与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夯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强化理论武装中用好破解难题的金钥匙,练就奋进新征程的真本领真功夫。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出一条血路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一代代共产党人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前赴后继、英勇奋斗,铸就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成就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铸就了彪炳史册的中国奇迹。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懈奋斗史,凝练成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进的精神谱系。百年党史深刻昭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奋斗得来的。精神的力量无坚不摧,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任何困难都压不垮我们。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更大、挑战更多、任务更重。学好党史必修课,党员干部要从党的第6页 共7页

非凡历程中读懂百年成就背后的创业大逻辑,把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赓续奋斗使命,扬帆复兴征程。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锤炼结合起来,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清除思想上的尘埃,洗涤心灵上的污垢,品读可歌可泣奋斗故事,赓续红色基因,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起来,振奋斗争精神、奋斗精神,在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夯实国内大循环战略基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各项中心重点工作中勇当开路先锋、勇开顶风船,把握危中之机,抢抓发展之先,书写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的新时代赶考答卷。

第7页 共7页

【篇四】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观后感


央视海安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下面是为您推荐央视海安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观后感。
重温军史砥砺前行
近日,观看央视《讲武堂》栏目的节目《敢教日月换新天》之《走进革命老区县海安》,确实是一部高质量的纪实专题片,回望历史征程,荡气回肠,百感交集。不夸张地说,一部优秀的历史专题片就是一部启迪当下的出色教科书。
专题片邀请全国军史专家卢勇、李涛和江苏资深人士面对面讲授,通过主持人穿针引线,专家介绍和影视资料回放,展现红色海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壮丽画卷,解读了许多重大深刻的课题。为什么海安会成为全国十五个红色根据地之一?为什么海安成为华中苏中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为什么韩紫石能够享有崇高的威望?为什么联抗是一支特殊年代肩负特殊使命成立的特殊部队?为什么七战七捷有两战在海安?这些话题,专家都给了清晰具体而权威的答案。专题片的结构脉络疏朗而明晰,编创者在浩繁的史料和实景实物中精心剪裁,不枝不蔓,详略咸宜。片头巧妙地从海安七战七捷纪念碑的刺刀切入,然后依时序介绍黄桥决战前后尖锐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矛盾,联抗成立始末以及苏中七战两战在海安的背景和战绩。紧接着讲述粟裕大将的非凡的谋略和功勋,将此片推向纵深。
这部专题片可与去年出版的《海安革命老区发展史》媲美,春兰秋菊,各具芳香。传统教育的专题片程式化或者单调,《敢教日月换新天》却没有这样的弊端,军史专家的讲述,纵横驰骋,收放自如,且接地气,民谣顺口溜信手拈来。如“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上有个韩德勤。手下白养几万兵,不打鬼子欺百姓”。用民谣揭露国.民.党伪省长的反共劣行,亦讽亦刺,亦谐亦趣。又如,介绍国.民.党指挥官李默庵率部攻打海安,欲抑先扬,李为黄埔一期干将,“文有贺忠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只可惜碰到战神粟裕,李“瞎”了。再如叙述粟裕的丰功伟绩,




既概述其用兵掌控全局,创捕战机,大智大勇的三大特点,又用他人评说的十个数字总结了粟司令传奇而光彩熠熠的一生,即“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次渡江,五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战,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专题片还着重介绍了粟裕为何力谏中央在内线先打一仗,原始信件,原声重现,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海安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也是有着五千年青墩文化传承的宝地,海安古有“三十六盐场之咽喉,数十州县之要道”之称。专题片在浓墨重彩叙述海安根据地往昔如火如荼的战斗历程时,还在片尾叙述了海安人民新时代的传承,奉献和前行。海安角斜红旗民兵团和海安云南宁蒗支教群体全国闻名,他们诞生和成长在海安这块红色的土壤上,绝非偶然。乍看与写史讲武关联不紧,其实是编创者的匠心所在。专题片彰显和激励新时代海安人不忘初心,铭记先贤,肩负使命,砥砺前行。




推荐访问:开天辟地 观后感 日月 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观后感 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观后感 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观后感250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