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全面巩固和拓展河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2月11日,,中共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鞠,振(完整文档)

发布时间:2023-07-05 17:36:02 来源:网友投稿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全面巩固和拓展河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2月11日)中共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鞠振同志们: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全面巩固和拓展河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2月11日,,中共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鞠,振(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全面巩固和拓展河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2月11日,,中共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鞠,振(完整文档)

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

全面巩固和拓展河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2月11日)

中共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  

同志们:

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委、运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客观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科学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下面,我讲六方面意见。

一、回望走过的路,河津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

过去的2018年,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跨过许多沟沟坎坎,越过不少激流险滩,共同镌刻了河津发展史上波澜壮阔、极不平凡的时光。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创造性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总体思路,团结带领全市干群,潜志笃行、锐意进取,栉风沐雨、勠力奋斗,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迈出更加铿锵、更有底气的坚实步伐。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经济再创历史峰值。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7.1亿元,增长7.4%;财政总收入42.6亿元,增长3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亿元,增长3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51.1亿元,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亿元,增长8.3%。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3项指标增速排名运城前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7.6%,高于运城18.2个百分点。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澎湃强劲的动能转换。骨干企业带动明显,阳光集团率先跨入“龙榜”,3家企业新跨入“虎榜”,形成“一龙八虎四培育”的格局,13家“龙虎榜”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7%;开发区建设有序推进,入区企业达到40家,规上企业完成总产值308.3亿元,投资强度达到353.2万元/亩,产出强度达到246.8万元/亩;新动能经济培育壮大,全年转型项目投资占比达到70.6%,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3.3%,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3.2%,占二产比重上升1.9%,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7%;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工业企业用电量增长5.1%,货运量增长60.2%,货运周转量增长36.6%;金融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存款余额增长9.5%,贷款余额增长7.1%,不良贷款率3%,下降了1个百分点;环保倒逼初见成效,二氧化硫浓度下降20.5%,二氧化氮浓度下降4.4%,约束性指标基本完成。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更加深刻的改革开放“放管服”改革带来更多的市场活力,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达5853家,同比增长18%,医疗改革为全省提供了经验样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定为全国试点。应势推进河津、韩城一体化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后与南非、意大利的3个省市缔结友好城市、开展产业合作。全年签约重大项目16个、金额159亿元,落地项目10个、金额42.7亿元,名列运城前茅。

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一企帮一村”温暖民心,全市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村占比超过80%,837户2676名群众告别贫困,唯一省级贫困村张家堡村高标准摘帽。城建大决战规模空前,3所学校新建引领教育向品质前行,现代化中医院、智慧云平台助推医疗向品牌进发,康养事业走在全省前列,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和8.8%,老百姓对幸福新河津有了更实在的体验和收获。

回首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付出了不少,也收获了良多。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着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党员干部的辛勤奋斗,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承载着全市人民的希望重托。

在迎难而上的奋斗历程中,我们收获了五条经验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年来,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力推动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在河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用好这一当今中国最为强劲的思想武器,就一定能应对任何风险挑战,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二是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一年来,我们坚持用新发展理念领航开路,用高质量发展标定方向,不因市场向好而动摇转型发展,不因增长压力大而放松生态环保倒逼,市委的坚强意志不断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上的清醒和远见,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动力、质量、效率“三大变革”,河津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就一定会大幅提升。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年来,我们把河津放到更大格局中去谋划和发展,通过开展“大讨论大实践大学习”活动冲破了“城墙思维”,通过引进国内一流专家团队实现了“借梯登高”,通过融入“一带一路”打开了“世界之窗”,通过推动重点改革点燃了“创新引擎”,把各领域工作标杆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一定能抹平地域劣势,打造开放前沿,不断演绎内陆资源型城市的精彩华章。

四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年来,我们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财政支出优先保证民生,项目建设优先考虑民生,将84.7%的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人民群众幸福满满。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时时心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完成不了的宏图伟业。

五是必须坚持担当干事、主动作为。一年来,我们面对各类困难挑战,敢于动真碰硬、积极担当作为,无论是焦化厂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还是体育中心建设的重启,无论是棚户区改造的拆迁,还是城市主干道路的扩建,我们都一锤一锤紧敲,一项一项推进,积小成为大成,累近功至恒远,每一条战线都展现了广大党员干部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神风貌。实践证明,干部的担当作为是河津发展的制胜法宝,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披荆斩棘、傲雪凌霜、砥砺前行。

夕惕若厉,则无咎矣。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次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经济支撑作用不够,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资金落地比例不高,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为3.1%,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充分;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72.6%,增速排名运城市末位;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两化”融合不深,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占比仅为8.3%,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全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仅为48.8%,生态环保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观念能力作风不适应,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科学分析研判,进一步明确全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河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大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总结了“五条规律性认识”,深入分析了面临的“五个新机遇”,明确提出了201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我们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上下功夫。巩固,就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大破立降的力度;增强,就是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提升,就是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畅通,就是要畅通经济循环,加快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八字方针”是中央确立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管总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贯彻到位。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认真落实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在省委和运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骆惠宁书记、刘志宏书记都分别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并明确指出“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总体要求,全面正确有效地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解决困难和问题,努力趟出一条具有河津特色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宏观形势变化。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综合研判国内外大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确定性更凸显,但总体是有利的,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放眼全球,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经济全球化遇到逆流,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强,但求合作、谋发展仍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心愿。纵观全国,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和势都在我们这一边,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一带一路”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发42号文件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我们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舞台。立足省市,“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引领我们迈上新征程,全面拓展我省“两转”基础上转型发展新局面;“大运城”建设引领性作用充分彰显,“三个发展计划”已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和强大引擎。面对宏观形势变化,我们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坚持底线思维,化解重大风险,主动趋利避害,向实体经济聚焦发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河津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跃升。

市委对2019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省委和运城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总体思路,以“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勠力促转型、打造副中心”为总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三大战略,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不断巩固和拓展河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倾力打造“两河强市、中原名城、华夏铝都、开放高地”,加快建设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新河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经过综合研判,市委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照6.6%左右来安排,是充分考虑省市要求、宏观形势和我市实际而确定的,充分考虑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稳定社会预期,是一个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也为结构调整、环保倒逼和深化改革留出了空间。我们要谋势致远、聚势发展,努力在变中行稳、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好中争先。

三、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全面加快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2018年,我市三次产业比重为3.6:62.9:33.5,与2017年相比,一产下降0.3个百分点,二产增加1.2个百分点,三产下降0.9个百分点。且在二产中,焦化、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占绝大多数,2018年全市消耗能源总量为701万吨标准煤,同比上升10.8%,但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只有8.5%,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万元GDP用电量达到3670千瓦时,远超于全国762.6千瓦时的平均水平,看似光鲜的经济成绩单背后仍有隐忧,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一)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着力在绿色发展上厚植新优势。

“生态立市”是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更是城市永续发展的生命工程。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4510”绿色行动,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让河津早日重现清风明月、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繁星闪烁的美好景象。

一要从理念上“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大家要清醒认识到,离开发展谈环保,是缘木求鱼,但离开环保谈发展,那是竭泽而渔。我们必须以发展的视角、长远的眼光来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想明白“短暂的愉悦”和“长久的幸福”孰轻孰重。市委之所以把“生态立市”作为首位战略,就是要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绝不会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是河津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战略转变。全市上下要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事不分政企,都要把“生态立市”的理念融入血液中、深入骨髓里,一切工作说生态,逢人到处讲生态,切实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引高质量发展,以全民绿色行动守望河津星空。如果说40年前,我们从“农业县”走向“工业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津发展史上第一次重大战略转变,那么现在提出从“资源市”走向“生态市”,就是河津的第二次重大战略转变,大家的思想和理念必须跟上。市委提出要打好“生态立市”的“十大战役”,“两办”已经下发了《实施方案》,目标很明确,措施很具体,路径很清晰。我们要久久为功地把“十大战役”打响、打好、打出成效,彻底还河津一片蓝天。

二要从产业上“立”起来。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河津的环保问题,归根到底是产业问题。一方面,要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扎实开展传统产业战略性环评,持续加大焦化、钢铁、电力等行业提标改造,腾退低效耗能项目,从根本上把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企业要主动投资金、下功夫,拿出硬办法;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制定方案,避免简单粗暴“一刀切”。抓环保提标改造,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要高,今天企业代表也参会了,大家一定要形成高度共识。当前环保政策越来越严,如果环保不达标,那么企业就时刻面临着被淘汰关闭的风险。即使个别企业家认为改造升级不紧迫,那也要对我们生活和生存的环境负责,对企业周边生活的老百姓的健康负责,更要对我们河津的子孙后代负责,这是企业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也是最基本的良心。另一方面,要超前谋划布局,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引导支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真正把产业建立在资源可持续、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之上。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骆书记提出,“我省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市场很大,机遇难得”。对于河津来说,我们有这方面的需求,有这方面的基础,也有这方面的能力和空间,一定要抢抓机遇。

三要从颜值上“立”起来。《国家森林城市》要求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00天,而我们仅为178天;《国家园林城市》要求绿化覆盖率达到38%,而我们仅为28.6%;汾河水质始终徘徊在劣五类与五类之间。对此,要扎实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和城乡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加快吕梁山前沿石料厂整治和损坏山体修复;要抢抓春季有利时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筹划建设城市北部城郊森林公园,打造主干道路绿色长廊,尽快补齐近14万亩的造林空间,彻底扭转河津的黑灰色调。特别是要重点推进企业厂区及周边绿化,这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按照方案要求,不折不扣完成,尽心尽力还好生态的“良心账”,为河津人民守住一片蓝天、一方清水、一脉青山。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在产业转型上加快新步伐。

在运城来说,我们是一个工业大市,但无论是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还是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河津的工业既不大、也不强。从总量上讲,我市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昆山市的5.7%,韩城市的60%;新兴产业增加值4.63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新动能支撑不足。我们一定要把握历史机遇,坚决跳出“经济好时无暇转型、经济差时无力转型”的怪圈,哪怕付出再大代价,也绝不能再重蹈十年前的覆辙。要按照“一纲二化三集四为”的发展思路,遵循“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落实煤炭“减”“优”“绿”三字方针,抢抓能源革命机遇,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主动转型、全面转型、深度转型、创新转型,努力打造北方资源型城市新动能经济实验区。

一要增强项目投资引领力。河津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指标的落后,实质上是在大企业和好项目上拉开了差距。今年是全省的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我们要牢固树立“项目为重、项目为大、项目为王”的理念,狠抓项目的策划、包装、储备、招引、建设等工作,千军万马跑项目、千辛万苦攻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特别是要大力实施“三个发展计划”,全力抓好总投资158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强力推动。要出台我市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系统、定向、精准”的要求,完善河津招商图谱,本着“差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委托招商,全力招引一批具有支撑引领力、上下游辐射力、能够“建链、补链、强链”的大企业、好项目。

二要增强开发区承载力。开发区是县域经济主引擎、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志宏书记强调,“解决不了开发区的问题,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开发区“破”与“立”的关系,“破”就是要打破以往分散的企业布局,加快聚集整合,“立”就是要让产业集群发展,使“强者恒强”,真正发挥主引擎的作用。要加快推进“三化三制”改革,复制推广我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典型经验,借鉴深圳前海等一流自贸区、开发区的好做法,聚焦难点问题,敢于先行先试,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创新的突出症结。要按照“一区两带三园五大产业集群”的布局,推进杜家沟、天成堡、何家庄三个村的搬迁工作,盘活闲置土地,做好“九通一平”,保证“熟地”供a应,建立完善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开发区的“亩均效益”。特别是要深入推进煤电铝材一体化改革试点,提升铝材深加工水平;要强力推进焦化产业整合入园,鼓励焦化、钢铁等企业联合重组,建立先导产业孵化器,提高上下游产业关联度,积极争当全省能源革命排头兵。

三要增强“结构反转”竞争力。切实做好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篇文章。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促进煤电铝材、煤焦钢化两大产业集群向“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加快形成分工合理、上下衔接、左右配套、有效耦合的产业链条,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要大力发展仓储物流、研发设计、信息金融、节能环保、会展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工业集成服务,推动现有产业链潜力释放、延伸增值。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对接《中国制造2025》,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动能经济领域,积极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和技术前沿对接,主动引入,精心涵养,加快培育先导产业,实现工业“结构反转”。去年,我们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了《河津新动能经济发展规划》,在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产业上明确了基本方向。我们要遵从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彻底摸清家底,下定决心把新兴产业做起来。

四要增强企业细胞生命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细胞,是河津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更是我们自己人。广大企业要紧紧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在扩大规模、延伸链条上大做文章,更要发挥科技、人才、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力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扬“工匠精神”,逐步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要坚持走“专精绿特高新”的路子,牢固树立“哪怕做一根螺丝钉,也要做全世界一流的螺丝钉”的信念,努力打造更多的行业“小巨人”和“百年老店”,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建筑行业。河津一直以来被誉为“鲁班之乡”,目前共有建筑企业20家,2018年完成产值29.7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税收2.1亿元,同比增长73.2%;贡献地方财力前30名企业中,建筑行业占了5家,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今后在同等条件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项目要优先考虑选择本地企业、优先选用本地建材;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高质量龙头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加快提档升级,提升管理水平,积淀企业文化,摆脱粗放形象,同时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并带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快速发展,把我们的“鲁班之乡”叫响全国。要落实好全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探索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继续落实好县处级领导“双包”责任制,不断降低税费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力当好“金牌店小二”和“五星服务员”。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吸引优质金融资源落地河津;要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要积极探索利用财政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对公存款,有效引导和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投放;要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股份合作等方式,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跨越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

(三)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着力在文旅融合上开创新境界。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宝贵的绿色财富,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对河津来讲,我们不缺文化资源和金牌IP,缺少的是深度挖掘和创意表达,我们必须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瑰宝,让它们在历史长河中重现璀璨的光芒。要通过“集点、连线、汇面”,打好“全域旅游、特色产业、文化节庆”三张牌,设计高品质文旅“产业包”“景点群”和“线路套餐”,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强产、以产彰文。

一要在点上高端打造。积极融入“黄河”“大运城”旅游板块,高起点、快速度建设龙门、薛仁贵故里、古耿国遗址、汾河产业观光带、沿黄旅游路等核心景区,整合提升真武庙、高禖庙、玄帝庙等景点能级,分类打造两河滩涂、工业旅游、生态田园、运动康养、民俗体验等特色载体,以“旅游+”和“+旅游”为撬动点,推进跨界融合,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水平,形成文旅产业的新支撑。

二要在线上精致连接。以“小切口、深切入”的方式,把准文化脉络主线,设计高端文创产品,展现河津深厚底蕴。加快灰陶琉璃文化产业园建设,依托全国著名古建机构、高校,放大灰陶琉璃砖雕等特色产业附加值和地理标识度,挖掘宋金瓷窑的传统工艺和历史价值,精心打造传世经典之作,让“北方景德镇”实至名归。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步伐,创作一批影视、戏曲、干板腔等文化精品,打造专业化实景演出,真正把一个个千年文化“珍珠”,串成璀璨夺目的产业“项链”。

三要在面上全部覆盖。立足河津人文和产业底蕴,定位全国、面向国际,全方位伸展文化触角,制造宣传“燃爆点”。要依托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暨河津窑与宋元窑业技术交流研讨会、灰陶琉璃技艺高峰论坛扩大我们的名气;依托元宵节社火、“三月三”庙会、国际民俗文化节体现我们的文气;依托桃花节、对外文化交流周展现我们的洋气;依托行业论坛、商业会展等高端活动彰显我们的大气,全面叫响“鱼跃龙门·华耀河津”文化品牌,汇聚八方人气,展现古耿豪气,实现“铝都”向“旅都”的华丽转变。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和源泉活水

河津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我们要更加坚定改革不放松、开放不停顿、创新不止步的决心,将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推进。

(一)以升维意识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补考”“赶考”一起抓,跑出河津“加速度”,推动县域改革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一要突出重点立标杆。统筹抓好党政机构、农村集体产权、放管服、开发区、金融、人才、教育、医疗等引领性、基础性、关键性改革,特别是要继续深化“放管服”这个具有统领性和牵引性的改革,开展从理念、制度到作风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特别是今年3月份,省政府要求实现山西政务服务网与公安、消防等专网之间融合互通,彻底打破各独立系统之间的壁垒。我们不能够再固步自封了,不能够再自我设置障碍和堡垒了。要以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以打造“整体政府”为目标,以“不见面审批”为方向,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全面对接兼容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探索成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尽快实现“一枚印章”审批、“一个窗口”受理、“一套清单”管理、“一支队伍”踏勘、“一套制度”保障的“五个一”目标,确保“网上办”事项不低于70%,企业和群众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要严格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尽快把2类11项政府统一服务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努力把河津打造成为全省县级“放管服”改革的典范和窗口。

二要形成合力抓集成。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零敲碎打不行、单兵突进也不行。要树立系统、整体和协同思维,突出政策集成、任务集成、力量集成,积极引进、吸收、消化全国各地改革创新成果,实行清单式管理、责任化落实,真正打破部门隔阂和隐性壁垒,把分散的“盆景”变成统一的“风景”,确保既有点上的亮点和特色,也有面上的集成和精品,形成新的竞争力。

三要全力以赴争试点。试点就是改革的“试验田”,我们需要的是政策突破,中央和省市也需要试点经验。各单位都要找准空白点和结合点,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在试点布局、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努力形成改革试点的“马太效应”。

(二)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决定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维度。我们要把开放作为新河津建设的首位目标,让开放新高地成为我们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一要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做好韩城—河津—侯马城际铁路、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108国道改线、沿黄旅游路、蒙华铁路等开放大通道建设。编制河津—韩城一体化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两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工作重点具体化、项目化,形成政策同争、项目同推、设施同建、市场同享、利益同赢的全方位区域合作新局面。要以国庆70周年为契机,从7月开始,两市联手举办系列活动,到10月达到高潮,共同庆祝祖国华诞,谱写新时代“秦晋之好”。

二要最大限度放大国家战略红利。我们要找准河津在周边4个县(市)、全省11市119个县(市)、黄河金三角3省4市47县、关中平原3省10市90县、中原地区5省30市222县、沿黄9省27市144县的坐标定位,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飞地经济,全面参与区域分工协作,积极承接优势产业转移,实现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乘数效应”;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发达地区的全领域学习交流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政策沟通、贸易畅通、信息共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三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找准我市产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契合点,依托我市的国际友城和商务代表处,加快推进中意、中德产业园项目建设,大力引导本土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集聚要素、释放产能。全力支持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强势逆转,实现我市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三)构建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生存,没有创新的城市是一座平庸的城市,没有人才的集聚就没有创新的涌动。

一要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与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组建更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引入院士工作站和专业研发机构,争取德国IFAK研究院在我市设立分院,推动更多颠覆性、关键性、原创性技术创新在河津诞生。今年省市县三级都将设立技改引导资金,省级资金增加到25亿元,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全力争取,把资金用活用好用足。

二要强化人才支撑。结合“凤还巢”计划,坚持“柔性引才”与“刚性引进”相结合,紧扣产业集群和企业需要,充分发挥外聘智库专家作用,有效激发本地人才活力,全力支持河津学子回乡创业,千方百计招引一批领军人物、专业团队和优秀技工,推动人才工作由服务发展型向引领发展型升级。

三要培育创新生态。强化“资源有限而创新无限”的理念,坚决破除资源依赖、因循守旧等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做法,推动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商业模式、考核体系等方面创新,构建一流的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打造源泉充分涌流的创新生态高地。

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始终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着力在加快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推动“三农”、城市、民生等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运城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六件大事”,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不断提升18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是2019年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质量兴农,按照“主体龙头化、种养规模化、加工精深化、流通平台化”的“新四化”思路,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以市场化手段运作农业,加快谋划实施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精品示范园等重大农业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产业支撑。要加快组建河津农业产业联盟,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商,做精做特连伯韭菜、夏村葡萄等特色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叫响叫亮河津农业品牌,再造全产业链新模式。同时,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积极拓展智慧农业、认养农业、城郊农业等新业态。特别是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打造汾河花卉苗木产业带和田园综合体,把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一产更好地“接二”“连三”,着力构建具有河津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二要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综合考虑交通区位、社会经济、节约用地等因素,合理搭建“两级四类”的乡村振兴村庄体系。针对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煤炭采空沉陷、制约长远发展等村庄,要加快搬迁撤并步伐,向设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中心村聚集。要围绕打造工矿型、城郊型、文旅型、生态型四个类型的美丽乡村,整合项目资金,集中精准发力,面子里子并重,打造样板标杆,示范带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持续深化“七道七治”,深入开展“五星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强力推进“五改”“四好”。特别是要把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项目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到2022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90%。

三要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扶德相结合,把产业扶贫放在首位,落实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依托三大劳务品牌,积极开展标准化培训、精准化服务、规模化输出,有序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剩余1922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同时要不断巩固脱贫成果,阻断致贫返贫源头。深化“一企帮一村”活动,强化“造血”功能,坚定不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制度供给,推动更多资源要素流向农村。需要强调的是,我市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市,是要给全国其他县市提供可学习可借鉴的经验和模板的。农经部门要加快改革进度,及时总结归纳经验,及早做好验收准备。下一步,要在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探索搭建集体产权交易平台,支持开展集体资产信托经营试点,确保集体资产安全稳定、溢价增值。

(二)全方位打造中原名城。按照“疏解、激活、复兴、通络、成景”十字方针,以“五城同创”为抓手,推进“产景城”深度融合,打造古今辉映、城绿交融、创智共生的中原名城。

一要着力打造文化古城。一座有灵魂的城市,既要有高楼大厦、华灯璀璨的繁华,也要有青砖灰瓦、古迹斑驳的乡愁。要坚持高端顶层设计,重塑城市文化基因,改良城市DNA,依托古城建设,高度复原重要历史地段,部分恢复老城地标建筑,保育活化文昌阁、文清书院等特色元素,扎实推进“文明守望工程”,做好7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49处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构建汾河—莲池—古城—九龙头—吕梁山的视觉主线,接通鱼跃龙门、大禹治水、西河设教、相敬如宾等历史场景的时空连线,真正把古城打造成一个有故事、有味道、有底蕴的主题公园。

二要着力打造宜居老城。根据城市热力图分析,我们的市民主要集中在新耿街、紫金街、延平街等主干道路附近,生活空间拥挤不堪,公共绿地、路网分布不均衡,城市宜居度不高。我们要坚持“双修双提”,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老城疏解,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再建设一批小游园、公厕、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大“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实施城市亮化工程;要加快引入知名商业地产龙头,打造现代城市综合体,提升消费产品供给质量,有效解决“购买力外流”的突出问题;要建好主干道,疏通微循环,针对性解决车多路窄、断头路多、路面质量差等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积极倡导绿色出行,让城市更具品质,让市民更有素质。

三要着力打造生态新城。树立“一座城市就是一座公园”的理念,以万春北街、耿都大道十字相交路口为核心,拓展建设我们的新城。坚持“先植绿、再建城”的思路,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公共设施、住宅小区等新建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全环节,探索屋顶绿化、建筑立面生态化处理,建设成带、成片、成网的绿化景观,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城中有园、园中有城;连片打造高端商务地标群和城市会客厅,严格控制建筑风格、空间色彩,塑造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天际线;按照“一次规划、分段实施”步骤,加快“引水入城”步伐,提供更多滨水空间和休闲小品,增加新城灵气,形成自然融城、水绿穿城的蓝绿色调,营造山映古耿、水润龙门的空间意象。

四要着力打造创新智城。推进智慧新河津建设,狠抓顶层设计,构建“四梁八柱”,依托河津市凤还巢实业有限公司,与华为、中科院深度合作,高标准搭建“一云一网一图一库”,建设河津云中心和基础数据库,有效推进各领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融合运用,避免重复投资,降低运营成本,破除“信息孤岛”,清除“数据烟囱”,让人民充分享受数字化带来的发展红利;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营新模式,以共建共享的思维理念,积极创新与社会资本对接,对相关项目共同开发运营,尽快建立信息系统建设、运营和维护的长效机制,推动“部门业务数据”向“政府数据资产”转变;瞄准商用5G、AI等前沿技术,谋划产业布局,推进“两化”融合,真正把智慧的理念贯穿于全领域、全行业,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府职能转变。

(三)全面刷新幸福指数。天下之大务,莫过于恤民。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从供给侧持续发力,补齐民生短板,加固保障底板,全力打造教育、医疗、养老三个副中心,让美好生活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一要着力打造教育副中心。学前教育要超前发展,积极引进国际办学理念和先进模式,让家长有更多更优质的选择空间;义务教育要狠抓公平质量,着力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重点抓好第四初中、第五小学和实验小学新建工程,让孩子们早日在宽敞明媚、功能齐全的校园里读书学习。高中教育要持续深化与山大附中、山西师大合作,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减少生源外流,让更多孩子学出自信、考入名校;职业教育要加快推进中德合作,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接先进职教集团和本地企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广现代学徒制,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专业,培养更多新时代的河津“匠人”。同时,要充实完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真正体现优绩优酬,有效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着力打造医疗副中心。要依托山西省人民医院,引进整合全国一流医疗资源,跨越式创建高水平医院、高层次专科、高素质医护,持续深化县乡医疗一体化改革,特别是智慧医疗要领跑全省,力争市人民医院早日获批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以市中医院新建项目为契机,以山西中医药大学为依托,筹备、培养、引进一批专业中医人才,配套发展中医药产业,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推动山西中医药大学河津附属医院早日落成。

三是着力打造养老副中心。要以现有养老机构为依托,不断拓展“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等多种业态,配套打造养老服务完整产业集群,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产业格局。要继续推进五保户集中安置点、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洗浴中心建设,让更多老年人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同时,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以防控金融风险为重点,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等行为,加快“诚信河津”建设。要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抓好信访矛盾源头化解,强力推进“大棚房”摸排整治,坚决有效防范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要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三打三治”,彻底消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要加大禁毒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坚持党建统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越是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越要不折不扣地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着力提升“善作为”的能力水平。各级党委(党组)要不断提高战略谋划、统筹协调、破解难题和底线思维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创造性贯彻中央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敢于“求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培训,扩大外出考察范围,陆续组织干部到中央党校培训学习,到张家港、省政府驻外办事处挂职锻炼。每个部门都要找准各自在全国、全省的标杆示范,精准学习先进经验,让对标一流、见贤思齐成为新风尚。同时,要学会借用“外脑”,用好“智库”,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善于嫁接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为我服务,用最前沿的理念和最佳的方案解决河津面临的发展难题。

(二)着力强化“想作为”的责任担当。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推行“一线工作法”,把各项分管工作坚决扛起来,聚焦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带头攻坚拔寨。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深入查找干部身上与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不配套”的思维习惯、与“大运城”建设排头兵“不相符”的陈旧观念,与新河津建设“不合拍”的过时做法,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着力构建求真务实、激浊扬清的良好生态,全力打造一流的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梦想升华之地。

(三)着力创新“敢作为”的考评机制。认真落实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在“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勠力促转型、打造副中心”中担当作为,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要以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贯彻落实好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上面千把锤、下边一根钉”权责不统一的问题。要全面落实“3+1”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各类指标权重,确保考出实情、考出经验、考出问题、考出导向,真正激活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一池春水。

同志们,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猪年意味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和运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时间赛跑,用奋斗追梦,在593平方公里的古耿大地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当好“大运城”建设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推荐访问:河津 运城 奋发有为 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 全面巩固和拓展河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 2月11日 中共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