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继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5篇

发布时间:2023-08-22 10:12: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继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

  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对决贫困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两大战略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两者的有效衔接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研究。

  一、扶贫与产业的有效结合

  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而扶贫和产业帮扶是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和脱贫的重要途径。因此,扶贫和产业的有效结合是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对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的帮扶,建立农业合作社和产业园区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贫困地区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其次,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人才引进,增强贫困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推动贫困人口实现增收。第三,为贫困户提供资金和技术培训等支持,以便他们更好地转型升级和开展多元化经营,加强产业帮扶的可持续性。

  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而全面脱贫也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方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衔接是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另一重要路径。为此,政府部门需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基础设施整合和充实,充分发挥城市的延伸作用,为乡村地区提供更加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第二,强化公共设施建设,在乡村地区建设更多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宫等公共设施,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第三,加大环保力度,推动城乡绿色生态建设,实现城乡环保一体化。

  三、公共服务条件的有效赋能

  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必须有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支持。针对农村人口普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设健康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义务教育、文体设施、老年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赋能,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总之,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扶贫与产业、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等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共同加快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并实现美好未来。

篇二:继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黄秀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在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的初始阶段,白城市作出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项重点,推进产业水平提升。脱贫攻坚最核心的问题是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收入上不去,其他都无从谈起。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为了让广大农民生活得更美好。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首要的是推进产业融合、产业升级。白城市洮北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始终把产业支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把培育和发展产业作为推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立足资源禀赋,注重科302018年第11期学规划,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棚膜经济、庭院经济等,3年来全区共实施扶贫项目182个,其中以肉羊、肉驴、肉牛、奶牛、禽类标准化建设为主的扶贫项目99个,雪寒韭菜、红干椒、洮河湾有机小米、育肥羊、育肥牛、林下鸡、手工编织等加工业脱贫项目“多点开花”,形成了“村有产业、户有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这块短板,推进硬件功能提升。由于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跟不上,严重制约了洮北区农业发展和农村的社会进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必须有基础设施来保障。3年来,洮北区克服重重困难,共实施高标准农田、井井通电、低压线路改造、农田水利设施等项目33个,改造农村电网268.8公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新增“柴改电”10万亩、井井通电70万亩。围绕贫困村人居环境改善,积极开展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危房改造等9项工程。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通屯硬化路和老旧油路改造403公里,完成屯内砂石路157公里,已累计完成危房改造5598户(贫困户2730户),2018年底之前再完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脱贫攻坚成2850户,累计完成53个贫困村的自来水提升改造工程,20个贫困村和36个非贫困村达标卫生室全部交付使用,28个贫困村陆续完成绿化任务。切实强化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弱项,推进文化建设提升。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比较普遍,乡村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泊,乡村文化日渐荒芜。精神文明是农村特别是贫困村明显的弱项。因此,中央提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要求,目的是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基层传真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两个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洮北区2018年以来启动实施“五送到农家”“志智双扶增动力”专项巡讲活动和典型选树活动,2500多名干部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启动庭院经济2.8万亩,“六清”共清理村屯垃圾69万立方米,110万延长米铁篱院已经开工建设,26个文化活动室正在完善,“四美”家庭评选全面展开。振兴乡村文化,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洮北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焕发了新气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责任编辑/滕飞前郭县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近年来,前郭县认真探索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特点和核心要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从小处着眼,从基础抓起,统筹整合领导力量、资金保障、能力建设和督查指导等关键要素,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保证了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明确责任体系,提升组织力。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层级、各领域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提出了以完善一套规章制度、谋划一条发展思路、培养一批党务干部、总结一种经验做法、规范一本软件材料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工作法,为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奠定良好基础。加大经费投入,提升保障力。从2010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作为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以此撬动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团体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购置办公设施等。坚持靶向施策,提升引领力。针对部分基层干部党建知识匮乏、工作思路不宽等问题,推行“逢会必训”基层干部培训制度。凡召开有基层干部参加的会议,必须拿出10分钟时间,由专人讲解一项党建理论或业务知识,把干部培训落实在日常,并坚持以考促学、以评促学、以用促学,以增强本领体现成效,以考评验收巩固成果,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优化工作方法,提升执行力。在党委、党支部两个层面实行“党建工作日”制度,每月党支部“党建工作日”与“主题党日”同一天进行,重点开展规范软件材料、研讨党建工作、组织为民服务、推行党务公开等活动;党委“党建工作日”延后两个工作日进行,主要对党支部“党建工作日”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总结整改、交流研讨。??(前郭县委组织部李少磊杨珊珊)责任编辑/隋幸真2018年第11期31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三:继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

  

  政法广角ZHENGFAGUANGJIAO·热点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月30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召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座谈会。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统筹谋划、有效衔接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各级扶贫工作机构职能有序调整到位、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把资源力量、政策举措、工作摆布切实转到乡村振兴上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扭住不放,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抓住形成合力这个关键,平稳有序做好各级扶贫工作机构职能调整优化,尽快明确地方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的工作界面和任务分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442021.08关注强农惠农政策。编辑:赵昕(****************)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不间断不落空,细化梳理可能导致规模性返贫的主要风险点,逐项研究提出预警指标,科学制定应对预案,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行动要早谋划早启动,尽快建立统筹协调、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优先安排一批既改善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工程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推进乡村治理要有新举措新进展,全面建立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找准工作抓手和载体,总结推出一批乡村治理的典型模式,以点带面搞好推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要有硬招见真章,建立健全清晰明确的责任落实机制、动真碰硬的考核督查制度、多元高效的社会动员体系,切实保障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会议要求,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要分层次分类别加强协调、统筹推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当前要着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巩固生猪生产恢复好势头,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编制好“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伴农心)

篇四:继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

  

  Z

  DEVELOPING」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宋圭武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基础工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如何振兴,必须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的振兴本质是有机联系一体化的,是互为因果的,是不能割裂的。只有实现全面振兴,才能实现真正振兴。任何单方面的突破,效果都是不理想的,也是不可能真正实现长久振兴的。这是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发展一定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另外,基于区域比较优势,还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进一步提升产业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

  平。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包括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要大力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要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发展,其中关键是要进一步发挥好合作社对农户的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延一、要努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伸产业链,让农民享受更多价值增值。通过在县域一级,构建产业链主体,尽可能让农业价值增值的大部分收益,留在县域以内。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的智慧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智慧化,是实现农首先,要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振兴至关重要,因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工程。乡村产业振兴,主体是要实现现代农业振兴,?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教授

  32发展

  |2〇21.03业精准生产和精准管理的需要,机械化,可以有效释放农村富余劳动力,并推动城市和乡村二、三产业发展。其次,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产业要发展,需要靠创新,而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是创新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服务乡村。既要注重激活本地人才,也要注重引进人才。本地人才,要注重发挥好乡贤作用,传承好乡亲文化。乡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势。引进人才,需要大力吸引优秀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乡

  村产业升级换代,离不开乡村人才升级换代。现代农业产业,离不开现代髙素质职业农民。让优秀大学生成为新一代高素质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大势所趋。

  大学生也要努力改变观念,以适应时代要求。另外,解决人才问题,还必须要全面落实好人才的有关待遇,让人才成为致富的带头人,把人才对乡村发展的贡献和人才待遇的改善有机统一起来,不能富了人才,穷了乡村,要让人才真正发挥好先富带动后富的作用。再次,乡村振兴,必须要着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文化是最深层的力量,也是最持久的力量。经济增长和发展有三重动力,一重是要素动力,一重是制度动力,一重是文化动力,其中要素动力是表层动力,制度动力是中层动力,文化动力是深层持久动力。三重动力,互相耦合嵌套,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乡村要实现长远振兴,必须要下足文化振兴的功夫。其中乡村文化振兴,一定要注重弘扬复兴农耕文化,不能按城市文化的模式建设乡村文化。弘扬复兴农耕文化,意义重大。农耕文化是文明之根。

  农耕文化和城市文化,本质是互补的。农耕文化所体现的清静、质朴、敬畏、节俭等特点,与城市文化所体现的效率、精明、创新、华丽等特点,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提升了文化的档次和水平。社会发展,既要努力建设城市文化,也要努力建设乡村文化,要努力实现二者协调推进。而乡村文化建设,灵魂是要弘扬复兴农耕文化,要守住农耕文化的魂。乡村振兴丨DEVELOPING第四,立足长远,还要努力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好生态环境,所体现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对人的性格成长而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的禀赋与人的气质往往具有互为涵养的特性,良好生态环境也必然有助于人的良好气质的形成。对物质生产而言,保护好生态环境,等于保护好未来可以利用的资源,这必然使物质生产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对人类消费而言,美好生态环境不仅具有最大的消费公平性,而且具有最大的消费廉价性,因为人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同时,效果还具有长远性。如何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在产业发展方面,一

  定要守好生态化灵魂。生态化是实现产业和自然和谐共进的关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定要留住乡愁,要保护好一些原生态的东西。在制度方面,要为生态环境构建最严密的保护网,要让敢于触碰保护网的人受到最刺心的疼痛。第五,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坚强保障。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尤其是基层一线党组织,更是关键。要把最优秀的干部派到乡村振兴第一线。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干部的业绩考核办法,要立足乡村振兴主要内容构建考核指标体系。要优先提拔乡村振兴业绩突出的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管理,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下一步,需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其要防止大规模返贫问题。(一)建立干部、银行、农户三条监测线,对低收

  入群体实现动态监测。要防止大规模返贫,需要建立有效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体系。一是在乡镇或村一级设立

  “通穷官"专门负责观察本乡镇或村里低收入人群

  收入变动状况。《管子?入国》记载:“凡国都皆有通穷。若有穷夫妇无居处,穷宾客绝粮食,居其乡党,以闻者有赏,不以闻者有罚:此之谓通穷。”设立“通2021.031发展33^

  DEVELOPING|

  ^HMzi穷官”,好处是责任明确,因为识别准不准,可找到具体的个人负责。前期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时存在的贫困户识别制度,由于众人投票参与,且多环节,这种情况反而分散责任,增加误差,且容易诱发形式主义。另外,有了“通穷官”,还需要对“通穷官”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对能准确通报贫困状况的,要给予奖励;对不能准确通报贫困状况的,要追究责任。对存在腐败行为的“通穷官”要按照党纪国法给予严厉惩处。二是在银行层面,建议尽可能把低收入农户收支情况纳入银行账户管理系统,通过银行账户收入支出变动情况实现监测。三是在农户层面上,建议对一些低收入农户建立家庭收入申报制度。先由农户自己填写年纯收入情况,然后有关部门组织核实,对造假者严肃处罚。这样通过干部、银行、农户三条线,互为补充,对低收入群体实现动态监测。(二)建立应急消费救助制度并设立应急消费救

  助基金账户。出现大规模返贫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市场波动,导致农产品大面积挤压;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农民工需要大大减少,务工收入大大减少;自然灾害。针对这三个方面,建议在省一级建立应急消费救助制度和救助基金。所谓应急消费救助制度,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若发生局部农产品大面积积压,则政府主动出手,按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收购过剩农产品,比如收购天水苹果,然后,将收购的农产品或苹果统一派发到城市各单位职工,再按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从职工工资中扣除,用于弥补收购费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为解决局部农产品过剩而职工需要支付的价格,应略高于农产品成本价,同时,也要低于城市相应农产品销售价。一斤苹果在地头出售3元,农民销售有困难,但在城市8元销售,这时,可考虑按3.5元从农民处收购,4元价格给城市职工。

  同时,在制定过剩农产品收购价格时,也要考虑到主要是防止亏损赔本问题,所以,收购价不能髙。从34发展12021.03实际效果分析看,这项救助措施,对农民而言,解决了产品挤压和销售困难,有效防止了大面积亏损,对城市职工而言,也低价消费了农产品,实际减少了货币支出。第二种情况,若出现宏观经济不景气,或自然灾害,导致农民务工收入大大减少,这时政府可通过发放消费券方式对困难农民实现救助。消费券数额可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同时,消费券规定主要购买省内企业产品,并主要是购买日常生活消费品。这种方式在特殊时期,尤其能挽救中小企业。这两种方式,实际是通过在省内形成一个经济小循环,来应对大面积贫困问题。同时,对应应急消费救助制度,客观需要建立一个应急消费救助基金账户,作为应急消费救助制度的资金主要来源。(三)允许西部一些乡镇或村自办公益集体农场。目前,西部一些乡镇机构人员严重富裕。一个区的中心乡镇政府,其他有工作人员30?人左右,其他乡镇都在一两百人左右,这些工作人员都需要财政供给,可以让部分工作人员将一些乡镇或村土地进行开发利用。还有,西部一些农村地区,土地撂荒也比较严重。为此,建议国家允许西部一些乡镇或村,通过收拢撂荒地、幵垦新地、承包农户土地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自办公益集体农场。一是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二是有助于提高土地效率。三是有助于减轻乡镇财政或村财政负担。四是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在公益集体农场收益补贴下,乡镇或村干部收入提高,可吸引更多大学生到乡镇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第一线,同时,通过办公益集体农场,也大面积变乡镇非生产人员为生产人员,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五是对低收入群众也能起到帮扶救助作用。

  公益农场可安排一些低收入群众就业,同时对本乡或本村一些低收入农户进行救济。六是对锻炼乡镇或村干部有好处。目前乡镇干部80%左右都是80后或90后,有些村是大学生担任专职书记,大多不熟悉农业,通过办公益集体农场,对乡镇干部或村干部也是一种实践锻炼。七是集体经济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八是党的领导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篇五:继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方案

  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方案

  2021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平稳转型、统筹纳入,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的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切入点,科学设施过渡期,整体部署,一体推进;以调整脱贫攻坚“特惠”政策为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以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为举措,构建新型乡村振兴帮扶机制;以脱贫攻坚考核监督机制为借鉴,完善乡村振兴监测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衔接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五个转变”

  坚持将脱贫攻坚针对性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整体性政策,将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将聚焦个体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主体合作发展,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

  2、做好“五个衔接”

  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帮扶队伍的衔接、考核监督衔接、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3、进行“九个调整”

  调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九大政策。

  (三)重点任务

  1、设立脱贫攻坚的过渡期

  2021-2022年为脱贫攻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2023年以后,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期,把扶贫工作全面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的九大工程牵头单位要及时进行系统梳理,做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安排。

  2、分类调整脱贫攻坚政策

  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3、重建脱贫攻坚考核体系

  在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2023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压实工作责任;对在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4、统筹对接乡村振兴规划

  统筹规划过渡期和2023年后的乡村振兴。编制2021-2022年脱贫攻坚过渡期的发展规划,与2023年后的乡村振兴规划保持衔接;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村庄类型划分要求,将脱贫村纳入乡村振兴村庄类型统一划定。统筹考虑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以村为单位制定村庄规划图,一村一图,一户一张,入室张贴,作为农民建设与生产的乡村振兴指南;确定县域内城镇化区、聚集区、永久现代化农村区域等发展结构空间、结构框架与职

  能定位;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

  二、全面衔接

  (一)政策衔接

  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9大工程的18个项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衔接。其中:代缴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保、低保、电费、高龄津贴,残疾补贴,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计生补贴等8项,纳入调整完善类;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电商扶

  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等5项,纳入接续保留类;危房改造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健康扶贫,光伏发电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扶贫等5项,纳入转换退出类。

  1、产业扶贫政策的衔接

  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县扶贫局承担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县商务粮食局承担的电商扶贫项目、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担的旅游扶贫项目。

  一是取消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将每年6000万元左右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资金转换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和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取消县财政每年安排的300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转

  换退出方案)。

  二是取消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三是接续保留电商扶贫项目(由县商务粮食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四是取消旅游扶贫项目(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2、就业扶贫政策衔接

  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

  (由县人社局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3、生态扶贫政策衔接

  对于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补偿、生态护林员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续,提高政策普惠性(由县自然资规划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4、智力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困难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智力扶贫政策,以城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5、社保兜底政策衔接

  延续现行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将其并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6、健康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健全统

  筹城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防止“悬崖效应”(由县卫健委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7、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衔接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个民生痛点。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环境,对脱贫攻坚中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加力推进、加快见效,不能因脱贫摘帽而擅自终止或调整;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推动提标提档、互联互通,让已建设施发挥最大效用;加快完善管护机制,推动以建为主转到建管并重(由县民生办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8、金融扶贫政策衔接

  取消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将其调整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由县金融办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9、社会扶贫政策衔接

  借鉴社会扶贫的思路,保留和拓展相关帮扶协作机制,充分调动组织、科技、市场、人才等力量,进一步汇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由县工商联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二)帮扶队伍衔接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任务更重,更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更需要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因此,乡村振兴阶段,保留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保留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继续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力量。

  一是过渡期内帮扶力量不撤,防止脱贫人口返贫。

  二是构建乡村振兴帮扶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县域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的经验做法,建立乡村振兴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

  三是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持续向相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选派人员上,可以选派退居二线有丰富工作经验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同志。在派驻时间上,以2—3年为宜,对确需更长时间帮扶的村,可通过连续派驻解决。

  (三)考核监督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监督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一是做好考核衔接。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2023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

  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

  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三是加强督查调度。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

  四是建立容错纠错和关爱激励机制。

  (四)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将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成熟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延用到乡村振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无缝对接,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格局。

  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具体领导机制,从研究部署、精力投入、基层调研等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约束性和可量化的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

  二是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建设。配齐配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发挥好乡村振兴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

  三是建立“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表彰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懂两爱”干部、农民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规划衔接

  一是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二是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

  三是加快完善村庄规划。

  三、重点举措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成立以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脱贫攻坚牵头单位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领导小组”,协调各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完善政策性保障。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振兴聚集,形成全县上下、社会各方,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深入调研,实现无缝对接

  九大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深入开展调研,分析^p“十三五”期间的部门投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口上联,确定政策调整的方向、内容、操作要点等。部门“子方案”要在干部群众中反复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对口把关,争取不“打补丁”或少“打补丁”。

  (三)创新思维,探索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上

  积极构建以一产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123”模式;以二产加工为主导,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231”模式;以三产加工为主导,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321”模式。

  ——在生态宜居上

  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景,亮化夜景,塑造现代化乡村之“形”;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结合农业节庆乡村庙会、乡村艺演,促进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塑造现代化乡村之“神”;以“最原味”的生活,“最闲适”的体验,“最绿色”的人居,“最人性”的治理,塑造现代化乡村之“魂”。

  ——在治理模式上

  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村务监督”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治理。

  ——在融资渠道上

  依托银行贷款,探索建立“银行+政府+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保险”、“银行+政府”、“银行+企业”、“两权抵押”的乡村振兴投资模式;依托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只贷不存,活化民间金融资本”的投资模式;依托互联网金融。探索建立“电商平台+金融”、“大型农业服务商+金融”、“信用贷款+p2p网贷”互联网金融模式;依托融资租赁,探索建立“先租后买”的投资模式;依托众筹,将城市投资人在技术、理念、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有效融入到乡村振兴。

推荐访问:继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 脱贫 振兴 乡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