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策划方案 >

【地震方案】大东区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发布时间:2023-06-07 11:36:04 来源:网友投稿

大东区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辽宁省突发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震方案】大东区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供大家参考。

【地震方案】大东区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大东区2016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


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

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辽宁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2]30)、《沈阳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沈政办发[2015]3号)、《沈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要求,结合我市近年来突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成灾规律及沈阳市2016年度气候预测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概况

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

陷、地裂缝等。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9个,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4个,大型2个,中型4个,小型39个。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我市南部、北部以及康平县、法库县的采煤区;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以及康平县、法库县的丘陵区。

二、2016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降水预测。根据市气象局2016年度短期气候趋势预测,预计2016年度降水总趋势较历年(607.8毫米)偏少1成左右,为545605毫米。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初步预测2016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危害程度和造成损失与常年相比基本相当。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和分布空间也与常年基本一致。但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预计比常年有所增加,造成的损失可能增大。

预计汛期(68)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   接近常年或偏少,但是台风和强阵雨期间,可能引发群发型   突发性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非汛期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接近常年,但应特别注意冻融期和45月份出现的单点暴雨情况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三、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区

我区处于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域内,但仍密切关注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尤其重点防治学校、村庄等人口密集区,以及交通线路、重要基础设施和三环外已废弃的采矿坑周边地面塌陷和不稳定斜坡。

()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每年汛期(68)是我省地质灾害多发期,特别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重点防范期。其中气象部门预报台风、局地强降雨的时段是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时段;汛期内日降雨量大于50mm或累计过程降雨量大于100mm的时段是重点防范期中的防范重点,重点防范群发型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另外,春季冰雪冻融也易引发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四、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加强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区长和汽车城管委会主管副主任任组长的大东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大东分局局长、各街道办事处主任、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管领导、分管科室负责人、各街道社区主任、各村村委会主任为成员。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大东分局,区政府主管副区长负责老城区的组织领导工作,汽车城管委会主管副主任负责汽车城范围内的组织领导工作。规划和国土部门负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水利、气象、旅游、交通、安监、教育、建设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明确责任,积极落实

建立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三级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各街道办事处要明确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完善层层责任制,确定主要责任人,各司其责,按照《大东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防治工作,努力做到灾情、险情发现及时,监测准确,防灾、救灾措施得力,力争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村级(社区)的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并与村委会(社区)签订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设立警示标志。

村委会(社区)负责对本地区灾害危险点、隐患点进行监测和报警,发放明白卡和避险卡,同时负责警示标志的维护。

在汛期来临之前,各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做好防范措施,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定人、定点、定时监测工作,真正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根据省、市有关要求,我区要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加强有组织、有预案、有规划、有制度、有宣传、有经费、有手段、有预报、有监测、有警示的“十有县(区、市)”建设工作,确保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建立汛期值班制度

汛期是突发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为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情况,保证各种信息畅通,各有关部门在重点防范期必须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设置专门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做到责任到人,值班到位,并于汛期前将值班电话上报上级部门并抄送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汛期值班电话作为地质灾害报警电话应向社会公布,便于及时报险。

2.建立汛期“三查”制度

建立“三查”制度,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

对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汛前进行全面排查,了解基本情况,潜在危害,提出防治措施;汛期对重点地区、危险区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了解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在汛后进行核查,了解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新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和数量,造成的损失情况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时应填写地质灾害隐患点汛期检查表(详见附件2)

3.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制度

成立大东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保证应急人员固定、专业技能过硬、满足应急工作对人员数量和能力的需要;保障应急装备齐全可靠,确定专用应急车辆,保证车辆正常行驶。出现地质灾害及时上报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4.建立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月报制度

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程序和时限及时上报灾害情况。同时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应急防治及续报工作。对每月发生的地质灾害灾情、隐患、成功预报的实例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应做好统计工作,街道办事处于每月23日前向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大东分局报告。

5.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的警示及治理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由各级政府承担治理责任;对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负责”原则,依法敦促责任人及时治理。同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强防范,采取必要的警示措施,避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任何损失。

6.建立责任制度

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职责,分解任务,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制度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大于等于三级时,通过辽宁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发布。

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三级时,街道办事处、村()防灾责任人应适时组织对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应加强对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街道办事处应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

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二级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防灾责任人组织对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应加强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适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

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一级时,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24小时在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并组织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区政府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街道办事处立即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并对其它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者村(社区)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

切实将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通知落实到各相关的委、办、局、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及责任人。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详见附件3)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详见附件4)要分级下发到地质灾害防治负责单位、负责人和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档案

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建档资料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点汛期检查表、警示标志建立和维护情况、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情况、大东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汇总表,并于汛期结束后报至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各级部门要积极安排和组织学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法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加大群测群防知识培训力度,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和自救能力。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到位

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相关内容落实好。汛期前,大东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通过检查,促进防灾各项措施落实。

推荐访问:东区 方案 地震 【地震方案】大东区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