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5篇

发布时间:2023-08-31 12:24: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浅析如何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

  【摘要】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最直接的体现,而化解社会矛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只有深入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才能筑牢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础。

  【关键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导致民间矛盾纠纷数量迅速增加,给社会稳定以及公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践,认为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提前介入、预防为主”的指导原则,从源头抓起,从小事抓起,从矛盾纠纷的起始状态抓起,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有效筑牢了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营造出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为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和谐安定的环境。

  一、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减少矛盾聚积

  抓早,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我们知道,矛盾的发生总是要经历从诱因到积累、膨大的一个过程,如果留意诱发矛盾的起因,从起因着手加以消除,所付出的成本最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最小。在一次工资套改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岗位类型多、岗位工资差别大等实际问题,在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后,基层领导干部分别深入车间岗位召开座谈会,倾听不同岗位职工的意见,用上级的政策解疑释惑,统一了思想认识,保证了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由此看来,抓早对于排除和化解矛盾是多么地重要。

  抓小,体现了对稳定工作无小事的认识。抓小,需要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所谓“防微杜渐”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必成大患”,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所发生的社会稳定事件,留给我们多么深刻的教训,时刻在警示着我们,抓稳定工作,必须从抓小出发,只有抓住了“小”,才能防止住“大”,只有消除了无数个“小”,才不至于酿成“大”。

  要有效阻止社会矛盾由“小”向“大”的发展,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来抓小。党员干部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经常倾听群众呼声,真正掌握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在真心帮助群众,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心贴心的过程中,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群众,以进取的精神感召群众,以务实的作风服务群众,以科学的方法引导群众,激励和组织群众共创美好未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事情”和“小问题”,避免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酿成大事件,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政府形象,冲击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抓苗头,体现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任何事情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对于矛盾来说也不例外,总是在发生之前有一定的苗头,抓苗头就是要扼制苗头使其不能形成“气候”。矛盾一旦漏出了苗头,说明已经有了它发展成长的土壤,如

  果不能及时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它将很快进入膨胀期和矛盾激化期,从而错失有效化解的良机。2005年发生在安徽池州的“6·26”事件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6.26”事件的起因是一起很普通的治安纠纷,之所以愈演愈烈,越闹越大,直至演变成打砸抢烧事件,主要是起初处置不当,延误时机,致使少数不法分子乘机制造谣言,蛊惑群众,所造成后果之严重、影响危害之大,是池州建市以来从未有过的,给池州的形象、池州的稳定都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之后发生的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以及2009年的湖北“石首事件”,都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结果。

  二、坚持全程全面全力抓化解,杜绝矛盾再生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从根源上深挖矛盾纠纷的诱因,排查任何不稳定的苗头,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这就需要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和职工群众,构筑一道全员参与、全时空监控、全方位覆盖立体监控网络,哪个部位出现异常,不仅讯息反馈迅速通畅,而且人员到位及时,处置方法得体,在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立体攻坚战中游刃有余。

  一是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每次大的政策调整都会涉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矛盾。产生矛盾不可怕,只要搞好沟通,把上级的政策解释清楚,群众都会理解的。二是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切实关心群众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要彻底化解矛盾纠纷,就要从关心矛盾纠纷发生的主体出发,身不离基层,心不离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基层支部在年初制定党员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时,就把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推行领导班子成员承包到班组、岗位,普通党员承包到人的责任区考核制度,以加强党群干群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主动出击,变坐等职工群众“上门”为“下访”,用“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发现问题,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坚持党管政管齐抓共管,营造长效机制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一要抓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作为维护本地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紧紧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执政理念,切实做到“一手抓经济促发展,一手抓稳定促和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始终把抓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当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来抓,摆上重要位置。一方面,要建立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长效管理机制,健全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网络,认真落实定期报告制度、情况通报制度、重点交办制度、督查督办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各部门各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岗位,做到责任不推脱,问题不上交;

  另一方面,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突出问题,逐人逐件建立台帐,进一步明确包保对象,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矛盾双方定纷止争,息事宁人。

  二要抓责任,落实矛盾化解措施。没有责任就没有落实。

  三要抓奖惩,激励维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充分调动维稳工作人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准备大队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全年工作重点,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对于矛盾纠纷排查深入、化解及时、成效显著的基层队和主要人员,在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奖励;凡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措施不当或情况报告不及时、不准确,造成越级上访等严重后果的,对所在基层队实行建中考核评先一票否决,并对有关责任人实行经济处罚。

  参考文献

  [1]梁开银.现代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与民事纠纷解决路径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尹灿记,男,(1961.6.12---),学历,本科,中央学校,专业:经济管理,现在工作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准备大队工具队党支部书记。

篇二: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关于如何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调研报告(2篇)

  第一篇:关于如何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横水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方案》文件要求,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主题教育总目标,坚持把调查研究贯彻始终,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我结合自己在横水任职政法委员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对如何有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了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工作中矛盾纠纷类型和来源,查找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分析认真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求在下一步工作中,更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推进我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矛调工作的现状和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

  (一)矛调工作现状

  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横水镇综治中心共计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2件。其中,山林、土地、物权保护纠纷14件,劳务合同、经济合同、民间借贷纠纷54件,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婚姻家庭纠纷14件。

  (二)矛盾纠纷主要类型

  涉及矛盾纠纷最多,对基层全局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源权属类。主要是农村土地、林业、矿业等各类资源性权属纷争,以及进行各类建设引发的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方面的矛盾纠纷等。

  二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类。这类纠纷主要为婚姻家庭、宅基地、邻里纠纷等类型,多数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引发的,经过各级基层调解组织的调解,大多数化解在基层,但如果化解不及时,极易造成家庭、宗族纠纷,甚至引发群体性乃至暴力事件。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类。个别老信访户对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或答复不满意、不及时而持续信访,甚至越级上访,以及有少数人想通过上访获取个人利益而无理闹访、缠访等。

  二、当前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级调解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目前,虽然各村都有调委会,但成员基本上都是村委会干部兼职,他们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往往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调解工作中,同时,调解员是义务调解,费时费力还不讨好,有时还会受到当事人的谩骂,存在畏难情绪;其次是大多数调解员整体素质不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方法不当,个别调解员态度还不够好,加之政策把握不到位,导致矛盾纠纷难以得到有效及时化解。

  二是部分群众素质有待提高。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法治的日益完善,人民群众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所提高,但是还是有不少群众对法律法规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有的甚至“断章取义”,片面强调法律法规中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不能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三是部门沟通协调程度不够。综治、信访、司法、国土、安监、林站、公安等社会治安综治成员单位之间,职责不够明确,沟通和配合不足,难以形成大排查、大调解工作合力,漏查、漏报和协调迟缓而贻误最佳调处时机的现象时有发生。

  最新整理

  下载后可编辑可直接使用

  四是调解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在农村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调处解决方式比较简单,凭经验,靠老办法,加之受村干部个人意志和素质影响较大,容易造成当事人不满;少数镇村干部受“稳定压倒一切”的影响,在疏导调处纠纷过程中求快求安,不考虑以后的工作,会采取有悖于政策和原则的资金协调办法,出钱“买”维稳,给了群众“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导向,从而导致矛盾激化、升级,甚至上交。

  三、做好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调解队伍的素质

  一是把好“进入关”。让村民们选举文化水平高、懂法律、公道正派、群众威信高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担任调解员,发掘农村“五老”等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加入调解队伍,充分发挥好村第一书记、名誉村书记、名誉村主任模范带头作用。二是要把好“培训关”。要拟定培训计划,结合“法律明白人”工程,落实培训任务并达到培训效果,使每个调解员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原则、要求,掌握相关的调解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三是要把好“管理关”。及时了解村级调解工作的质和量,总结经验、整改不足。强化激励导向,积极向上级争取“以奖代补”政策,提高调解员积极性。

  (二)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健全以镇村为主体的普法教育网络,通过开展定期法律咨询、普法讲座、送法进村到社区等活动,以及灵活运用涉法涉诉信访典型案例,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理解法律,理性对待纠纷,树立依法按程序反映诉求,无理不能违法上访,有理也不能违法上访的观念,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知识,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二是认真落实村民组织法。切实推行民主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大力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提高公开的透明度,同时,要加强村规民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村务行为的规范化。三是建立农村法律援助制度。要发动广大法律工作者面向农村,为农民提供适时的法律援助。

  (三)发挥“邱联钧调解工作室”品牌效应

  目前,“邱联钧调解工作室”在群众有一定的知名度,群众有矛盾纠纷乐于找邱联钧,要发掘更多邱联钧式的调解员,为邱联钧式的调解员提供更好的工作场所、更强工作保障。一是要继续做好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设,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场所和服务。二是要明确激励机制,明确“以奖代补”政策,提高工作待遇,条件成熟的可以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职业化。

  第二篇:关于如何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赤寿乡总面积54平方公里,总人口11023人,山林面积43128亩,耕地面积10486.3亩,全乡辖19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206个村民小组,4042户,总人口11023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畲族人口200余人,是丽水市的小康乡。全乡以种植、加工茶叶为主。2012年-2014年,在县重点项目生态园区建设中共征用土地7000余亩,是征迁面积最多的一个乡镇。

  赤寿乡在县委县政府建设“田园松阳”升级版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抢抓园区建设的机遇,化解各类矛盾,快速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调研目的随着大量征地拆迁后,土地重新调整、利益重新分配,由此而产生群众信访活动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信访案件的逐渐增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探索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治本之策,最新整理

  下载后可编辑可直接使用

  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基层调研,总结提炼经验做法,能够实现基层难题破解的新突破,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三、取得成效及主要做法

  在征迁和项目推进中,土地重新调整、征地款分配、村民之间、生产队之间、本村与外村之间的矛盾集聚爆发。乡党委政府加强指导,引导村三委干部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用心化解各种矛盾,实现了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综合治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通过村级换届,定好村级发展目标,用以事选人的标准,选出有思路、有能力的好干部,为村民服务,推进村级发展。

  二是主动靠前,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征迁建设过程中,引导村干部主动担当,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尤其是对群体性事件,要有高度的敏锐性。比如有一次楼塘村100余名村民受到部分人煽动聚集到乡政府要求分配集体土地款,并扬言越级上访。当时的楼塘村村民主任傅明亮,立即组织村干部和村民现场对话,表态这是村级事务,由村里内部解决。他们及时公开了村集体的征地信息和财务情况,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妥善平息了该群体事件。

  三是把工作做在平时,稳扎稳打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17年,楼塘园中村搬迁工作启动,拆除房屋100余幢。2017年1月22日(农历12月25)是谷旺自然村拆迁合同签订的最后一天,最后一户拆迁户谈到晚上6点还是不肯签合同,有许多同志决定放弃了,准备以后按着钉子户做相应处置。但村三委干部考虑假若真的成了钉子户,一定会产生很多矛盾和不可逆转的后遗症。他们没有放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工作,最终晚上11点做通了该户的思想工作,连夜签下合同,圆满完成了谷旺自然村的拆迁工作。

  四、目前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班子队伍结构需调整。有些班子年龄结构偏大,不能与时俱进,难于用新思想新理念去处理问题。目前就赤寿乡来说,支委整体年龄50岁左右的占85.6%,村委占70.3%。

  二是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有待加强,有些支部书记并没有跟上前进的步伐,还是用老观念老思想看待问题。

  三是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党员队伍中,还存在极少部分的党员不支持中心工作等现象。

  四是群众意识有待转变。在遇到利益受损或者矛盾纠纷时,部分群众存在“信访不信法”的思维,抓住制度的漏洞,有越级访、缠访等无理上访行为。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优化基层班子队伍结构。下步在村级换届选举中考虑老中青结合,达到互相促进的工作成效。

  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委政府要把乡村治理的压力传导给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发挥他们的主导意识。

  三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位党员管理好自己及亲朋好友,就能全面影响我们的身边的群众,使他们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是发挥群众基础性作用。乡村治理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础性作用。在乡村治理中实现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最新整理

  下载后可编辑可直接使用

篇三: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纪委监察局信访工作经验材料--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

  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坚持把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机制、完善基层基础建设、加大办信办访力度和创新信访工作方法作为做好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使基层信访举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全市信访形势持续好转,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从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机制入手,实现基层信访举报工作运行制度化基层信访工作平台能否有效运转,机制是关键,制度是保证。

  为了进一步整合各级信访资源,形成做好信访举报工作强大合力,我们在全市建立起地方之间、部门之间、地方与部门之间协作制度,共同处理好跨区域、跨部门的信访问题。

  全市各县区都建立信访协调指挥中心,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调度制度等,形成有机构有制度、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的信访工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为了及时有效的解决信访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是健全矛盾排查制度。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信访排查调处网络,做到每月开展一次常规排查,重大政治活动和节假日前开展预警排查,信访矛盾较突出的敏感领域开展专项排查。

  对排查出来的信访问题,建立台账,专门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采取领导包案、交办和联合有关部门直接查办等方式,落实责任,限期处理。

  二是建立信访事项“周清”制度。

  核心是在乡镇建立以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工作责任体系。

  主要步骤是:周一为乡镇领导信访接待日,安排一名乡镇领导(街道)到接待中心接待群众来访,疏导群众情绪,确定解决问题方案,并建立台帐。

  周二为乡镇领导对信访件的承办日,由乡镇主要领导主持,通报周一来访和矛盾排查情况,将来访件逐一落实到承办单位和责任人,明确责任,提出要求,限定解决时限。

  周五为乡镇领导接待日来访件的办理情况反馈日,由承办单位或责任人向信访人反馈承办落实情况。

  三是完善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抓信访工作责任感、紧迫感的有效手段。

  首先,将信访工作情况及“周清”制度执行情况列入工作目标,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从制定信访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修改完善。

  其次,严格实行月通报、季检查、年终总评的阶段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晋职、晋级、单位评优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

  第三,对在信访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典型宣传和表彰奖励;对信访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干部坚决处理,绝不姑息。

  二、从加强基层硬件建设入手,实现基层接访工作场所规范化在坚持“五有”(有领导、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的基础上,全市100%乡镇(街道)建立了以信访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信访接待中心,统一受理、化解辖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

  一是工作场所明显改善。

  为充分发挥接待中心的战斗堡垒作用,各县区、基层乡镇(街道)都能克服各种困难,按标准及时建设接访场所,确保信访秩序畅通有序。

  赣榆县各镇人民来访接待中心面积均不少于200平方米,部门接访办公室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二是工作力量明显加强。

  配齐配强专职信访工作人员,每个乡镇都配备了1-3名信访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大部分镇还聘请部分为人正派、经验丰富、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退休老干部作为信访工作的接待调解员,受到上访人员的欢迎。

  三是工作制度明显规范。

  大多数接访中心都做到台账资料完备齐全。

  重要的信访事项,按照“一案一档”的要求,单独装订归档。

  对上级转来、群众寄来的信访件,区分不同情况做好保存,并采取“一站式”、“超市式”服务,规范登记、接谈、办理、交办、报送、反馈等工作程序,更加便捷、高效地处理信访事项。

  三、从加大办信办访力度入手,实现化解基层矛盾和问题多元化做好信访举

  报工作,重在解决问题。

  面对基层复杂多元、层出不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切实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人本理念、群众上访“有理推定”的认识理念、“案结事了、停访息诉”的和谐理念,持续不断地推动问题解决。

  一是注重初信初访问题解决。

  大量的初信初访发生在基层,基层的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异常访大都经历了由信到访、由基层到越级、由正常到异常的过程。

  对初信初访及时认真妥善加以处理,可以有助于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和减少信访处理“成本”。

  着力加大办信力度,确立办“信”和办“访”并重的思想,切实减少“信访”向“上访”转变,切实提高初信初访的一次办结率。

  建立对初信初访问题解决的约束机制,把初信初访的一次办结率作为考核基层信访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大考核权重,着力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

  二是拓宽群众信访渠道。

  在基层尝试建立“信访理事会”、“信访代理制”,通过开通“县长热线”、县委书记接待日等方式方法,创新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畅通社情民意的收集、反映和解决渠道,以理性合法、良性互动的工作方式,知民情,顺民意,化民怨,解民难。

  灌南县规定干部定期下访,并按

篇四: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基层矛盾纠纷有效化解途径

  基层矛盾纠纷有效化解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基层人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基层矛盾纠纷。这些纠纷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进入21世纪,基层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制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正确及时有效地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关系到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社会改革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和谐小康社会的构建。作为一名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我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谈一谈如何及时有效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一、当前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

  当前,基层矛盾纠纷呈现出:涉及面广泛、触发点多、突发性强、事态发展快、内容复杂、形式多样的事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主要有:(一)干群关系引起的纠纷

  目前,基层干部的总体还是好的,但是及个别的干部由于生活作风、工作作风的问题,严重影响党员干部的形象,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恶化引发纠纷。这样的纠纷大体分为三类,一类:在基层干部选举中,用不正当、不合法的方式参加选举或是破坏选举引发的纠纷;第二类:干部本是人民的公仆,但是及个别的滥用职权,为自己、它人谋利,滥喝滥造,损害了集体的利益及他人的利益,引起群众不满引发的纠纷;第三类:工作方式简单、作风粗暴,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时走样引发的纠纷。

  (二)耕地、林地划界不清引发的纠纷

  随着土地的不断升值,基层人民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耕地、林地,原来被他人侵占时不在乎,现在却想要回来,导致相邻地间的村民产

  生矛盾纠纷;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村民与村民、村组与村民、村组与村组、村委会与村委会间的划界不清引发纠纷。在基层是普遍存在的,最难解决成功的复杂矛盾纠纷。

  (三)宅基地划分不清引发的纠纷

  近几年,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拆旧房建新房的家庭非常的多,由于自家设计时侵占了邻居、集体的利益,从而导致有关宅基地的各类纠纷的产生。

  (四)征地拆迁时引发的纠纷

  社会在不断发展,城市面临着扩大改造,在征地拆迁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引发矛盾纠纷也层出不穷。1、征地拆迁过程中,开发商的施工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引起的纠纷;2、补偿款在家庭内部分配不合理引发的家庭内部的纠纷;3、对于补偿不满意引发的纠纷。

  (五)家庭内部引发的矛盾纠纷。

  有些家庭,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贪图一时的利益,造成亲人间关系不和睦引起的一系列纠纷,如:抚养、赡养纠纷,分家时的纠纷等。

  (六)其它一些如交通事故、医疗卫生、民事案件等引发的纠纷。

  二、造成纠纷增多、激化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乏力,跟不上时代的进步

  随着经济的不断改革发展,时刻都在展现出新的问题,新问题需要新的政策支持,但是由于政策出台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从而使一些不好的事件缺乏约束力,导致矛盾纠纷增多。

  (二)方针政策落实不到位

  少数地区的基层干部由于疏忽导致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的不透彻,导致方针政

  策落实不到位、不全面;还由于群众的法律素养不全面,导致政策难以落实。(三)依法治理不到位,对于纠纷不重视

  少数基层干部,只会开会空谈,没有很好的落实。对于矛盾纠纷都是草草解决,反正解决不了还有上级。忽视了矛盾纠纷要抓早、抓小,以至于矛盾激化,引发矛盾纠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缺乏战斗力

  虽然国家已经花大力气在乡镇、村、村民小组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基层人民调解网络已初步形成,但是矛盾纠纷内容复杂,涉及的部门多,往往靠调解员难以解决。另外,调解员权限、方式、效力有限,调解员素质与当前矛盾纠纷不适应,加之经费、报酬等问题使调解员积极性降低,队伍不稳定,制度得不到落实,调解发挥不了作用,导致许多问题由小变大,积少成多。

  四、集合案例,谈一谈如何及时有效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一)加强领导,落实调解责任

  最近接到一位来访老人,由于基层干部的不重视,调解员在调解老人家庭财产纠纷成功后没有及时的督促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导致调解好的纠纷从新复发,使当事人非常苦恼,拿着没签字的调解协议东奔西走,寻找相关部门解决。可见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事件的改变、发展,甚至事态升级。所以加强对调解工作的指导,把调解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事,是有效解决矛盾纠纷的必要条件。(二)严格调解工作人员的选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曾经,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村委会的调解员,她在村委会当了三年的调解员,任期要满时,调解了一起家庭矛盾纠纷,成功后,竟然和妇女主任说:我不会写调解协议书,你帮我写一下。当前社会形势下,人民调解员不仅要有好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调解员的义务培训很重要,只有调解员的素养提高了,才

  能更好的解决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

  (三)落实排查机制,不让纠纷扩大

  小的纠纷容易解决,大的纠纷梳理不清。在基层,往往一些复杂的纠纷就是由小矛盾积累起来的,要有效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就要从源头上解决。有效的排查机制,能及时的了解纠纷,化解纠纷,并能时刻的观察纠纷发展,在纠纷升级时能有效的控制事态发展。现在有的调解员怕走路,怕进门,怕纠纷,遇到纠纷不调解,导致矛盾扩大。制定完善的排查机制,做到早发现,早调解,主动调解,及时调解,让人民调解走进家家户户。

  (四)落实责任,严禁推责

  去年,某村修一条公益性道路,在征地过程中,由于补偿款的问题造成了一户人家的家庭矛盾,施工队施工时不让他们施工,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村民集体请求村委会调解,村委会说没办法,你们去找上级部门的人调解,上面来人后说:这么简单的纠纷你们自己解决,最后通过全体村民做工作,路照常修,有矛盾的家庭去法院解决。本来是一件小事,由于调解员的推脱,导致那一个家庭亲情丢失,公堂相对。有了第一次推责就会有第二次,所以严禁推责,会让社会更和谐。

  (五)在基层建立良好的信访机制

  随意社会问题的增多,基层人民的问题也会增多,有些时候,老百姓有话说,有事讲,却找不到门路,问题得不到解决,随随便便就集体上访,从而导致基层矛盾纠纷不断,集体性事件不断。建立良好的信访机制,让基层人民有解决问题的地方,是减少基层矛盾纠纷的一个方法。

  (六)提升调解员的自我素质,运用合理的纠纷调解办法

  调解员的自我素质,首先要从待人做事的方面提高,热情,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一些矛盾纠纷在热情待人的基础上是很容易化解

  的,往往由于调解员的疏忽,没有热情接待,才导致纠纷解决不了;其次提升自身的调解知识,在调解纠纷时运用合理的解决方法是调解是否成功的关键,在合法的基础上因情施措,促使纠纷成功解决。

  (七)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在开展调解工作的同时开展法制宣传工作现实生活种,大多数矛盾纠纷都是因为人民在不懂法的基础上引发的。最近这段时间,接触到好几个案例都是当事人在不懂法的基础上发生的纠纷。案一:有两家人,他们是邻居,一家由于建新房时堵了水沟,另一家由于放水浇地,在清理沟中建筑垃圾时,两家人拌嘴后引发打架导致的民事赔偿纠纷。案二:两个人在开车过程中发生轻微擦碰,为了50元的修理费,导致打架斗殴,造成了严重的财务损失。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因为当事人在不懂法的情况下,让小事变成大事,产生的矛盾纠纷,所以在基层法制宣传工作应当加大力度,让大多人民知道遇到摩擦时冷静对待处理,做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以上几点是我对如何及时有效的解决基层矛盾纠纷的一些肤浅见解,但我觉得分析的还不透彻,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基层矛盾纠纷复杂多样,不是靠区区的几点意见就能有效解决的。解决基层矛盾纠纷,需要我们各个政府部门密切配合、统筹按排,基层调解员的不懈努力,认真负责,合法、合理、合情的解决纠纷,尽量让矛盾纠纷得到解决,让社会和谐稳定。

篇五: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讲话材料:把矛盾和问题发现在初始、化解在基层

  如何把矛盾和问题发现在初始、化解在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和关键。针对基层力量薄弱、资源分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一、更新理念,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WW”与“维权”的关系,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解决矛盾问题的首要位置,实现WW与维权的有机统一。二是处理好“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关系,在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的同时,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到化解矛盾、服务民生中来,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三是处理好“平时”与“战时”的关系,把着眼点放在平时,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治理常态化、长效化。

  二、整合资源,搭建实战化、实体化治理平台

  在县区及镇街搭建“一网三中心”治理平台。“一网”:即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一张网”。按照国家标准,将目前各种网格统一整合为“一张网”,形成全要素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三中心”:在县区和镇街设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加挂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牌子,组织行使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管理、安全环保隐患排查、城市管理服务等职能。

  三、建设队伍,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专职化的网格员队伍,对网格员队伍实行统一招录、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实现网格管理员专职化。二是专兼职结合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完善选任、培训、管理等制度措施,提高队伍规范化水平。三是社会化的群防群治队伍,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社会治安防控等工作,构建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四、健全机制,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

  一是在村居(社区)层面,立足于“小事和解”,建立健全对话协商机制。二是在镇(街)层面,着眼于“专门调解”,建立矛盾调解联动机制。三是在县区层面,落脚于“全面化解”,建立矛盾纠纷“专业化解”机制。四是在县乡村各级,着眼于化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常态化的排查调处机制,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推荐访问: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 化解 基层 矛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