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秘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松原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发布时间:2023-05-25 14:36:03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12月12日在松原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0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松原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供大家参考。

松原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政府工作报告

——20071212日在松原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 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松原发展进程中令人瞩目的“五年巨变”。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实力跨越攀升的五年。2007年,预计(下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0亿元,是2002年的3.2倍,年均增长19.7%;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20.6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4倍和3.3倍,年均分别增长31.7%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993.4亿元,是前五年的3.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9.9%。经济总量由2002年的全省第四位提升到第三位。2006年,入选“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20强。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的五年。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途径,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全力抓好项目开发建设,主导产业框架基本形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95亿元,是2002年的4.6倍。以吉林油田、前郭石化等为代表的油气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20亿元,五年增长近3倍。以赛力事达、吉安生化、不二蛋白和大多油田配套等为代表的地方非油工业不断壮大,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五年净增182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户。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00个,带动农户35万户。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500个,是前五年的2.3倍。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标准化牧业小区420个,培育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品牌144个,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广泛应用,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的阶段性水平。以旅游、房地产、物流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增加值达到142.3亿元,年均增长22.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3%,比2002年提高13个百分点。开发区和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生产总值118亿元,年均增长4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8.258.123.7,经济抗风险能力日益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城乡面貌全面改观、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的五年。着眼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彰显滨江特色,提升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区扩容和城市建设,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三年一小变样、五年一大变样”的目标基本实现。累计投资96亿元,建设城市重点工程186项。建成松原大路、伯都讷大街等城区主干道18条,铺装、整修巷路15万平方米,建成伯都讷等11个城市广场。完成乌兰大街、中山公园等42个绿化美化亮化项目,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5%,比2002年提高13.3个百分点。改造棚户区400万平方米,新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110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收购储备土地1358公顷,土地收益11.35亿元。倾力强化城市管理,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战役92次,拆除违章建筑100万平方米。撤销了松花江大桥收费站,实现了一江两岸无障碍通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累计完成投资51.3亿元,建设公路总里程5831公里,分别是前五年的2.9倍和3.2倍。在中心城市和城乡路网的辐射拉动下,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统筹推进农村税费、综合配套和县乡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全面落实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削减行政审批事项41项。企业改革成果显著,完成了90户地方国有工业企业、164户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和27户商贸企业改革任务。实现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顺利完成中省直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移交。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融资机构。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进域外资金505亿元,年均增长42%,有2074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落户松原;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6.6倍。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努力构建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兴业”战略,完成科技成果581项,科技成果转化率上升7个百分点,科技企业达到91户,比2002年增加近1倍。人才开发成果显著,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13万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改造危房校舍28万平方米;初中辍学率下降8个百分点,建成3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中高考成绩居全省前列;基本完成了各县职教中心建设,中等以上职业学校发展到15所,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2万人。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共获国家级奖项9个。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食品药品市场整顿力度加大,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79.5%。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59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58件,办复率达到100%。深入开展“平安松原”创建活动,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初步建立。防震减灾工作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五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大力气改善民生。累计开发就业岗位24.8万个,新增就业2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2002年提高1倍。广泛开展“爱心捐助”活动,累计筹集资金5800万元,使1.4万名贫困学生和32万名特困群众得到及时救助。规范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提高了住房公积金覆盖率和缴存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900元,比2002年提高6477元;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723元,仍比2002年提高1280元。

即将过去的2007年,是松原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一年,全市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就。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5%,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2.9%2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5%。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实现净利润9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大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成效显著,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75亿元,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9个。吉林油田产能建设、长山电厂扩能改造等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赛力事达60万吨扩产、吉安生化10万吨总溶剂、大多油田套管、高金春源同力食品等10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技术改造项目投资51亿元,开发新产品32种。完成了“长深一号”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与省电力公司签署电网建设发展协议,电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历史罕见的严重旱灾,通过抗旱救灾、农业保险、劳务输出等有力措施,把农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市级以上新农村试点村镇发展到97个,落实项目264个,完成投资3.2亿元。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30户,劳务输出39.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6.8亿元。几代人企盼已久的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进场道路和一期围堰工程开工建设。第三产业突飞猛进。重点实施了以金钻广场和东镇国际城为核心的两大商圈建设,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通了松原物流信息网。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重点,开发建设旅游项目15个,年接待游客1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2%。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第三产业增速达到28.4%,居全省第一位。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城镇化发展步入了新阶段。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高质量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投资24.9亿元,重点实施了城市路桥、一江两岸景观带、供排水及供热、环卫设施、园林绿化等城市建设“六大工程”。建设和改造了东镇大路、滨江大道一期等17条城市道路、14条巷路和4个广场。开工建设了松原大桥、市体育馆、江北新水厂、江北污水处理厂和集中供热站等工程。启动了康宁街、瓦房街公铁立交桥建设项目。城乡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围绕建设国家级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和环境友好城,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和精细化管理。开展了城市街路广场亮化绿化工程,安装路灯1817基,植树34万株,新增城市绿地110公顷。实施了城市防洪、河道整治等提升亲水形象的建设项目。全面启动绿化松原大地工程,造林4427公顷。积极推进村镇建设和村屯环境管理,新建农村公路1582公里。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地方金融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松原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非税收入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市直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0%。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果。成功举办了北京中介招商会和郑州、昆山等专项招商会,参加了第三届东博会和京津鲁招商等经贸交流活动,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专项招商等取得初步成效。引进各类项目900个,到位资金205亿元,同比增长57%;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26.7%。对外宣传力度加大,成功入选奥运火炬传递城市,获准命名“松原星”,顺利开通进京列车,松原的知名度和开放度与日俱增。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不断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呈现了新气象。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增就业岗位4.3万个,“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成功进入全国首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参保人数增加19万人。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人员比上年增加41290人,人均保障标准提高60元。住房公积金缴存额比上年增加2亿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市职业技术学院移址、实验学校新建、实验高中扩建和农村校舍危房改造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成功举办了“奥运城市行·走进松原”等大型活动,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广电产业大楼和演播大厅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市本级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顺利完成。改扩建农村福利服务中心84个。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院建设,城乡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改造棚户区288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13440户,1403个自然村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在全省率先解决了43.5万农村人口饮用高氟砷水问题。和谐松原建设不断深化。组织开展9次集中清查统一行动和6次网吧专项整顿战役,保持了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打的高压态势,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强力整治运输市场经营秩序,扎实开展超限超载治理。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例查处非法营运车辆暂行办法,“黑车”非法营运基本绝迹。圆满完成了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在全省率先推行绩效评估暨目标责任制考核,扎实开展“公务员能力建设年”活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用科学的理念和战略的眼光谋划松原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只有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难题,才能为松原的发展扫除障碍,进而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用务实的作风和举措推进工作落实,才能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庄严使命,进而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只有用亲民的情怀和行动为人民谋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进而激发出全市人民建设松原的巨大热情。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各种困难和挑战,没有阻挡住松原人民勇往直前的脚步。我们高兴地看到,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基础、新的发展态势,已经把松原推向了率先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深知,松原的发展进步,凝结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体现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协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曾经为松原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届班子和各位老同志,向一直热情关注并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省直单位、驻松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投身松原建设的广大劳动者和关心支持松原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大的跨越,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是制约松原发展的主要矛盾。从发展实力上看,油气产业一枝独大,接续产业发育不足,优势行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比较缓慢,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亟待提高。从发展活力上看,吸引投资、拉动消费和增加出口的能力仍然较弱,进一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等工作还有待加强。从发展潜力上看,松原的区位、资源、人文、生态等比较优势,还没有更好地转化成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从发展环境上看,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推进发展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事关民生、稳定、安全等方面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还需要全面增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目标和任务

未来五年,松原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处在一个释放发展能量的重要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九次党代会和市四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为主题,以进入全省经济规模“第一方阵”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县域突破”战略,全面提高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城镇化建设水平,努力把松原建设成为吉林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奋斗目标:第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经济规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23%;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继续强化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第二,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到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1.158.330.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油和非油经济比重调整到64;地方工业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超过50%。县域经济要实现新突破,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50%左右。第三,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要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以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50户,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吉林省著名商标12件、中国名牌5个、吉林省名牌50个。第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优秀旅游城和环境友好城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努力实现创建目标。抓好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实施以沿江开发、打造商圈为核心的拓展开发,建成一批具有松原特色的标志性精品工程,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品位,打造吉林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村镇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第五,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实现充分就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1%12%。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社会管理更加科学有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实现上述目标,松原将步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一个经济多元支撑、环境舒适优美、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新松原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着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油气化工、生物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电力工业四大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积极构筑新的工业体系。进一步密切地企合作,促进中省直企业加快发展。全力支持吉林油田实施“681”工程,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扶持石化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和精细化工,加快天然气、二氧化碳等优势资源产业化开发进程,努力做大做强油气化工业。按照原料路线多元化、产品加工精深化、产业链条延伸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壮大生物化工产业规模。依托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和生态资源,建设农畜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转化能力,向生产终端产品方向发展。继续做大火电、风电产业,高效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加快油田机械、农业机械、汽车配套等机械加工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搞好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突出抓好以油母页岩和秸秆等为重点的产业化开发。抓好传统产业改造,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加快开发区和园区发展,建设10个特色园区,全面提升各类园区的承载力、带动力和集约化发展水平。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0户,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0户以上,上市公司力争达到5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900亿元,年均增长23%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工业化促进农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市场化富裕农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建设专用玉米、绿色水稻、优质大豆等优势产业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加快牧业小区和基地建设,打造以肉蛋奶生产加工为重点的精品畜牧产业带,促进质量和规模全面升级,使之成为支撑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继续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业新技术推广,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加快全程农业机械化建设步伐。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高标准完成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西部土地整理重大项目。突出抓好稳产高产田开发,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探索能推广、可复制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加大各级财政的支农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到2012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要实现200亿元,畜牧业增加值实现8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15%

(三)着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扩量升级。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突出满蒙风情、辽金古迹、草原风光、江湖湿地等地域特色,抓好沿江景观带、哈达山水利工程沿线等旅游项目综合开发,加快资源整合,培育精品线路,积极拓展市场,促进文化、生态等资源与资本对接,尽快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开发建设江南、江北两个商圈和特色街区,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小商品批发基地,打造松原现代商贸业品牌。加快发展物流集聚区,开发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第三方物流,为把松原建设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奠定坚实基础。加大调控力度,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引进域外金融机构,鼓励金融资本参与经济建设,打造金融生态城市。鼓励保险、会计、社区服务和文化娱乐等各类服务业加快发展。到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0亿元,年均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年均增长26%

(四)着力搞好中心城市建设,提高特色城镇化水平。围绕建设吉林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坚持滨江城市的特色定位和精品城市的建设理念,按照“规划先行、建管并重、依法管理、全民参与”的原则,高档次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严格执行《松原市城市总体规划》,搞好各项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详规覆盖面达到100%。适时调整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实施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积极推进城区扩容,有效拓展城市空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积极探索撤村建居模式,完成14个“城中村”改造工程。突出抓好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把400栋单体楼逐步改造成规范的住宅小区。围绕构建国家级枢纽城市,建设长春至松原、松原至白城、大庆至广州松原段高速公路,争取启动省道科铁线松原段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形成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通道网络主体框架;围绕构建完善的城区道路网络,完成松原大桥、滨江大道、松原大路延伸和康宁街、瓦房街公铁立交桥等城市路桥工程;完成大广高速卡伦大桥城区段及龙华大桥建设,形成内环外环相互贯通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松陶跨江铁路项目,争取开工建设松原港。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要求,完成城区所有巷路改造整修,彻底消灭城区泥土路。结合旧城区改造和排水设施建设,彻底治理铁西涝区和开发区中心小学涝区。强化供水、供热、供气等管网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达到95%。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松花江疏浚整形、城区下游壅水坝建设和沿岸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打造沿江生态风景区;以广场、小区、公园和街路绿化为重点,提升城市生态建设水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依法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探索城市人口扩张、中小城镇扩容和户籍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促进城乡高度融合。到2012年,城市人口力争突破70万,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为松原参与区域竞争赢得更加有力的话语权。

(五)着力扩大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努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全面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战略重组,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完成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培育土地、产权、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探索土地使用权合理规范流转机制,逐步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组织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不断创新招商方式,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引进一个行业、一个产业方面实现突破。全方位扩大开放,通过节庆会展、影视拍摄、体育赛事等各种载体,创新对外宣传推介模式,全面展示城市魅力,立体化打造“松原名片”,进一步提升松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积极融入东北地区城市群,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培育和发展外向型企业,提高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效益。到2012年,直接利用外资达到1.8亿美元,年均增长19%;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2亿美元,年均增长30%

(六)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模式,逐步形成节约型、环保型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认真落实松花江水污染防治规划,确保松花江流域水环境安全。扩建江南污水处理厂、建成江北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加强水源地保护,完成江北新水厂和江南水厂扩建工程,完善城区二次供水管理。继续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全市人民都能喝上放心水。搞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中水回用,尽快解决城区工业用水问题。建成江南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建成热电联供项目,取缔违规烟尘排放,城市大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继续实施绿化松原大地工程,突出抓好荒山荒坡和“三江一河”堤防绿化。加大水土保持力度,构建完善的城乡生态体系。未来五年,治理水土流失8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原150万亩,植树造林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责任,共同保护好松原的碧水蓝天。

(七)着力改善民生状况,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未来五年,要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整合卫生资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到2012年,全市新增就业2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5万人。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群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建立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形成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相协调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基本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继续做好广播电视、体育、档案、外事、地方志、防震减灾等工作,关心未成年人成长,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筹建老年大学。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确保每个贫困家庭都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每个贫困患病者都能得到基本医疗救助,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八)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加快构建和谐松原。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发挥群众团体、行业协会和商会的社会职能,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维护军政、军民团结。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营造和谐进步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政务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加强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化解矛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构建城乡一体化防控体系。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提高突发事件管理和应急响应能力。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使命。在未来五年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的原则,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三、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开局之年,也是继往开来、再创佳绩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0亿元,增长24%;全口径财政收入争取达到80亿元,增长24%;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25.8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0亿元,增长4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分别增长12%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6%。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一)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战要夺取新胜利。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开展“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增长46.3%;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到70个。树立大开放、大招商理念,抓住企业链条、产业链条、物流链条和人脉资源链条,通过专项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全面提高招商工作质量。继续实施市直部门机关干部轮岗招商创业。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借助东博会等大型经贸交流平台,瞄准与松原具有优势互补关系的地区和企业,主动搞好联系对接,争取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分解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完善考核机制,强化跟踪督查,增强招商实效。继续加快项目建设,对已建成项目,要及时解决生产运营中的困难,确保企业达产达效;对续建项目,要搞好协调服务,保证建设进度,确保按计划建成投产;对拟开工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在审批、征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对意向性项目,要实行专人跟踪衔接,争取早签约、早落地。围绕提升产业层次,开发优势资源,全年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0个。

(二)工业提速增效要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69亿元,增长23%。全力支持石油经济发展壮大,推进非油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突破400户,当年新增100户。加强对吉林油田、吉安生化、大多油田配套等增量企业的调度指导,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控和服务,搞好资金和煤电油运保障,支持重点企业增产增效。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年内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5个。抓好企业家和技术人才队伍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开发自主知识品牌,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00项,投产新产品35种。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争取2户企业进入拟上市辅导程序。加快培育国、省级名牌产品,打造“松原制造”新概念。继续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0亿元,增长40%。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围绕石油、天然气、玉米等产业和资源优势,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园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增加值177亿元,增长50%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新进展。坚持用新农村建设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0亿元。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正常年景粮食产量要恢复到600万吨以上。启动稳产高产田建设工程,改造中低产田5万公顷。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搞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户、产业化基地50个。培育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10个,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增加180个。加快畜牧业发展,落实扶持政策,抓好畜禽防疫繁改,培育牧业小区和养殖大户85个,实现牧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1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实施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示范面积达到44万亩,扶持农机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50个。开工建设哈达山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启动松原灌区干渠工程。继续扩大新农村建设试点范围,各级试点村镇实施建设项目300个。全市改造农村泥草房54500户,建成农村公路1600公里,力争再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高标准完成绿化松原大地工程年度任务。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年内输出劳务38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28亿元。

(四)第三产业发展要实现新跨越。组织实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扩量升级,完成增加值185亿元,增长27%。大力发展旅游业。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加快查干湖、哈达山、森林公园、沿江景观带等重点景区建设,开发旅游商品,启动运营旅游专线。查干湖旅游区实现封闭管理。办好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打造松原旅游节庆特色品牌,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力争突破15亿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升级三青山粉条、三井子和乌兰图嘎杂粮杂豆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油田配套、玉米工业原料、建材等物流园区,组建松原物流集团。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引进区域性大型商贸企业,加快推进以金钻广场和东镇国际城为中心的商圈建设,改建江南商业步行街、伯都讷休闲商业街等12条特色街路。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引进知名房地产开发商,提高开发建设水平,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激活二手房市场。加快江南明珠、滨江嘉园等项目建设,开发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增长26%。拓展对外经贸合作,直接利用外资实现8250万美元,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实现7800万美元,增长30%

(五)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城乡建设要展示新形象。根据《松原市城市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全年投入资金49.89亿元,继续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完成松原大桥主体、康宁街、瓦房街公铁立交桥、滨江大道东段延伸等15项路桥工程,改造铺装标准化巷路10万平方米。建成奥林匹克文化公园、镜湖公园和石油滨江广场、松原星广场、锦江大街三角广场和成吉思汗广场。加快实施沿江开发,做好壅水坝建设前期工作,启动建设江南江北两个滩地公园和江心岛公园,抓好城区江道整治、江北旅游码头、挡水子堤和江南江滩广场护滩等工程,启动建设滨江新区。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突出搞好广场、街路、环城绿化带和三个城市出入口等绿化美化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完成江南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江北污水处理厂新建任务。启动建设江南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新建垃圾中转站22个。完成江北净水厂和江南水厂扩建,新改建二次供水站2座、热源厂2座,铺设燃气管线20公里,改造供水管网7公里。完成铁西涝区治理。继续抓好棚户区改造,启动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廉租房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完成100栋单体楼改造任务。加快推进城区扩容和“城中村”改造。实施过境铁路城区段综合改造和环境整治工程,完成铁路货场改造。启动大广高速城区段和松陶铁路前期工作,抓好长春至松原高速公路、大广高速松原段等重点工程建设。继续突出精细化管理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落实管理措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制定鼓励政策,促进人口集聚,中心城市人口力争突破50万。

(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迈出新步伐。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完成市实验学校建设,抓好市实验高中体育场二期、市第二高中宿舍楼和综合楼、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二期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各类人才11万人次。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强化医疗行业监管和医疗卫生服务,建成5个县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农村卫生院6500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以上。加快市体育馆建设,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力做好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开工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综合楼。建成市广电产业中心大楼和多功能演播大厅。完成江北人防工程建设。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强化抗震设防管理,完善地震应急体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内。建成市计划生育生殖保健院。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建立健全援助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继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启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补助标准力争提高10%以上。完成市社会精神病院、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和儿童福利院建设。继续搞好“爱心捐助”活动。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解决好越级访和群体访等突出问题。加强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整顿医疗、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抑制消费品价格过快上涨。突出抓好松花江污染防治和水源地保护,完成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一期工程。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发展需要,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团结、务实、敬业、高效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以崭新的姿态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一)进一步强化科学决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以宽广的眼界把握大势,以战略的思维谋划全局,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要进一步加深对市情的认识,认真搞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做实基础工作。不断创新决策方式,控制自由裁量空间,有效运用规划、技术和环境标准等手段管理经济。坚持集体讨论、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社会公示和听证等制度,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依法、民主、科学决策。

(二)进一步强化工作落实。坚持按照“落实才能发展,落实才是尽职,落实才算本领”的要求,明确责任主体,量化责任内容,严格责任考核,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落实机制。突出抓好公务员教育培训,解决好“无知者无畏,无知者无为”的问题。引导各级干部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研究得力招法,破解难点问题,真正做到“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深入开展绩效评估和“治庸”工程,把行政效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坚持把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职责,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用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努力为基层提供优质服务。正确认识和理解软环境建设的深刻内涵,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四)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增强各级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对窗口单位、权力部门和关键岗位进行重点监督,严厉打击规划审批、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行政违法和商业贿赂案件,严肃查处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建立和完善行政成本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浪费。强化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政环境,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机关。

各位代表,新形势催人奋进,新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励精图治,团结一心,埋头苦干,为创造松原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松原市 五年 政府工作报告 松原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五年

相关文章:

Top